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云 梁丽红
(邢台市人民医院1.整形烧伤科;2.供应室,河北 邢台 054001)
应用下腹部皮瓣联合阴囊皮瓣治疗会阴部Paget病的临床体会
李向云1梁丽红2
(邢台市人民医院1.整形烧伤科;2.供应室,河北 邢台 054001)
Paget病又名湿疹样癌。我院2009年10月—2015年5月共收治会阴部Paget病患者6例,除1例应用阴囊瓣直接转移修复外,余5例应用下腹部皮瓣联合阴囊皮瓣修复术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5例患者年龄平均65岁;病程:平均1年。均首诊于皮肤科,按湿疹、过敏性皮炎等治疗无效,转至本科治疗。全部患者的皮损部位主要位于阴囊部,累及阴茎根部及耻骨联合上区;出现皮肤红斑,边界不清楚,表面有渗出,中心可见增生的肉芽组织,肉芽水肿,似菜花状生长,
2例伴有病灶侧淋巴结肿大。其病情见表1。
表1 5例患者的一般资料
1.2 手术治疗 用标记笔沿距皮损边缘2 cm处划线标记范围,水肿明显的病灶在距皮损边缘3 cm处划线标记。沿标记线切除病变组织,切除病灶深度达深筋膜深层,阴囊部位可切至睾丸鞘膜层。术中切除组织进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确定边缘基底无残留后,首先应用阴囊皮瓣缩小手术形成的创面,再设计病灶同侧的下腹部皮瓣。腹部皮瓣在深筋膜深层剥离,跨过腹股沟韧带时注意腹部浅动脉或旋髂浅动脉走形。分离至蒂部时注意保护所含血管,转移至受区,间断缝合,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修复。
5例创面均一期修复,未见皮瓣坏死,术后局部外形满意。1例随访2年,未复发;2009年收治的1例术后3年死于脑出血;2011年收治的1例术后1年死于冠心病;2例患者失去随访。
典型病例 患者男,65岁,因会阴及阴阜部皮肤肿物1.5年入院 。患者自诉最初发现时肿物约黄豆粒大小,位于阴囊右侧,有痒感,抓破后于当地门诊换药治疗,但肿物不断扩大,扩展至阴阜部位。入院后心、肝、肾功能检查,头颅及胸腹部CT检查,均未见异常。肿物局部检查所见:肿物约6 cm×6 cm大小,高出皮肤,表面高低不平,呈菜花状生长,渗出明显,边缘布满细小颗粒状肿物,有小脓疱形成,边缘红肿(图1,见封三)。行全身麻醉下皮肤肿物扩大切除及局部皮瓣修复术,术中沿肿物边缘2 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切除病变组织后形成约12 cm×10 cm创面(图2,见封三),修整阴囊皮瓣,牵拉后缩小创面;术中组织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为:会阴部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间质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基底边缘均切净。于右下腹设计含有腹部浅动脉的下腹部皮瓣修复阴阜及阴囊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口一期愈合,外形满意(图3,见封三)。病理诊断:阴囊Paget病,大汗腺型; 病理学特征:典型的大而圆空泡状的Paget细胞,胞浆透明丰富而淡染,核大染色淡,居胞质中央,多有核仁及可找见核分裂,有异形,呈单个或巢状排列(图4,见封三)。免疫组化结果:CK(+)、C K7(+)、p40(肌上皮+) 、CD38(浆细胞+) 、Actin(-)、CK5/6(-)、ki-67(50%+)。
Paget病是发生于乳头部位的恶性肿瘤。发生于阴囊和阴茎的乳腺外Paget病好发于50岁以上老年人, 手术前常被误诊为各种皮肤病而进行药物治疗很长时间,使病程延长至数月或数年之久,又由于病变部位特殊,患者难以启齿,常常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对于会阴部位的Paget病,由于局部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切除病灶后会形成面积较大的创面,难以直接拉拢缝合或直接应用阴囊皮瓣一次性完全修复;而设计下腹部皮瓣修复会阴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取材方便,术后外观良好,被认为是修复会阴部位创面的首选皮瓣[1]。该皮瓣含有腹壁浅动、静脉,腹壁浅动脉起自股动脉,越过腹股沟韧带中、内1/3处,分布在下腹内侧,最高达脐部,腹壁浅静脉与动脉伴行,汇入大隐静脉后再回流入股静脉。应用该皮瓣修复创面需要注意:①尽量应用阴囊皮瓣缩小创面;②剥离下腹部皮瓣时注意保护皮瓣内的轴型血管,必要时应用无影灯透光操作;③如果病灶累及同侧腹壁浅动脉,可以应用对侧的下腹部皮瓣修复[2]。
[1]陈欣, 黄晓波.腹壁浅动脉皮瓣联合阴股沟皮瓣修复会阴部巨大软组织缺损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年,41(11):760-760.
[2]杨庆,张会江,王林辉,高莉,陈江萍,陈文政,杨波,孙颖浩.多叶旋转皮瓣修复术治疗乳房外Paget病[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6):1139-1140.
2016-03-22)
10. 3969/j. issn. 1672-8521. 2016. 03. 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