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霞
没有习作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习作教学理念,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效果。其实,在习作教学中,学生常常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参与,使课堂交流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因而,作为教学主体——学生,无疑应当主动参与习作资源的开发和使用。笔者以为,教师应高度关注“课程重构”,让经验成为学生主动参与习作资源开发的基石。
一、 学生参与习作资源开发,要以主动调用经验为起点
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关键是让学生做“有米之炊”,因而很多教师开发习作资源,帮学生获取“米”。可笔者以为,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无“米”,而是缺少将心头最真实的“米”拿出来的方法和勇气。作为教师,要努力运用多种方法,将习作教学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主动调用生活经验,成为习作资源的自主开发者。
苏教版六下《习作5》的写作主题是“成长的烦恼”,要求学生大胆地说出心里话,尝试解除或者减轻烦恼。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乐于调用生活经验,丰富习作资源呢?笔者采用绘本引路、名言导航的方式,起到了奇妙的效果。
教学伊始,教者引出绘本《我的尾巴》:主人公智浩千方百计想要遮掩尾巴,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让自己的烦恼无限增大。故事最后,智浩走入了班级,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同学们竟然有的长出了兔耳朵,有的长出了蟹爪……此时,智浩终于放松了下来。通过绘本,学生懂得了“人人都有烦恼,应该大胆倾诉烦恼”的道理。此时,教者适时引出培根的名言——“如果你将烦恼向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于是,同学们开始交流倾诉:有的说个子矮,很烦恼;有的说家长总吵架,很烦恼;有的说天天上兴趣班,烦透了……其实,这些隐藏在生活中的经验,就是最重要的习作资源,当学生乐于倾诉时,他们便与老师一起成了习作资源的开发者。
二、 学生参与习作资源开发,要以深入选用经验为支点
习作教学如果摒弃学生的经验,教与学就会脱节,离开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将死气沉沉,习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是,学生的经验丰富而杂乱,如果毫无章法,胡乱堆砌,反而“乱花渐欲迷人眼”。因而,教学中,教者还应从学生的实际入手,从教学要求和教学重难点出发,时刻关注生活经验,引领学生在纵向、横向、多角度比对和感悟中,选用习作资源。
学生敞开心扉倾诉烦恼,经验被主动调用,习作资源通过个体回忆、同伴互助等方式,多角度、多层次朝学生心头涌来。如果此时没有比较、推敲,便下笔行文,那么,习作就会像一个没有框架的建筑,随时可能倾覆。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开发习作资源,还要引导学生在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等环节选用适当的经验,以此支撑起整个习作课堂。在习作《成长的烦恼》教学中,笔者借助“习作提示”将烦恼分层,引导学生由多维梳理烦恼向深入选用过渡,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呈现递进性。
【教学片段】
师:看来,同学们的烦恼还真多呀!还是编辑叔叔阿姨了解你们,他们在教材中特意为你们安排了
学生参与习作资源开发的一次习作。(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师:本次习作要说清哪些问题呢?
生:你的烦恼是什么?又因为什么而烦恼?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同学们都有很多烦恼。如果把所有的烦恼全部写上去,行不行?
生:肯定不行,得选一个最烦的。
师:没错,得选!不仅要选最烦的,还要尽量选独特一点儿的。有些烦恼,可以张口就说,一笑而过;可有些烦恼,却一直藏在我们的心底,只要一提到它,就会觉得难受、压抑甚至痛苦,像这样的烦恼往往是独特的,说出来需要勇气,所以,习作提示还有一个具体要求——
生:大胆地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师:(板书:心里话)现在,谁来大胆地选一个心底的烦恼,和大家说说?
本环节,教者巧妙引出教材中的习作要求,只一句话“还是编辑叔叔阿姨了解你们,他们在教材中特意为你们安排了一次习作”,便拉近了学生与编者的距离,枯燥的习作变成了温情的体贴。在习作要求的引领下,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体现,他们深入思考,自主选择,那些深埋于心底的经验被唤醒、被深度开发,无形中,习作有了倾诉和写作的支点。
三、 学生参与习作资源开发,要以物化升华经验为焦点
学生参与习作资源开发,主动调用经验的过程,也是他们自身经验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无意识的发展,使得每一次调用的经验都不同于前一次的经验。这些经验搭起了学生习作的支架,但是在具体物化经验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存在词汇贫乏、不知所云的问题。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得到改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就难以提高。因而,在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之后,教师还应引领学生再度开发习作资源,明确“怎么写”。教师可以将书中的范文,或者名家名篇,作为课程资源纳入教学活动,巧妙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资源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师生之间的交流,均是不可或缺的习作资源。而学生通过读、思、议,参与资源开发,必然为下笔行文,巧妙物化重组经验奠定基础。笔者引出自身“健忘”的烦恼,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开发资源的热情,为学生物化升华原有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片段】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下水文《都是健忘惹的祸》)
师:大家看看,老师用了哪些方法写出自己当时的着急、紧张的。
生:我发现老师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自己的紧张——“路上,冷风飕飕,阴雨绵绵”,环境越恶劣,老师越紧张。
生:我发现老师通过自己的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幻觉,表现了自己的紧张。“刹那间,像有一个鼓槌在我胸膛狂敲起来,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真的有鼓槌在敲吗?当然没有!这只是老师因为紧张产生的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老师就是通过这种不真实的感觉,来表现自己当时紧张的。
师:会思考,善表达,说得很有道理,我赞成。(板书:幻觉)
生:还有心理描写。“可是后来我没吃鸡蛋啊!难道鸡蛋还在火上烧着?火没关?关了?”这是老师在心里说的话,特别能表现当时的紧张。
师:在心里说的话叫什么呢?(板书:内心独白)
通过以上片段,我们可以看到:有效学习方式、学习过程本身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学生的现有状态是缺乏资源,也缺乏兴趣和灵感。教师以“健忘”这一出乎学生意料的烦恼,激活了学生的情绪和思维的火花,对习作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空间、更高的层次。这一资源本来并不存在,是老师的智慧创造了它,是学生的阅读与交流丰富了它,也必然由接下来的实战写作升华它。假如每一位老师在学生习作出现瓶颈的时候,能够创新教法,与学生一起开发新的习作资源,必能使教学柳暗花明又一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习作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写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一宗旨。当然,任何学习要提高它的效能,都必须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学生的经验的建构。所以,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之间,存在着由教师组织和学生经验而构成的“课程重构”。经验,自然是学生参与习作资源开发的基石。
(作者单位:仪征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