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016-09-26 18:08郭萌萌
卷宗 2016年7期
关键词:隐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概括,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其最终归宿,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不会自觉嵌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必须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教育的两种方式,显性教育因其具有教育目标的明确性、教育者的主导性、教育形式的公开性、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教育效果的及时性等特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但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它引领和指导生活的作用,离不开隐性教育方式。

关键词:显性教育;隐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多种思想方式和多种价值选择并存,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生活的指导作用和对思想的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相比显性教育而言,隐性教育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们的影响固化于心、更深刻,可以有效化解人们的逆反心理,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效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1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一)显性教育的含义和特点

“显性教育是指教育者充分利用各种公开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它具有以下特点:教育目标的明确性、教育者的主导性、教育形式的公开性、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教育效果的及时性。

(二)隐性教育的含义和特点

王瑞荪认为,“隐性教育是指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建设成就、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其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它具有以下特点:教育目标的隐蔽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平等性、教育形式的愉悦性和灵活性、教育内容的熏陶性、教育效果的持久性。

对比得知,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不同,显性教育以直接、外显的形式将教育思想传递给受教育者,而隐性教育是通过间接、内隐的形式将教育思想表达出来,让人不自觉、无意识的受到熏陶、感染,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 显性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的作用及困境

(一)显性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已发生改变,多元化的思潮逐步进入人们的头脑中,其中一些负面的如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及实用主义等就会使意志力薄弱的人的思想变的骚动。显性教育因其特点可以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时疏导人们的心里矛盾,帮助人们认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显性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的困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仅有24个字,可见它具有高度的理论概括性、全面性和普遍适应性。另有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准则,是我们的目标和今后为之努力的方向,它具有一定的长远性,而人們的日常生活则不同,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实际的涉及人们群众切身利益的情境串连在一起的。为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在理论的抽象性和民众的经验主义之间,在理论的普适性和具体生活之间,在理论的长远性和人们的实用利益之间,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显性教育固有其积极作用,但也会使人们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时代需要隐性教育发挥其作用。

3 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的作用

(一)提高教育者对隐性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把握和实施能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认知中

认知是行为和行为习惯的先导。隐性教育是化解理论的凝练性和生活的具体性之间矛盾的方法。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要融入普通民众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社区、学校、社团、村镇等等举办融娱乐性、思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健康有益的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把理论用群众易于接受的话语和方式表达出来,让人民群众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自身日常生活的关系,让人民群众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源于自身生活的,以此达到理论的生动而不空洞和理论的语言美和形式美的统一,进而消解人们的逆反心理。

(二)通过隐性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情感认同中

列宁就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2]情感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利用现代新技术创新隐性教育载体和方法,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迹通过印刷图书、利用微信微博视频传播、制作微电影等形式,充分发挥“榜样效应”的作用,加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人们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三)通过隐性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事的意志品质中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力量,良好的环境氛围,有助于提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有助于人们形成坚强的意志,意志是产生行为的杠杆,让人们自觉同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行为准则作斗争。为此要从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抓起,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抓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形成浓郁的社会氛围。

(四)通过隐性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信念中。

信念是人们对某种原则和规范的真诚信仰,是连接认识和行为的中心枢纽。在日常生活中,针对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保障问题、医疗卫生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住房租房问题、就业问题等现实热点和社会焦点,充分开发拓展隐性教育资源,让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自身利益的实现。

(五)通过隐性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中

行为是知、情、意、信的最终归宿,正如洛克所说的:“只有你给他的良好原则与牢固习惯,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应该注重的。因为一切告诫与规则,无论反复叮咛,除非是形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3]在社会生活中,一定程度上,人们既是受教育者,同时又是教育者,所以每个人应该提高自身修养,培养优秀人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通过隐性教育,用自身优秀的品格这种非权力性渐渐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人,“每日三省吾身”,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成为一种行为习惯。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才能彰显它的价值,才会犹如鱼得水,这离不开隐性教育,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87.

[2]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17.

[3][英]洛克:教育漫话,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30

作者简介

郭萌萌(1990-),女,汉族,河南新乡人,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隐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职思想政治课隐性教育探讨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