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类专业“小学期”毕业设计探索

2016-10-12 07:55
关键词:设计模式毕业设计课题

吴 铭 辉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福建 泉州 362268)



土建类专业“小学期”毕业设计探索

吴 铭 辉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福建 泉州 362268)

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是高校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多高校做了各种尝试。结合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建筑设计系将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安排在“小学期”的实践情况,分析“小学期”毕业设计模式所具有的优势,并介绍“小学期”毕业设计所采取的一系列保障措施。

毕业设计;小学期;全过程控制;双导师制

毕业设计作为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能够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训练,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重要作用。毕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计划的完成。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传统毕业设计时间安排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毕业设计时间一般安排在毕业实习之后。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者角度,这样做是希望毕业实习对毕业设计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毕业实习,把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真正吸收融会,再反馈到毕业设计中,实现理想的“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知识转化过程。但从实践效果来看,不容乐观。

1.1传统毕业设计安排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毕业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际上是“顶岗实习”,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是来了就能上手。但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仅经过两年的学习,没有经过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环节的知识提炼与转化,是没有能力完成“顶岗实习”这一任务的。

1.2传统毕业设计安排实施的效果不佳

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此时,正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高峰期,学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寻找就业单位上,无心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最终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指导教师,除了指导毕业设计,还有其他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无法全力以赴投入到毕业设计指导中,因而导致实施效果不佳。

2 “小学期”毕业设计模式的提出和具体实施措施

小学期是指在正常的两个学期额外增加的第三个学期,时间一般比较短,大多在春季学期结束后安排,与春、秋季学期组成“两长加一短”的形式,在此期间安排一些教学任务。目前国内诸多名校普遍采用这种学期制度,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大、上海交大、南京大学以及复旦大学等高校。

2.1“小学期”毕业设计模式的提出

作为一种探索改革,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建设设计系教师经过多次的会议探讨,并综合学生座谈会的意见,提出了提前在小学期安排毕业设计的想法,并在2011年初次实施“小学期”毕业设计模式,即在第二学年后的暑假,安排为期8周的“小学期”毕业设计。

2.2“小学期”毕业设计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为使“小学期”毕业设计顺利进行,一些准备工作需要做到位。

2.2.1召开学生动员大会

为引起学生和教师的足够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思想上统一认识,我们每一届都召开毕业生动员大会,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描述往届毕业生经过“小学期”毕业设计后产生的巨大变化,介绍优秀范例,及工作后所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肯定,鼓舞新一届的毕业生,满怀激情和憧憬,积极投入到毕业设计中。

2.2.2学生摸底调查

为使“小学期”毕业设计更有针对性,我们对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方向做了追踪调查,将统计结果告知学生(详见表1、表2),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现实市场的变化方向,以便适时调整自己的定位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 我们对每届学生做问卷调查(如表3所示),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就业志向,以便指导下一步课题库及指导教师小组的组建。

2.2.3学生小团队的组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毕业设计。学生分组时,以教师为主导,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平时的学业成绩以及每个学生的优势特点, 在自由组建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配, 优化各个小团队[3]。每个团队设置一名组长,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互相协调。

表1 2015届(造价)专业1班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

表2 2015届(造价)专业毕业生情况就业统计表

表3 201X届(建工)专业XX班级就业意向调查表

2.2.4指导教师小组的组建

组建若干个毕业设计联合指导小组,每个小组均有来自企业的有丰富工程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配备不同专业的指导教师,根据进度及设计内容分阶段负责[2],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2.2.5选题与指导教师的确认工作

指导教师联合小组以原有的毕业设计课题库为基础,每年深化并更新课题库,核定出每个新课题的难度系数、入库理由及所适合的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提交系部审定把关(如表4所示)。

表4 2014届(造价)专业毕业设计课题一览表

注:难度系数为各项乘积:多层0.8/高层1.2;住宅0.8/公建(办公楼1.0/教学楼1.2/图书馆2.0/体育馆3.0/商场1.8……);框架1.0/砌体0.8/框剪1.3/核心筒1.5/……;适合组别依据的是学生分组级别

学生根据自己所在团队的水平选择课题库中与之匹配的难度系数,及相应的指导教师。

2.2.6制定提交成果的规格要求

重视毕业设计成果质量,要求文件具有统一的规格,并提供标准的范本文件。对最后提交的成果要求做统一的封装,对成果的一些文件要求刻盘,并适当保存一些中间数据和一些过程文件。

2.2.7制定考核标准

制定答辩环节、依照毕业设计进度计划做的各阶段检查的结果所占最终毕业设计成绩的比值、什么情况下需要重修等规定。

2.3提高“小学期”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些措施

为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经过5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们从毕业设计的方方面面入手,从最初的选题到最后的答辩环节,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模式。

2.3.1构建完善且具时效性的毕业设计课题库

合理的选题是毕业设计成功的基础。传统的毕业设计选题通常采用教师出题、学生选题的方式,选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针对高职院校学制短、学生理论知识薄弱、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对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方向做了跟踪调查,在此基础上,根据应届毕业生的兴趣爱好、就业志向的摸底情况,以及学生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就业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来设计构建毕业设计课题库,并且依托校企合作单位,紧密联系建筑企业及设计院,每年以最新的工程项目填充更新毕业设计课题库,避免“一个题目作几届、滞后的毕业设计资料”[1]这种现象的出现,保证毕业设计课题的时效性。

2.3.2科学合理组建学生团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毕业设计,锻炼学生相互配合、分工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题的安排上,因材施教,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3.3完善校企合作平台下的双导师制

由于青年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因此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工程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是目前众多高校所采用的双导师制。紧密依托校企合作单位,不只有来自校企合作单位的指导教师,课题也是校企合作单位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项目。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导师制能提高毕业设计的实效性。这种方式以用人单位对能力的需求为目标,最大限度地缩短了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因为学生面对的是真实的项目,依据甲方的具体要求设计出作品。这种方式是将作品推向市场,并接受市场的检验。学生通过市场的反应,得知其优缺点,从而做进一步的修改。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搭建了学生了解市场现状的平台,真正实现了高职教育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而企业的质量管理也对学校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2.3.4探讨适应专业特色的指导方式

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采用模块化的指导模式,以实际工程项目,要求学生完成施工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管理及结构设计四个模块的任务。工程造价专业采用项目化的指导方式,要求学生用晨曦、鲁班、广联达等计价计量软件完成实际工程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两个方向的电算及手算。指导教师组成毕业设计联合指导组,根据进度及设计内容分阶段负责。环境艺术专业采用公司化的指导方式,引入厦门卡斯顿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企业工作过程和设计管理,真实再现企业实际工作情境,教师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扮演设计总监角色,学生则是设计师角色。第一,将班级分为若干个设计室,形成“设计总监—设计室室长—组员”三个梯级;第二,教学过程管理引入企业工作过程管理,如工作计划表、工作任务单和工作成果评定等。然后,通过项目调研、项目设计和项目验收三个步骤,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将企业流程和实践内容融合到设计中,让学生掌握和体验企业的设计程序和方法,确实体现“工学结合”。

2.3.5实行毕业设计全过程控制模式

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每周至少保证四天的面对面辅导,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提出指导意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两周进行一次阶段检查,各阶段检查的结果将作为最终毕业设计成绩评价中的一部分,避免仅从最终结果(图纸、作品)评价学生毕业设计的片面性,使毕业设计成绩更全面更客观。

2.3.6严格控制毕业设计质量,实施重修制度

为确保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杜绝抄袭现象,实行毕业设计答辩。答辩前先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审查,组织答辩委员会,拟订毕业设计答辩环节成绩评定标准(如表5所示)。答辩引进实际工程中的方案评审会模式,答辩过程分为学生陈述和答辩教师质疑两个环节。学生陈述限定在15分钟以内,教师质疑一般安排10分钟左右。答辩过程中,通过对设计方案的设计理念、施工图纸的表述,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毕业设计没通过的学生,安排时间完成另一课题,进行二次答辩,严格控制毕业设计完成的质量。同时邀请校外企业专家参与毕业设计答辩过程。校外企业专家在答辩过程中发表的意见和提出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用人单位对土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模式的期望。这对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很有帮助。

每一届完成毕业设计后都举办优秀作品展。既是对教学成果的展示,同时又对低年级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表5 2015届(环艺)专业毕业设计考评标准

近几年我校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部分优秀作品达到本科院校水平,并且得到企业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3 “小学期”毕业设计实施效果评价

3.1学生方面的评价

为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小学期”毕业设计的认可程度,我们自2011年对毕业生做了问卷调查,如表6所示。从学生的反馈意见来看,大多数学生支持“小学期”毕业设计的做法,并肯定了“小学期”毕业设计的成效。

表6 2013届造价专业的小学期毕业设计问卷调查

3.2教师方面的意见

对于参加“小学期”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总体上是支持这项改革的。与以往不同,这种高密度、心无旁骛的指导方式所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同时使教师收获了精神上的喜悦。

4 “小学期”毕业设计实施效果分析

4.1时间点的选择是“小学期”毕业设计模式成功的关键

首先,对于学生来说,作为干扰项的求职择业活动,此时尚未提上日程,而未来的就业压力反成了现在毕业设计的巨大动力。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很好地完成毕业设计,才能顺利毕业,同时也为毕业实习打下良好基础(拥有代表自己专业水平的作品是很好的敲门砖)。因此,毕业设计已成为毕业生的内在需要,不再是学校的要求。学生的主动投入,对于毕业设计的质量起到了决定作用。

其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暑假,教师要牺牲暑假的休息时间,学校也要做好相应的配合。但由于暑假没有其他教学任务,指导教师能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极大地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4.2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小学期”毕业设计模式成功的保证

仅有时间的投入是不够的,学院应从最初的选题到最后的答辩环节,建立的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小学期”毕业设计的质量。

5 总结与展望

“小学期”毕业设计模式经过5年试行,取得良好成效。已成为建筑设计系教学工作的重要教学改革项目,并且于2014年被学校推荐为“省级教改项目”立项。

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竞技水平大幅提高,科技创新与动手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满意度较高。毕业生获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对口率大幅提高(如表7所示)。“小学期”毕业设计模式已成为我校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品牌,并带动了学院其他专业的改革,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当然,如何使这种形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尚需进一步探索。

表7 建筑设计系各专业主要指标趋势(就业率、专业相关度)

数据来源于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

[1]王贵珍,李红立,游普元.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2,(4):37—38.

[2]韩瑞芳,许卫华.基于应用技术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绿色科技,2015,(3):319—320.

[3]孙学雁,李延斌,郑鹏.“团队项目式”校企联合指导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5,(3):175—176.

[4]程道珍,姚大飞,杨子江,郭波.地方高校土木工程特色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14,13(7):115—116.

责任编辑:富春凯

10.3969/j.issn.1674-6341.2016.05.034

2016-07-28

2014年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专项(JAS14918)

吴铭辉(1965—),女,福建泉州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结构设计与教学管理。

G642.0

A

1674-6341(2016)05-0081-04

猜你喜欢
设计模式毕业设计课题
“1+1”作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三维协同设计模式下的航天项目管理实践与展望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交通机电工程设计模式创新探讨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