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专业实验实践“拟态环境”建构的教学改革

2016-10-17 04:12余秀媚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拟态环境专业

余秀媚

(东莞理工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广播电视专业实验实践“拟态环境”建构的教学改革

余秀媚

(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在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和真实的传媒业界之间建构“拟态环境”,是指设计建造整个实验实践系统,使学生沉浸其中,利用有效整合的专业资源,通过完整化的工作流程,参与多种岗位工作的实验实践,不但得到广电策划、采、编、写等训练,而且通过控制适宜的市场化对团队及成果进行营销推广。在实验实践“拟态环境”中,利用过程控制及多种方式的评价,发现学生的细微差别,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及成长。

广播电视专业;教学改革;拟态环境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虽然近年来对高校实践实验教学体系的建构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对相关的研究逐步深入细分,但是普遍缺乏对实验实践体系的总体设计,存在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化设计,实践教学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等问题,内涵建设、成果共享和引领示范作用比较薄弱[1]。

为了使实验实践总体设计系统化、资源有效整合,需要构建“拟态环境”,使实验实践活动得以具体化、可操作化、完整化。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1992年由沃尔特·李普曼首次提出[2]。“由于真正的环境总体上太大,太复杂,变化太快而无法直接去了解。我们没有条件去对付那么多难以捉摸、那么多种类、那么多的变换的综合体。然而我们必须在那种环境中行动,就必须先以一个简单得多的模式来重构真正的环境,然后才能掌握它。”[3]这个被简化被重构的就是在人们和真实环境中插入的“拟态环境”。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供的环境[4]。在“选择”“加工”“重新结构化”的方向与程度,是确定“拟态”与“现实”的重合度的关键,同时也关系到在这样的“拟态环境”里人们作出的反应对“现实环境”是否有用、有多大用。

我校文学院广播电视专业实践性强,毕业生就业一般是进入各级电视台、电台、纸质媒体、网络媒体公司,或者各种影视、广告、文化传播公司,或者各企事业单位宣传策划部门等从事策划、记者、摄影、摄像、编辑、后期制作等工作。广电专业注重实践实验教学,开设各个课程的系列实验项目及实践活动,但针对教学内容段落式的课内实验与媒体业界真实流程不符,许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经过适应阶段。

一、广播电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方式的设想

目前广播电视专业实验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见图1。

针对教学内容的课内实验是分散的、独立的、段落式的,与媒体业界真实工作流程不符。由于课内实验有课时限制及实验设备套数限制,使得学生的训练量及密集度不足,动手能力的熟练度不够。每学期的专业实践停课进行,只有结果的测评,缺乏过程的有力指导、监督、检查。在校园实践平台,包括新闻中心的视频小组、校园电台,参与人数有限。学生摄制的作品展示平台有限且分散,部分同学上传到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大部分同学辛苦制作的作品只是交给老师评分。文学院设置的“粤光杯”影像大赛,也只能展示极少部分视频作品。学生普遍与真实媒体接触少、参与度低,缺乏系统安排。

存在问题解决方式分散、独立、段落式的课内实验,与媒体业界真实工作流程不符⇨课外综合实验流程完整化学生的实践训练量受到课内实验课时限制⇨拓展任务的持续性、延续性,保证工作量专业实践周,强调结果的测评,过程的评价较弱⇨持续过程评价反馈相对固定的实验小组形式限制个人的多方位发展⇨任务多样化,提高参与面及多岗位工作尝试成品及团队缺少营销推广⇨提高市场化程度

图1广电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方式

由于真正的媒体相关工作环境总体上宽泛而复杂,传媒相关企业发展、工作业务变化迅速,直接进入了解非常困难而且代价高昂。因此,为在校生选择、加工并重新构造一个比实际环境简单的模式,构建一个能够高度反映行业客观环境的“拟态环境”,让学生在“拟态环境”的媒体工作岗位上得到广电新闻策划、采、编、写等训练,使学生实验实践更到位更完善是必要的。

二、实验实践“拟态环境”的构建

广电专业实验实践“拟态环境”的构建,不仅仅指场所、设备的配置,更是指整个专业实验实践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搭建、资源有效整合、内容创建、过程控制、成果共享以及引领示范等各方面的整体的构建。

(一)“拟态环境”系统搭建,沉浸式建构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

在简化、选择、重构传媒业界现实环境的“拟态环境”下,学生团队制作不同类型的电视广播节目,并在为资源网站提供内容的系列活动中体验媒体工作并获取经验。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对机构设置、人员设置、岗位工作职责、制作流程等进行规范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完善过程控制制度与评价体系,得以构建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得学生沉浸在“拟态环境”中工作学习。心理环境即被人们所感知所理解的环境,是拟态环境形成的关键,不同的心理环境决定了个体不同的行为反应,而行为反应直接作用于现实,影响着现实环境的变[2]。学生接受并投入的程度影响了实验实践“拟态环境”的效果。就像电影《楚门的世界》那样,楚门在怀疑所在世界的真实性前所做的一切反应都是直接的真实的,但是在产生怀疑后,所有的行动与心理活动都偏离了那个高度仿真的“拟态环境”的控制。

在“拟态环境”中参与实验实践活动的学生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众。学生团队制作并提供媒体内容,作为传播者传播信息,并接受指导教师、网站资源受众的评价反馈等进行各项调整,同时又是“拟态环境”构建者的受众,接受构建者通过“拟态环境”传递的信息,影响受众自身行为。拟态环境同现实环境一起决定人们的认知需要、兴趣和态度、行为表现、情感期待与心理期望等,拟态环境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5]。学生既要认同“拟态环境”并尽量投入,使得发生的行为反应更真实并作用于现实环境;同时,学生必须清醒认识他们所处的仅仅是近似于“现实环境”的“拟态环境”,跟现实环境是有差距的,并思考他们在“拟态环境”中所获得的知识、反应在现实环境中务必要进行局部修订。

(二)专业资源有效整合,完整化构建工作流程

在实验实践“拟态环境”中,设备及实验室等场所充分开放使用。不同课程的教师进行指导,打破课程按照人才培养计划按部就班的学习进阶,在工作中感受到知识的不足从而刺激个人自主学习及群体互助学习以得到长足的进步。不同年级或不同专长的学生组成团队,形成朋辈教导及管理,互相促进。在拟态环境中感受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工作的训练常态。

一般而言,实验项目按照课程进度安排,分时段进行,不同课程独立设置实验,按照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安排顺序进行。但是在构建的实验实践“拟态环境”中,业务能力强的学生竞争成为不同栏目节目的“制片人”,并行使选题策划、选择工作人员、管理进度、对成片初审总结等职责。例如,作为学生小组责任人的制片人根据“校园热点时事评论”进行节目选题并确定组员进行节目制作,可以将一年级的《电视摄像》《电视编辑》,二年级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主持》《演播室导播》,三年级的《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电视节目文稿写作》《新闻评论》《广播节目制作》等课程知识综合运用,将之前分散、独立、段落式的不同课程实验项目综合并通过完整流程进行。

学生在 “拟态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可以套用工程教育模型CDIO进行指导。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CDIO模式以产品、生产流程和系统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通过系统的产品设计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知识、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对产品系统进行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能力等综合素质[6]。

(三)多岗位工作,进行内容创建

资源网站栏目设置多样化,目的是扩大学生参与面,让学生在不同栏目中尝试担任“制片人”“记者”“编辑”等职务,并担任不同技术岗位职责,体验媒体工作并得到锻炼,这是“拟态环境”所提供的“第一份工作经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拟态环境”中通过多样的栏目分组,大量不同形式节目的拍摄录制,不断更换的团队分组,让学生更多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得到更多的经验,从而发现个体学习的细微差别,并促进个人发展。

自制节目源包括专题片、纪录片、剧情片、广播节目等等,这些内容已经包含广播电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相应课程的实验实践内容,打破了学期进阶的限制,让学生在大学不同的阶段学习、思考。例如大一学习的《电视摄像》课程,到高年级时摄像的关注点、对人或物思考的角度、表现的方式等已经发生变化,通过作品前期的构思、拍摄、后期的编辑等过程不断地讨论、思考、反思,工作技能、团队交流、工作态度等多方面得到提高,这些都是在“拟态环境”中进行。

(四)过程控制,保障“拟态环境”的控制

过程控制其实是拟态环境中学生团队节目制作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可以用PDCA循环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PDCA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的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

在实验实践拟态环境中,学生团队策划栏目节目制作计划(plan),确定方针和目标,制定制作方案。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布局,执行(do)运作,并努力实现计划中的内容。检查(check)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析对错,明确效果,寻找问题所在。处理(action)检查的结果,肯定成功的经验并标准化;总结并重视失败的教训。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螺旋式上升。PDCA循环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

通过定期节目播出、定期更新,设定“期限”,以“制片人”责任制,促进过程控制,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团队在工作过程的指导及帮助,可以推进节目制作进度及提高节目的完成度。学生本人及团队的责任感及对反馈的态度,小步调的评价及正反馈更实在有效。在实验实践“拟态环境”的构建中,过程甚至比结果重要。学生团队在过程中得到学习,在结果中得到评价,在反馈中促进修改,整个过程中的思考与反省促使学生进步。

(五)成果共享推广,在“拟态环境”中节制市场化程度

通过展示平台动态展示学生的作品,获得更多方面的评价与指导。专业教师、学生团队、网站受众的评价,节目的点击播放量等促进制作团队总结并获取更多角度的思考。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经济报酬及社会影响力也将起到很重要的评价作用,但是市场化程度需要小心调控。

三、构建“拟态环境”与“项目驱动”模式、“工作室”制的比较

(一)与“项目驱动”模式的区别

项目驱动的实验实践往往是针对综合创新设计类课程进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并进行多元化的评价[7]。由于项目的设定一般是由教师根据教学课程内容进行设置的,需要配合教学计划的内容及进度,往往倾向于独立、分散或段落式安排,便于操作、评价。

在实验实践“拟态环境”中学生小组负责人根据社会的热点或市场需求,结合个人的兴趣专长等进行节目的策划及制作,“拟态环境”的实验实践活动更强调流程的完整性和工作的持续性、延续性。

(二)与“工作室”制的比较

依托企业、项目或名师的工作室[8]的师徒制,“师”起到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对“师”的要求高,“师”专业水平高,并且与业界的交流实践经验直接丰富。培育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融入行业专家到工作室中[9]非常必要。

相比之下,“拟态环境”的环境系统的影响效果更大,指导老师对过程进行指导,主要作用是建构合适合理的“拟态环境”,学生团队在“拟态环境”中“角色”职责让团队的自我教育修正起到更大的作用。如果“拟态环境”能将现实环境“模拟”得更真实,那么,现实环境对“拟态环境”中的学生团队的反馈作用会更大更强烈。

四、构建“拟态环境”待优化的地方

(一)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的偏离度难以把握

“拟态环境”反映现实环境的程度用“生态效度”的概念来描述[10]。进行实验实践“拟态环境”构建的专家团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拟态环境”的生态效度,只有较高生态效度的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为受众(学生)服务。

“拟态环境”是人们对现实环境的一种描绘、摹写、重构和再现[5],与现实环境的偏离是肯定的,但是简化、选择、重构过程是否足够建立学生心理环境并使其投入得到足够训练必须考虑。本项目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实验实践“拟态环境”的构建是不完善的,一是因为目前构建者与现实环境中相关媒体业界业务的接触不够深入,需要资深业界从业人员深度参与实验实践“拟态环境”的构建,与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实验实践教学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对现实环境进行选择重构,修正导向误差,以达到“适合”的偏离度。二是目前尚无完善成熟的实验实践“拟态环境”构建模式可以套用。

目前主要由学科带头人、专业教师、实验教师以及资深传媒从业人员组成专家团对现实环境业界流程进行实验实践“拟态环境”的构建,但是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的学生实际也会参与“拟态环境”的构建,从而出现了拟态环境的非结构化趋向,使“拟态环境”内部呈现原生态、多样性、无序化的特征[11]。这种繁复、无序特征减弱了“拟态”过程中的简单化、模板化,反而使得“拟态环境”真实性增强。但是,要如何控制非结构化的程度,使得“拟态环境”既显得宽松真实,又能得到控制并实现实验实践教学目的,则需要完善调整机制。同时,受众(在实验实践“拟态环境”中的学生)要保持清醒的思考能力和批判能力,不能成为“单向度”的人,受到“拟态环境”构建者操纵。

(二)市场化“拟态”构建程度的控制需要不断调节

目前,本项目的实验实践“拟态环境”的构建中商业运作因素还不完善,包括前期招揽业务筹措经费、过程中控制成本、成品后节目营销推广等,市场化运营程度低,因此没有正式的竞争者、消费者、客户等因素,学生团队在这方面的训练显得不足。招揽业务筹措经费这个环节,可以参考“工作室”模式,依托合作企业,企业让学生参与部分工作或企业将实际工作直接交付学生进行制作;也可以依托教师,教师接受社会业务后再分配给学生团队进行制作;或者是业务能力强的学生团队自行招揽业务获得经费进行相关节目制作[12]。市场化提高可能会导致因业务量不足,学生工作量不满,实践不足;也可能因业务量过大,引起无法完成或节目制作质量下降甚至引起合同纠纷。控制市场化的程度是实验实践“拟态环境”构建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市场化程度高,更可能驱使学生团队相对固定地招揽他们熟悉的业务,导致擅长的某种类型工作重复进行,学生团队实践能力受限。甚至因需要迎合市场需要,学生团队逐渐固化各个岗位最佳人选,学生在团队中反复从事他们最擅长的岗位工作,其他岗位技能得不到锻炼。这些后果是与构建实验实践“拟态环境”的初衷相违背的。因此在构建实验实践“拟态环境”初期,有意识地适当降低市场化因素的“拟态”程度,学生也可以更大胆尝试轮岗工作或尝试不同类型的工作,可以改变单纯以经济报酬目标为唯一标准,同时利用精神奖励等进行鼓励与评价,以及细致做好过程评价等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帮助更大。通过评价体系,在学生各项工作能力提高到相应程度时,逐步提高“拟态环境”中市场化的程度,促使学生团体工作优化发展,使学生团队各有擅长的业务强项,团队中学生各有擅长的岗位工作强项。逐步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使学生团队进行业务的竞争,促使学生进行商业决策以适应商业竞争。

五、结语

在学生和真实的传媒业界之间,我们构建了合适的“拟态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的“第一份工作经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拟态环境”中通过多样及大量的实验实践活动,发现学生的细微差别,并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及成长。广播电视专业实验实践“拟态环境”建构的教学改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深化。

[1]黄彬.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困境与路径[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5,22(4):105.

[2]李建宏.拟态环境的形成及其与现实环境的关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2.

[3]李普曼.舆论学[M].林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6.

[4]赵建国.拟态环境与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J].新闻界,2008(4):92-93.

[5]隋雪.拟态环境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9):31.

[6]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 5):86-87.

[7]周秦武.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83.

[8]洪雪飞.基于传媒艺术类专业工作室的师徒共同体构建[J].企业管理,2014(11):70.

[9]俞伟忠.浅析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177.

[10]曹劲松.论拟态环境的主体建构[J].南京社会科学,2009(2):100.

[11]刘怀丕.重建拟态环境理论[J].今传媒,2010(5):110-111.

[12]孟志军.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市场化运作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90.

Pseudo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ation for Broadcasting TV Specialty

YU Xiu-mei

(College of Literature & Communication,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ongguan 523808, China)

A common problem for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is lacking of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Pseudo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media industry is designed and built the entire experimental system. Using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resources, participating in a variety of job in the practice through the continuous working process make the students immersed and get training about planning, filming, editing, writing, etc, promote students’ growth through marketing.

broadcasting TV specialty; teaching reformation; Pseudo Environment

2016-05-03

东莞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C类项目“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拟态环境实验的教学改革”(莞工教[2012]33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本科类)“广播电视专业实验实践的拟态环境建构”(GDJG20142479)。

余秀媚(1974—),女,广东东莞人,实验师,主要从事广播电视专业实验教学研究。

G642.0

A

1009-0312(2016)04-0109-05

猜你喜欢
拟态环境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章鱼大师的拟态课堂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模仿大师——拟态章鱼
环境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