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双会观察的眼睛

2016-10-14 08:31王娟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日记事物习作

王娟

【摘 要】 小学生对于写作,常常会不知从何处下手。其实,这并不是生活中没有写作素材,而是学生缺少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从而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关 键 词】 作文教学;小学;观察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089-02

小学生对于写作,常常会不知从何处下手。其实,这并不是生活中没有写作素材,而是学生缺少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正如俄国作家契诃夫所说,“我们的生活道路上撒满了金币,可惜我们没有去发现它们。”《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并在中高年级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中提出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因此,学会观察是写作文的基础,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勤于观察,并善于观察,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一、观察要有深度

1. 抓住特点观察

观察景物,要求学生必须看仔细、看清楚,把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写具体,才会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观察事物要有侧重点,有了特点和重点,眼前的景物才能留在脑海里。如《美丽的公园》就抓住了公园美丽的特点:“一进公园大门,路两旁的香樟树友好地张开了粗壮的臂膀,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左边的草坪上,小草伸展着柔嫩的身体,在阳光下贪婪地呼吸新鲜空气。几只雪白的鸽子悠闲地在散步,时而停下脚步,歪着脑袋好奇地看着我……”而且这篇习作重点介绍了文明湖:“一阵微风吹来,湖面上泛起了粼粼波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无数条银白色的小鱼在水面追逐、跳跃。湖上的游船里,孩子们在快乐地划船,不时传来银铃般的笑声。许多大人坐在湖边的大树下乘凉,显得十分悠闲自在。”这篇日记因为抓住了公园美丽的特点,突出了重点,让人读后印象深刻。

2. 要按顺序观察

所谓观察顺序,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内到外,或者先中间再两边。如《牵牛花》从闻到花香写到牵牛花:“今天一早,我就闻到了一缕淡淡的花香,我迫不及待地跑到阳台上去看,牵牛花花瓣已经微微张开,形状像一个五角星。早餐后,花瓣已经完完全全张开了,像一个紫红的小喇叭,花瓣还镶着一圈白白的边呢。”习作中,小作者描写花的形状是按从外到里的顺序写的。首先写花香,接着写花形,再写叶,最后写藤,给人以条理清晰的感觉。

3. 点面结合观察

无论描写景观还是事物,首先要对事物进行整体、详细的了解,再抓住其中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细致观察。这样描写事物才会形象、具体,让读者一目了然。写景的习作往往注重借景抒情,高山大海、植物、动物自身没有感情,而人却因为经历不同,对事物感知、认同不一样,所以对待事物的情感也不同。习作只有表达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引起读者共鸣。如观察日记《国庆节观焰火》:“突然,‘啪啪啪三颗红色的信号弹从广场东侧升上天空,紧跟着四面八方同时燃放了五彩缤纷的焰火:大红的、金黄的、亮绿的还有紫色的……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满天星,焰火在夜空中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热闹得很。这些焰火散布在天上,好像星星在调皮地眨着眼睛……”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的喜爱、欢快之情。

4. 长期重复观察

“人教版”第七册课文《爬山虎的脚》,是我国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一篇描写植物的经典之作。叶老先生在文中运用生动、详细的语言描述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特别是对爬山虎“脚”这一部分的描写占用了大部分篇幅,突出了文章的重点。从文章中不难发现叶老不仅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且观察细致入微。生活中,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美丽的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就布置周末学生到郊外“找春天”。又如,观察小蝌蚪的成长,就在教室的窗台上放一个玻璃鱼缸,养几只小蝌蚪,让学生每天仔细观察小蝌蚪的变化,写观察日记,还可以让学生学发豆芽、养蚕等,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了观察。

二、观察要有广度

1. 日记观察,把今天的流水变成金色的活水

日记,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天当中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这就是日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是说不尽写不完的。假如不会观察,也就无法写出来。因此,日记观察是留心生活、学习观察、提高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笔者在教会了学生观察方法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个专用的活页本,每个人轮流写日记,刚开始的时候不限制字数,只要文中有一两个亮点都可以给优加。从日记的开头进行指导,开头要围绕写作的主旨进行,激发读者的阅读的欲望。纠正学生定式的开头比如“记得,今天,每当……”,并在学生的习作开头寻找闪光点,让学生的习作语言简洁明了,富有个性。如布赫老师所说,“老师稍加点拨和提示,学生的习作开头就可以回到‘简洁‘明了‘经典‘个性化上来,这样的开头才属于你自己。”于是学生想了许多不同形式的开头,接着进一步指导选择值得写的内容,最后指导文章结尾。

比如:在文章的结尾,对所写主要人物的表现、精神进行总结。用赞扬的语句歌颂人物的品质,点明中心;在结尾反思自己,对他人的赞美、敬佩之情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对于写作就不再那么抗拒。小组同学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一学期下来,每个小组的日记都有了厚厚的一本。此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给自己的每篇日记配上相应的插图,涂上色彩,这样日记本就会变成一个手绘本的书了,它将成为学生时代最美好的回忆。

2. 校园观察,把身边的糗事变成生动的故事

留心观察生活,写作才会有源头活水。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用心体会,及时记录,为习作积累生活素材。

案例1:一天早晨,已经到校的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翻看课外书,突然,一只小鸟冒冒失失地从窗外飞了进来,“快看!小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便被吸引过去了。惊慌失措的小鸟在教室上空到处乱飞,教室里更是乱成了一锅粥,有的站起来在开窗户,有的站在门口大喊:“小鸟,往这边飞,这儿能出去!”小鸟总算飞走了,可同学们兴奋的劲头却丝毫没减弱,互相笑着、谈论着。此时,教师可趁机让学生把刚才的一幕写下来,这不就是活生生的素材吗?学生写出了不少具体、生动、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此外,班上发生的一些偶发事件也能成为写作素材。

案例2:一次,为某同学上课时吃零食事件,教师把当事者找来,要求把当时的经过、感受说明白并写下来。这位学生平时一提作文就头疼,但此次的描述却十分有趣:上课时,我发现同桌的嘴巴在动,他转过来悄悄说:“来!兄弟,握个手。”我把手伸过去,突然发现我和他握住的手里有东西,缩回来一看,是一块石头糖,同桌说:“快吃,我给你的。”我的心有点按捺不住了,到底吃还是不吃?糖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我无法抗拒,把糖放进了嘴里,味道是那么甜,在口中慢慢化掉,越嚼越甜,导致嚼的动作太大,被马老师雪亮的眼睛发现了……由此可见,生活中的亲身体验能成为写作的宝贵财富,只要教师引导学生留心感受,都可以成为学生信手可得的习作素材。

3. 生活观察,把生活的质感变成生命的美感

习作与原生态的生活的最根本区别,就是习作比生活增加了一层理性的思考,这种思考是学生自己的思考,是用他们特有的视角作出的思考。也就是说,作文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原态生活的记录与复制。例如,某年冬天下了第一场雪,教师就布置学生回去写作,不限题材。以下是几位学生的习作:

久违的雪啊!我恨不得画一幅雪的作品,可什么样的笔,才能画出这么纯洁无瑕、一尘不染的雪呢?(冰若)

蹲下身来,情不自禁地拾起一片雪花,静静感受他们从指间划过清凉的感觉。(书涵)

窗户玻璃的边缘,藏着一个可爱的小家伙——冰花,她的身体晶莹剔透。(航琦)

我觉得世上最幸福的事:一睁眼,冬还在,雪还在,一切依旧。(欣格)

从文字中可以看出,生活一旦写成作文,自然已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思考、想象和情感。

当孩子拥有了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他们就能够欣赏到世界万物的美妙:广阔的原野上随风起舞的柳条,夜空中一弯淡淡的月牙儿,秋风拂过的一丝清凉,乡村屋檐下四时不一样的虫鸣……生活中有太多太多可欣赏的地方。假如我们善于引导学生随时撷取生活浪花,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那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再隋.教材习作如何“教”[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4,(3).

[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编辑:杨 迪)

猜你喜欢
日记事物习作
单独中的洞见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习作展示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