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语言、文化、外教协同”教学模式实证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日语专业为例

2016-10-12 07:53
关键词:外教实验班日语

张   皓

(湖北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日语“语言、文化、外教协同”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以湖北文理学院日语专业为例

张 皓

(湖北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如何采用形式多样的日语强化教学模式,综合提升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是各高校日语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采用“语言、文化、外教协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对两个班采用不同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实证研究;并结合10余年的日语一线教学经验,针对目前学生日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方式方法,提出个人观点,并分析提升日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方式。

日语;三位一体;应用能力; 实证研究

0 引言

教育部制定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级阶段教学大纲》《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日语专业不同阶段学生提升日语应用能力提出明确要求。随着中日两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日趋频繁,对日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应届毕业生很难在一毕业就能胜任所在岗位,有的甚至存在交流障碍。这种障碍不仅是局限于语言上听说交流,还有文化上的缺失。因此,传统的日语教学已经难以培养出当今时代所需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语言不仅是有声的表达,更是文化上的具体体现。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听说能力,充分了解交流语言国家的文化,才能准确无误地进行语言信息传递与表达。

1 教学反思,发现问题

根据用人单位对日语毕业生的反馈,以及往届毕业生初次上岗遇到的困难,结合本人多年教学中所总结出的学生学习日语的困难,解析日语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1日语教学方式的陈旧

我国高校日语教学自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迅猛发展,尤其自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日语专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发芽,全国开办本专业的高校有400余所。虽说是小语种,但是却是名符其实的第二大语种。数量已经规模化,但是教学方式却未与时俱进,大多数高校仍然按着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讲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未能仿生出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未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扩招导致日语教师不足,教师存在学历不高的缺陷,具备高水平日语应用能力的人数不多,加之教学环境局限,学生所学知识未必能及时使用,掌握不牢。因此培养的学生日语应用能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1.2外教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在高校日语教学中,日语外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没。然而由于中日两国教师文化背景不同,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的差异,在课程分配、课外学生活动及教研活动等方面,中日籍教师的合作也不尽如人意。诸如课程设置方面,我校外教多承担口语和写作课程,和学生所期望的从零开始上外教课,尤其是上综合日语课程的强烈要求相差甚远。再如,各高校所聘请的外教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外教在日本国内曾是大学教师,有的是中学教师,有的是志愿者,不一定都具备教外国人日语的教学经验,教学理论水平不高,授课内容随机性大,不系统,过分依赖教材;外教所任教学校合同大多一年一签,工作没有延续性,学生刚适应这个外教,又要换新外教;而用人单位对外教的考核也大不同,有的高校甚至对外教存在管理盲区,无具体明文规定;另外,因外教不纳入岗位管理,所以其很少参与教研活动,不能在教学上进行有效管理。

1.3日语交流中的文化缺失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关系密不可分。学习日语的过程也是学习日本文化的过程。因此,日语教学与日本文化教学必须同步进行。然而,在实际日语教学中,主要以日语句型的操练、语法的讲解与机械性的替换练习以及应试能力的培养为主,忽视了语言教学中语境、语用等文化认知问题,从而导致学生虽然具备了语言能力,但是缺乏语用能力。造成了重视了日语本身,而轻视文化;或者是先进行日语教学,后补上文化,二者相互脱节,导致学生能够用日语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语法无误,却又发生因为缺乏对日本文化内涵的理解,或是缺乏日语思维方式而引致交际失败的现象。

因此,有必要从日语教学方式、外教合作、文化渗透等方面探讨日语教学、学习策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

2 实证研究,解决问题

为提升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我校日语专业在日语教学方法、外教合作、文化渗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采用“语言、文化、外教协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选取了一年级的两个班进行了实际对比验证。

2.1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实验对象: 日语专业 2015 级A班和B班的学生,其中A班31人,采用常规教学模式教学,称之为常规班;B班22人采用新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称之为实验班。

实验内容:从 2015年9月至 2016年1月对实验班“初级日语”“日语视听”“日语会话”等课程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B班和A班所用主体教材一致;B班课程中国教师和外教共同授课;A班中国教师授课。

2.2实施过程

课题组成员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对日语课堂教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日语教学实验。其间对两个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多次模拟测试,并进行跟踪走访、调查,从中获得了一定量的数据, 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

初测与终测:因日语专业所有学生均为零起点考生,所以为了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实验前的初测的两个班学生的日语水平都取值为0。

2.3结果对比

终测采用柱状图对比的形式进行分析。通过项目的实施,以及对近半年来的“初级日语”“日语视听”“日语会话”等低年级的日语课程期末考试对比可以发现,实验班无论是期末考试成绩还是平时的口语听力训练以及上课回答问题及活跃程度均高于常规班。具体如下:

通过图1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仅仅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实验班的优秀率就高达30%,比常规班高出10多个百分点;而良好率二者持平;但是中等率、及格率和不及格率,实验班的比例比常规班低很多。

通过图2的对比我们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视听训练,实验班的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而常规班的成绩则不太理想,优秀和良好率为0,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及格线上,说明实验班和常规班的视听成绩相差悬殊。

通过图3的对比我们仍然发现,实验班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均远远高于常规班;而中等率则低于常规班。

通过以上三幅柱状图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同一个结论,就是参与教学改革项目的实验班级,无论是在日语口语,还是听力和综合语法运用等基本技能的掌握方面,均远远优于未参加项目的常规班。

3 探求成功的方法

以上为期一年的对比实践,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主要得益于采用“语言、文化、外教协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3.1初级日语强化实践教学法

实验班的“初级日语”课程运用了比较、替换、排序、改错、分析归纳、讨论等不同教学手段,采用直接法、口语法、视听法、交际法等方式进行日常教学,全面系统地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我们通过不断地向学生提问,促进学生思考;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通过比较句子、文章,让学生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给出较典型的错误例句,让学生找出错误并改正,来启发学生。上课时,我们通过文章中的词、句子结构用同义词、句子、不同结构来替换,以复习巩固学过的词、句子,理解其内在关系,再通过反复进行短语、句子、段落的机械练习使学生形成语言技能。通过选择题,以及在空格中填入正确的词、短语、分解与合并句子的训练方式等培养学生区别近义词、短语、句子,以及正确地使用词、短语、句子的能力。通过总结、概括段落大意、扩写或者缩写文章、命题作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高度概括的能力等,使之在初级阶段打下坚实基础。在“语言、文化、外教协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法指导下,实验班以强化日语听、说、读、写为重点,以日常的生活交际日语为主要训练内容,进行高强度的强化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采用了“听说领先,读写稍后,精讲多练,全面提高”的教学方法。中日教师合作从零开始对日语的语音、单词、语法、句子等语言基础知识进行讲授,注重日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课堂听写训练、每日一说和课堂教学内容同步。课前5分钟的每日一说训练让学生自由展开话题,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

3.2中日教师协同合作,共同备课授课,增强文化渗透

本次改革,在“初级日语”的教学过程中,实验班采用“语言、文化、外教协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其最大特点在于中日教师的协同合作,共同带同一个班同一门课程,共同备课授课。通过中日教师协同合作,加强了文化导入。中日两国教师共同承担“初级日语”课程,进行日语强化教学,具体方式如下:由中日两国教师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备课同时相互探讨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进度计划,重难点语法词汇,等等。在共同备课的基础上,中日教师共同编撰教案,用于实验班。两国教师课程的无缝衔接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制定了课程衔接记录表,详细记录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情况。众所周知,因为学习日语不仅要学习其语言本身,还要学习语言形成的文化背景,所以中日教师在共同备课时,外教着重介绍日语句型和词汇的文化及功能特点,而中国教师则侧重汉语文化及功能特点。日语应用能力的提升需要较强的“听说读写”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利用大量时间来进行训练。也要求学生课后自己进行反复训练,使之形成语言技能。中日教师协同合作,学生的日语听说能力提高迅速。通过一年的实践,实验班学生基本能适应日本人的讲话,中国教师的日语教学能力和日语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中日教师协同备课各有侧重,既有助于中国教师进一步了解日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含义,又便于外教了解中国文化,更好地分析学生用错或说错的原因,避免文化缺失,也避免了由于语用搭配功能和文化差异出现的错误。

4 结语

我校日语专业采用的“语言、文化、外教协同”强化实践教学法通过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语言操练,强化训练,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日教师协同创新,共同备课,避开母语,直接用日语讲授,共同研究语言内容和文化含义,取长补短;不是单纯地讲授语言点、介绍单词、单句的用法和功能,而是把语言放在文化的背景中,使学生通过语言体味文化,通过文化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真正达到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该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的日语教学模式,在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学思想的先进性、教学内容的准确性,是符合现代所有技术性课程的培养规律的,是符合现代语言文化教学理论的,对外语教学具有普遍意义。

[1]张皓.基础日语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的研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3,(6).

[2]张皓.浅谈日语专业实践教学[J].南昌高专学报,2011,(10).

[3]李小俞.基础日语中的实践应用能力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9).

责任编辑:李增华

10.3969/j.issn.1674-6341.2016.05.045

2016-05-12

湖北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14B239)、湖北文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Y2015054)、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2016年度开放基金项目“日语教学中的文化缺失现象及策略研究”部分成果

张皓(1981—),男,湖北宜城人,讲师。研究方向:日语教育与日本文化。

H36

A

1674-6341(2016)05-0110-03

猜你喜欢
外教实验班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外教Lis的诗意生活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日常日语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