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文
【摘 要】 “自主”就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自觉探索知识、自我激励、自我成长。在我国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多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型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低下,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厚。本文立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同时以川教版初中历史教学为例,提出改进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方式,激励学生自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措施。
【关 键 词】 激励自主;团队合作;自我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093-02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忽视了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的积极作用。因此,激励自主教学模式对于当前教学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初中课程改革的发展,初中历史教师要逐步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给予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从而充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之所以有学生厌恶学习历史,觉得历史枯燥无味,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把历史分解为一个个知识点,逼迫学生去记忆和背诵。经验证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强迫式教学只会增强学生的逆反心理,对教学效率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促进自主性学习思维的发挥,以强化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学知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例如,设置富含情趣的情景,讲述情节曲折的历史故事等。在启发学生思考之后,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促进其对课堂知识的消化理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
以川教版“秦末农民起义”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教学内容中死板教条的部分,不仅仅将史实及历史意义传授给学生,将活生生的故事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史料中记述的秦末农民起义的故事,利用故事情节展现出农民起义是在怎样的压迫下被逼反抗的,突出秦朝暴虐统治的历史背景,并穿插其中几个典型故事,或诗歌中记述的人物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外,农民起义时所下的决心及抗争过程中拼死不屈的精神,都是故事中更加精彩的人文情怀,也是吸引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的契机,教师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将枯燥的历史内容转变为容易理解和记忆的故事,让学生以听故事的形式感受历史、总结历史,进而全面理解本节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之间从来都是不可分离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过多地强调“学”,而忽视了“思”的重要性。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最牢固、最快捷的方式在于独立思考,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新的问题,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学生对“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时,封建社会就走到衰弱”这句话产生疑问,觉得它过于武断,这其实是学生全面思考问题、考虑周全的表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处于传授的位置,学生没有意识进行自主思考,而是一味地吸收和理解。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也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方式,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思考如何解释,并结合教材内容对君主专制及封建社会制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及对比。因此,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时,首先对其给予鼓励和肯定,并将君主专制的发展特点及封建社会制度的发展特点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找到思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思考不通的情况下再利用史实资料及分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最后让学生对这个问题理解透彻,达到学习目标。
三、结合实际,以史为鉴
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生学习历史是为了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便在为人处事、自我修养方面都能更好地把握自己。初中历史教学不应该仅仅以完成教学目标,保证学生熟练背诵历史意义为主,而应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地让学生学会在留存千古的历史中铭记曾经的错误,以及先人们为了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和牺牲,从中养成通过历史反观现实的思考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同样的问题,利用历史作为借鉴帮助学生分析,体现历史的时代性,赋予历史强大的生命力,发挥历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击破“历史无用论”,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历史对于现实生活的帮助,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历史知识,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
例如,在学习“商鞅变法”这一重要章节时,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发展、给法制改革带来的影响,都是传统教学中的教学重点。但是,教师要抛开传统教学忽视历史实用性的弊端,将商鞅提出变法的勇气及创新的困难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分析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改变,更应该看到其中的商鞅精神,一种不畏艰辛和强权的勇气,以及敢于向落后观念发起挑战的自信,并将其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对这种精神进行学习,而不是仅仅关注于历史意义等。这种精神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人生都会有指导作用,这种伟大的精神是不会过时的。它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今天的改革中,我们应该像先人一样,不畏艰险,坚定地推进改革进程。
四、激励学生团队合作
自主学习需要的是独立思考,而不是独立学习。教师应该提供学生发言讨论,交流意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自由讨论中巩固知识、完善思想,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水平,个人意愿等多种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采取演讲、辩论、问题研讨等多种方式来激励学生的交流讨论,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讨论中要保证自己中立的地位,维持讨论的秩序,让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形成包容的思想观念,丰富自己的思维,增强合作意识。
例如,在组织学习“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时,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中持不同看法的同学进行分组,让他们在各自的组中对秦始皇建国政绩进行总结,还有对其统治时期错误的手段进行分析等。最后,双方对此展开辩论,在表达自己持方看法时深入了解秦始皇的功过,并在驳斥的过程中全面评价秦始皇的统治成果。教师还可以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以座位分组,经过讨论后,派出代表表达出本组的讨论成果。两种形式虽均为讨论,但是学生所持视角不同,就能学习到更多不同层面的理解。并且教师在发表过程中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理解是否有偏差,并及时补充学生讨论内容,完善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在团队学习中充分利用不同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出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学习历史,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历史的感悟。
参考文献:
[1] 李哲治.阅读能力,培养历史学习能力的基础[J].历史教学,2005,(11).
[2] 李卫东.信息技术创新历史自主学习[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8).
[3] 张艳君.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3,(2).
(编辑:张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