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

2016-09-26 00:32李卓邢亮张丽刘建华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24期
关键词:躯干脑瘫稳定性

李卓邢亮张丽刘建华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

李卓①邢亮②张丽②刘建华②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治疗的痉挛型偏瘫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次治疗过程中抽出15 min进行专门的核心稳定性训练,两组均治疗3个月。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iodex Balance System动静态平衡测试系统进行立位平衡功能测试。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总体稳定指数(SI)、前后稳定指数(APSI)、左右稳定指数(MLSI)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的平衡能力。

脑性瘫痪; 核心稳定性; 平衡能力

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在我国发病率达1.8‰~4‰,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2]。立位平衡能力是脑瘫患儿运动的关键因素,与患儿日常生活自理及家庭和社会的回归高度相关。因此,立位平衡能力的改善是患儿及其家属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3]。近年来,在运动医学和体育科学研究领域有文献报道指出,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于增强机体运动控制能力和平衡功能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4]。本研究将核心稳定性训练理念引入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0月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住院或门诊接受治疗的痉挛型偏瘫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2006年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诊断分型标准[5];(2)年龄6~8岁;(3)身高不低于1 m;(4)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能够在测试过程中听从指令;(5)粗大运动功能分级I级或Ⅱ级;(6)患儿及其父母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的心肺疾病者;(2)患有严重癫痫和精神类疾病者;(3)躯干、骨盆部位肌肉骨骼发育畸形者;(4)智力水平严重落后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粗大功能运动分级(GMFCS)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主要采用以Bobath疗法和Rood疗法为主的神经发育疗法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在降低肌张力的基础上进行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协调功能训练、下肢重心转移训练及上下楼梯等。训练时间为1 h/次,1 次/d,5 d/周,3个月为1个疗程

1.2.2试验组 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从每日康复时间中抽取15 min,接受专门的核心稳定性控制训练。具体训练项目包括:(1)徒手训练:训练垫上俯卧肘支撑、四点支撑、三点支撑、两点支撑、侧撑练习、桥式运动、仰卧起坐等。(2)借助器械的训练:如悬吊运动练习,内容包括:仰卧提髋、俯卧提髋、侧卧提髋、仰卧躯干旋转伴提髋、动态收腹屈髋屈膝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平衡板、滚筒、弹跳床等完成训练[6]。(3)借助Bobath球的训练:①患儿仰卧于床上,双足置于球上,利用躯干力量将臀部抬离床面,髋关节伸展,并保持下肢与躯干呈一直线,膝关节伸直;②患儿保持姿势①,双上肢抬离床面;③患儿保持姿势①,抬起伸直的一侧下肢,双侧交替进行;④患儿保持姿势①,双腿交替向对侧旋转,直至一腿压在另一腿上,同时注意保持双肩不抬离床面;⑤患儿俯卧于床上,双足置于球上并伸直膝关节,双手支撑床面,肘关节伸直,使下肢与躯干成一直线;⑥患儿仰卧于球上,髋关节伸展,大腿与躯干成一直线,膝关节屈曲90°,保持该姿势或来回晃动躯干;⑦患儿垂直坐于球上,治疗师双手控制其骨盆,稳定患儿躯干,通过前后、左右移动球,练习脊柱屈曲、伸展和侧屈。在核心稳定性训练过程中,严格遵守训练原则,从易到难,开始进行较为简单而稳定的徒手训练,继而再进行较难而不稳定的器械练习,不对训练次数刻意规定,但对训练持续时间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如患儿不能独立完成项目,治疗师提供一定帮助,辅助量以患儿能够做出最大努力为宜[7]。试验组训练频率及时间同对照组。

1.3测试过程

1.3.1测试前准备 要求患儿进行基本情况登记,测量身高和体重,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并对患儿及其家属讲解相关测试内容,使其了解测试目的和测试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要求。在正式测试前让每个受试者进行一次完整的测试台练习,练习时间和过程与正式测试相同,旨在让患儿熟悉测试流程,避免在正式测试中因不了解测试过程和要求而产生误差。

1.3.2实施步骤 两组患儿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产Biodex Balance System动静态平衡测试系统进行立位平衡功能测试,具体过程如下:(1)输入相关测试参数:在仪器里输入患儿的身高、体重、年龄,并设定平台稳定等级为5级;(2)调节显示器:让患儿光脚站在平台上,调节显示器的高度与倾斜度,稍稍低于患儿的眼睛,以感觉舒适为宜;(3)记录患儿脚的位置:让患儿先扶好把手,双脚与肩同宽站在平台中心两侧,然后松开平台,患儿通过移动脚的位置直到使光标在屏幕上的图形中心,此时人体仍是舒适、直立姿势,让患儿保持这个姿势,锁定平台,记录下此时脚部的位置;(4)开始测试:松开平台,让患儿在站稳的情况下慢慢松开两侧的把手,将手自然放置体侧,开始测试。测试分为3次,每次测试时间为20 s,中间间歇时间也为20 s,测试目的是让重心的投影点尽量保持在图形中心的位置,20 s后测试结束,平台自动回到锁定状态。通过对三次测试的数值进行平均得出最终结果。

1.4观察指标与评价指标 检测及评价指标包括总体稳定指数(SI)、前后稳定指数(APSI)及左右稳定指数(MLSI),分别代表站立时人体总体稳定度及在矢状面、额状面的平均摆动幅度。稳定指数值的大小与人体稳定性呈负相关,指数越小,稳定性越好[8]。变化率=(试验前-试验后)/试验前×100%。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治疗前后自身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SI、APSI及MLS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上述三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稳定指数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稳定指数比较(±s)

组别 时期 APSI MLSI SI对照组(n=20)治疗前 2.47±0.26 2.34±0.39 2.99±0.19治疗后 1.80±0.30△ 1.62±0.40△ 2.42±0.49△试验组(n=20)治疗前 2.48±0.70 2.28±0.43 2.96±0.27治疗后 1.33±0.27*△1.21±0.25*△1.74±0.37*△

3 讨论

痉挛型脑瘫占全部脑瘫患儿的60%~70%,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类型[9-10]。此类患儿以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和运动模式的异常为典型临床表现,并常伴有躯干和骨盆控制能力的明显减弱,其平衡和协调能力亦受限[11-12]。常规临床康复治疗原则往往是在调节异常肌张力的基础上,注重四肢大肌肉的肌力训练,因此治疗往往重“局部”,轻“整体”,忽视对患儿核心肌群的训练。

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势,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发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及控制达到最优化,故核心区域是四肢及头部运动的基础[13]。在人体,核心部位定位于膈肌以下至骨盆底肌之间的区域,由贯穿躯干的不同肌肉组成,这些肌群直接和脊柱、骨盆连接,对核心稳定性起主要作用,并且保障末端活动的稳定,它们被称之为核心肌群。核心肌群包括表层运动肌和深层稳定肌,共约29块肌肉[14]。表层运动肌主要有腹直肌、臀大肌、竖脊肌等,起控制脊柱运动方向的作用;深层稳定肌主要有多裂肌、腹横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腰方肌和骨盆底肌等,它们可以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和控制脊柱的弯曲程度。此外,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如旋髋肌、臀肌等也属于核心肌群范畴。据研究表明,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提高人体在非稳定状态下的控制能力,更好地训练躯干深层小肌肉群,增强各肌群间的协调性,改善运动相关的平衡性和协调性[15]。在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儿总体稳定指数(SI)、前后稳定指数(APSI)、左右稳定指数(MLSI)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过去文献报道相符。核心稳定性训练与常规脑瘫康复比较具有以下优势:(1)前者强调腰-骨盆-髋关节的整体性,涉及整个躯干与骨盆的肌肉,因此它是多关节、多维化的训练,而非常规训练中单关节、单一化的动作练习[16];(2)核心稳定训练中提供的不稳定支撑能够使神经系统持续接收来自前庭、视觉中枢和肌肉、肌腱、韧带等本体感受器传来的信号,通过激活、控制维持躯干稳定性的肌肉来调节人体平衡。这种调动机制加强了躯干深层肌肉的募集和兴奋能力,有利于提高肌群间的协调和平衡能力[17];(3)核心稳定性训练接近人体自然运动,避免片面的肌力训练,防止因训练不当导致的肌肉力量不均衡[18];(4)核心稳定性训练以主动运动为主,避免患儿主动运动不足的现象;(5)核心稳定性训练形式多样,包括开链和闭链,其中闭链运动效果显著[12]。

脑瘫患儿运动发育迟缓,故本研究选取灵敏而精确的Biodex Balance System动静态平衡测试系统作为疗效评价指标。该系统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在骨科、运动医学康复及跌倒预测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既可用于评定,也可用于训练[19-20]。本研究中,利用Biodex Balance System动静态平衡测试系统对两组脑瘫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平衡能力测试,以SI、APSI、MLSI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常规康复训练加核心稳定性训练较单一常规训练更能有效提升患儿的平衡能力,故在脑瘫临床康复治疗过程中需引入核心稳定性的训练理念,以提高疗效。

[1]李丹,刘军军,刘亚琼,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5):583-585.

[2] Dambi J M,Jelsma J.The impact of hospital-based and community based models of cerebral palsy rehabilitation: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J].BMC Prdiatric,2014,14(1):301.

[3]陈天聪,叶一卫,程佩锋,等.运动平板训练对学龄期脑瘫患儿平衡功能与步态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7):633-636.

[4]戴超平.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武术套路运动员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5):66-69.

[5]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6]王永峰,李晓捷,吕洋,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50-353.

[7]白艳,高永平.核心控制训练在脑性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295-297.

[8]刘耀荣.瑞士球训练为中心的组合力量训练与传统阻力训练对人体平衡能力作用的比较[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10):892-897.

[9]李晓捷.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10]刘启雄,洪汉霞,万子超,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1(1):85-86.

[11]张文艳,张红晓,朱艳芳,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坐位能力影响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12,8(6):34-36.

[12]李小萍,邹碧花,王诚婷.核心稳定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影响的临床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3(6):613-614.

[13]陈小平,黎涌明.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J].体育科学,2007,27(9):97-99.

[14] Lederman E.The myth of core stability[J].J Bodyw Mov Ther,2010,14(1):84-98.

[15] Bjerkefors A,Ekblom M M,Josefsson K,et al.Deep and superficial abdominal muscle activation during trunk stabilization exercises with and without instruction to hollow[J].Man Ther,2010,15(5):502-507.

[16]张建社,常冬梅,王俊卿,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11):1008-1010.

[17]余虹,许光旭.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4,29(4):309-310.

[18]郭云龙,李晓捷,孙奇峰,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5):434-436.

[19]刘启雄,万子超.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的影响[J].鄂州大学学报,2013,20(5):70-71.

[20]宋雄,林小苗,邹林霞,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步行能力影响的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0):120-122.

Effects of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on Balance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LI Zhuo,XING Liang,ZHANG Li,et 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4):132-135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on balance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hemiplegia.Method:From January 2015 to October 2015,40 cases of spastic hemiplegic which treated in 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each group had 2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for 15 minutes on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3 months,Biodex Balance System were used to test standing balance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Result:After treatment,the overall stability index(SI),antero-posterior index(APSI) and medio-lateral index(MLSI) of two groups decreased than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Core stability training combined with routine rehabilitation is effective on balance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Cerebral palsy; Core stability; Balance ability

10.3969/j.issn.1674-4985.2016.24.038

2016-05-26) (本文编辑:李颖)

①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北京 101101

②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李卓

First-author’s address:Beijing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Beijing 101101,China

猜你喜欢
躯干脑瘫稳定性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一类k-Hessian方程解的存在性和渐近稳定性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树与人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作战体系结构稳定性突变分析
角度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
正常成人躯干皮肤温度觉阈值测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仰卧起坐,使你躯干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