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

  • 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文/董琦 李正军商鞅(约前395—前338),姬姓公孙氏,又叫公孙鞅、卫鞅。商鞅两次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秦国逐渐强盛,进而统一六国。毛泽东同志评价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子曾说:“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伯乐”举荐 惨遭嫌弃商鞅生于卫国,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从小喜好研习刑名之学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17期2023-10-29

  • “治国者贵下断”:《商君书》的基层民众自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治;法治;自治;商鞅中图分类号:D0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23)04-0126-11一、问题的缘起在中国古代,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熏染,学者们对《商君书》①的评价以负面居多。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商君书》等法家著作重新获得人们的重视。虽然章太炎等人对商鞅评价很高,但仍有不少学者认为《商君书》无多精义,不过记录了一些具体的政策。比如,吕思勉以为《商君书》之所论,则“一民于农战”[1]一语足以尽之。他对《商君书》的评价,显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4期2023-09-19

  • “徙木立信”的二元性
    巧2300多年前商鞅变法中的“徙木立信”,虽是大事件中的小细节,但一直广为流传。实际上,综览整个变法大事件,即可看出“徙木立信”有它的二元性。商鞅原名公孙鞅,卫国人,曾去魏国谋职,当代学者柏杨形容他是“魏国扔掉的石头,成了秦国墙角的盘石”,说他主持的变法就像一个大魔术,用了不到20年时间就使沉沦了200多年的秦国,不仅免于被吞并,反而迅速崛起为当时的超级强国。21岁的秦孝公所接手的秦国,经历了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大为削弱,统治涣散,他一心想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3年4期2023-05-24

  • 荀子与商鞅“富国强兵”的差异比较
    筑的最重要依据。商鞅则与之相反,既将“王道”转成歼灭六国的最终目标,也将礼、乐教化等道德层面,随“耕战”为赏罚的“军功爵制”,及彻底解除封建贵族阶层而一并抽离。其固然迅速达成目标,但却在历史发展中迅速消亡。【关键词】 荀子;商鞅;富国强兵;王道;军功爵制【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9-0064-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

    今古文创 2022年19期2022-05-21

  • 儒法论战的启示
    ,尤其是双方针对商鞅个人以及商鞅推行的政策的评价和论争。文学派与大夫派在评价商鞅的问题上涉及了经济、政治和文化价值等多个方面,站在了两个完全相反的立场上,从中可以看到商鞅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和一种价值符号,对他的评价和阐释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儒法之争;商鞅;现实意义一、一元化的政治目的盐铁会议上,文学和大夫在针对商鞅的问题上的交锋一开始便带有极强的政治目的。大夫派站在维护中央集权的立场上,开篇立论,对商鞅的贡献进行了高度正面的评价:“昔商君相秦也

    启迪·上 2022年1期2022-03-27

  • 论《商君书》的“治民” 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书”,详尽记载了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的理论信仰和具体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为秦国称霸六国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中国整个封建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商鞅在变法中实行的“治民”思想,它直接影响着变法的成果,但是其中无不包含着对人民的统治、愚弄、欺辱、压榨和剥削,值得引起大家的思考。【关键词】 商鞅;理论根源;治民;启示《商君书》书成于战国时期,书中记录的是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的基本观点和具体措施,不仅为秦国一统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

    今古文创 2022年7期2022-03-02

  • 《商君书》法家思想与人性关系研究
    :《商君书》是由商鞅及其后学编撰整理的经典法家理论著作,较为集中的展现了商鞅变法的思想主张及其变法措施。本文以《商君书》中的法家思想与人性观为例,通过文献梳理的方法对《商君书》中法家思想及其与人性的关系进行探索,认为《商君书》中所展现的商鞅的人性观是其变法的逻辑起点,并作为理论基础推动变法,提出重法需适度,法治不能压制人性,法治应与德治相结合升级为“文法”的观点。 關键词:商鞅 《商君书》 人性观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法治与人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法治是一个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2期2022-02-28

  • 商鞅变法检讨与死因追究
    余治平摘要:商鞅具备智库型学者的对策研究和战略建言能力。他面见秦孝公,准备了帝道、王道和霸道三套治理方案。初法九条致力于发展农耕,以奖励事功的方式激起蕴藏在民间的财富创造活力,但庶民成了国家、政府的控制对象,首开举报告密制度。他亲自操刀的二次变法则致力于建构等级社会,“塞私门之请”禁止卿大夫私自储士,严重妨碍社会自由。商鞅变法的终极目标只是树立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臣子庶民的人身自由、个体权利被碾压,即便宰相也保不住性命。孝公一死,反对势力集结反扑,改革派威

    江淮论坛 2021年3期2021-07-14

  • 谁是商鞅的伯乐
    关,到秦国应试,商鞅也在其中。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商鞅的结果不外乎两种:或者一上来就被淘汰,或者先做地方小官。是景监发现了商鞅,他认定商鞅正是秦孝公苦苦寻找的治国奇才。景监何许人也?《史记》上只是讲他是秦孝公的宠臣,祖籍楚国,仅此而已。而司马迁对景监举荐商鞅的描写却很细致:商鞅经景监引荐见到了秦孝公。一上来,商鞅口若悬河,引经据典。而孝公却听得昏昏欲睡。接见后,“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孝公的話说得很重。作为一个宠臣,为此就会失去国君的信任,

    小品文选刊 2021年3期2021-03-15

  • 通过《商君书》解读“商鞅变法”
    前四世纪由卫国人商鞅主持的秦国变法是我国古代社会变法改革过程中最成功的一次。代表商鞅主要思想主张的《商君书》成为后世研究“商鞅变法”的重要理论依据。关键词:商鞅;商君书;变法1第一阶段--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前359年~前351年)商鞅首先确立“法自君出”,即国君拥有唯一的立法权,通过立法权的归属维护君主拥有统治权的唯一性。“权制独断于君则威;夫利天下之民者莫大于治,而治莫重于立君,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商君书·修权》文中大部引文出于《商君书》,后直取篇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2021-02-18

  • 人人都有身份证
    的政治家、军事家商鞅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商鞅在变法中实行了很多法令,其中就包括对户籍制度的改革。为了加强对居民的管制,防止人口流失,商鞅发明了最早的身份证——身照帖,即在一块打磨光滑的竹板上刻上持有人的头像和籍贯信息,由官府负责发放。身照帖不仅外观和我们现在用的身份证相似,功能也差不多。商鞅规定国人必须持有身照帖,外出或夜宿旅店时必须出示此帖,否则关口不予放行,旅店不得留宿,违反者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商鞅变法动摇了旧贵族的地位,很多人对商鞅恨之

    发明与创新 2021年7期2021-01-14

  • 人人都有身份证
    的政治家、军事家商鞅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商鞅在变法中实行了很多法令,其中就包括对户籍制度的改革。为了加强对居民的管制,防止人口流失,商鞅发明了最早的身份证——身照帖,即在一块打磨光滑的竹板上刻上持有人的头像和籍贯信息,由官府负责发放。身照帖不仅外观和我们现在用的身份证相似,功能也差不多。商鞅规定国人必须持有身照帖,外出或夜宿旅店时必须出示此帖,否则关口不予放行,旅店不得留宿,違反者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商鞅变法动摇了旧贵族的地位,很多人对商鞅恨之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21年2期2021-01-11

  • 商鞅重诺
    展国力,决定重用商鞅,由商鞅主持变法,推行新政策。当时,人们对商鞅是否能认真执行新政策都很怀疑。针对这种情况,商鞅想:“要让人们遵守新法,首先得让人们相信我是说到就能做到的人。”想到这儿,商鞅心里有了主意。这天,商鞅让人在城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桩,并贴出告示:谁能把木桩搬到城北门去,赏黄金十两。百姓们看到告示,都说:“搬一根木桩就能得到十两黄金,这绝不可能。”一连几天都没有人来搬木桩。商鞅见无人响应,就把赏钱提高到五十两。这时,有个人走过来,扛起木桩向城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0年11期2020-12-23

  • 西汉时期政治思想史中的商鞅形象探究
    为“汉承秦制”。商鞅作为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秦国改革变法的实践者,对其形象历来有着褒贬不一的评价。鉴于此,为了更加辩证地分析商鞅的具体形象,本文以西汉时期的政治思想史为基础,通过分析部分西汉时期政治思想家的著作以及论断来探析商鞅的具体形象,并从中提取相关的政治文化以及政治价值倾向,期望为商鞅的政治思想研究提供另一种认识和理解的维度。关键词:商鞅;《商君书》秦汉各家评论;商鞅形象引言:商鞅所处的时代正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由于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6期2020-09-10

  • 法家思想对法治的启示
    族文化自信。其中商鞅的重刑思想,立法简明易知的思想,重视法律普及教育的做法,可以对现代法制建设的完善带来一定的启示作用。关键词:法家思想;商鞅;法治建设的完善一、法家三期论关于法家类型的分类,大多是以地域或思想作为标准,很少以时间因素或学术渊源为标准进行分类,而喻中教授按照时间维度,将法家分为三期,也就是法家三期论。根据喻中教授的“法家三期说”,第一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是管仲、商鞅和韩非。值得注意的是,喻中教授认为,法家第一期不仅包括以春秋战国

    青年时代 2020年14期2020-08-07

  • 商鞅改革的价值
    李清泉商鞅是中国改革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人物。社会和人体一样,在一种模式下运转久了,便会产生固结,影响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因此人类文明的历史一直伴随着改革的进程。商鞅变法之所以对后世影响深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强大,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经济政治基础,而秦朝所确立的中国社会的基本组织结构和社会文化体系一直影响到今天。商鞅本是战国时期的衛国人,本姓公孙,所以又被称为公孙鞅或卫鞅,商是他在秦国封地的名称。虽然商鞅与卫国国君同宗同族,但由于血缘关系疏远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0年6期2020-06-23

  • 商鞅改革的价值
    文|李清泉商鞅本是战国时期的卫国人,生性聪明,自幼学习“刑名之学”(法家),并且在各国改革风潮的影响下,立志在社会的改革中要有所作为。商鞅是中国改革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人物。社会和人体一样,在一种模式下运转久了,便会产生固结,影响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因此人类文明的历史一直伴随着改革的进程。商鞅变法之所以对后世影响深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强大,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经济政治基础,而秦朝所确立的中国社会的基本组织结构和社会文化体系一直影响到今天。商鞅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0年6期2020-06-18

  • 商鞅是如何拿到秦孝公的通行证的
    。出身卫国后裔的商鞅自小好钻研刑名之学,自己总结了一套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及军事方面的变法理论。他踌躇满志,希望凭自己的一身本领,找到理想的雇主,大展宏图。商鞅选择求职的第一家是魏国,但几经周折,终以失败告终。29岁的商鞅并不甘心,他把目光越过了函谷关,远眺到了秦孝公向天下发布的“求贤令”,他觉得机会来了,便于公元前361年信心满满地到了秦国。商鞅是幸运的,他没有拿着简历直奔秦孝公,那样必定要吃闭门羹,而是找到了自己的朋友,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请他帮忙。有贵人

    领导文萃 2019年5期2019-03-19

  • 商鞅是如何拿到秦孝公通行证的
    。出身卫国后裔的商鞅自小好钻研刑名之学,自己总结了一套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方面的变法理论。他踌躇满志,希望凭自己的一身本领,找到理想的雇主,大展宏图。商鞅求职的第一家是魏国,但几经周折,终以失败告终。29岁的商鞅并不甘心,他把目光越过了函谷关,远眺到了秦孝公向天下发布的“求贤令”。他觉得机会来了,便于公元前361年信心满满地到了秦国。商鞅没有拿着简历直奔秦孝公,而是找到了自己的朋友——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请他帮忙。有贵人引荐,商鞅便获得了直接面试的机会

    工友 2019年2期2019-02-19

  • 商鞅变法成功看“良法”何以“善治”
    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刚在秦国施行新法时,好多老百姓都处于观望态度。因为老百姓被当官的忽悠时间长了,对好多颁布的法令到底能不能执行都心存疑惑。商鞅为了让老百姓信任这些法令的权威性,就徙木为信,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金,为秦国变法表明了坚定的决心魄力,树立了秦国新法的权威,让老百姓相信法之必行。有时候立法的初衷是好的,但如果不能坚决有力得到贯彻实施,不能得到老百姓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那就和没有一样。前三年是秦国改革的“试探期”。这三

    雷锋 2018年10期2018-05-14

  • 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
    商鞅变法把秦国从一个充满危机的弱国,一下子变成了超级大国,战国七雄之首,并且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就变法手段来看,为了扫清阻力,采取严刑峻法、极端措施,开局时或许有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一味地采取高压政策甚至恐怖手段,就给整个社会带来一种紧张的甚至爆炸性的气氛,这样换来的发展肯定埋藏着巨大隐患。商鞅的奖励军功,固然空前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但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在重赏的诱惑下,秦军士兵为了获得奖赏,在战争中居然大量杀害敌国的老百姓,砍下脑袋冒充敌

    醒狮国学 2018年1期2018-02-06

  • 法与情的纠葛 ——评析话剧《商鞅》主人公的多元性格特点
    0072)话剧《商鞅》描写了战国时期大改革家商鞅的故事,全剧从他呱呱坠地一直写到他被万箭穿心,集中展示了他在短短十九年时间里创下的使秦国日新月异的奇迹,刻画了一位内心丰富复杂的改革家形象。一、法治思维商鞅的法治思维在少年时代便崭露头角。第一幕开场没多久,少年商鞅便向天发难:“我要问一问苍天,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却能成为人上之人?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却像个畜牲。”商鞅从小叹天不公,立誓重振乾坤,肩负起政治家的使命,设计合理的社会制度实现公正法治。入秦三年,商鞅

    山西青年 2018年6期2018-01-26

  • 商鞅没有谋反?
    在《史记》中说,商鞅最后谋反了:他在封地和部属发动当地军队攻郑;秦国出兵攻打商鞅,把他杀死在郑国境内,然后五马分尸,说“不要像商鞅那样谋反”,随后将商鞅全家满门抄斩。这个所谓的谋反罪证有很多破绽:首先,商鞅为什么要发兵攻郑?如果要谋反,他应该直接去攻打秦国首都咸阳,要复仇应该去攻打魏国,攻郑完全没有理由。其次,他的封地有多少军队听命于他?按照司马迁的说法,秦国既然已经发布通缉令、秦国人也都痛恨商鞅,现在商鞅回来了,为何没有人把商鞅逮捕送交秦国官府?窝藏罪犯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12期2017-12-29

  • 城门立“信”
    还不明白什么是“商鞅变法”。这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事。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极为贫弱,常受别的国家“欺负”。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变法,便下令招贤纳士,而他招来的这位贤士便是商鞅。秦孝公虽然决心改革,但因秦国战争频繁、民心不稳,贵族势力大多反对变法……商鞅的变法難以实行。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命令手下的人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且把周围的老百姓聚集起来,当着老百姓的面诚恳地许诺: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奖赏他十金。围

    小天使·三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7年9期2017-10-31

  • 商鞅变法为何最终惨死
    ◎六神磊磊商鞅变法为何最终惨死◎六神磊磊秦国能吞并六国,一统天下,无疑是历代君主不懈努力的结果,但没有商鞅,就没有强大的秦国。天生我才卫鞅不可否认,这个世上有天才存在。有的人,天生就有大局观,年纪轻轻,看天下如拨云见日。商鞅就是。那时候,他叫卫鞅。后封商地,遂叫商鞅。魏国重臣公叔痤病重时,曾嘱咐魏惠王:“愿王举国而听之;如不用,当杀之。”意思是,要么重用商鞅,要么杀掉。但魏惠王不是伯乐,也很愚蠢,不用商鞅,也没杀他。于是,商鞅跑到秦国,见到了秦孝公。秦孝公

    阅读时代 2017年8期2017-09-11

  • 站着说话不腰疼
    凑了凑说。“知道商鞅这个历史人物吗?”“知道,他是一位改革家。”“秦孝公吩咐宠臣景监将商鞅请进殿来,要与他在朝堂上纵论天下治国经纶。”爸爸讲道,“当时孝公端坐,商鞅、景监长坐,就是双膝跪于地,双足垫在臀下,自早晨畅谈至日暮。商鞅说到激扬处忘形于礼,起身立于殿中侃侃而谈,浑然不觉。景监长跪一日,身心俱疲,见君臣并无结束之意,遂频频向商鞅暗使眼色,意即打住。但商鞅并不理会,直至二更才由孝公打断,赏赐御膳而去。席间,商鞅问景监:‘你为何频使眼色?’景监道:‘我跪

    小学生作文选刊 2017年7期2017-06-22

  • 大秦顶层设计师如何身败名裂
    投宿者正是立法的商鞅,此时他是大秦通缉要犯。他制定的严苛律令,将自己逼向绝境。政治上的知音高山流水遇知音。商鞅与秦孝公真算得上一对政治上的知音——站在历史长河上审视,大秦帝国,如果他们两人中少了任何一个,历史都会是另外一种走向。出生于魏国的商鞅,年轻时在魏国国相公叔痤身边工作,其职位是中庶子(即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公叔痤病重时特地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又对魏惠王说:“像商鞅这样的人,主公如果不用,一定

    领导文萃 2017年11期2017-06-12

  • 公叔痤举荐商鞅有猫腻
    就是向魏惠王举荐商鞅。他的那句“有奇才,愿王舉国而听之”的荐士名言让商鞅在历史上名声大振,公叔痤也因此博得了知人荐士的好名声。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公叔痤对商鞅的举荐大有问题。公叔痤虽然发现了商鞅“有奇才”,但他一直到临死前才向魏惠王举荐商鞅,并直言“愿王举国以听之”,而这个时候商鞅的职位不过是相国府中的中庶子,位卑职轻—魏王再怎么糊涂,也不可能把国家大事全部交给一个自己不了解的小侍从吧?因此,魏王的默然不应并不是如后人所说的昏庸,相反倒是很现实的选择

    百家讲坛 2017年7期2017-04-27

  • 站着说话不腰疼
    凑了湊说。“知道商鞅这个历史人物吗?”“知道,他是一位改革家。”“秦孝公吩咐宠臣景监将商鞅请进殿来,要与他在朝堂上纵论天下治国经纶。”爸爸讲道,“当时孝公端坐,商鞅、景监长坐,就是把膝盖跪于地,双足垫在臀下,自早晨畅谈至日暮。商鞅说到激扬处忘形于礼,起身立于殿中侃侃而谈,浑然不觉。景监长跪一日,身心俱疲,见君臣并无结束之意,遂频频向商鞅暗使眼色,意即打住。但商鞅并不理会,直至二更才由孝公打断,赏赐御膳而去。席间,商鞅问景监:‘你为何频使眼色?景监道:‘我跪

    小学生作文选刊·中高年级版 2017年4期2017-04-24

  • 大秦顶层设计师如何身败名裂
    投宿者正是立法的商鞅,此时他是大秦通缉要犯。他制定的严苛律令,将自己逼向绝境。政治上的知音高山流水遇知音。商鞅与秦孝公真算得上一对政治上的知音——站在历史长河上审视,大秦帝国,如果他们两人中少了任何一个,历史都会是另外一种走向。出生于魏国的商鞅,年轻时在魏国国相公叔痤身边工作,其职位是中庶子(即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公叔痤病重时特地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又对魏惠王说:“像商鞅这样的人,主公如果不用,一定

    看历史 2017年3期2017-04-19

  • 苏格拉底与商鞅的生死异同
    ,在东方的中国,商鞅呱呱落地。52年之后,名震一时的商鞅被杀。苏格拉底有很多机会选择生,但他放弃了,是他自己选择了自己的死。商鞅临死之前,采用了多种手段,希望挽留生命,但终未成功。苏格拉底:为民主理想而死苏格拉底是战士,他曾多次代表希腊出征。他主张并且率先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体魄不仅有利于战时杀敌,也有利于和平时的思考。但是,当时的希腊正面临堕落,苏格拉底眼看着自己心爱的城邦走向衰落,痛心疾首,如同东方的孔子一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努力要使自己的城邦重新

    领导文萃 2017年6期2017-03-24

  • 话剧《商鞅》主人公的形象研究
    0000)话剧《商鞅》主人公的形象研究王紫萱 (辽宁广播电视台 110000)商鞅不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还是中国封建社会基本制度的重要奠基人,“为变法而生,为变法而死”便是对其璀璨同时悲惨一生的有效概括。《商鞅》是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作打造的大型历史话剧,该部话剧采取现实主义戏剧平铺、倒叙的表现手法,描绘了春秋战国时代改革家商鞅卓越而又悲剧性的一生,展现了一位在沿袭旧规,不思革新的国度,为了变法、为了事业,奋不顾身的孤独英雄形象。文章通过介绍

    大众文艺 2017年2期2017-03-13

  • 秦惠文王为何不废除商鞅变法
    国变法近二十年的商鞅车裂灭族。然而奇怪的是,秦惠文王并没有对商鞅的新法采取任何措施,也就是杀其人而不废其法,这是为何呢?因为秦惠文王是反对商鞅其人,并不反对商鞅变法。为何秦惠文王要反对商鞅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为私仇,第二是因为忌惮。当年商鞅在推行变法的时候,身为太子的秦惠文王触犯了法律,执法刚正严苛的商鞅便拿太子的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作为替代受刑的人,公子虔和公孙贾分别被处以劓刑和黥刑,也就是割掉鼻梁和在脸上刺字的刑法——在古时,这不仅是一种

    百家讲坛 2016年7期2016-08-09

  • 商鞅的信与不信
    何怀宏商鞅本是卫国的公子,在得到秦国商之封地前叫公孙鞅,也被称为“卫鞅”。他“少好刑名之学”,志在功利强盛。但卫国作为一个弱国,要在战国时代争雄看来没有什么希望。所以他到了魏国,依附于魏相公叔座。恰逢公叔座重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担心他有不测。公叔座于是向他举荐年轻的商鞅。但他看出魏惠王不想用,就说您若不用一定要把他杀了,不能让他到别国去。魏惠王离去后,公叔座将这些话全盘告诉商鞅,说我得先公后私,现在你可以逃了。商鞅冷笑说,既然王不肯用我,也就不会杀我。后来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6期2016-06-30

  • 商鞅的信与不信
    何怀宏商鞅本是卫国的公子,在得到秦国商之封地前叫公孙鞅,也被称为“卫鞅”。他“少好刑名之学”,志在功利强盛。但卫国作为一个弱国,要在战国时代争雄看来没有什么希望。所以他到了魏国,依附于魏相公叔座。恰逢公叔座重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担心他有不测。公叔座于是向他举荐年轻的商鞅。但他看出魏惠王不想用,就说您若不用一定要把他杀了,不能让他到别国去。魏惠王离去后,公叔座将这些话全盘告诉商鞅,说我得先公后私,现在你可以逃了。商鞅冷笑说,既然王不肯用我,也就不会杀我。后来

    领导文萃 2015年24期2016-01-05

  • 商鞅的信与不信
    何怀宏商鞅本是卫国的公子,在得到秦国商之封地前叫公孙鞅,也被称为“卫鞅”。他“少好刑名之学”,志在功利强盛。但卫国作为一个弱国,要在战国时代争雄看来没有什么希望。所以他到了魏国,依附于魏相公叔座。恰逢公叔座重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担心他有不测。公叔座于是向他举荐年轻的商鞅。但他看出魏惠王不想用,就说您若不用一定要把他杀了,不能让他到别国去。魏惠王离去后,公叔座将这些话全盘告诉商鞅,说我得先公后私,现在你可以逃了。商鞅冷笑说,既然王不肯用我,也就不会杀我。后来

    领导文萃 2014年20期2014-10-15

  • 商鞅的智与昏
    风云聚散商鞅刚出道的时候,在魏相公叔痤手下打杂。公叔痤了解商鞅的才干,想把他推荐给魏惠王,却一直没逮着机会。后来公叔痤病得快死了,趁魏惠王来探病的机会,赶紧推荐商鞅接替自己的职位。商鞅那时还是个毛头小伙儿,也没多少名气,所以魏惠王显得很不以为然。公叔痤于是屏退左右,告诉魏惠王,如果不用商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千万不能让他离开魏国。魏惠王爽快地答应了。魏惠王前脚刚走,公叔痤就叫来商鞅,把刚才的情形原原本本一说,劝商鞅赶快逃走。商鞅淡淡一笑,说:“大王不听您的话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4年4期2014-06-20

  • 商鞅的信与不信
    何怀宏商鞅本是卫国的公子,在得到秦国商之封地前叫公孙鞅,也被称为“卫鞅”。他“少好刑名之学”,志在功利强盛。但卫国作为一个弱国,要在战国时代争雄看来没有什么希望。所以他到了魏国,依附于魏相公叔座。恰逢公叔座重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担心他有不测。公叔座于是向他举荐年轻的商鞅。但他看出魏惠王不想用,就说您若不用一定要把他杀了,不能让他到别国去。魏惠王离去后,公叔座将这些话全盘告诉商鞅,说我得先公后私,现在你可以逃了。商鞅冷笑说,既然王不肯用我,也就不會杀我。后来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4年12期2014-02-11

  • 商鞅:一个容易受伤的男人
    刘黎平当商鞅还叫公孙鞅的时候,他是魏国国相公叔痤的侍从官。这是一段行政实习期,商鞅每天在行政长官鞍前马后跑,跟着处理各种内外行政事务,一日日地在长进,而他的璞玉本质也一日日地被雕琢显露出来。公叔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是个爱才的国相,可能在某一个工作会餐的餐桌上,或者在午间休息的片刻,很真诚地说:“阿鞅,你干得不错,很有才华,我会推荐你的。”商鞅所有的前程和希望,都系在公叔痤的这一番推荐上了。实习期间,他赔尽多少小心,跑尽多少门路,做了多少实际工作,等待的

    百家讲坛 2012年8期2012-02-11

  • 商鞅:为强秦奠基,为自己掘墓
    徐 畅商鞅是卫国公族的后裔。他所置身的战国时代,是一个饱学之士周游列国、到处兜售自己的时代。商鞅也不例外。他的第一个机会来自魏国。魏国国相公叔痤,对商鞅的奇谋十分欣赏。不知道是商鞅的不幸,还是魏国的不幸,就在公叔痤决定向魏惠王推荐商鞅时,公叔痤已被病魔夺走了大半条命。公叔痤死后,商鞅在魏国的前景也就等于零。下一步去哪里?商鞅的目光越过了函谷关,他决定入秦。商鞅见到秦孝公,是宠臣景监引荐的。经过再三试探,商鞅说服了秦孝公,但秦国的重臣还对变法有所保留,于是商

    幸福·悦读 2009年2期2009-03-17

  • 商鞅:为强秦奠基,为自己掘墓
    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这是一个仅仅29岁的年轻人。然而发布“求贤令”的秦孝公比他还年轻,只有20岁,刚刚登基为王。此时,七国争雄,秦国只能算二流国家。但23年后,当秦孝公和商鞅去世时,秦国已一跃成为“超级大国”。这对君臣的相遇,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变法时代。如果没有他们,140年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也许难以实现。在魏国兜售自己商鞅是卫国公族的后裔,他所置身的战国时代,是一个饱学之士周游列国、到处兜售自己的时代。他们不需要祖国,朝思暮想的都是知遇之恩。

    百家讲坛 2008年18期2008-09-28

  • 商鞅——为强秦奠基,为自己掘墓
    徐 畅商鞅的悲剧充满了历史的浓重感和宿命感。他执掌秦国朝政19年,这才有了繁华富庶、气势如虹的强秦;才有了始皇帝“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统一大业;才有了历代王朝沿用的秦汉制度、霸道王道并存的治国传统。而他死于自己制定的法律下,也是以生命维护了变法的尊严。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这是一个年仅29岁的年轻人。然而发布“求贤令”的秦孝公比他还年轻,22岁,刚刚登基为王。此时,七国争雄,秦国只能算二流国家。但23年后,当

    资治文摘 2008年8期2008-08-16

  • “五马分尸”
    列传》给我们讲了商鞅立木取信与五马分尸这段以喜剧开场,以悲剧告终的历史故事。尽管已有不少人说过这故事,今天仍然值得重温。商鞅初露头角,就气势非凡。他既有预见,又十分自负自信地说:“有高人之行者,必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毁于民;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商子·更法》)。在以高屋建瓴之势,力排众议之后,就以疾风暴雨之势,在秦国实行变法维新。经过十年的励精图治,使贫穷落后的秦国,一跃而

    读书 1992年5期199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