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俗旅游品牌网络传播路径与对策探析

2017-02-16 19:46刘芸王恩娟曹叶叶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民俗旅游民俗文化民俗

刘芸+王恩娟+曹叶叶

目前,旅游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民俗旅游已经成为一大热点。经过调研,发现陕西民俗旅游网络品牌传播存在整合力度不强,传播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性等问题。为了达到促进民俗旅游发展的目的,以民俗旅游品牌网络传播路径为切入点,可从建设主题网站,运用主流微平台,发展旅游大数据,增加民俗旅游的创新性等方面入手,使陕西民俗旅游走向网络化、品牌化,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引言

“民俗”一词在古代早已出现,其意相当于风土人情,民情民风。张健指出民俗旅游属于文化旅游,文化旅游至少应该包括两大类:历史文物古迹、古代建筑、历史人物、文学遗产等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民俗旅游就是民俗文化旅游。同时张健指出了陕西民俗旅游的现状,主要有两点:一是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但开发层次不高;二是民俗文化区域明显,整合力不强。韩晓时指出了民俗旅游的重要性:民俗旅游的开发可以改变传统经济的产业结构,带动饮食、住宿、购物、交通等第三项产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地区经济融入现代化的全国性乃至世界的市场体系。郭艳娜指出了民俗文化应该与旅游业结合,对陕西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增强旅游的体验性和娱乐性,建立民俗旅游文化品牌。民俗旅游无论是文化上,还是经济上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利用好当地民俗文化资源,科学开发,发展“民俗旅游”。本文围绕发展陕西民俗旅游,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及解决对策。

一、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涌出了大量的旅游爱好者。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地区来说,这是发展当地经济的好机会,相关部门极力开发当地的各种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也逐渐成为了旅游业新的发展方向。王丽娜提出了民俗旅游开发和保护的建议:首先,宣传陕西民俗文化价值;第二,完善陕西省的旅游规划;第三,建立一批原始型民俗村、民俗博物馆;第四,举办陕西传统的民俗活动。她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开发项目,比如:饮食文化、民建筑、俗节日和庆典活动的开发和利用,民俗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利用,民俗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发和利用等等。她的大多数观点都是在传统模式基础上提出,主要倾向于民俗文化保护和引起民众的关心方面。在陆发焕、袁萍、张文锋针对桂东南地区民俗旅游方面的研究中,指出民俗文化传播必须保证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加强多方合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传播内容的质量,充分发挥民众的力量,利用多种手段进行传播等。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数据资料,陕西民俗旅游所存在的几点比较主要的问题是:信息零散、没有权威品牌、传播手段单一。现在人们都处于一种快节奏生活状态,旅游成为主要的放松方式,而各个旅游胜地成为了大家的首要选择,造成了各种拥堵现象,游客往往不是观景而成了观人,这样就违背了旅游的初衷。因此一些具有民俗风情的村落或小镇成了旅游者的最佳选择。要发展陕西民俗旅游,仅仅依靠传统模式推广力度显然不够,这就需要借助网络技术的力量,用新技术、新模式将“旧”风景玩出新花样、新高度。任何知名度高的事物都有其权威品牌,民俗旅游当然也不能例外。因此陕西民俗旅游首先要做的事是整合资源,归纳创新,打造民俗旅游权威品牌,再借助网络路径进行传播。陕西民俗旅游要想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传承,就必须实现民俗旅游的品牌化、网络化。

二、陕西民俗旅游品牌发展现状与问题

旅游品牌与一般的品牌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旅游产品自身的特殊性造成的,旅游产品不仅是一种实物的产品,还是一种服务产品。旅游品牌的竞争力主要集中于旅游地,依托于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陕西悠久的文化底蕴使越来越多的民俗文化元素都呈现在旅游上。陕西民俗文化主要分为四类,一是戏曲文化景观,包括秦腔、西安鼓乐、陕北民歌、秧歌、皮影等等。二是工艺美术景观,包括剪纸、户县农民画、凤翔泥塑等等。三是节庆习俗景观,包括岁时民俗、婚俗、丧俗等等。第四个是起居饮食习俗、民俗建筑等。陕西民俗旅游目前主要有这几种类型:以回民街为代表的美食街区,以袁家村为代表的民俗村,以体验式旅游消费为主的农家乐。

陕西民俗旅游现主要以旅游地品牌为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整合力度不强,缺乏创新,传播手段单一,未形成网络品牌,同时缺乏资金、人才以及政策支持。

三、陕西民俗旅游品牌网络传播路径

(一)建设主题网站,占领旅游品牌传播的主阵地

陕西民俗文化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资源零散,不成体系。因此,收集、整合陕西的民俗文化资源,建立完整的信息资源体系,这不仅是建设主题网站的首要任务,也是打造民俗旅游品牌的前提。陕西现有的民俗文化的网站有:三秦游网、陕西文化网、陕西旅游资源网等。陕西旅游资源网站内容主要围绕陕西的旅游景点,提供与旅游景点相关的知识、旅游攻略、旅游路线等信息资讯,虽然其中也有民俗文化的版块,但信息过于单一,网站设计过于简单,民俗版块内容过少。本文主要侧重于建设以陕西民俗旅游为主题的主题网站,建设陕西民俗旅游的主题网站,主要是以民俗旅游为主,收集民俗旅游类网站资源,将民俗类网站资源、相关的网站资源以及调研获得的数据、信息、资源予以整合,尽快实施网站建设、策划、设计、相关链接等操作流程,同时提供一些附加功能,如民俗产品的销售平台、定制出行计划、安排旅游路线等等,打造出一个覆盖面广、信息全面、服务周到,将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相融合的网络资讯平台。建设主题网站加大了对品牌传播的宣传力度,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二)运用主流微平台,加强旅游品牌网络宣传

2016年,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73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24.5%。几乎每个移动网民都会使用微信, 微博、微信是当下比较流行的社交工具,可以利用其来对民俗旅游进行宣传,建立官方微博以及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专门以民俗旅游为中心,发布相关资讯、信息。比如可以在节假日推荐一些民俗旅游地、介绍一些相关民俗历史文化以及推送一些旅游路线等等。既可以增加大众对民俗旅游的了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民俗文化得到傳播,提高知名度,进一步拓宽民俗旅游的网络传播面。这对建设主题网站是进一步的补充,也可以将主题网站的相关资讯在主流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上再次发布、推送,尽可能扩大信息的覆盖面。

(三)借助网络,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流行元素融合

2015年春晚歌手谭维维将流行音乐和华阴老腔相结合可谓是别出心裁,使人们对传统文化有了不同的认识。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发现民俗文化种类不断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传统民俗产物与现代审美有所出入。彼得·托马斯说: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如今,几乎所有人都在追求新颖独特,追赶潮流,很难静下心来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华阴老腔之所以名气大增,在一定程度上是得益于它的大胆创新。将传统民俗和现代流行元素结合,既能传承陕西民俗文化,又能迎合现代人的审美,增加其吸引力。比如用皮影来表演芭蕾剧,仅仅是这个名字就已经非常吸睛。将这些经过创新的表演艺术制作成视频,上传到一些网站、博客等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宣传推广。传统民俗本身就具有独特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定能大放异彩。

(四)发展陕西民俗旅游大数据

大数据一词现在经常出现在各种产业领域,而旅游大数据是指旅游者通过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和其他平台来进行旅游信息搜索、旅游经验交流、旅游评论、旅游诉求、旅游消费、分享旅游体验等等与旅游相关的海量旅游数据印记。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加速了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流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地域限制等产生的影响,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大数据使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联系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数据对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信息,以及旅游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并对陕西民俗旅游数据库,进行分析,为发展民俗旅游提供有力可靠的支持和依据,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效率,增加经济收益。

四、陕西民俗旅游品牌网络传播对策

(一)人才培养

德拉克罗瓦说过,无论哪一行,都需要职业的技能。一个产业能不断传承,不断发展,除了自身条件外,更多的是有很多人为它付出了汗水和智慧。在信息时代,第一资源是人力资源。要培养人才,就要做到人尽其才,知人善任,留人为用。民俗旅游涉及到当地的民俗风情、民族政策等方面,而且需要一些专业的技术,培养与民俗旅游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还应对民俗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在这方面,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一些政策吸引人才。另外,对在职人员进行规范的专业培训,旅游、营销、计算机等专业大学生业具有很大的培养潜力,培养对民俗文化的兴趣,给予足够的发挥空间,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比如网站的维护人员,民俗文化馆的管理人员,创新性人才等,根据实际需要,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

(二)政策支持

要使陕西民俗旅游持续、协调、健康的发展,必须要发挥政府以及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民俗村、农家乐、民俗博物馆等民俗旅游资源的监管和保护,规范管理制度,完善其服务体系,保护其文化资源,支持民俗博物馆的网络推广等。另外,还应对其周边的基础设施进行修建和完善,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并推出一些有益于发展民俗旅游的相关政策。针对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应制定规范的岗位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使旅游活动能顺利开展。民俗旅游最大的优点是在开展旅游活动的同时,既能为当地带来经济收益,又能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因而政府应当利用好这一资源,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控,但又不能过度使用职权,保证陕西民俗旅游的发展方向。

(三)资金支持

无论是培养人才还是完善基础设施,以及相关技术的执行,都需要资金支持。如建设旅游大数据,支持民俗博物馆建设等。资金的来源可以由政府审批,还可以进行众筹,号召大家保护传统文化。也可以吸引外来投资,呼吁大众对民俗文化进行保护。在资金方面,必须要注意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不能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保护传统民俗,发展民俗旅游,不是一个人、一个企業、政府的责任,而是每个人的责任,应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去发展陕西民俗旅游。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东盟博仁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民俗旅游民俗文化民俗
冬季民俗节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民俗中的“牛”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俗节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