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以广东省河源市为例

2016-09-29 07:47
社会保障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河源市社会保障养老保险

胡 萍  李 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510545)



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以广东省河源市为例

胡萍李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510545)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要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从而使得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公平稳健。本文以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差异为切入点,并从覆盖率、公平度、协调度、保障度以及可持续性这五个方面作为AHP层次分析模型的数据指标,对广东省河源市的养老保险一体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站在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评价体系

国家统计局所提供的2015年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年底,全国65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了1.3亿,占全部总人口比例的10%。联合国1956年公布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的划分指标中指出:如果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的老龄人口比例超过了本国或本地区人口的7%,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就已经成为了老龄化的社会。据《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报告》(2016)显示:当前我国老年人养老金收入差别较大,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金平均每月3174.69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为2400.22元,城镇居民社会养老金为1387.2元,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仅为141.21元。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实现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和基本服务一体化,让城乡居民能够公平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文献综述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国外学者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研究较少,国内对此研究主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马斌对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概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但是对评价指标没有进行深入探讨,也没有展开实证研究;[1]成思危依据国外经验,提出我国应以公平、适度和有效的指导原则构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2]田雪原从城乡二元结构出发,提出构建农村养老保障改革的新思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重视家庭保障的作用;[3]景天魁对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强调通过建立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公共卫生等来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4]2006年国家提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关于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及体系的研究不断涌现,如汪泽英的《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5]郑功成等的《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6]孟醒的《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理论·机制·实践》[7]等,在此之后,理论界就如何建立、如何实现及如何评价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研究,且存在较大争议。刘俊霞认为应当遵循城乡居民公平的原则,建立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化制度;[8]曹明贵等部分学者则认为目前中国的现实不具备实现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化的条件,主张实施差别化的养老保障制度;[9]樊小钢认为中国现实情况决定了短期内无法实现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制度,但应是中国长期努力的目标。[10]

关于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化指标体系的建立,从整体上看这些研究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单纯从理论上构建测度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化指标体系。许飞琼、缪青、陈孟平、龚明等人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及指标设计进行初步探讨,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11][12]朱庆芳设计了24个指标7个子系统并对1992年各省、市、自治区的社会保障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但该体系主要针对保障水平的评价,而非城乡保障一体化评价,[13]顾益康、许勇军对此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但是没有实证研究;[14]第二类是前者的延伸,在构建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评价方法,针对具体区域进行时间序列或横截面数据分析。焦必方等人采用AHP法和ANP法对长三角地区城乡一体进行了分析,[15]刘成奎、王朝才、彭尚平等、吴晓强对全国、成都及江苏等地方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16][17][18]

通过对目前的文献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大部分学者将城乡养老社保这一课题放在了城乡一体化这一大的课题中的一小环节。随着城乡统筹建设的发展以及一体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农村居民对于农村和城市关于社保工作以及福利实施的公平性的需求愿望越来越强烈。笔者认为,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化主要讲政府要以公正公平为指导理念来缩小城市和乡村在社会服务和保障方面的差异,最终达到全体乡村居民所享受的社会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与城市一样的效果。通过这一认识,更加强调了城乡居民要平等享有现代化进程发展的成果。这一工作的推进实现有助于大多城乡老人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生活无忧”,并且能够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治安水准。此外,这项工作的推动还有助于推进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对于拉动内需,从而无论是对创新还是创业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从我们所掌握的文献来看,学术界对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化进行构建或进行评价时,有涉及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化的因素,亦有对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化水平进行评价,不过尚没有针对广东省某一地区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一体化构建及实证的文章,而这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本研究对构建城乡社保一体化指标体系,推动城乡居民统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推动城乡间统筹居民社保一体化的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这也将为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实现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文讨论的城乡社保主要是城乡养老保险。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模型设定与变量介绍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方法

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科学性原则。在指标体系的设置过程中必须充分反映社保一体化,并且能够体现城市和乡村在养老社保制度和管理上的差异和各自的特征,以保障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完整性。

适应性原则。城乡在统筹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演进和发展,这就需要量变和质变同时存在,从而建立一套可行的评价指标。也就是说,要符合我国目前的城乡实际。在指标参数的选择上,应当取可获得性的数据,从而使得选取的指标既具有可比性,又具有量化的特征。

以人为本原则。推动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城乡居民平等地享受现代化的发展成果。加快建立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产业、加速建设城镇社保服务行业,造福于更多的居民,符合城乡居民最广大群众的福祉。要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保证城镇居民在养老过程中的基本生活服务质量。

可行性原则。在构建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的过程中另外建立一个系统,叫做可控系统或可操作系统。指标的来源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并且数据要有凭有据,要经得起检验,含义要明确,数据分析的过程要规范,资料的查阅要简便易行,口径要具有一致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根据层次分析法解决政策有关元素等级的目标,在使用过程中主观判断的结论应当进行客观的量化,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做出决策。通过同层元素之间的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来判断政策因素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确定正确的排序。运用这种指标首先要使得各个元素具有可比性。

2.指标选取方法

我们综合采用三种方式:首先是理论分析方法,在采用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城乡社保一体化和指标构建的原则,在城镇养老社保评价的过程中建立了5个确立准则的维度:城乡社保的覆盖率、协调度、公平率、保障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维度;第二,在指标层面的分析选择过程中,综合使用了频度较高的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重点发展和培养理论界使用度较高的指标;第三,根据专家的建议,进一步对指标层进行调节和完善。

(二)模型设定

1.指标的选取

城乡之间养老保险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城乡之间的养老覆盖面方面的评价。农村家庭的独生子女逐渐增多,造成了一对夫妻要同时抚养多位老人的情况,这就造成了很大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很多农民还失去了固有的土地,这些人依靠土地和家庭远远不能够满足他们养老的需求;其次,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在公平度方面的评价。公平度是评价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优劣的主要衡量程度,居民所住的区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而造成了社保待遇不同是不合理的;再次,城乡之间在社保协调度的评价,也就是说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城乡居民是否能够接受;第四,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度评价,即政府所发放的保障资金能否满足养老所需的日常花销;第五,关于政府所构建的城乡社会保险的可持续性的评价。通过对制度的可持续性的评估能够判断一项制度能否长期运行,而城乡社保制度是关乎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制度,需要这项制度能够长期有效地运行,而在这项制度中,养老基金的设立是这项制度长期稳定运行的核心基础保障。在充分考虑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差异的情况下,指标选取准则层确立了以覆盖率、协调度、公平度、保障度和可持续性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这5个方面构成了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的目标,又可以体现城乡的差异程度。指标层选取了较为典型有代表性又能够突出反映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差异的13项关键内容,且能够满足运用层次分析法的要求。

表1 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评价指标层次模型

2.权重的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给指标赋权,步骤如下:

(1)建立判断矩阵

采用德尔菲法,在专家判断的基础上,依据1至9标度(见表2)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将某一层要素相对于上层相关要素两两比较判断其相对重要性,获得判断矩阵。以目标层和准则层为例,根据专家的打分,构造出判断矩阵。

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2)层次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1)

式中:CI为一致性指标;n为判断矩阵A的维数;CR为一致性比率;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值可以通过表3查出。

表3 目标层对准则层的一致性判断表

表4 各层次指标权重

根据以上步骤和公式(1),运用MCE软件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见表4。

所以判断矩阵A的特征向量为:W=(0.49630.14940.05590.02850.2700)T即目标层A的评判要素B1、B2、B3、B4、B5的权重分别为0.4963、0.1494、0.0559、0.0285、0.2700。根据上面的计算同理可得指标层C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见表4。

(三)变量介绍

采用最大值归一法,将各指标的数值统一在0~1之间,得出单项指标的评估值,由于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有线性加权模型、乘积评价模型、加乘混合评价模型等多重模型,但是鉴于本研究中的各指标都较为重要,各指标值差异不大,指标间基本互相独立,各指标只影响综合评价值而指标之间不相互影响,因此,本研究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求和综合评估模型进行计算,根据各层指标的权重,得出目标层的评估值以及综合评估值。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客观公正,所有指标口径、概念均与国家统计局相关制度保持一致。计算公式如下:

(2)

(3)

其中,Bi、Ci为第i各准则的评估分值;Wi为第i个准则的权重,rij为该指标的权重,A为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水平的得分。

三、实验验证

(一)河源市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水平的测算及评价

1.河源市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水平测算

河源市城乡社保的评价指标中的所有数据均来自地方的统计年鉴以及政府每年公布的数据,笔者应用的城乡社保中关于职工保险方面的数据即“城”的数据,新型社会养老保险数据是“乡”的数据。

表5 评价指标原始数据

根据公式(2)(3)进行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各层次得分

注:计算结果介于0~1之间,根据计算的结果将评分划定为五个等级,优、良、中等、及格、差分别对应1~0.9、0.9~0.8、0.8~0.7、0.7~0.6、0.6以上分数段。[19]

2.河源市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水平的评价

通过对2015年河源市城乡社保问题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总的方面,河源市的城乡社保问题发展较好,基本上与城乡统筹规划保障制度中所提倡的基本原则相吻合。除公平度与保障度外的其他3个因素的发展趋势都迅猛明显,并且覆盖面非常广,包含了河源市的很多城镇职工和农村居民。并且它的基金做得也非常好,具有良好的持久性,也与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情况相适应。

公平度方面的测评只有0.375分,说明城乡之间在养老保险以及服务方面是有很大差距的。农村居民个人承担了社保的大部分费用,而政府对于社保的补贴太少,然而大多数的集约经济又缺乏经济来源的途径,基本上每个人没有什么补贴,这就加重了个人的经济缴费负担。较低水平的缴费也会产生一系列的恶性循环:由于享受的保障水平较低,使得部分人失去了缴费的积极性。在养老社保服务上城乡之间也有较大的差距:以农村的养老设施为例,大部分的农村缺少像敬老院、老人服务中心、老人护理中心这样的养老社保机构,即便是存在,也会因为设施的简陋、服务人员的缺失及素质低下而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的基本需求。除了上述情况以外,有的农村敬老院拒收不具有五保户条件的老人。这些老年人都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后才能够享受到来自社保的服务,这无疑又抬高了老年人社保服务的门槛。从表6可以看到,城乡社保一体化构建过程中保障度的得分只有0.2473。从数据上我们不难发现发放的养老金数额完全不能满足农村老人养老生活的基本水平,甚至还低于当地的低保生活水平,而城市的社会养老保险水平相比较而言较为优越,这应当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从指标层可以看出,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之比、城乡用于养老保险财政支出占GDP之比、城乡社会养老金缴费增加与收入上升之比、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当年结余之比、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之比得分相比较而言较高,这些方面均表明了城乡之间现在的社会保险差距都在逐渐变小。其他如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负担比率之比、城乡对社会养老保险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城乡社会养老金发放数额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之比等得分均较低,表明在这些方面城乡居民享受的社会养老保险差距较大。

(二)影响河源市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的因素分析

1.经济性因素

河源市属于广东省一个比较落后的地级市,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的角度来分析,河源市的经济发达程度远远地落后于广东省的其他城市,然而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能够得到稳定和谐,经济平稳向上发展的一个工具。社会保障的有效落实是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力量的。此外,建立必要的养老保险机构、培训专业的工作人员这些都是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的,但是由于财政资金的支持有限,这必将会阻碍许多工作的开展。

2.制度性因素

河源市虽然已经根据广东省委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且从2009年开始,实施新型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但目前仍然存在城镇职工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两种制度并存的现象,制度碎片化必然会导致许多方面的差别存在,筹资方式和待遇标准的差距,会阻碍城镇养老一体化进程的实现。

3.人口因素

由于河源市城乡一体化的水平很低,农村的人口数目及人员素质远远低于城市,人口基数大的原因造成了如果需要足够的补贴,就必须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除此之外,部分农村居民养儿防老并依赖土地养老的传统观念意识很深,缺乏长远的打算。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就算是同意参加社保的人,许多居民选择的是最低档的缴费,其原因首先是家庭和个人的经济状况不允许,其次是他们缺少社保养老的理念意识。

4.政府行政管理因素

作为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应该加强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只有自身清楚地了解中央所制定的各项法律及规章政策,才能向群众更好地宣传惠民政策,才能更好地引导广大的城乡群众来参与社保活动,以便让他们知道国家制定实施社保政策的意义和重要性。这之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城乡居民投保后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获取对政策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使中央制定的社保政策能够处于一个互动、完善、更加有助于服务大众的状态。如果政府部门在服务方面的意识不够强,必然会阻碍社保城乡统筹一体化的贯彻实施。

四、推进河源市城乡社保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根据上述对广东省河源市城乡社保水平测试和问题的分析,就如何发展推进广东省河源市城乡社保一体化发展进程并建立更为持久的社保体系,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应该大力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并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努力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并引导城市发挥其带动作用。找准农村的定位来发挥农村的特色经济从而为农民的创收增收加大砝码。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使得更多的农民富裕起来,而且还能够增加政府拥有的财富量,提高社保补贴的倾斜度,以便照顾到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国家给予老年人的基本待遇保障。与此同时政府要拓宽社保基金的筹资渠道来减轻农民的负担,还要完善养老机构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呼吁社会上更多的集体和个人来关心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事业,使得这项事业的惠及面更宽。

其次,还要找准时机,实现并轨。政府要充分利用城乡资源,对城乡的社保体系进行整合,这既是城乡社会保险一体化构建的需要,也是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和经济快速转型升级的发展手段。所以,政府和社会应该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要加快推进这项工作的步伐。就目前而言,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整合情况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要想达到完全破除割裂的状态,这条道路还很漫长,要加大力度推进城乡社保工作一体化的并轨工作。就目前而言,全国已有10多个省份实现了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接下来还要努力尝试居民社保与城镇职工、事业单位以及公务员养老制度的并轨整合。因此,政府要积极地推动该项工作的进度,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制度,来建立有效的城乡社保整合发展机制。

再次,加强宣传,培养意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有了政策之后还需要让城乡居民清楚地了解,这样才有助于政策的实施,而且政策的好坏也有待实施之后的检验。具体在城乡可以设立村(社区)社保服务站,发放宣传册、张贴海报利用五大传统媒体以及新兴媒体进行宣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社会养老保险相关知识的讲座和知识竞答,确保更多的群众了解到社会养老保险对自身的重要性,强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意识。

最后,政府还要查漏补缺,逐渐完善城乡社保一体化制度。通过资料的查阅及实践调研我们发现,许多社会保障工作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补贴的资金以及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根本无法满足老年人退休生活的基本保障,所以应该对城乡社保的发展模式、资金来源和服务标准进行调整。社会是动态发展的,也就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工作来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而发挥出良好的保障功能。同时,在发展社保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建立起基金的使用的监督制度,确保筹集的资金和基金能够合理、合法、有效地使用,防止浪费和腐败事件的发生。另外,我们在发展城乡社保的过程中,还需要逐步打破二元结构,这是城乡社会保险一体化的前提工作。例如加大户籍制度的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

[1]马斌、汤晓茹:《关于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理论综述》,载《人口与经济》,2008(3)。

[2]成思危:《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四个关键问题》,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

[3]田雪原:《“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养老保障改革思路》,载《人口学刊》,2002(6)。

[4]景天魁:《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思路与对策》,载《思想战线》,2004(1)。

[5]汪泽英、何平:《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6]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孟醒:《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理论·机制·实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8]刘俊霞:《公民社会保障权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4)。

[9]曹明贵:《构建统一性与差别性相结合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载《农村经济》,2005(8)。

[10]樊小钢:《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载《浙江社会科学》,2004(4)。

[11]许飞琼:《社会保障指标及其体系研究》,载《经济评论》,1996(3)。

[12]缪青、陈孟平、龚明:《社会保障指标体系的理论建构与指标设计》,载《北京社会科学》,1996(2)。

[13]朱庆芳:《1992年各省、市、自治区社会保障水平比较与评价》,载《社会工作研究》,1994(3)。

[14]顾益康、许勇军:《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载《浙江社会科学》,2004(6)。

[15]焦必方、林娣、彭婧妮:《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的全新构建及其应用——长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评价》,载《复旦学报》,2011(4)。

[16]刘成奎、王朝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研究》,载《财政研究》,2011(8)。

[17]彭尚平、张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四川省绵阳、阿坝和遂宁的调研为例》,载《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2(4)。

[18]吴晓强:《江苏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载《特区经济》,2011(11)。

[19]颜芳芳:《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载《经济研究导刊》,2011(33)。

(责任编辑:H)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ocial Old-age Security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Building and Application—Heyuan City in Gong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HU PingLI Dan

In The Fifth Plenum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proposed to establish a sound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so as to promote the equitableness and moderation of social pension security system.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urban integrated social pension security system in HeY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though analyzing the diversity of rural-urban social pension security system,and set its coverage,fairness,coordination,security and sustainability degree as the calculated index,for further analyze by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model.This paper also brough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urban integrated pension social security system development.

urban-rural integration,social pension security,evaluation systems

*本文系“我国东部地区产业演化与城市化动态协调发展:模式比较与经验借鉴”(13BJL077)项目成果。

猜你喜欢
河源市社会保障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河源市2006-2019年风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路一景 一段一品——广东省河源市打造“四季常绿四季花开”公路品牌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