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雨
[摘要]文章根据张家港市2008—2013年两次经济普查期间数据,运用结构偏离度和相对劳动生产率指标对张家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并针对张家港市自身经济结构特点提出促进经济和就业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偏离度;劳动生产率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4.026
诸多研究和文献表明: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着相关性,两者的协调互动也是产业结构优化与有效促进就业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视角,利用第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张家港市2008—2013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轨迹及其存在的问题。
1 张家港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基本情况
1.1 2008—2013年张家港市产业结构演进历程
2008年以来,张家港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二、三产业的GDP比重从2008年的62.62∶36.20调整到2013年的55.6∶43.00,一产比重变动幅度较小且一直保持在1.5以内,二产比重逐年递减,三产比重持续上升。二、三产业比重此消彼长符合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也是张家港多年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努力结果。
1.2 2008—2013年张家港市就业结构变动情况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张家港从业总人数稳步增加。2013年全市二、三产业(包括法人单位和有证照个体户)从业人数为99.31万人,比2008年增加9.79万人,其中二产64.28万人,增加7.27万人,三产35.03万人,增加2.52万人。第一产业由于不属于经济普查范围,根据年度核算数据2008年、2013年分别为5.38万人、4.66万人。从业人员的三次产业结构从2008年的5.67∶60.08∶34.25调整为2013年的4.48∶61.83∶33.69。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在总量和比重上均有所减少;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总量和比重均有所增长,吸纳就业的主力作用更加突出;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在总量有所增加的同时比重微降。
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特征
为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变动关系,文章引入结构偏离度和相对劳动生产率指标进行考察。
结构偏离度用公式表示为:结构偏离度=GDP的产业构成百分比/就业的产业构成百分比-1。结构偏离度大于零(正偏离)的产业存在劳动力转入的可能性,相反,结构负偏离的产业则存在劳动力转出的可能性。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越大,表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越不对称。
相对劳动生产率用公式表示为:相对劳动生产率=GDP的产业构成百分比/就业的产业构成百分比。表示每1%的劳动人口创造出的产值比重。相对劳动生产率越大,表明该产业劳动生产率越高。
2.1 张家港市结构偏离度和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情况
从结构偏离度看(见下表),第一产业呈现连续的结构负偏离,从业人数产业内持续饱和,偏离度绝对值有不断减小趋势,但幅度不大;第二产业在2008年、2009年表现为结构正偏离,偏离度绝对值趋于0,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相对协调。而从2010年开始到2013年期间,结构偏离度均为负数且绝对值逐年增大,产业内从业人数呈现缓慢过剩趋势;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保持正偏离状态,偏离度绝对值逐年增大,侧面反映出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减少的同时创造出更大比重的产值。整体上看,第三产业结构的正偏离也说明张家港第三产业仍有接纳第一、第二产业向其转型升级的空间。
从相对劳动生产率看(见下表),整体上,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三次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都明显地呈现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说明2008—2013年,张家港市每1%的第三产业人员创造出比二、三产业相应更多的社会财富。从各产业的历史数据还可以发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升,而第二产业却在逐年下降,在经济效益层面上就表现为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处于不断下滑状态。
2.2 产业内部各行业结构偏离度和劳动生产率差异比较
为深入对比分析社会经济内部差异,利用2008年和2013年两次经济普查数据(非经普年份缺少分行业从业人数的详细资料)测算三次产业内部分行业结构偏离度和相对劳动生产率。
第二产业内:工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就业趋于饱和,相对劳动生产率有所下降。2008年以来,随着张家港市工业经济的增长,不断吸纳就业人员,但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慢于从业人员的增长速度,导致相对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第三产业内: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随着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从业人员比2008年激增181.29%,导致结构偏离度由正转负,由于劳动密集型传统物流业态向现代物流业态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大量从业人员的涌入导致相对劳动生产率大幅下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法人单位数增加78家,增长42.2%,法人单位从业人数增加356人,结构偏离度保持相对较高的正偏离,相对劳动生产率有所提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服务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快速增长,从业人员增长24.06%,结构偏离度保持正偏离,伴有微弱下降,相对劳动生产率低于房地产业高于第三产业平均水平。
3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的原因分析
3.1 经济结构偏重,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缓慢
近年来张家港市三次产业发展虽然呈一产、二产比重下降,三产比重提高的良好态势,但和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结构仍然偏重。偏重的产业结构使得第二产业仍然是吸纳就业的主力。2013年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比2008年增长12.76%,高出第三产业5.01个百分点。受2008年年底的国家经济刺激政策影响,以钢铁为代表的张家港市传统重工业产值不断攀升,而规上工业产值利润率从2008年的5.13%下降到2013年的2.34%,其间2012年达到0.19%的最低谷。2012年钢材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产能过剩加剧给冶金行业转型升级带来更严峻的挑战。
3.2 行业间资金或技术壁垒差别大,结构偏离度差异明显
从分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不难发现,相对劳动生产率较高的行业(如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其结构偏离度呈高度正偏离,企业经济效益好,从业人员有流入的空间,但新企业要进入这些行业,往往面临较高的资金或技术壁垒,同时劳动力受专业技能限制也很难从其他行业向此类行业自由流动。相对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市场进入壁垒低,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不高,相对劳动生产率较低,结构偏离度的差距明显拉开。
3.3 劳动力素质影响从业人员行业间流动,劳动力水平有待提升
第二次经济普查(2008年)数据显示,张家港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19.90%,比苏州平均水平低1.57个百分点,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49.92%,高出5.33个百分点;从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看,张家港市就业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占14.51%,比苏州平均水平低2.79个百分点,初中以下学历的占67.24%,高出5.08个百分点。受教育程度对就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影响不言而喻,就业人口素质偏低严重影响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从业人员在行业间的快速流动。
4 推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4.1 逐步削减产业、行业间行政壁垒,充分发挥市场引导产业转型作用
在当前经济体制下,行政指令对市场运行的过多干预将严重影响市场机制本身的自我调节机能。2008年以来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虽然短期内缓解了因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带来的隐忧,但长期来看,它进一步延迟了产业转型时机。
4.2 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引导劳动力向高附加值中小企业转移
从影响相对劳动生产率的角度看,张家港市吸纳就业人口较多的行业多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工业或服务业,这些企业正面临转型升级压力,饱和的从业人员面临向行业外流出的选择。中小企业具有建设周期短、对市场变化反应快等特点,加上经营范围广、行业齐全,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此外,中小企业还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但中小企业资金薄弱,筹资能力差,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因此政府在税收、融资等环节应给中小企业特别是新兴产业中的中小企业更多扶持政策,让其在吸纳就业和促进创新上发挥更大优势。
4.3 加强就业指导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人力资源在行业间的流动性
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的前提。张家港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调整就业结构,完善就业促进体系,加强城镇职工与农村劳动力职业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展望未来,政府部门在引进“领军人才”的同时更要兼顾整体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为劳动力高效、有序流动以顺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出更多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明鑫.杭州市就业与经济协调增长探究[C].2012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2.
[2]李玲.基于杭州市经济增长的就业机构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