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渝科,谭云火,吴国庆,杨日高 ,穆 宇,陈晓颖
·技术与方法·
改良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引流对腹部创伤术后肠瘘疗效观察
张渝科,谭云火,吴国庆,杨日高 ,穆宇,陈晓颖
笔者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1例腹部创伤术后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A组)采用改良双套管连接低负压持续冲洗引流,11例(B组)采用传统血浆引流管,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拔管时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和再手术率。A组住院天数、痊愈时间短于B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和再手术率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对腹部创伤术后肠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腹部创伤; 肠瘘; 负压冲洗引流; 双套管
创伤多属复合伤,伤情复杂,全身情况差,尤其是腹部肠道损伤占85%以上,一期行肠修补或部分肠切除吻合术,术后较易出现肠瘘[1]。肠瘘是腹部创伤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主要采用局部引流、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但极易出现引流不畅,大多数需再次手术引流或行结肠、小肠造口,增加患者痛苦和经费。笔者在黎介寿院士“黎氏双套管”基础上改良双套管,用于腹部创伤术后肠瘘的持续负压冲洗引流,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改良双套管制作
1.1制作材料选择硅胶管(一般为负压吸引管),作为双套管主管;12~16号红尿管作为双套管冲水管;吸痰管作为双套管吸引管,见图1~3。
图1 双套管各组件 图2 双套管组成 图3 双套管应用实例
1.2制作方法将长15~20cm硅胶管一端插入直径约2cm大小玻璃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至50℃,旋转硅胶管,使硅胶管前端与试管底部结合,在加热状态下硅胶管前端封闭,修剪封闭的硅胶管,使前端光滑。用皮革打孔器均匀在硅胶管侧壁不同方向打直径2~4mm大小侧孔,侧孔间隔约0.3cm,侧孔20~25对,完成双套管主管制作。用4号丝线将红尿管前端与硅胶管封闭端缝合,打结牢靠固定。在负压引流时,内置入口径小的吸引管。将灭菌的液态壳聚糖均匀涂擦于制作好的双套管外表,将硅胶内管注入肝素,使内管肝素化,改良双套管制作完成。所使用的材料均为临床上较常用的管道,成本低廉,价格便宜,制作方便。
2改良双套管使用方法肠瘘诊断明确后,将原血浆引流管内置入导丝,拔出原血浆引流管,在床旁超声引导下沿导丝置入双套管至肠瘘部位附近,明确引流通畅后,双套管置入完毕并固定。双套管冲水管接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双套管吸引管接负压持续负压吸引,根据引流物性质及数量及时调整双套管位置确保持续引流效果。
3临床使用效果2009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科室收治腹部创伤术后出现肠瘘患者21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34~62岁,平均42岁。道路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5例,多发刀刺伤3例,爆震伤1例。合并糖尿病2例。随机分为A组(10例)、B组(11例),向患者家属交代双套管引流优势,得到患者家属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A组使用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B组采用原血浆引流管引流,对两组术后情况统计比较显示,在住院天数(发生吻合口瘘到出院)、拔管时间、吻合口狭窄率、再手术率上,A组均优于B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方法引流效果比较
腹部创伤术后肠瘘是该类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多属于低位肠瘘,发生原因与肠道手术准备欠佳、肠管多处损伤、腹腔污染严重、吻合口血运不良、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恶劣、组织愈合能力弱等因素密切相关。此类肠瘘主要表现为腹腔内感染导致全身感染加重,局部脓肿形成,负氮平衡无法纠正,全身营养状况进行性恶化等。传统非手术治疗方案多以保持术中留置的血浆引流管引流通畅,辅以禁食、全身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手段,促进瘘口自行愈合。必要时二次手术行瘘口周围置引流管或瘘口近端肠管造瘘术。
传统的腹腔血浆引流管属于被动引流,引流效果有限,并且暴露出易堵管、引流不畅、不能长期留置等缺点。笔者改良双套管是在原有双套管(又称黎氏双套管)外管涂抹壳聚糖,套管内壁进行预先肝素化。壳聚糖具有生物相容性[2]、
血液相容性、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抑制局部有害细菌生长,安全性高等优良性能。肝素在肠瘘治疗中可以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影响胶原的合成和降解,保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的发生[3]。而双套管并行排列的红尿管外接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能稀释引流液,清除创面残留的异物及细菌。经临床验证,当腹腔引流液达150mg/kg时,细菌量明显下降[4]。动物实验证明,持续冲洗负压引流能刺激创面的血管生成和肉芽组织的生长,形成健康的肉芽组织,促进创口愈合[5]。
笔者使用壳聚糖和管壁肝素化的改良措施不仅延续了双套管良好的治疗肠瘘的效果,而且更好地解决了临床应用中血浆引流管被动引流效果差、管腔易塌陷堵塞、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较慢、不宜长期留置等诸多不足,更好地提升了主动冲洗引流效能,有效地控制感染,及时纠正全身营养状况进行性恶化,加速瘘口的愈合,缩短愈合周期,大大降低了患者二次手术的概率,并且节约了患者医疗成本,避免了二次手术对患者的精神、身体及经济带来的沉重打击。自制半硬性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对腹部创伤术后肠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1] 徐兆林.腹部术后肠瘘的诊断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8):1173-1174.
[2] 田胜利,叶志义.壳聚糖的物理性质对细胞活性和细胞力学性能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2,29(6):1212-1216.
[3] 杨康明,李晓燕,钱捷,等. 低分子量肝素的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12,31(11):663-666.
[4] 汤苏阳,陈绍宗,胡昭华,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VEGF和BCL-2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03,12(2):134-135.
[5] 顾寿年,余泽平,黎介寿,等.腹膜炎手术中腹腔冲洗的效果和不同冲洗后对机体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86,3(1):19.
(本文编辑: 郭卫)
Effect of continuous irrigation and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with modified double tube in treating intestinal fistula following abdominal trauma
1009-4237(2016)05-0309-02
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2013-2-305)
400020 重庆,解放军324医院普外科(张渝科,谭云火,吴国庆,杨日高 ,穆宇); 400020 重庆,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普外科(陈晓颖)
杨日高,E-mail:Yangrgao@163.com
R 656
B
10.3969/j.issn.1009-4237.2016.05.017
2015-09-07;
201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