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云玲
(湖北省松滋市人民医院,湖北 松滋 434200)
阿托伐他汀联合苯扎贝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龚云玲
(湖北省松滋市人民医院,湖北 松滋 434200)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调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1例合并高血脂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苯扎贝特+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脂指标均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2个月、3个月时,研究组TC、LDL-C以及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2组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LDL-C、TG、HDL-C和TC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苯扎贝特可以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状况,且具有较好安全性。
不稳定型心绞痛;苯扎贝特;阿托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目前研究发现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水平均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故对该病患者进行降脂治疗非常重要。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调脂药物包括贝特类和他汀类药物,两类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其中贝特类药物中苯扎贝特可降低伴有HDL-C和TG增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猝死及心肌梗死发生率[2]。另有研究指出,贝特类药物和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对血脂的调节效果可明显增强[3]。2014年5月—2015年8月,笔者观察了苯扎贝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上述时期诊治的121例合并高血脂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参照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美国心脏病协会(AHA)2002年3月修订后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包括除稳定型心绞痛外的所有心绞痛[3]。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对贝特或他汀类药物过敏者,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及正在服用的药物对血脂影响较大且不能停药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61例,男39例,女22例;年龄(59.32±7.31)岁;初发性心绞痛24例,劳累性心绞痛37例。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60.27±7.24)岁;初发性心绞痛24例,劳累性心绞痛3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入组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2组均常规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药物及低脂饮食等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苯扎贝特(江苏天士力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30124,规格:400 mg/片)口服100 mg/次,2次/d,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美国辉瑞制药,生产批号:20131206,规格:10 mg) 20 mg/次,1次/d,晚上睡前服用。
1.3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3个月最后1 d,禁食12 h后抽取患者静脉晨血,检测TC、HDL-C、TG、LDL-C。记录整个治疗过程中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多组计量资料先采用LSD-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组血脂变化情况对比2组治疗2个月、3个月血脂指标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研究组TC、LDL-C以及TG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2组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治疗后血脂达标情况对比经过3个月治疗,研究组LDL-C、HDL-C、TG和TC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2.3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随访期间,对照组发生腹胀2例,谷丙转氨酶增高(未超过正常值2倍)1例,心力衰竭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56%(4/61);研究组发生心力衰竭1例,脑卒中1例,谷丙转氨酶轻微增高(未超过正常值2倍)2例,腹胀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4/60)。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1,P>0.05)。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冠心病类型,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而导致死亡,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4]。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主要病理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阻塞性缺血,血小板聚集,血液中D-二聚体显著升高,形成冠状动脉血管血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加剧,血管呈进行性狭窄[5]。冠状动脉血管内膜损伤会进一步引起血小板聚集,引起血栓素A2水平明显升高,同时血液中前列腺素、纤维蛋白溶酶等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导致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血管狭窄、阻塞[6]。吴立华等[7]研究表明,高血脂症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LDL-C水平的提高能显著提高血清促炎因子、黏附因子、细胞趋化因子的合成及分泌,加快血清炎症反应及粥样硬化进程,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故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对比
组别nLDL-C治疗前2个月后3个月后HDL-C治疗前2个月后3个月后研究组613.02±0.382.04±0.26①③1.91±0.26①②③0.90±0.241.09±0.12①1.16±0.06①②对照组603.05±0.422.37±0.45①2.18±0.49①②0.92±0.181.01±0.23①1.04±0.21①②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2个月后比较,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治疗后血脂达标情况对比 例(%)
阿托伐他汀是一种羟甲基戊二酰抑制剂,可抑制胆固醇分泌及LDL-C受体合成,保持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阻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减轻血管炎症反应,改善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8]。苯扎贝特属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激活物,通过降低脂类合成与分泌,促进脂类代谢以发挥降脂作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高血脂症,调节大部分血脂指标,发挥有效的降脂效果。有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和苯扎贝特联用能发挥协同作用,降脂作用更加显著[9]。还有研究发现,贝特类药物与阿托伐他汀联用对合并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血脂也有良好的改善效果[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LDL-C、HDL-C、TG和TC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2种药物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对血脂水平改善效果显著,这也与鲁锋等[11]报道结论相符。治疗后2个月、3个月时,研究组TC、LDL-C以及TG均低于对照组,但2组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DL-C水平无明显差异是因2组均使用了相同剂量的苯扎贝特,因此对HDL-C的改善效果相近;研究组TG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而TG主要是由苯扎贝特进行调节,因此该结论表明2种药物产生了协同作用,提升了苯扎贝特对TG的调节作用[12]。有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与苯扎贝特联合运用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但同时也会显著增加不良临床事件的风险[13]。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率虽高于对照组,但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研究样本较小,未能体现组间差异,因此该结论有待大样本研究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和苯扎贝特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改善血脂状况效果显著,且具有较好安全性。但本研究仅观察了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缺乏长期观察。此外,不同剂量对血脂调节效果的影响等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1]钱玲妃,倪淑红.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J]. 中国药房,2011,22(48):4568-4569
[2]刘斌. 苯扎贝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并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13,28(2):247-250
[3]梁莉,钱娇玲,薛鸿燕,等.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28(11):1500-1506
[4]陈文军,荣阳,吕艳英,等.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13(2):161-162
[5]朱创键,吴攀峰,张金飞.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囚子与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的影响[J]. 中国药师,2015,18(1):95-96
[6]刘华. 阿托伐他汀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6):82-83
[7]吴立华,纪文岩,孙明强,等.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J]. 中国临床医生,2012,40(9):41-42
[8]胡蓉,忽浩杰. 血脂康联合苯扎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疗效观察[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4(6):711-712
[9]王一楠. 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9(10):765-768
[10] 韩英. 阿托伐他汀联合苯扎贝特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838-839
[11] 鲁锋,刘涛,王夕艾,等. 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6):1973-1974
[12] 马宏娟. 他汀联合贝特类降脂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4,12(3):258-261
[13] 曹军坤. 瑞舒伐他汀联合非洛贝特治疗混合性血脂异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J]. 中国保健营养,2013,13(2):94
10.3969/j.issn.1008-8849.2016.26.026
R541.4
B
1008-8849(2016)26-2927-03
2016-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