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楠 刘海涛
摘 要:对于什么是好的教育?的问题,很多人有自己的答案,有的人会说“好的教育就是好的资源”,有人会说“好的教育就是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还有人说“好的教育就是能够教会学生怎么学习的教育”等等,这些往往都是我们成年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看待教育的问题。我倒认为好的教育及时有意义的课本教育,又是有意思实践教育。新教育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掌握全新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与时俱进,培养出有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学生。如何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注重;概念教学;思维素质培养;观察与发现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新课标》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较,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结构、还是内容安排都有较大的变化。在这种要求下,教师们就需要更加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为此进行积极的探索。
一、明确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理念
一个好的任务首先要有好的目标。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需要把目标确定下来。数学教学也是这样,没有好的教学目标是不可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全面落实新课标的数学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科学的制定教学内容和设计。此外,教师还应该切实的转变教育理念,实行“双主”原则,即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只有把学生确定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引路人”,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好的教学理念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中,每一步、每一节都是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工作。
二、质疑问难,及时巩固所学概念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形成新概念后,及时进行质疑,可使学生认识概念的合理性、必要性。如学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后,教师就可以提问:(1)两个边数相等的多边形,对应角相等,这两个多边形是不是相似多边形?(2)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对应边成比例,这两个多边形是不是相似多边形?学生准确地回答出这两个问题后,对“相似多边形”的理解自然会深刻得多、全面得多。
三、注重教学“三部曲”
所谓教学“三部曲”就是指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这三大过程,这也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全部过程。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这三大过程中要,要全面优化教学设计。比如在课前预习中,精心准备一些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比如在课后复习阶段,要科学的设计课后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而不是机械的去解答题目,完成作业。通过教学“三部曲”的切实落实,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构建学习方法和体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
四、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质疑,是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素质的一把金钥匙。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质疑能力,例如,已知a—b=1,求代数式 a2—ab+ b2的值。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欲求代数式的值,往往需要先求出代数式中未知数的值,这就必须从已知条件中求得。而已知条件是二元一次方程。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这一性质,得到不能求出a和b的值。至此,问题情境已基本构建完整。在这个情境中,学生有可能提出一连串问题,此代数式是否有解?是否可以用常规方式求解?求得的解是否确定?为了解答自己提出的一连串问题,学生必须开动脑筋想办法,最终发现将所求的代数式用(a—b)表示出来,运用完全平方差公式,是一种最佳解法。
经常这样训练,可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巧妙思考的能力。当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启发诱导,不致于任凭学生胡思乱想。
五、结语
实践证明不断的强化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思维,注重学习的三个过程,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与反思,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切实的把数学学习与思维能力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助的进行初中数学的学习,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系。
参考文献:
[1] 杨慧娟,裴昌根. 60年来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的历史沿革与启示——以人教版为例[J]. 数学教育学报. 2011(02) .
[2] Anna Sierpinska,Jeremy Kilpatrick.Mathematics Education as a Research Domain:A Search for Identity. . 1997 .
[3] 侯英. 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 2006 .
[4] 胡月远. 学生课堂观察能力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与途径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14) .
[5] (美)大卫·A.威尔顿(DavidA.Welton)著,吴玉军等译.美国中小学社会课教学策略[M]. 华夏出版社, 2004 .
[6] 何玖根. 为每一位学生设计课程——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 江苏教育研究. 2009(24) .
作者简介:邓楠 (1969-8-),女 , 汉族,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学位学士,研究方向:初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