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的服饰艺术

2017-02-16 22:02王丽娟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麻线独龙独龙族

王丽娟

本文仅以我国的少数民族独龙族的服饰艺术以其风俗文化为研究方向,通过对独龙族的服饰的发展研究,对其民族所独有的民族服饰以及独龙族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索,致力于更好地发展独龙族的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

前言

独龙族,以往被称为“俅人”,是中国众多民族大家庭中历史较为悠久,人口稀少的民族之一。独龙族据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为7426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的独龙江河谷两岸。由于自然环境的闭塞以及积雪冰封的独特气候,独龙族的社会历史发展相对落后,新中国在建国前,该民族的经济、生产、生活等仍然处于原始状态。一直到建国后,独龙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才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独龙族服饰的发展

传统的独龙族服饰十分简朴。有记载称清代的道光帝时期《云南通志》里说道:“男子披发,着麻布短衣裤,跣足,妇女耳缀大铜环,衣亦麻布。”《永昌府文征》上记载:“男女均系散发,前垂齐眉、后披齐肩、左右盖耳,稍长则以刀截去,女子两耳均穿,每耳或系两环或系一环,穿以竹筒,上身穿衣,下身着裙,男子有着衣裤者,有以布一方,围绕上下身者。大抵均粗陋之麻布儿。”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独龙族的服饰特点。由于纺织技术传入独龙江的时间较晚,在这之前,独龙族人基本上采用兽皮或者树叶御寒保暖,遮蔽身体。在纺织技术传入独龙江后,纺织变成了独龙族妇女的主要的劳作方式。

(一)建国前独龙族的服饰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夕,独龙族的服装没有特别大的变化。由于当时的独龙族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发展阶段,而且其居住的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因素导致独龙族长期以来交通闭塞,大雪常年封山,很少有外地商贩能够进入这一地区进行商品交易,本地也没有集市贸易,因此独龙族的服饰长期以来都保持着一种比较原始的样式。史料上记载,独龙族人普遍穿上棉布衣服是在1950年以后。

(二)建国后独龙族的服饰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现代文明的传入,独龙族的衣着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男女服装基本上已经“汉化”,女子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审美进行任意的搭配。只有部分老人在家时仍保留着传统装束。但是不论穿着服饰如何变化,他们再出门时仍习惯在身上披一块独龙毯。服装的原料也由野生植物纤维改变为麻线和开司米毛线纺织,颜色更加的炫彩亮丽,质地也比麻布柔软,舒适的多。

二、独龙族的服饰和配饰概述

(一)独龙毯的风格演变

独龙族最为独特的服饰便是独龙毯,又称为“约多”,一般一床独龙毯宽约1米,长约2米。用麻线编织成的独龙毯是独龙族妇女所独创的产物。独龙毯的原料和染料都取材为天然的植物,原料一般是野生或者独龙人通过自己种植的原生麻捻成线,染料则是用一些带有特殊颜色的植物的根茎,通过煮沸,把液体集合到一起而形成的。独龙毯的编织技术源于很古老的时期,由最初独龙毯颜色的单一,手工技术的粗糙,演变成现在这样似彩虹般绚丽,编织精致的手工艺品。

1.早期独龙毯的特点。独龙族聚居在祖国西南边陲的独龙江沿岸山地,那里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直到四五十年前,人们的生活形态尚且保留着原始的痕迹。

20世纪50年代以前,独龙族的纺织原料只有麻,独龙人自己种植的麻和野生的麻两种。一般来说妇女的工作室纺麻织布,但是其制作步骤较为繁琐。把麻收回后需晾晒一两个月,经过浸泡、撕皮、剥茎、晾晒等步骤的处理,再把表皮上的疙瘩去掉,最后绕成团。把绕成团的线绕在“工”字形的木架上,把成团的麻线缠成束状,放到铁锅内煮,加一些碱性的草柴灰烬,木棒搅拌,一直到麻线的颜色变成白色。如图1:可以从图中看到独龙族老妇人身着陈旧的白色麻布独龙毯。这种麻布独龙毯则是最古老的独龙毯之一。通常把一床独龙毯折合系在胸前,既可以保暖又可以当口袋用,独龙族女人通常会独龙毯包裹住婴儿兜在胸前当成襁褓,她们认为,孩子最温软的地方就是母亲的胸膛,所以独龙族的女人将孩子兜裹在胸前,孩子一睁眼就能看到母亲的脸庞,母亲的心跳是保证孩子免去病灾的方法之一。

2.近现代独龙毯的特点。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现代文化传入独龙族,独龙毯在制作工艺上也在发生着改变。他们开始追求美的视觉感受,独龙毯在编制上不仅不仅引进了棉线和毛线,更是在颜色上对独龙毯进行了二次加工。之前的独龙毯在上色上,其颜料大多来自于植物的根皮、草叶或者花朵。将需要染色的麻线放在带有颜色植物的液体中进行煮沸,再放入水中冲洗、晾干,得到彩色的麻线。现在独龙毯的颜色比较艳丽,一般有红、黄、绿、黑、白、蓝、紫七种颜色组成,人们也将它成为“七彩毯”,如图2:图中独龙毯上所印染的条纹色彩十分亮丽、美观大方,同时也充分展示了獨龙族人民独特的审美观念。

(二)独龙族的配饰

独龙族男女都喜欢佩带饰物,他们双耳通常会坠着耳环。在脖子上戴项链也是男女的共同爱好,特别是女子,常把自己的脖子挂满五颜六色的串珠。佩戴的大多数为料珠串,而且认为越多越好,所以有的人会在脖子上挂着十多串珠串。独龙族女子还特别喜欢用币贝做成圈箍。除此之外,大多独龙族的女子在出行时经常会在肩膀上挂着一只精美的藤篾箩,她们认为这样既可以在箩里装载货物,又起到了装饰的作用。独龙族男的子在外出时喜欢佩戴弩弓,砍刀,显得粗犷强悍。独龙族的弩弓制作的都比较精致,弓背弓柄都是取材于质地坚硬的栎木。

三、独龙族服饰如何在现代文化的浪潮下更好的发展

(一)独龙族所面临的困境

独龙族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与其他少数民族独有的风俗文化一样,都遭受到了外来文化浪潮的冲击,独龙族所特有的服饰文化也在日渐衰落。究其原因就在于样式精美、服饰精简、穿着简单的大量汉服涌入了少数民族的市场。其次,传统的独龙族服饰的制作多为手工制作,而对制作者的手工艺的要求非常严格,老一辈手艺人的日渐衰老,新一代手艺人的人才缺乏。

(二)独龙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独龙族服饰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现存最为古老的服饰之一,理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我们已经知道了独龙族服饰文化所现存的问题是什么,只有对症下药,才能真正的做到保护和传承少独龙族的传统服饰文化。而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无论是政府还是相关机构,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民众,都应该担负起这项责任,让民族文化更好的发展下去,成为社会和谐发展、中华文化百花齐放的推手。

1.政府职能的发挥。对于独龙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通过制定法律和相关管理条例来规范文化市场,保护文化财产和文化资源。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作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服饰之一的独龙族服饰文化资源大量外流,使得本民族内的文化资源急剧减少,价值被极大破坏。当前,针对独龙族服饰文化的保护,政府应当致力于完善法律法规,使独龙族传统文化得以保存。鼓励独龙族服饰文化中民族民间手工艺的普及和推广,大力宣传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中的文化价值观念,促进各社会团体之间的传统文化交流。

2.增强民族认同感。独龙人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对主流文化的推崇是独龙族传统服饰文化落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要加强独龙人的民族认同感,熟悉本民族服饰的历史发展历程,了解本民族文化内涵。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对于独龙民的传统审美观念,提高独龙族人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只有人们从内心接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认识到文化的存在意义,才能真正自发地选择少数民族传统服饰。

3.独龙族传统服饰文化的自身创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在新老文化的碰撞中,如何在新时代的浪潮下让传统的文化更好的生存传承下去,是独龙族传统服饰发展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独龙族的传统服饰文化需要自觉主动地去适应现代生活和文明,只有传统文化自身的创新改造才能使文化主体变得坚实,经得起现代社会发展的洗礼。独龙族服饰文化的自身創新,需要从多样性的其他文化中取得灵感和借鉴,改造传统服饰中陈腐的弊端。只有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才能真正做到推动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结语

服饰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从独龙族人的服饰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到独龙族的民俗与文化的发展。独龙族的服饰在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其本民族鲜明的特色,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功能,也积淀了反应独龙族的历史、习俗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麻线独龙独龙族
整族脱贫后独龙族研究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山西“独龙杆”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最后的蝴蝶部落
——独龙族纹面女
拧坨子与麻线捶
云南贡山县6~80岁独龙族居民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内蒙古额济纳旗独龙包钼矿成矿作用研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处注释异议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独龙语研究
吐鲁番博物馆馆藏麻线鞋的保护修复与工艺研究
儿童文学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