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祝
摘 要:信息高速公路纵横交错,高职院校大学生高度融入了“微时代”,成为信息的追随者,他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微时代”下引发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了一些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促使其更新工作方式和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微时代”是新型网络媒体变革与创新的产物,它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运用视频、音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进行更加广泛和快捷的信息传播。其主要是以微博、微信、微公益等形式呈现,这些“微载体”对电子设备的要求不高,用户只要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下载并安装后就可以使用。
1 “微时代”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生活必备品,除了睡觉其余时间都是手机不离手,课上课下都可以随时登陆微信、QQ等平台阅览资讯,这严重的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时代感强,信息化程度高,又热衷于时尚、个性的新兴事物,是“微时代”最积极的追随者和参与者。“微时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给他们提供海量内容、拓宽视野的同时,也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许多难题。
1、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框架下,教育者有着天然的优势地位。信息资源优势、教育渠道优势和教育环境优势。教育者拥有的教育资源远远多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的制定是自上而下的,教育的渠道也多是自上而下的。来源于顶层设计的教育内容,通过平面媒体,如书籍、报纸、杂志等,由教育者采用灌输的方式,通过课堂教学传递给受教育者。传统舆论的价值指向是一致的,信息来源较为单一,受教育者所处的大环境与教育者的要求相一致,不存在尖锐的冲突。整个教育环境有利于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是教师、辅導员或此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的权威地位受到社会的认可,大学生在心理上有着潜意识的服从和认可。
2、在“微时代”下,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打破了传统的教育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也于无形之中削弱了教育者在传统社会中的权威地位。网络的去中心化特征,使教育者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权威性在网络中被边缘化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优势日渐衰微,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拥有同等的发言权和同样的发声渠道。特别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可能之前沉迷于网络之中,自我控制、自我约束不够强从而导致对学业不够重视,但他们可能对网络技术掌握的更加娴熟,他们所使用的获取信息的工具更加多样,获取的信息量可能会多于某些教育者。大学生通过各种交流平台发出的声音,也可能会使超越教育者的声音。教育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社会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各种矛盾冲突交织,在网络中都有具体的反映。在网络空间,信息来源多样化、内容多元化,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代表着不同价值取向、不同价值观念的信息,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改变着人们固有的生活模式和价值观念。
2 “微时代”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实现以德树人,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微时代”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善用“微”应用,构建“微”平台,增强“微”动力,才能走近学生,融入学生群中,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转变教育视角适应时代要求。“微时代”下,教育者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受教育者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最新的时事报导相结合,以关注受教育者的思想建设和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对传统教育方法进行适当更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了解并掌握“微载体”,合理运用“微载体”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方法,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微时代”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免会遇到难题,然而这个时代同时也会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全新的理念和意想不到的效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利用“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最大程度地发挥“微载体”的作用,与时俱进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充分利用微信、微博丰富思想教育方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微时代”通过网络可以实现渠道的多样化,并且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便捷的渠道被开发和利用。教育者通过开通自己的微博、微信等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递出去,同时也通过吸引学生的加入,与学生成为交往的朋友。教育者可以通过“加关注”的方式,主动邀请学生进入交流圈,从而能够通过浏览受教育者发布的信息,及时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及心理需求。当受教育者遇到困惑、难题时,教育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说理教育、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他们消除疑惑,解决难题。这种一对一的教育,因为教育者的有的放矢而具有良好的效果。教育者通过“转发”和“评论”受教育者的微博,实现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赢得受教育者的信任。教育者通过“微信”,实现了与受教育者跨越时空和地域的交流。教育者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群,将受教育者拉入群中,通过群体的力量实现对教育者的引导,使受教育者在集体的力量和大众的舆论中得到有意的启迪。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和心理辅导,教育者深入到每一个受教育对象的心目中、脑海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建立一个公众号,定期发送图文供大学生阅览,学生也可以匿名向公众号寻求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到有问必答,丰富大学生的微信生活。
3、搭建“微”平台,注重舆论正面引导、渗透力量
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通过“微平台”密切关注舆论动态,及时掌控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通过正面宣传教育开展教育引导工作, 及时防范可能出现的舆论误导。要在充分尊重人们言论自由、允许各种不同观点和意见发表的同时进行积极的疏导。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建立各种专题的微信公众号,及时导入社会热点问题,做正面的引导评论。利用学生细碎的时间,通过“微”电影、“微”公益等“微”形式予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包围,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地渗透、融入和贯穿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接地气”,实现以实践体验、人文关怀和自我教育为主的全方位渗透式教育。
微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了解学生真实思想、真实情感的渠道,微媒体的高度分享性和开放性、互动性,充分整合了各方教育力量,大大拓宽了教育覆盖面,提高了教育影响力,实现了“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习璐.“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11.09
[2]张明明.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 (4).
[3]赵欣.“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4 (1).
[4]邓练.网络微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时事文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