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独龙之子高德荣》评论专题
电影《独龙之子高德荣》北京观摩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
主持人语: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求是影视中心、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制作有限公司等联合制作出品的电影《独龙之子高德荣》,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个举措,一个成果。该片是以真实的高德荣为原型,热情讴歌人民爱戴的英模人物和弘扬中国精神,服务人民,为观众传送正能量的电影。本刊本期栏目集中编发一组对该片的评论文章。以飨读者。(程健)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时间:2015-11-16 上午 9:00
地点:中国电影家协会三层学术报告厅
出席领导、专家:
赵 金: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
李 准:著名影视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
仲呈祥:著名影视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许柏林:中国影协分党组副书记
饶曙光:中国影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
马 佳:中宣部文艺局影视处处长
路海波: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庆瑞: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张思涛: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学会会长
章柏青: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赵葆华: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
李道新:北大艺术学院影视系主任
高小立:《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
张 燕: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秘书长
云南省参会人员:
杨中华:中共怒江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李裔群:省委宣传部文艺创作中心副主任
李金荣:中共贡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于荣光:电影《独龙之子高德荣》导演
蒋晓荣:电影《独龙之子高德荣》总制片人
赵金:今天正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我们的电影《独龙之子高德荣》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映式!这是我们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一个举措,一个成果。看完了影片,一些老领导还有一些年轻人都流泪了,大家觉得这部电影不错。感受很深刻,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我想把高德荣情怀、背景跟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他是云南怒江师范学校毕业的一个学生,分到单位上当团委干部,但他觉得他的民族还在大山里面,就主动要求回去教书。教书教得很好的,就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后来组织提拔他到州人大任副主任,他还是没有到任,还是申请回到独龙江。最后组织给他安排在独龙江抚贫开发领导小组任副组长,他就一直没离开独龙江。
那么独龙族和独龙江在什么地方?在我国最西部中缅边境高黎贡山的侧边,这个地方在2014年之前,每年有半年的时间因大雪封山而跟外界隔绝。在这样一个很艰苦的地方,独龙族只有6700到6900多人,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那么现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人?就是因为这个人一心一意扎根在这个地方,要带领他的同胞发展进步。事实上,现在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跟他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分不开。组织发现了他以后,各级政府非常的重视,特别是我们书记就专门到怒江给他策划发展,给他打开公路。我们觉得少数民族当中一定要有带头人,而且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基层干部,所以就安排媒体挖掘他的事情,提炼他的精神。在去年的时候,刘奇葆同志到云南,书记跟他汇报这个可以作为一个典型。他看了资料,听了我们的汇报以后说:你们一定要把他的事迹、精神好好梳理起来,这是时代性很强的一个人物,而且是健在的,一定要把他挖掘好。然后中央媒体就聚焦了,包括中央媒体记者们到了独龙江,大家被高德荣的精神深深震撼了,各级媒体都对他进行了报道。
今年的1月20号,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会见了以高德荣为代表的贡山县少数民族代表,总书记对高德荣说:你是时代楷模,不仅是独龙族的带头人,也是全国的一面旗帜,有你带领,独龙江以后一定会发展得更好。我们56个民族不论人口多,人口少都是平等的。今年刘云山等中宣部领导,中组部领导又到人民大会堂听了高德荣事迹的汇报。云山同志说:高德荣的事迹展现了共产党员的精气神,传递了正能量。要把这个搬上银幕,我们要落实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尽力挖掘这些东西,把这个片子以最好的水平拍摄出来。后来我们就找到了于荣光和蒋晓荣做了这么一个影片。
李准:看了这个电影确实很感动,几天前新闻联播刚刚播了贡山独龙江隧道打通了的新闻,这个时候召开这个影片的新闻发布会、研讨会真是时候。我们有56个民族,是56个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坚持以56个民族都是我们要表现和讴歌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影片播出的正是时候,因为独龙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
这个片子里高德荣作为独龙族带头人,影片特别强调了独龙族的梦想:我们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面,如果没有中央政策的扶持,在大山里面很难实现独龙梦、中国梦。这就是对祖国的敬畏,对历史的敬畏,祖宗留的家业我们要坚守,把这个更好的传给下一代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优势,这一点在高德荣身上是与生俱来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对于这样的英模人物,影片为表现高德荣精神最核心的东西,创作组运用了独特的画面和语言。他这个人物一是独龙族人,第二是新中国的同龄人、知识分子,三是领导干部,四是忠诚的共产党员,几重身份组合起来揭示他不同的作用。他最大特点就是把爱家乡和爱祖国完全统一在了一起,他无条件坚守自己的民族责任,作为共产党员的责任,要守护边疆,同时还要创造更好的条件让老百姓致富,坚持他们绿色生态。他把爱自己的亲人和做一个三严三实的共产党人统一在一起。影片把这个民族题材处理得很好,把爱本民族和维护祖国统一,为整个中华民族复兴尽自己一份力量,非常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后面这一点,在民族题材创作里面是有探索意义的,是有突破的。
仲呈祥:这是真真切切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镜头对准了人民,写人民,为人民,服务于人民。当共产党员干什么的?为人民的。为人民,高德荣是榜样。作为独龙族一分子,他是为了这个民族而生存的,这部片子是用审美化、艺术化方式完成一部艺术作品。完成了记录片不能完成的故事片审美化工程,既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也具有审美功能,是感动人的,是走人心的作品,为人民还走人民的心。与此相对的,带来一条值得我们创作界普遍学习和推广的,就是创作者一定要对自己的审美对象、反映对象、表现对象怀着一种敬畏之心,崇敬之心,走进他们的心里,走进他们的世界,特别是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去感知他们,首先被他们所教育,才能完成艺术形象教育观众这样的一个过程。以高德荣精神塑造高德荣形象,是高德荣为人民的工作时间,生活时间创造了高德荣形象,而反过来高德荣的艺术形象将推动万千共产党人以高德荣为榜样推动历史前进,这就是生活与艺术辩证法,完成这个事情就是我们的忠于人民的文艺工作者。总书记明确讲传承和弘扬美学精神,中华美学精神是什么?这个电影看了以后很有感受,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高德荣就是与家乡天人合一的人。中华美学讲究通民情、讲民心等等,就是儒家讲的要儒释,就是要踩在那块土地上,要心跟心贴在6000多位乡亲们身上。我愿意称这个电影是真正有思想内容和内容思想较好统一的一部力作,在所有英模 题材当中可以作为教材。
许柏林:首先我受我们康书记委托,向赵金部长问好,向云南同志问好,向这部影片的制片人,向大家表示感谢和敬意!也对首映式表示祝贺!
这部影片在这个时候拍摄完成很辛苦,这个片子拍的很美,无论景色、人物呈现的都非常到位,但是拍摄的过程一定很恐怖,因为我们看大深山、大川,水流,看着好看,拍的、走的不容易。我们拍这样一部片子,从我们宣传部、到制片方,包括独龙江乡都下了很大的力气,这个片子我们从演员、摄影、导演乃至于作曲、孙楠演唱等等真是不含糊的,这是下大功夫,下大力气的真实的片子。这是我们云南省委宣传部、制片方认真贯彻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精神,这是弓下腰,伏下身子实实在在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同时,在现在三严三实的教育当中,这部影片及时给我们推出来活灵活现的,带着大地的温度,带着人物生活的酸甜苦辣,活生生告诉我们什么叫严,什么叫实,这个高德荣是有现实的把握。他的大爱不仅仅在独龙江,这里面有一个细节,就是对待缅甸来的同族的人,教他们做工料、种重楼致富,笔墨不多却很精彩,一心为民这个形象很突出。同时片子还注重戏剧化表达,有即时风格,不完全是一个纪录片,不完全是一个真人真事,里面还有些戏剧性表达,包括女儿的婚礼,一直是个悬念,他的不出席,家庭之间的矛盾等,电影放出来几条线。让我们有观影追踪的欲望,在艺术表达上也是下了功夫。
饶曙光:这个影片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文艺创作必须是坚持以人民为导向,就像习总书记讲的,文艺创作方法有一千条,一万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最可靠的。好的电影,好的故事一定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发现的,而且这种故事是可以打动我们的内心,如何在打动我们内心的同时通过艺术呈现也能打动观众,打动别人内心,特别是当我们想传达的核心价值观植入到观众头脑里,确实对我们电影创作是一个挑战,也有很多课题,很多难题,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总结,去研究。像《独龙之子高德荣》这样的电影,少数民族电影,能更好出口,能够优化电影生态,让电影生态更平衡,更具包容性,我觉得这是我们当下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最关键、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坚持,按照习总书记说的那样,一定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辛辛苦苦创造性地摄制电影,要让他们至少得到一个很好的评价,当然最好的状态不能让他们受苦受累又受穷,因为他们坚持这样一个创作道路,他们付出了那么大代价,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各样手段,让他们也得到良性的一个回报。我们电影家协会坚持理念,为中国电影的差异化发展,为中国电影更优化,为中国电影更具有包容性,做出我们的努力和贡献。
马佳:影片《独龙之子高德荣》用实际行动给习主席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一周年座谈会的一个答卷,是对上个月云山同志召开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的具体贯彻落实,也是三严三实的具体举措,这个片子的意义和思想性两位领导说的非常充分了。我们今天在这研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一种践行。高德荣是全国的道德模范,通过艺术创作,通过事迹进行创作也是用文艺作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在几年前云南推出一部杨善洲英雄题材的作品,几年后推出高德荣这样的作品,肯定有突破,有独特视角。首先是6000多人的一个少数民族,上个星期少数民族电影工程会上,有专家提出争取达到一个少数民族一部电影的目标,独龙族已经做到了。感谢中国影协和云南省委宣传部举办这样的研讨会,以正确英雄观描写塑造英雄,通过英雄事迹激发团结奋进的力量,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命题,也是我们主旋律电影取得更好社会价值研究探讨的领域。最后衷心希望这部电影随着高德荣同志事迹更多被大家所观看到,起到社会价值和反响。
路海波:这部电影非常感人,特别是人物形象非常扎实,马老师演的高德荣很撞击人心。他的创新主要在于突破了原来惯常对英模人物电影不满足的地方。第一这个人物是非常可亲可近,这个人物不是像过去高大全的说漂亮话形象,他是非常朴实,包括叫他老婆为老妈子,叫肖师傅你还没吃饭吧,说没有,你拿两个包子在车上等我,我处理些事情。包括在街上看到他们欺负卖水的老罗,他帮助老罗把水背回来,说我们独龙族的人出来做生意不容易,所以你们买东西不要跟他们讨价还价。这部电影的的确确是让更多人看到独龙族的思想,中国梦的思想,包括中间那段说白家小子,白家小子醒了又把衣服给穿上了,非常的感人,很幽默。当然更感人的是结尾的时候背着女儿,父女俩把心结给化开了,最后这个点是落到人性上,共产党人是有情感的,爱家人的,这个爱跟一般人不一样,有时候就要贡献出,他跟女儿说,你们的婚礼我去了,我去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已经散了。女儿听了落泪了,里面很多共鸣。
曾庆瑞:先表示祝贺!这个电影很成功!好在哪里?我觉得在开机的时候,他们童州长讲了很紧要的话,高德荣同志一辈子坚守边疆,为独龙江群众做了很多事情,说他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等等,是他全部高贵精神品质所在。我总讲一个人,我们说人品,说一千道一万,一个是真诚、善良、感恩、慈悲、自律、践行六个关键词,12个字可以说尽人性真善美,高德荣做到了这一点。我说高德荣这个人,一生都是追随崇高,践行崇高的一个好人,电影出现在市场也是追随崇高,践行崇高的电影,追随、践行这是人的品质的界线。
张思涛:《独龙之子高德荣》这部影片的意义首先是在民族学,民俗学上完成的意义。因为中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所以说我们实际上通过电影,通过电影这种媒介,包括纪录片、艺术片、故事片,我们的观众主要是通过电影来了解各个少数民族的。这点是不言而喻的。作为第一部向全国人民介绍独龙族的电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注意到这部影片在叙事过程中,实际上有意识的向人们介绍独龙族的知识,我看的过程中,独龙族有多少人,住在什么地方,独龙族大概的历史,独龙族到全国人大开会,是周总理说的你们住在独龙江边就叫独龙族吧,这个名字是周总理起的。介绍了独龙族生存环境,资源,独龙族有很多特殊珍贵的植物、动物,对环境保护,包括空气质量,怎么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等,尤其独龙族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支持了这个民族,特别是对修这个公路的意义。其次这部电影在文艺学,电影美学意义上值得我们重视。这个影片作为先进人物类型片,在如何遵循电影艺术创作规律上做出了艰苦努力。我觉得不管你是写模范人物也好,少数民族也好,要遵循艺术,遵循艺术规律,寻找故事戏剧性,从一个矛盾冲突中间,从一个巧妙结构中间完成对人物的塑造,这是先进模范类型片最基础的规律。遵循基本的艺术规律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这是这部影片在今天的意义。
章柏青:这部影片我感受有几点:一个主题风格比较好,那种非常平实的风格,表演上很朴素的风格,没有居高临下的教育感,这点我感受很深。我觉得一个姿态很重要,影片总的把握,导演的把握非常的好。第二个咱们的主旋律影片塑造英雄的特点,一般来讲英雄行为非体现不可,这个片子注意到这个问题,英雄行为是有写的,但写的事情不多,主要把他个人的事情写的很清楚,独龙族的高德荣做这样一种事情是可信的。在这个地方讲话,跟家里人讲话,和老乡们讲话,和记者,和偷猎者讲话等等,我们体会到主人公心路历程写得很充分,这样看起来很真实,对独龙族的那种体会,个人的心理,对共产党那种爱,写的很充分,而且进入的比较好,讲的比较自然;第二点我觉得注意感情空间比较好,就是这个人物做这些事情,他有一种情感的东西,这个情感就是对国家是一种大爱,这种大爱在对亲人以及各种关系当中展开,英雄的做为和情感的东西结合起来以后,才能产生我们内心的感动。第三点演员的地方话运用得很恰当,与影片所处的环境都很融洽。独龙族因为特殊地域、地理环境艰苦但又非常美丽,环境实际上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这个影片做到了。从而达到相当地艺术成就。
赵葆华:这部影片无论对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面振兴和完成小康社会建设都有引领意义和促进意义,同时对中国银幕有引领意义,对如何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都具有引领作用。 第二个这个影片给我的感觉朴实、真诚、感染,既净化灵魂,提升境界,又增强了对人民公仆的公信力。这个作品是英模题材,既是当代英雄,又是时代楷模,题材无疑是巨大、重大的,大题材、好题材,表现了我们艺术家和组织者崇高的责任感和担当感。时代需要,民族需要,中国银幕需要,我们怎么能做到有效表达,一句话要做到完成艺术转换,搬上银幕应该用艺术化标准,艺术化要比生活化更感人,概括出独特性,这就是艺术转化,所以这部作品给英模题材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也具有引领作用。 简而言之,这个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艺术表达两个事件和三条主次线,两个事件就是记者晴天一路追踪采访高德荣,由质疑到最后,有这样的人吗?高德荣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干部?一路采访结果是高德荣像大山一样的男人,心里装满独龙人的好干部,晴天视角就是社会的视角。另外一个就是女儿的视角,觉得父亲爱别人不爱自己亲人。还有两个盗猎人复仇角度,因为哥哥被抓了,这条线抓的非常好,前面两个是感人,后面的盗猎人进来是硬力量,给全剧增加了紧张感,全局错落有序,内在的节奏强,也是巧妙的安排。女儿那个视角我觉得特别感人,最后一个戏老爸爸背起受伤的女儿一路走,我眼睛都潮湿了,父女情深一路不用更多语言就表达出来。你写作的时候走心,观众观赏时才能入心。
李道新:这是一部花了大力气,用了真功夫的电影,从人物性格塑造,以及各个细节精心打磨可以看得出来。我在看这部电影当中总是不断地想起新中国时期的一些经典影片,我觉得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做到这么精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将新中国电影的一些经验和教训,特别是云南电影的最优秀的东西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去,并且把云南电影精神、气质比较好地呈现出来。在我看来云南电影有自身特质和美学风格,云南少数民族电影是跟云南自身少数民族多样性和丰富性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中国西南部独特山水风情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少数民族电影是中国电影和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我们非常喜欢的,更多是在世俗山水之间呈现人性美,人与自然生态美,这种美又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影片当中是没有对立面的,没有坏人的,两个偷猎者也是很可爱的。这部电影把云南的风土人情跟美善联系在一起,是电影的一个重要方向。这部影片当中体现出内在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这也是云南电影跟其他电影不一样的地方,不仅在主人公身上得到体现,特别是其他的故事都能体现。创作者没有简单站在非要制造故事,非要人性冲突的基础上,而是在非常广阔的生活当中去表现人物,去呈现人物的深广度,这是非常好的情况。
高小立: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重视县级领导的建设,因为县级领导离老百姓最近,他们的形象就是共产党的形象,他们的形象是决定老百姓对共产党感情的程度。你像习近平当过县委书记,深知县委书记的重要性和百姓关系融洽的重要性,前一阵子专门组织了县委书记的学习班,所以才有剧中共产党就在老百姓身边这样的有力台词。这个是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还有艺术上的启示,像这部电影老县长高德荣方言台词是可取的,尤其少数民族电影使用方言是最大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又丰富了影片,我非常赞同他用方言。影片还有一个启示对乡愁的理解,如果每个基层领导心里都装着乡愁,我们的三农问题,乡村都市化问题就会早一天解决和实现,这是这部电影对乡愁最好的解释。今天最大乡愁不是村口那颗树,也不是家乡舌尖上的问题,应该是怎么样解决空巢的乡愁,留守儿童等这一系列问题才是当下最大的乡愁,也是我们作为基层共产党员,基层领导最关心的乡愁。这部电影对乡愁阐释我感受到了,没有乡愁就不会爱我们国家,乡愁就是对百姓最大的爱,我们很多人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我们是不是还对家乡有那份爱心。平时我们看少数民族的电影尤其像云贵川的少数民族电影非常少,非常高兴看到这么一部有温度的电影。
张燕:这部电影有创作性的奇观性,弥补了英模传记的空白,丰富了少数民族电影,特别是云南电影的成就。里面有很多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包括国际化的跨境情谊的景观等等,充满了现代气息,具有现代意义。这是特别值得赞赏的。另外这个电影的原型人物经历太丰富了,导演创作找到了特定的角度,特定时间段,抓住了放弃做州里人大副主任而选择回到家乡,是最有争议的一段,也是最具有电影表达的。在题材里面找到现代观影思维的方式,面对物质化时代,这样完美的正面人物能存在,导演选的是实习记者的身份,从不相信、质疑,不断的采访、剖析问题,真正佐证到有这样的人存在。这样的思路很好地为电影创造叙事的程序。 第三个电影涉及到新型模式,这个影片建构了家的内涵形象,一个是自己个人的小家庭,第二个独龙族就是他的大家,小家到大家,再延伸到更大的国,这是特别精彩的,家和国的概念更有一种直面性或者是落脚点。这样的结构性,使高德荣对家和祖国的感情,有一种过渡磨合,但是又有重合的意味在里面。我觉得这部电影描写出英模人物真实的人性,突显出英模人物身份认同和文化情怀。这部电影虽然有大爱的存在,但是更多的是用日常生活琐事,形态与家庭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继承了90年代以来的电影,又有了新发展。
责任编辑: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