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压力

2016-10-13 17:51吕建国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学琴角度素养

朋友家有小女初长成。孩子颇具艺术天赋,从读幼儿园大班时开始学习小提琴,拉了两年,已经有点模样了。可是小孩最近琴技的进展似乎遭遇了瓶颈,老师很着急,要给孩子加点任务,不料家长不支持,原因是他们只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愿给孩子增加压力。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他们让孩子学琴是让她能够学习一点演奏技能,培养一点音乐素养,增添一点生活乐趣,这样的初衷无可厚非。家长还坦言,孩子将来不必靠琴技谋生存,学琴其实可学可不学,更不必有任务和压力,因此,孩子的学习过程也只要开心就好。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压力”和“快乐”之间产生了两难。孩子琴技的停滞不前,让教师要对其加大教学力度,而由此产生的学习压力让孩子纠结,家长揪心。诚然,没有琴声,生活照样继续,但与学琴伴生的不仅仅是技艺和乐趣,还有更重要的习惯和态度。无疑,对于孩子来说,在学琴过程中所形成的每一个好的习惯,每一种好的态度都是饱满的希望。因此,家长也好,老师也罢,我们所面对的并不仅仅是孩子学琴这件事,还有孩子这个人。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快乐地学习,幸福地成长,但我们不能为了孩子快乐而拒绝必要的负担,远离适度的压力,甚至任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学习结果肯定不是我们所期盼的。当孩子的进步需要我们“催生”时,我们亟待考虑的不是要不要加压,而是如何给予适度的压力让其知难而进。要知道,“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压力和快乐都是内生的,学习的压力或快乐都来自于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认知、自我调适和自我管理。事实上,孩子的快乐不是我们给予的,只有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从而在教育要求与个人需要之间达成某种平衡,以此为契机,孩子就能在心理满足的基础上获得快乐。这种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的能力会有一些专门的培养,但主要来自于实践的强化。教育部最近颁发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在“学会学习”这一素养体系里明确要求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清楚的了解”,把“自我认知”作为一种核心素养提出,可见其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孩子的自律显然不足恃,亟待加强的是他律。孩子进入倦怠期了,运用适度加压,让他们拥有力争上游的力量,这既有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也能够让孩子真正生发学习的快乐。

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看,教育应该是一种守望,需要我们在美好的期盼中等待、激励孩子成长。如果教育者能够在等待和激励的过程中诱发适度的压力,那么,我们或许可以离“守望”更近一些。杜威说:“教育即生长,除此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生长固然需要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养料,但真正的“茁壮”更需增强自身抵御寒霜、涤荡浊气的“抗压”能力。学习过程中的快乐,绝不是让孩子在温室里舒适地生长,而是让他们在历练中充满希望。

从教育伦理的角度来看,“学习压力说”所要表达的其实是一种价值诉求,这种诉求希望产生“好的教育”。在《中庸》看来,人之“道”是择善固执,所以要在实际生活中修养及印证,这种功夫即是“教化”。与此契合,“学习压力说”的终极目标正是在于通过教育让孩子能够在学习的“压力”中,去“择善”,去“固执”。孩子学琴事小,但关乎成长,所谓“童蒙养正”,学习的压力也该是其应有之义。

(吕建国,宜兴市城南实验小学,214203)

责任编辑:颜莹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琴角度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孔子学琴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角度不同
人啊
炀炀的“三心二意”学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