打造农村次中心学校

2016-10-17 03:11雷杰能
江西教育A 2016年8期
关键词:联村四中村小

雷杰能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湖口县均桥镇源塘小学采访。这所隶属江桥中心小学管辖的村小,是全镇最大的村级完全小学,现有从学前班到六年级7个班级层次,小学生160多人,教师15人。这所学校之所以能够形成如此的办学规模,是因为两年前整合了罗垅、兰亭、南港、坝桥以及原源塘小学5所村小资源。

县教育局校建办翟主任告诉记者,联村办学、建设次中心学校,是湖口县应对城镇化对农村教育的冲击而采取的一项新举措。原源塘小学始建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位于原江桥乡5个行政村中心点,具有形成次中心学校的条件。几年前,县里进行撤乡并镇,原江桥乡并入文桥乡,最终“三乡合一”组成均桥镇,该校的五、六年级学生转到江桥中心小学去就读,从此以后该校学生数迅速萎缩。而当时该校周边几所村小也出现了同样的状况:学校越来越小,学生越来越少,老师越来越老。原来的兰亭、南港、罗垅3所村小每所学校的学生都在10人以下,每所学校的教师也只有一两名,有些课都开不了。

湖口县认真分析了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推进全县村级小学标准化建设,决定改变撒胡椒面式的投资建校方式,整合村小资源,适度集中办学,在相对中心的地带重新建校,联村办学,提高办学效益。县里整合几项资金共120万元,改扩建了可以容纳300人就读的源塘小学。

翟主任陪着记者在源塘小学校园内转悠,边走边介绍说,整合资源后,校园面积由原来的不到3亩扩大至5亩多。以前那几所村小教师配不齐,只好请代课教师,现在全校有15名教师,且都是青年教师,教研的氛围形成了,并开足开齐了课程。以前这些偏僻的农村学校的学生没有见过电脑,现在源塘小学已为学生配置了20台电脑,适度集中办学的新模式破解了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难题。

湖口县地处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口,号称“江西水上北大门”,是人口仅有28.5万的农业县,外出务工的农民很多。伴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湖口教育曾经出现了“城里的学校人满为患,农村的学校门前冷落”的端倪。面对城镇化新局面,湖口县从容应对,以调整教育布局为切入点,整合教育资源,在农村打造辐射力强的区域次中心学校。

联村办学策略源于成山镇观塘小学。2012年前后,学校由于校舍陈旧、师资薄弱、教学设施缺乏,学生大量流失,被周边的群众概括为“教师两三个、学生六七人”。针对这一情况,县教育局组织该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创造性提出“联村办学”的思路,将观塘小学与邻近的南湖小学、富源小学整合联办成新的观塘小学,集中资金进行标准化建设。2015年9月,新建成的观塘小学顺利开学。崭新的教学楼、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干净明亮的学生食堂,吸引了周边45名学生前来入学。

湖口县教育局李珊琦局长说,湖口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教育网点布局优化及功能提升工程列入县政府年度十大民生工程之一。面对城镇化背景下出现的办学环境变化,湖口县做足整合教育资源的文章,实行适度集中办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据悉,湖口县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首先是扩充城区教育容量,实施“新、扩、改”工程,提升城区办学水平。湖口县投入巨资,先后新建了县第二小学、第二幼儿园和金砂湾学校等,扩建了县三小和四小,改造了县第一小学,整体搬迁了第一幼儿园等,实现了城区教育资源的扩容、升级,有效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花大力气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实行联村办学,提高农村的办学效益。李珊琦局长掰着指头如数家珍,盘点全县开展联村办学的阶段性成绩。湖口县先后对29所规模小、条件差、生源少的村级小学进行了调整,建设了52所标准化村级小学,并投资300万元为村小添置了一体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提升农村学校的硬件与软件,打造次中心学校,让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因为一大批次中心学校办在农村,而且教育质量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一些在城里上学的农村孩子回流到农村学校,减轻了城里学校的压力。一位家长高兴地告诉记者,孩子从县城学校返回到家门口的学校,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孩子自己也免受了坐车上学的颠簸之苦,来学校看望孩子也方便,还可以经常送菜到学校来给孩子吃,做家长的更放心。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湖口教育努力的方向。湖口县统筹规划城乡教育发展,努力拉长农村教育的短板,在学前教育建设上也采取适度集中的办法。湖口县提出,在2016年要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一所公办普惠性幼儿园的目标。目前全县已建成6所,在建3所,年内再启动建设4所。

坐落在均桥镇的湖口县第四中学投资3800万元,占地面积70亩。校园内350米运动场全部铺上了塑胶跑道,耗资180万元。教学大楼高大气派,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各种功能教室齐全,可容纳1300名学生就读。高标准建设的湖口四中,办学硬件比县城的学校还好,成为湖口县农村次中心学校的“代表作”。湖口四中校长谢俊介绍,新学校于2015年秋季正式招生、投入使用,学区范围辐射均桥、付垅、马影等周边5个乡镇,现有学生980多人。谢俊校长说,均桥镇是周边几个乡镇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有五六路公共汽车线路穿过,方便学生上学。

李珊琦局长介绍,县里之所以决定把湖口四中建在均桥镇,是为了在均桥镇片区形成一个辐射力强的次中心学区,让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城里学校一样的优质教育, 也可以消除县城学校的“大班额”现象。李珊琦向记者坦言:“有的地方把初中全部办在城里的做法,我认为不符合湖口县的实际,对学生的成长也不利。湖口县在广泛听取民意,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在农村的几个片区相对中心的位置,重点打造几所次中心学校,办几所让农村老百姓满意的高质量初中,湖口四中是县里重点打造的第一所农村初中。”

湖口四中师生合力,践行“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办学理念。该校的学生80%是留守学生,“问题学生”多,行为养成差的学生多,学生的学业基础普遍差。面对这样的校情、学情,学校提出“爱心育人”的理念,从多方面关爱学生。该校大部分学生在学校寄宿,学校采取封闭式管理的办法,同时为学生提供“家庭式服务”,让学生住得好、吃得好。学校食堂由学校保本经营,供应的饭菜价廉物美,得到了很多家长的称赞。学校每天免费供应热水,安排教师在学生宿舍值班,给学生营造家的氛围,还给学生更多的“亲情服务”。学校开展了“学会吃饭”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及“最美学子评选”等系列活动。“经过老师的教育培养,我的孩子变得懂事了,我真的好高兴。孩子在这么好条件的学校读书,老师又照顾得这么好,我可以安心地在外面打工。”一位衣着朴素的家长高兴地对记者说。

但湖口县四中的领导和老师心里更明白: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否则学校建得再漂亮,也留不住学生。湖口四中从创办开始就推进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质量。学校实施开放式教学,与南昌大学附中合作建立IS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家长随时可以用手机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以及小孩在学校的情况。学校借鉴各地课改名校的经验,推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并搞活第二课堂。全校成立了11个学生兴趣小组,发展学生的特长,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办学不到一年,教育质量就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全县有50多个学生是从县城学校回流来的。

目前,湖口县正在认真总结适度集中办学的经验,计划今年在流泗镇再重点建设一所初中学校,形成一个次中心学区。湖口县教育人正在齐心协力,描绘一幅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蓝图。

猜你喜欢
联村四中村小
MTBE装置醚后碳四中二甲醚含量高的原因及优化
农村教师的新乡贤身份研究
——以浙江省兰溪市“联村教师”为例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兴旺农村产业用三招
马鞍山市九村小学
村小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提质增效求发展 联村联户见实效——成县2015年核桃产业发展纪实
山联村为啥美
江西省瑞金四中举行“微爱包裹”捐赠仪式
村小支持行动
——把关注点延伸到基础教育的“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