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文红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尽管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方面的,然而学习的主渠道依然是在学校的课堂上。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建设高效课堂。
一、潜心钻研、精心备课是前提
备课是上课的前期准备。备课充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备课内容主要包括备教材、备学生。一方面是备教材,即熟读教材,钻研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只有明确新课标的要求,准确掌握三維目标,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是备学生,即备“学情”。教师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前提。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第一单元学习“地球运动”,在讲授这个知识之前,笔者会给学生复习经纬度和经纬线的知识。与其说是复习,不如说是新课讲授。因为这个知识学生是在七年级学习过的,但因当时学生理解不透以及时隔一年,这个知识绝大多数学生已经遗忘。所以在讲授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之前,必须复习经纬度和经纬线知识。有了这部分知识作基础,对于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就容易理解和掌握。所以,潜心钻研、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二、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是关键
合理利用课堂时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从宏观上合理分配一节课中各教学环节的时间,这样能让课堂紧凑有节奏,不至于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浪费课堂时间,同时也可以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知识收获。通常笔者在备课时会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大约花费的时间。例如,讲授新课,一般课前提问约三分钟,新课授课约二十五分钟,小结约两分钟,作业十分钟。第二,从微观上把握好课堂前二十分钟。众多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得出结论,通常学生在一节课中最佳的思维时间是课堂的前二十分钟。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的思维灵活,注意力高度集中。因而,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充分地运用好这前二十分钟,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安排在这段时间里讲授和解决。第三,要珍惜课堂时间。在课前备课时,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问题、提问方式以及练习和讨论等,尽量把握好课堂节奏,做到课堂上无废话,避免海阔天空、无边无际的“神侃”。课堂时间有限,在每次提问之后都要“等一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学习《大气运动》一节时,先讲授大气运动的原理,然后举例说明如海陆风的形成、山谷风的形成。从原理讲授到举例说明之间要留出时间让学生们思考,并自己画图。通过思考和自己动手,学生就容易掌握这个难点知识,教师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教育家们一直都高度重视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很多种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个人魅力影响学生,通过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及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个人魅力在于教师的学识渊博度、亲和力、幽默感等方面。例如,在讲授“光年”这一概念时,笔者提出问题:“有同学问:你今天早晨跑了多少光年?你怎么回答?”学生都会笑起来,学习兴致盎然。此外,多媒体的运用也很重要。在讲授《传统工业区——鲁尔区》一课时,鲁尔区的整治措施这部分知识是比较枯燥的,笔者选用了一段整治后的鲁尔区的视频,让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课后认真反思是升华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曾提出优秀教师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 = 教学过程 + 课后反思。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优秀”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突出,也就是课堂教学效率很高。而课后反思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策略之一。一节课后,教师要认真反思在教学中的亮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的精彩结果,教学中的感悟以及提炼出的教学规律等,总结课堂中的不足,以便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笔者曾经上过一节《中国的主要工业区》,经过精心准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课堂上通过提问,学生说出了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可是本人没有把这些主要因素写在黑板上。如果在黑板上写上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便可让学生加深印象,学生可一一按照这些因素去分析我国四大工业区的主要区位因素,而不必一一死记硬背。这就是整节课的不足之处——没有板书。这节课的亮点之一是课件中把四个主要工业区的地图放在同一张幻灯片上,有利于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得出,传统板书与现代手段要有机结合,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好。课后反思可以为下一节课或后面教学备课提供重要的素材,有利于提高之后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教育教学改革始终没有停歇,建设地理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师必须不断深入思考和探究的课题。愿与同仁共勉。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逸仙中学(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