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6-10-14 08:31何中竑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赏析初中生评价

何中竑

【摘 要】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背景下,农村初中生由于社会、家庭方面的影响,自主学习能力普遍偏低,这是造成城乡教育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刻不容缓。

【关 键 词】 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091-02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主”一词的解释是:自己做主。自主学习,这是相对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而言的,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实践、思索、领悟来完成学习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基本理念时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求,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这就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为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主动引领。

一、教师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唐代散文大家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长期以来,这种思想规定着中国教师的职业特征,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不少教师仍只顾“传道”,结果学生就成了接受“道”的容器,教师的传授有余,学生的自主不足,以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浓厚。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就要大胆地开放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学生是有自主学习愿望和能力的,课堂是他们张扬个性的舞台,教师没必要搞包办,把知识都讲遍,事实上也不可能把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身为师者,就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氛围。优秀的教师总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把学生置于乐于思考和表达的环境中。如《黔之驴》一文,一般的教学流程是:梳通文意,分析形象,揭示内涵。而特级教师黄厚江在教学时设置了这样几个活动:如果你是一头驴,说说你的经历;如果你是一只虎,讲讲你的故事;能不能将题目改为《黔之虎》?这些问题正是学生乐于探究的,因此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自觉进行思索。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主动学习,不是求热闹,不是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谈论。因此,要把握好时机、广度和深度,要让学生跳起来摘苹果,这对教师的修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放得开,收得拢。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大教育家孔子的弟子中,贤人才七十二,其他弟子也是普通人。存在即合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握差异,把差异转化为资源,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乐于表达、热情合作、大胆质疑,在交流中找到自信,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现实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城区学校每星期5节语文课,农村学校每星期10节语文课,但城区学校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农村学校。究其原因,是不少农村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通过预习,未雨绸缪,知己知彼,学生知道自己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在课堂上就能自觉地、有针对性地关注相关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字词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学生要通过查词典或网络搜寻的方式予以解决。很多优秀教案都侧重于字词教学,可见其重要性。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获得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体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自古以来,我国国语教学都强调一个“读”字,读的方式多样,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性边读边思,如读记叙文,想想文章写了什么人和事,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读说明文,想想文章的说明对象是谁,有何特征,运用何种说明方法;读议论文,想想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等。

最后,教师要设置好预习题。初中生的预习能力是有限的,预习的效果必须通过问题来检验。适量、适当的预习题可以使他们找到学习的目标,少走弯路。如教学《端午的鸭蛋》一文前,可以设置预习题:家乡的鸭蛋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大写家乡的鸭蛋?汪曾祺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并要求举例说明。

初中生的自觉性是有限的,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教师必须对他们的预习情况进行督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三、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里所说的“相机诱导”,即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引导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开展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实现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学的需要,是建立现代素质教学模式的需要。教师只有把学法指导落到实处,学生才能学会学习。

老虎咬刺猬,不知从何下口,这是许多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心旷神怡之感,从而豁然开朗。教师不仅要研究语文课的学习规律,还要研究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面对众多的知识点,教师在实践中要逐步将相关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如多角度赏析句子,意为同一个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赏析。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从某一个角度去赏析即可。

例如: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着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湿润着房中的一切。(《听潮》)

1. 抓关键词进行赏析:用“冲”“粘”“湿润”形容潮来时的动作,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轻纱般的柔美。

2.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作者运用三个比喻句来描摹海潮。“细雨”“朝雾”“暮烟”三个比喻体,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是春雨蒙蒙?是晓雾弥漫?还是暮烟暮霭?给人以沾衣欲湿且虚幻迷离的感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

3.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角度分别描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动作。以“细雨”“朝雾”“暮烟”形容潮来时的形态,以“腥味”“咸味”形容潮来时的气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学习方法,学生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掌握其要领。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主动思考,进而解决问题。

1. 善于鼓励赞美学生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地方。”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事实上,兴趣是在有成就感的基础上被激发的,学生在听、说、读、写任一方面的闪亮表现,教师如能加以肯定,就能激起其学习的兴趣。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人是在活动中成长的。初中生对活动往往有着浓厚的兴趣,害怕上课、喜欢活动是初中生的共同特性,校园里各项大大小小的比赛,都可以看到他们乐此不疲的身影。教师适当开展成语接龙、朗诵比赛、楹联征集、讲民间故事、书法比赛等活动,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又让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有多广,语文就有多广。

3. 评价方式多元化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相应的,对学生的评价也必须是多元的。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语文学科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要求评价要“立足过程”,通过评价发展语文学习兴趣,如在综合性学习中,既要评价学习态度,又要加强过程评价,还要评价“学习结果”。评价方式也是多样的,有跟踪评价、激励评价、总结评价,还有评比、展览、自我评估、学校与社会评估等。同时,对于那些基础较差但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学生,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优长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培养农村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意义深远,需要教师转变观念,科学引导,激发兴趣,加强督查。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

[3]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编辑:杨 迪)

猜你喜欢
赏析初中生评价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