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知识面的局限性,他们接触美术的机会少,而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接触艺术、感知艺术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进一步加大教育创新的力度,坚持素质教育,我们的美术欣赏课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为学生接受审美教育增添了新的生机,但其中也会遇到种种困难。因此,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老师应努力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课堂有效性,真正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4-06
作者简介:姜玲玲(1985—),女,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学。
一、通过自我提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强弱,虽然当前的教育形势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地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与感悟,尤其是美术这一类艺术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特征更明显。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可以继续沿袭旧的教学模式,只凭借感觉、经验与埋头苦干去教学生。
提升自我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知识常学常新且源源不断,尤其是在学习实践中通过将获得的新发现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交流,教师能够更快更新地提升自我。
提升自我表现在教师革新教育观。教育工作者教学观念的落后影响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由于陈旧思想的禁锢,人们一旦对某一模式产生习惯,就很难改变。如学校习惯于用分数评价学生,但素质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所以当学生学习时,我们更应该把握时代命脉,及时更新教育观。
提升自我渗透在课后反思中的作用,不得不说课后反思是一次深层次的思考,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进行审视,有助于教师对自身进行分析,使得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适合学生。
二、精心备课以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越是对所教的课本熟稔,越是能够灵活应用,并把鲜明的情感倾注到学生的身上。为了给学生呈现出精妙绝伦的课堂,教师少不了在备课上下功夫,将教材内容加工为我们要讲的内容,再适当拓展延伸,并考虑到一些学生可能会提出的疑问,合理安排每一环节所需的时间。
三、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遭遇了一些教学上的困难,发现了许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师生间交流少,学生观察力不足,缺乏对生活的关心,使得学生的创造力受限等。教师应从教学方式入手,不断摸索,以促进教学。
1.巧用多媒体教学
对小学生来说,多媒体教学呈现的是另一个神奇的世界,尤其是课件里教学画面的变换、动画效果的处理、声音效果的叠加,远远超出了教师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讲解示范。这样的课堂,能够迅速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更高,气氛也更活跃。
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有的绘画技巧需要细细讲解,借助多媒体,学生就可以清晰地了解绘画过程中的重点。
2.坚持课堂回归生活
美术的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这要求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中,给学生举例时尽量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并适当进行拓宽,使得美术教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3.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奇思妙想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教学中我还会引入一些小游戏来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例如让学生们把小手按在纸上并画出它的轮廓,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奇特的想象,创造出形状各异的图案。课后我收集了许许多多有趣的作品,有的学生用手做出“V”形,食指与中指的轮廓作为兔子的耳朵,其余部分就成了兔子可爱的脸……这样的小游戏不仅耗费的时间短,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4.在反思中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指的是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审视教学活动带来的影响,并对今后的教学行为进行调整或提升。
教学反思的内容是不定的,但有效的教后反思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很有保障。这就要求在一节课结束后,教师要抽出一些时间去回忆上课的流程,并及时记录体会,最后这些宝贵的经验都会成为我们教学中的借鉴与指导。
参考文献:
[1]周月红.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5(24).
[2]王 璐.浅析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高效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