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筋累及病症的针刺治疗体会

2016-09-26 10:44崔祺邢军肖蕾贾志军王炎张怡张晨王立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曲池经筋结点

崔祺 邢军 肖蕾 贾志军 王炎 张怡 张晨 王立新

(解放军第254医院康复医学科,天津300142)

浅谈经筋累及病症的针刺治疗体会

崔祺邢军肖蕾贾志军王炎张怡张晨王立新△

(解放军第254医院康复医学科,天津300142)

目前经筋累及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已经较为深入,对于发病的主要机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经筋累及病是各种原因造成的经筋结点对机体产生异常压迫,这种不良刺激一方面破坏了病灶周围的经脉、筋肉、关节等的受力均衡,另一方导致了经络、筋脉、脏腑气血循环发生障碍而发病。本文探讨了目前常见的几种经筋累及性疾病发病机理和针刺治疗方法,希望能与同道交流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思路。

经筋病;针刺疗法;发热;咳喘;梅核气;疲劳综合征;胸闷;头痛

中医以十二经脉理论为纲领进行辨证治疗,临床使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十二经脉病,早已是明确的治疗方法。经筋病,是指发生在人体肌肉、肌腱、关节及滑膜等部位的急慢性疾病[1]。经筋病的特殊情况,即经筋病变累及到经络、脏腑的气血循行,从而成为机体相关病症的继发因素,临床称为经筋累及性病变,目前系统研究较少。经筋累及性病变包括神经系统病变、消化系统病变、心脑血管病变等。经筋累及病症是目前经筋病研究的新领域和新目标。笔者以为经筋累及性病变的主要机理是筋脉结聚的病灶点,对机体产生不良刺激,这种不良刺激导致的筋性病变,一方面使局部筋肉的受力均衡失调,引起牵张、牵涉反应异常;另一方面经筋的结聚使局部产生异常压迫,造成经络、筋脉、脏腑气血循环障碍。经筋累及性病变一般表现为:沿经脉分布的筋肉系统病变,常表现为酸胀、重滞、麻木、疼痛、乏力、困倦等症状,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脏腑、经络的功能障碍。因此,探讨此类疾病的规律和特点,制定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是本文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1 发热喘咳案

林某某,女,45岁,企业职员,2012年11月15日就诊。患者原为治疗颈椎病而就诊,治疗几次后症状缓解,今日就诊时自诉:昨晚浴后下楼取物,上楼时不慎滑倒,不久即觉周身酸痛,畏寒鼻塞,患者素有支气管哮喘证,随自服感冒药及姜糖水发汗,汗后周身酸痛缓解。今日晨起又增咳嗽痰鸣,仍有鼻塞、微恶寒等症状,肩背部关节疼痛尤甚。刻诊:患者面色微红两颧尤甚,鼻塞咳嗽,呼吸略显急促,喉中似有吹笛样声音,恶风重畏寒轻,肩背酸痛,局部青紫,手太阴经筋、手太阳经筋及足太阳经筋走向可及多处经筋结点,舌尖红苔薄黄略干,脉两寸浮滑,右寸略大,两关、尺部弦,右关尤甚。查体温38.1℃咽部略红,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粗,右上肺可及哮鸣音,心率92次/min,律齐,未闻病理性杂音,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辨证分析:患者素有支气管哮喘证,内有伏痰,感受外邪后虽经表解,终是邪重药轻,致表邪未解伏痰又起。舌尖红苔薄黄略干,脉两寸浮滑,右寸略大,正是表邪未解内有痰热,肺失宣肃之象。内有伏痰气机不畅则见脉两关、尺部弦。寒主收引,患者突然倒地、骤然受凉,手太阴经筋、手太阳经筋及足太阳经筋紧缩,相应经气不畅,故在相关经筋走向可及多处经筋结点。遂以射干麻黄汤加减处方2剂以疏风解表、化痰宣肺;取三阴交、上巨虚、阳陵泉、合谷、曲池(左侧),外关、列缺、足三里、阴陵泉、丰隆(右侧),迎香、印堂以解表化痰、通络活血;在诸经筋结点施毫针合谷刺法,并于肺腧、定喘穴刺络拔罐。起罐后患者自觉鼻塞明显好转,呼吸畅快。连续治疗3次,咳止脉静热退身凉。

2 梅核气案

陈某某,女,32岁,银行职员,2012年9月17日就诊。患者1年前因颈椎病在我科就诊,后中断治疗。3个月前因家务琐事发病,后确诊为梅核气,就诊于多家医院,初时尚能服汤药控制症状,近来诸药妄效,为求针灸治疗复转我科就诊。刻诊:患者自觉咽中有物梗阻,咽堵难耐,严重时憋闷欲死。口干口苦,烦躁多梦,食谷不香,月经周期规律,惟量少有血块。舌尖红苔薄黄不干,脉弦滑,沉取右寸弦长,双关略数。喉骨两侧可及黄豆大结节。查体:咽部略红,有散在滤泡,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略粗,心率75次/ min,律齐,未闻病理性杂音,血常规检查、上消化道检查未见异常。

辨证分析:患者中年女性,长期电脑前工作,属低头一族,气血暗耗于前,后因琐事发病,气机不畅于后,故其症状时轻时重,有烦躁多梦,食谷不香等症。气血不足气机不畅,致经筋失养,随在相关经筋走向的颈项部、肩部、上肢查有多个筋结点。患者舌尖红苔薄黄不干,脉弦滑,沉取右寸弦长,双关略数,为气血不足气机不畅郁久化热,肺失宣肃、肝失调达之象。脉证相符。随取太冲、上巨虚、阳陵泉、合谷、曲池(左侧),曲池、列缺、足三里、丰隆、照海(右侧),风池、颈百劳、廉泉、夹廉泉、膻中以行气化痰、活血通络,肺腧穴施以合谷刺法后刺络拔罐,起罐后自觉咽堵症状缓解。连续治疗10次症状消失,巩固治疗5次,并指导患者在颈肩部筋结点处施以热敏灸法。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3 疲劳综合征案

李某某,男,38岁,物业维修工,2014年5月19日就诊。患者诉近半年来自觉周身酸痛、乏力,口淡不饥。近两周症状加重,伴头晕,入睡困难。无明显恶心呕吐。以疲劳综合征在我市多家医院就诊,症状无明显改善。刻诊:神情倦怠,面色晦暗,语声稍显低微。脉沉微左寸为甚,关尺弦紧稍大,寸关交界处尤其明显,舌质淡紫而暗,舌苔薄白欠润。血压120/80mmHg,双肺听诊(-),心率80次/min,律齐,未闻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及包块,四肢脊柱活动度未见明显异常。所示肝、肾功能检查正常,腰椎间盘突出症史3年,颈椎病史1年余(外院)。高脂血症2年余,间断服用降脂药(具体用药不详),未控制饮食。

辨证分析:考虑患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确诊断,且长期从事维修工作,劳动强度大且紧张,导致全身广泛的经筋挛缩,故出现周身性沉重、疲劳感。又患者“脉沉微左寸为甚,关尺弦紧稍大,寸关交界处尤其明显,舌质淡紫而暗,舌苔薄白欠润”,提示患者气血郁阻长期存在,这样使经筋失养,脉左寸沉微提示头部左侧供血较差,随即查看患者左风池穴,确触及筋结点;同时在足太阳经筋循行部位的颈肩部、胸椎下段、腰骶部、腘窝部触及多处筋结点,随取太冲、三阴交、上巨虚、阳陵泉、外关、曲池(左侧);内廷、丰隆、足三里、阴陵泉、列缺、曲池(右侧);中脘、百会、太阳以益气活血通络,留针30分钟。起针后,于背部筋结点施合谷刺,然后拔罐。治疗完毕,患者顿感周身轻松。连续治疗10次,症状大减,继而巩固治疗10次症状消失。嘱注意事项,随访至今未见明显反复。

4 胸闷憋气案

杨某某,女,67岁,退休职工,2013年6月10日就诊。患者以胸闷、憋气伴头汗、恶心3小时于凌晨在我院急诊就诊。既往体健,颈椎病史多年,无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病史。当时测血压130/80mmHg,心电图未见异常。予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后症状缓解。急诊以急性冠脉综合征转心内科进一步检查,患者未允。早餐进食后约1小时,在我科候诊时胸闷憋气复作,伴恶心欲呕,随自服速效救心丸5粒,症状稍减。刻诊:患者面色淡黄晦暗,语声未显低微,双手扶于左胸前,自诉昨晚自食西瓜两角,一个多小时后出现胸腹部疼痛,初时尚可忍耐,疼痛以胀痛为主,部位在上腹部及左前胸部,后渐及上肢,逐渐加重至不能耐受,遂于凌晨来我院就诊。舌质偏暗,舌苔色白稍腻不干。双侧脉弦而有力,左寸长出本位,沉取有紧像,寸紧于关;右寸弦紧程度轻于左侧,在两上肢手厥阴、手少阴经筋走向可及多个圆形筋结点。查:血压130/90mmHg,双肺听诊(-),心率86次/min,律齐,未闻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及包块,胸前区有压痛、特别是在左胸第五肋胸肋关节,胸骨边缘与肋骨下缘,可触及数个米粒大小,质地坚硬的结节;背部第五胸肋关节距正中线左侧旁开三寸的胸段,可及一条索样质地坚实的结节。

辨证分析:寒主收引,患者进食生冷致相关经筋收缩紧张,牵及手少阴经筋,使胸、腹部脏器被紧束而舒张困难:束于胸部则见胸闷憋气;束于腹部致胃气上逆,故见恶心欲吐。胸腹部经筋紧张,限制胸廓自然运动,使肺气宣肃失常,故见憋气,头汗出。患者舌质偏暗,双侧脉弦而有力,说明患者长期气血瘀滞,运行不畅;左寸长出本位,沉取有紧像,寸紧于关;右寸弦紧程度轻于左侧。此为邪实病位偏于左侧、上部,脉证相符。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均能扩张血管,故服用后略见效,但相关经筋紧张之病因不除,问题不能根本解决。随用手法沿两上肢、肩背部上述经筋压痛带按揉约15分钟,胸闷憋气明显缓解,恶心欲吐症状消失,两脉转缓滑;取丘虚、上巨虚、阳陵泉、内关、曲池(左侧),曲池、外关、足三里、丰隆、照海(右侧)以活血化痰、通络安神,膈腧穴施以合谷刺法后刺络拔罐,起罐后自觉周身轻松。调治5次,半年后家属讲未再发病。

5 头痛案

杨某某,女,57岁,个体户,2014年9月13日就诊。患者于年初与机动车发生碰撞,当时患者右肩着地,检查未见骨折,随结案。留有右侧肩背、右上肢肘关节等部位多处淤青肿胀。遂自行以中药外敷治疗,肿胀缓解,疼痛则时轻时重,近2月又添头痛症,口服芬必得、扶他林片等药不能控制症状。渐致头痛不能入睡,右上肢不能端抬物品,骑车时不能扶车把,随来我科就诊。刻诊:患者面色淡黄不容润,头部转侧不利,牵及右侧枕部、颞部,头痛发作时,上述部位不能触碰。右侧肩背部畏寒怕冷,在右侧枕部、颈、肩、背部、肘关节有多处筋结点,压痛明显。舌质紫暗舌苔薄白,脉沉细少力,双寸稍短,中取涩滞不畅。查肘关节活动度大致正常,颈部左转、后伸受限,肩部平举不足50度,搭肩试验不能完成,背伸止于臀部。颈椎CR示:生理曲度消失,颈3—胸2小关节失稳,骨质增生骨桥形成。

辨证分析:考虑患者交通争议后未能及时治疗,迁延日久致局部经筋拘挛,故其疼痛症状时轻时重。日久不愈则气血瘀滞运行不畅,不能荣养经脉,故有舌质紫暗舌苔薄白,脉沉细少力。气血瘀滞、经络不畅不能上荣于头部,则见头痛日重、脉双寸稍短,中取涩滞不畅。脉证相符。遂以手法调整诸经筋结点,缓解症状,并针刺风池、太阳、玉枕、天柱、颈肩部夹脊穴,右上肢取肩隅、曲池、手三里、外关留针30分钟。治疗后头痛症明显缓解。连续治疗20次症状消失,巩固治疗10次,并指导患者在肘关节筋结点处施以热敏灸法。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6 讨论

人体结构以骨骼为支架,脏腑在骨骼支架内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内通外达;经筋包裹关节、肢体、躯干等,主束骨而利机关;脏腑经络在经筋中穿行,经气之流注受到经筋张弛的调节与制约;骨骼结构又影响经筋的位置关系与张力状态[2]。因此,与之相应的疾病也涉及上述不同层次。中医内科杂症多用脏腑辨证,参以经络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对于筋骨辨证的论述及应用较少。以上病例均以内科杂症面目出现,涉及脏腑、经络、经筋、骨骼诸层面,运用经筋理论,通过四诊合参确立病机,通过治疗经筋而改善内科症状,取得较好疗效。

脉诊在分析以上病历各层次之间相互关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关于定位:中医通过诊察血脉搏动推断人体各层面的病理变化,以及认识血脉搏动与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关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几千年来,中医脉诊对于血脉搏动与经筋、骨骼病理变化的关系论述较少,因为内经时代尚无寸口诊法。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经文所述,除脏腑定位外,尚有“季胁、腹、膈、胸中、膻中”等身体部位的定位,此为尺诊法而非寸口诊法,到《难经》时提出独取寸口诊脉法,寸关尺与脏腑的对应关系明确,但《内经》的论述足以启迪后人[3]。关于定性: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角度考察脉诊,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脉诊诊察对象是脉搏波,而不是简单地指血管内血液流动形成的周期性血管扩张。人体各部位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影响血脉搏动,以三维复合脉搏波的形式传导,传导介质是血流及脉管壁,这种传导自心脏传入桡动脉,形成寸关尺分主上中下三焦,以及左脉主左、右脉主右的三维空间定位关系。人体生理与病理信息在桡动脉上的三维全息对应是脉诊得以成立的基石[4]。人体气机的变化与寸口脉存在全息对应,那么,经筋系统的生理病理改变一定在寸口脉上有体现。只是因为水平所限,尚需进一步研究。个人的体会是:诊查全身经筋系统的变化时要注意寸口脉各部管壁紧张度的变化。脉壁具有保持自身相对恒定张力的调节机制。这是诊脉推测全身经筋状态的基本原理。

在临床实践中,只有通过四诊合参,特别是经筋触诊,才能较全面地把握经筋病变的病机:通过问诊及诊察血流搏动,推断脏象与经络的变化;通过诊察脉壁张力并结合经筋局部触诊确定筋结部位;通过经筋状态及全身运动状态的观察,测知骨与关节的变化。由此推知经筋结点与脏腑疾病存在相对应的关系,反之是否可以通过经筋结点的变化推知脏腑的病变,如果此说成立则可对人体各层面的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整体把握与较全面的综合分析,做到未病先防。

[1]谢占清,王玉双.经筋疗法的源流、理论和临床研究概述[J].环球中医药,2014,7(1):35-36.

[2]薛立功,张海荣.经筋理论临床疼痛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31.

[3]赵恩俭.中医脉诊学[M].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8-69.

[4]金伟.金氏脉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9-84.

CUI Qi, XING Jun, XIAO Lei, JIA Zhijun, WANG Yan, ZHANG Yi, ZHANG Chen, WANG Lixin
(Department of Rehabi1itation Medicine, The No.254Hospita1of PLA, Tianjin 300142, China)

The c1inica1research of the disorders of tendon invo1vement has gone deep1y,but the exp1anations of the pathogeneses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This paper argued that the disorder of tendon invo1vement is the abnorma1pressure on the body produced by meridian sinew node with various causes.On the one hand,this adverse stimu1us broke the force ba1ance among tendon,musc1e and joint around the 1esion.On the other hand,it caused the qi-b1ood circu1ation prob1ems of meridians,sinews&vesse1s and viscera,hence 1eading to disease.The paper discussed the pathogeneses of some common disorders of tendon invo1vement and the ski11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in order to discuss the method of c1inica1treatment of this kind of disease with fe11ow doctors.

disorder of tendon invo1vement;acupuncture treatment;fever;cough;g1obus hysteriocus;fatigue syndrome;chest stuffiness;headache

10.3969/j.issn.1672-2779.2016.12.055

1672-2779(2016)-12-0125-03

(本文编辑:张文娟本文校对:孙庆2016-03-01)

△指导老师

猜你喜欢
曲池经筋结点
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的研究进展
LEACH 算法应用于矿井无线通信的路由算法研究
基于八数码问题的搜索算法的研究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基于《针灸大成》的曲池穴穴位本意及临床应用探微
小穴位 大健康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