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属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6-10-15 04:24徐玲玲
中国市场 2016年34期
关键词:研究与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徐玲玲

[摘要]文章以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及美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然后分析了北京市属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最后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4.103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次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概念。历经三十年的摸索与实践,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高职教育是国内刚刚兴起的教育模式,在职业化教育方面优于普通高等教育,但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方面明显不足。将职业化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是未来高职教育的方向。文章从美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入手,将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借鉴到北京市属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之中,并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1 创新与创新型人才

1.1 创新的概念

“创新”这一概念最初出现于1912年,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熊彼得在其著作中指出,“创新”指“执行新的组合”。具体而言,是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四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创新最初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纯属于经济学的范畴。后来,其外延逐渐扩大,涵盖所有学科及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创新可以归纳为三方面,即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智力创新。知识创新是技术变革的基础,技术创新可以拓展知识创新,并为加速知识创新提供技术手段,智力创新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保证。[1]

1.2 创新型人才的特点

国外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重视已久,但是至今没有公认的定义。国外对创新型人才的理解比较宽泛,大都是在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国内,尽管这种教育模式起步较晚,发展也相对滞后,但是关于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却比较多。这些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和素质,基本可以归纳概括为三类。第一类强调独创性,第二类强调进取意识和开拓精神,第三类强调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综上所述,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须拥有的特质。

1.3 创新型人才培养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006年6月,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加紧建设一支宏大的创新型人才科技队伍……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教育培养体系。”[2]2013年9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3]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4]未来,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理应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做出积极的尝试。

2 美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特点

2.1 美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

美国一直非常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都做出了许多积极有效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早在1985年,美国提出了著名的“2061计划”,该计划旨在在基础教育中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意识和创新意识,为21世纪的美国培养科技创新人才。“2061计划”注重科学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综合性以及长效性。基础性体现在强调基础学科的教育,主张在中小学开设数学、科学、技术方面的核心课程,各学科内部以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培养为主。综合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普对象包括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学生;二是实施范畴涵盖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形式及组织机构;三是参与者包括政府、学校、教师、家长等。长效性体现在该计划的实施是以几十年为周期,并非局限于几年时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2061计划”主张以教师为主导,鼓励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改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5]

20世纪90年代,美国针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一个中心,三个结合”的改革思路。一个中心指“以学生为中心”,三个结合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在此基础上,美国高校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6]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哈佛大学推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由最初的必修制发展到核心课程制。核心课程制包括专业课、选修课、核心课程三个部分,按照2∶1∶1的比例设置。核心课程与所学专业没有相关性,主要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学、外国文化、伦理道德、社会分析、定量推理、科学等7个领域。[7]麻省理工学院则推出“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时间一分为二,分别在校内、校外完成。麻省理工学院最大的创新是推出了“UROP”和“IAP”人才培养模式。UROP是本科生研究机会项目,本科生既可以作为助研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也可以将企业的项目带回学校,进行校企合作。IAP是独立活动计划,指学生每学期有四周的自由独立时间,专门用于科学研究。[7]

2.2 美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综上所述,美国创新人才培养具有以下特点。特点一:基础教育重视科普教育。美国中小学开设科学知识课程,既培养了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又普及了科普知识,也为孩子未来的科技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学生之中树立了尊重科学,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特点二:高等教育强调通识教育。美国高校课程设置跨越了学科和专业的局限性,将各种学科和专业知识纳入课程体系,突出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强调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在此培养模式下,学生不仅是某个专业领域的人才,而且对其他基础学科也有着较深的了解。特点三: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实践。学生既要参与学校的科研,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最新科研动态,体会到科学研究带来的实效,也要在企业中实践锻炼,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美国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有效尝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3 北京市属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概况

3.1 北京市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现代职业教育。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定》。同年,教育部协同其他五部委共同颁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目前,北京市属高职院校共有26所,其中国家级示范校4所,市级示范校8所。所设的专业以科技、理工、经贸、文史类为主。北京市属高职院校发展不均衡,两极化态势明显。国家级示范校和市级示范校在专业设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在社会上拥有较高的信誉度,每年高考吸引着许多过了本科线的考生投报专业。一些非示范校由于社会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基础能力薄弱,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招生和就业均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纵观北京市属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职业化特色不足。部分高职院校依旧沿袭着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继续走专业化和精英化的道路,忽视了职业教育。②专业特色欠缺。不少专业没有经过深入地论证,既不符合北京市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也不适合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③人文教育不足。除了大学语文和思想政治课程之外,高职院校几乎没有开设相关的人文素质课程。④创新教育缺失。重视职业教育而忽视了创新教育,人才培养中缺少了创造性这一重要环节。

3.2 北京市属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

由于办学层次不高,北京市属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受制于以下三个因素:①办学基础薄弱。北京市属高职院校创建的历史不长,大多成立于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高职院校的前身主要是大专、中专、中职或成人类专科学校。学校的起点不高,发展时间又短,导致高职院校的办学基础薄弱。由大专转化而来的高职学校带有明显的学历教育的痕迹,而由中职升格为高职的学校则存在着办学理念落后的短板。②生源不理想。高职院校属于最后批次招生的学校,生源质量远不及本科院校。近几年,北京地区高考报考人数持续下降,而本科院校又持续扩招,本科录取率达到80%以上,这些现实情况导致高职院校的生源严重不足,生源质量堪忧。北京地区的26家高职院校绝大多数不能完成招生指标,有些院校甚至已经难以为继。为了应付生源危机,不少院校选择了自主招生,学生不经高考即可进入高职院校学习。③办学理念落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在人才培养规划、课程体系建设、职业素养教育等诸多方面均不够成熟。办高职教育,主要是借鉴国内外同类院校的经验,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摸索前进。

4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思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是北京市唯一的文科类高职院校,也是北京市市级高职示范校,其前身是一所普通专科学校。北京市属高职院校大多由中专或中职升格而成,办学基础相对薄弱,而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由大专转为高职教育,其师资、生源、声誉相对较好。但与其他高职院校相比,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职业特色相对不足。为了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提出了“青年、政治、科研、国际”四大特色。青年特色指青年教育专业是学院的重点学科,政治特色指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科研特色指教职工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国际特色指学院注重国际交流。围绕着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四大办学特色,参照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借鉴美国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提出以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1 专业设置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

2015年7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此纲要,京、津、冀三省市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8]作为北京市属高职院校,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服务于京津冀,适应京津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京津冀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高职人才。目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专业设置以青年教育和社会工作为主,辅之以文法、管理、英语、艺术、传播、计算机等专业。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京市以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为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现设专业完全适应北京市的需求。为了学院未来的发展,考虑到天津和河北的人才需求,建议增设物流、商贸、航运服务、高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方面的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的新型服务人才,生源以河北、天津为主,学生毕业后直接服务于地方。

4.2 推行“双元制”的办学模式

效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推行“双元制”的办学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和企业轮换学习。目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针对学生在企业实习已经做出了不少尝试。比如,学生在第四学期暑假、第五学期寒假、第六学期前八周到企业顶岗带薪实习。但是,此项举措主要是针对二、三年级的学生,没有贯穿到整个三年的教学之中。建议保留原有顶岗实习安排,并增设第二学期暑假的实习。同时,将现行的小学期制改为企业学习制。小学期制是将每学期的20周划分为两个时段,前16周为教学周,从事正常的课堂教学,后4周为小学期,专门用于开展校内实训。改为企业学习制之后,学生利用后4周的时间在校外实训基地学习,原来的校内实训补充到16个教学周之中。“双元制”的实施既能保证学生在学校接受人文素质的培养,又能够让学生在企业中开阔视野,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回到学校提高自己。

4.3 开展通识教育,突出人文素质的培养

前文提到,国外对创新型人才的理解,大多是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同时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美国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时非常注重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超越了学科和专业的限制,将各种学科糅合在一起。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是一所文科类高职院校,以培养文科高职人才为其办学宗旨,学院在办学实践中必须突出文科的特点。不同于理工科的专业划分细微,文科的专业界定比较模糊,重视知识面的宽广和理论知识的深厚,培养的是综合型人才。因此,文科高职人才培养必须开展通识教育。长期以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针对一年级学生实施“早自习制”和“晚自习制”,早自习读英文,晚自习学计算机。该制度的实施既是为了加强对新生的管理,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但是,这种制度有所局限性,英语和计算机毕竟只是技能,不是素质,人才培养首先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技能。建议继续实施早晚自习制,将自习内容改为人文素质和传统文化教育。各学科教师通过慕课的形式在早晚自习时间开展通识教育,同时在课余时间开通网上辅导和微信辅导。此外,学生每学期必须选修四门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的课程,这些课程涉及文学、历史、科学、艺术等领域,课程学分直接与毕业挂钩。通识教育的实施,既能弥补高职学生基础知识的欠缺,又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4.4 以科研带动创新,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

科研是创新的催化剂。科研特色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四大特色之一,政策导向化、科研全体化、成果丰富化是其突出表现。科研处定期发布国家级、市级、院级科研项目供教师申报,还出台一系列科研奖励计划,在政策上进行扶持。每年全体教职员工必须接受科研考核,科研任务与其岗位级别挂钩。在科研导向下,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项目、著作、论文应有尽有。此外,学生处还启动大学生科研,各系部积极配合,指派专任教师进行辅导,学生的科研成果在公开期刊上发表。科研特色使得学院的科研水平得以长足地提升,科研成果在北京市属高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但是,科研工作还存在着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不足,大学生科研基本上是命题作文等问题。建议改变现行的职称评价体系,平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面的付出。将教师划分为教学型和科研型,教学型以教书为主,科研型以科研为主,各司其职,互有交叉,在职称评定标准的制定中有所倾向。发挥学生的科研自主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企业实践中自主确定研究方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5 走国际化的办学方向,借鉴国外最先进的办学理念

国际特色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另一大特色,合作办学与校级互访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学院最早与加拿大合作办学,创建了泰尔弗国际商学院。之后,学院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每年暑期选派教师赴英国考察学习。再后来,学院成立国际学院,专门负责学院的国际交往事务。每年,国际学院组织十几个教师团和学生团赴海外考察交流或带薪工作。但是,目前的国际特色主要局限于合作办学与校级互访,过于简单化和形式化。建议学院走国际化的办学方向,在课程设置、学分共享、师生交流等方面强化国际特色。在课程设置上,增加跨文化的课程,介绍国外的政治经济、人文历史,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将西方在经济科学领域最先进的研究成果纳入课程体系,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最新的研究动态。在开设我国传统文化课程时,引入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及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9]在学分共享上,通过与国外大学的协商,达成课程认同和学分认同。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学生在本校所学习的课程和获得的学分在国外大学有效,从而方便学生出国留学和深造。在师生交流方面,可以聘请国际知名的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参与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编写,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名校攻读博士学位或者做访问学者,选派学生到海外知名企业实习任职,优秀者可以就地聘用等。

5 结 论

当今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时代的变革孕育着机遇和挑战。能否把握机会,在变革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个人、学校乃至民族面临的严峻考验。唯有创新求实,个人才能成功、学校才能发展、民族才能复兴。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希望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延利.护理创新与科学发展[N].现代护理报,2008-10-99(1).

[2]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EB/OL].(2006-06-05).新华社.

[3]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EB/OL].(2013-09-30).新华社.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2013-11-12).新华社.

[5]2061计划[DB/OL].(2016-04-05).百度百科.

[6]张辉.美日欧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亚太经济,2010(2):89-92.

[7]谢梅,苗青.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借鉴——以美国三所高校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17-221.

[8]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5-07-24).新华网.

[9]刘正良.发达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9(1):18-22.

猜你喜欢
研究与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构建中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