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父教缺位”的探析

2016-10-14 14:50王玉萍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缺位父爱育儿

王玉萍

【摘 要】 目前,父教缺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文章从父教缺位对孩子的影响、父教缺位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的提出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提高父亲的育儿技能。

【关 键 词】 家庭教育;父教缺位;探析

【基金项目】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家庭教育中‘父教缺位的教养方式的分析及对应策略研究”(课题编号:SGH12370)的成果。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020-0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母亲在家庭中表现出细腻、安静、温柔等女性化的行为方式,父亲在家庭中则更多地表现出勇敢、宽容和冒险等男性化的行为方式。所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体现了人类教育的一种天然和谐——取长补短的特点。而目前在我国父教缺位已经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父教回归刻不容缓。

一、“父教缺位”对孩子的影响

心理学家格尔迪认为:“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失去父爱是人类情感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说明父教缺失容易使孩子出现情感缺陷,导致“心理孤儿”,产生心理问题。

1.“父教缺位”会导致孩子患上缺乏父爱综合症

孙云晓曾说过,“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隐患。”所谓缺乏父爱综合症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父爱或父亲没有参与子女教育,导致子女在生理、心理上所表现出来的不良状况。具体表现为:过分怕羞、情绪沮丧、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少言寡语、不爱集体、厌恶交友、急躁冲动、喜怒无常、害怕失败、感情冷漠,严重的还会逃课、早恋、离家出走、偷盗、甚至喜欢使用暴力等。

国外一项研究报告称,长期缺少父爱,孩子可能会患上“缺乏父爱综合症”,从而造成认知、个性、情感、体格等方面的障碍与缺陷,出现身体发育不良、自尊心低下、自制力薄弱等问题。与充分获得父爱的孩子相比,“缺乏父爱综合症”患儿中的辍学率及成年后犯罪率均高出2倍;如果是女孩,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几率则高出3倍。德、日两国的儿童心理专家联合对两国的3000多名少年儿童进行了一项专题调查,结果发现:缺乏父爱的年龄越小,越容易患上“父爱缺乏综合症”,而且此症对于男孩的影响更为严重,男童患上此症的可能性要比同龄女童高1倍。Biller 研究显示,如果女孩在5岁前失去父亲,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时往往会表现得焦虑、不确定、羞怯或者无所适从等。Ellis 等研究发现:父亲缺失导致女孩青春期的提前到来,并增加了女孩过早的性行为和未成年怀孕的风险。

父教缺位和弱化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引起孩子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

2.“父教缺位”影响孩子性别角色的正常发展

孙云晓说过,“孩子的成长是不能等待的,父教缺失会让孩子一辈子都缺钙。”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个体在幼年时就开始进行性别分化,并表现出性别定向的趋势。这种性别定向是后天学习获得的,父母双方都起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父亲的独特作用更为重要。美国父亲角色研究的专家罗斯·派克认为:由于父亲往往以更加鲜明的、更加差异化的方式与儿子和女儿互动,父亲在孩子的性别角色发展中比母亲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Biller 研究证明,如父亲缺失发生在4岁前,那么它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非常不利,特别是对男孩。更有研究表明,男孩在4岁前失去父亲,并且生活在权威型母亲教育的家庭会使他们缺乏攻击性,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的表现——喜欢非身体性的、非竞赛性的活动,如看书、听故事、猜谜语等。父亲缺失使女孩在生活中缺少直接的男性榜样,缺乏安全感,性别角色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父亲作为孩子的榜样,给他们提供了一种特有的男性化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对男孩而言,父亲在日常生活中的坚强、勇敢和冒险精神等男性化的个性特点,给孩子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而父教的缺失会使男孩在性格方面表现出胆怯、懦弱、优柔寡断等女性化的倾向,导致孩子一辈子缺钙。对女孩而言,父亲是他生命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男性。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父亲的所作所为对女孩成年后的性别角色发展和家庭婚姻生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女孩如果父教缺位,会出现自卑、孤僻、冷漠、厌恶交友等心理问题,缺乏安全感和陷于早恋,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发展。

3.“父教缺位”影响孩子道德品质发展,导致犯罪率上升

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说过,“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按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去评价别人的行为和支配自己的行动。所以社会道德规范内化成个人的品德时就会体现在一个人的行动中,甚至会体现在他的一生中。而这一过程的形成与父教在位的力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宗春山说得好:“父亲应该是家庭中的道德警察,要对孩子的学习及品格的发展起到约束的作用。”霍夫曼研究发现:父教缺失的男孩比父亲存在家庭的男孩在内部道德判断、愧疚、接受批评、道德价值和规则一致性上得分要低。Santrock 研究发现,当相关变量(比如智商、社会经济地位、年龄、兄妹状况等)被控制后,父亲缺失儿童在教师报告中比父亲存在儿童道德上得分要低。美加州大学的辛西娅·哈珀与普林斯顿大学的萨拉·麦克拉纳汉选定6403位年龄在14~23岁之间的男孩并连续追踪至他们30岁,以探讨父教缺失与犯罪之间的关系,结果也证明父教缺失的孩子犯罪率是普通孩子的2.5 倍。许多研究表明:父教到位的力度与孩子违法犯罪有一定的关系。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是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的传递者,父亲作为一名成年男性他的道德的认识和判断标准是通过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感,与人相处的交往方式,对事业执著追求的态度和面对困境的乐观心态中表现出来的,在生活中通过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方式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孩子,使他们懂得了作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所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endprint

二、“父教缺位”的原因分析

1. 社会因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父母为了改变生存条件,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整日忙碌不停。尤其是父亲挣钱养家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导致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教育功能被逐渐弱化,原本由父母双方组成的家庭教育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母亲一个人身上。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对父亲的依赖和需求会变的逐渐明显,都需要从父亲那里获得一种坚强的力量作为生存的支撑,来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母亲却无法替代父亲完成这一教育功能,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这是父教缺失的根本原因。

2. 家庭因素

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在这种传统观念支配下,父亲外出挣钱养家,母亲在家打理家中事务、照顾孩子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因此,造成大多数家庭普遍存在着父教缺失或弱化的现象,即使有些父亲在家也不愿意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总认为教育孩子是妈妈的责任,与自己无关,自然而然成了家庭教育的旁观者。所以,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导致父教缺失一个重要的原因。

3. 个人因素

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是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敢教科书,更是前进道路上的引路人,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是每个父亲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有的父亲由于文化程度偏低,认识不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动放弃了教育的权利;有的父亲脾气暴躁,缺乏耐心,教育孩子方法简单粗暴,亲子关系出现紧张,导致家庭教育失效;还有的父亲对孩子过分溺爱,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没有给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失去了家庭教育的正确目标,导致家庭教育功能的减弱。所以从个人角度来看,父教缺位是一个重要的内部原因。

三、弥补“父教缺位”的策略

1. 加强立法和政策的保障,是确保父教到位的前提

为确保父教到位,改变父教的观念,提升父教的整体素养,必须依靠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作保障加以约束,方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通过立法,强制父亲履行责任。早在1995年瑞典就通过了《父亲法》,规定父亲在婴儿出生后,必须请一个月的假,以便父亲能在家中帮助妻子照顾婴儿,若父亲不履行这一义务,他将不能享受政府给予的一个月的薪水津贴。同样挪威也实施了《父亲法》,强调父亲必须请“一个月假”来照顾新生儿。其目的是鼓励父亲分担母亲照顾新生儿的责任,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担负起育儿的重任。这些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国目前国民父教意识薄弱,要改变现状必须通过立法来规定父亲对孩子成长中的责任和义务,利用法律的强制性,确保父教到位。

当然要让父教落实到实处,并发挥一定的作用,仅仅靠立法还不够,还需要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予以支持。美国政府在1987年针对儿童的全国性会议中就特别强调指出了父教的重要性,并建议改变那些不利于父亲对孩子负责任的政策。2006~2010年,美国政府计划每年要分配1.5亿美元来支持婚姻和父亲项目,其中5000万美元作为推进责任型父亲项目的支持金预留下来。作为借鉴,可以制定一些有利于父亲成长和完善的制度,如缩短父亲的工作时间;定期到相关的机构接受培训;在孩子成长的不同时期给予适当的假期去陪伴孩子;对家庭困难的父亲,应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等措施,有助于父教到位。

2. 提高父亲育儿的责任意识,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父教创造条件

要从根本上改变父教缺位的民族忧患问题,必须提高父亲育儿的责任意识,改变现有的传统观念。苏霍姆斯基说过,“父亲教育自己的子女是一个公民最重要的、第一位的社会工作。”陪伴孩子成长是每个父亲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早期教育阶段更为重要,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别人是无法替代的。因此,作为父亲应该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家庭教育中的配角,照顾孩子,关注孩子,经常能主动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陪伴孩子度过美好时光,才无愧于父亲这一称呼。提高育儿意识,转变育儿观念,改善育儿方法,担负起父亲的责任,成为孩子成长中的标杆,使自己真正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主讲教师。因此,父亲要努力学习育儿理论,积极主动在实践活动中提高父教质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参与到孩子的每一个成长过程中来,确保在家庭教育中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做一个称职合格的好父亲。

3. 注重理论修养和技能训练,是父教落实的保障

对于大多数父亲来说,如何陪伴孩子是一个重要的难题。重视理论提升和技能训练是提高父教能力的关键所在。首先,父亲要学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知识和一些育儿的先进理念,为父亲树立科学的育儿观、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强化育儿能力提供条件。通过学校和社区开设家长学校,定期举办 “亲子教育”方面的讲座,为父亲直接答疑解惑,提供宝贵的育儿经验,为促进父亲的成长和成为合格父亲提供理论帮助。其次,创办父教中心和父亲训练营等机构,在实际操作中让父亲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改变落后和错误的教育方法。再次,学校和社区可以经常举办一些亲子活动,鼓励父亲参与,让父亲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增进亲子关系,在互动中提高育儿技能。

参考文献:

[1] 卢清,曾彬.对当前子女教育中“父亲缺位”现象的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2004,(6):79.

[2] 赵平.爸爸去哪了?[N]青年教师,2014-3-10.

[3] 卢清,曾彬.对当前子女教育中“父亲缺位”现象的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78-80.

[4] 董光恒,杨丽珠,邹萍.父亲在儿童成长中的家庭角色与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10):689.

[5] 罗斯·派克.父亲角色[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100.

[6] 夏小林.父亲参与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2):46.

[7] 杜布森.培育男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177-178.

[8] 张亮,徐安琪.父亲参与研究:态度、贡献与效用.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89.

[9] 李文道,孙云晓,赵霞.父教缺失的研究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09,(10):76.

(编辑:杨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缺位父爱育儿
家校协同育人中的缺位、越位与归位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父爱如山
父爱在哪里?
小学习作教学指导的“缺位”及对策
网络安全中的“缺位”和“错位”
沉默的父爱
农民工社保不能“缺位”等
育儿神器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