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相生相成

2016-09-23 09:15何德隆
新校园·中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

何德隆

摘 要:本文论述了中学语文教师弘扬福州传统文化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地方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的积极意义。文章结合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提出了保护和发展福州传统文化的新思路,并从个人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福州传统文化;阅读;语文资源

笔者任职的学校在东海之滨福州。福州人们都知道,地方传统文化病了:评话病急、闽剧病重、伬艺病危……病在编导演人才的青黄不接、病在观众市场的日渐萎缩。这些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艺术瑰宝的窘境,正是后继乏人的福州传统文化的缩影。它们的病根在于:年轻一代的福州人,对于家乡的语言和文化,在认识上的日益无知,在情感和精神上的日渐疏离。既然牵涉到语言和文化的问题,语文教师便不能置身事外。

一、传播福州传统文化,中学语文课堂有着天然的优势

福州的传统文化,都是以福州方言为根基的。今天的福州中学生,会说本地方言的不到五成,会听的也寥寥无几;倘若不加以指导,让他们亲近福州传统文化、欣赏传统艺术,无疑是一句空话。只要他们疏离乡土文化的状态没有改变,福州传统文化的病便无药可救。

能否借用中学语文课堂这块阵地,从而培养出一批福州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和欣赏者呢?眼下,中学的语文课已经被课本和练习塞得满满当当,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然而,传播传统文化正是中学语文教育的责任。语文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选取地方文化中的语文素材,借用地方文化中的艺术手段进行教学,在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对地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和传承。

比起学时有限的音乐课,比起受时间、空间和人数限制的兴趣班,语文课在保护福州传统文化这件事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中学生正处于认识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关键阶段。当代福州的中学生对本地的传统文化是相当陌生的。我们不能指望仅仅依靠语文课,就能实现福州传统文化的复兴,但通过语文教师的积极传播、正确引导,能够培养出一大批热爱福州传统文化、懂得欣赏本土传统艺术的青少年,从而夯实福州传统文化的基础。

二、福州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对语文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不少人担心,上语文课讲地方传统文化,结果将是成全了传统文化,毁了语文成绩。笔者的教学实践表明,只要安排得当,传播福州传统文化和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完全可做到“双赢”。

1.推广普通话和传承福州话并行不悖

方言是文化语言,是各地区文化传承的组成部分,福州话也不例外。评话和闽剧等地方传统曲艺和戏曲都是靠方言传承,福州的大量俚谚和歌谣也是以方言传诵。语文教师要想弘扬福州传统文化,就必须在传承福州方言的工作上有所作为。发掘福州话在语文学习中的价值,感受福州话在文学上的审美情趣,才有可能让新一代的福州人喜欢它、学习它、使用它。福州话在语音、词汇、句式等方面保留了中古汉语的许多特点,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第一,借助福州话,学生能很清楚地掌握声旁的表音功能。由于语音的演变,有些汉字的声旁与本字的发音已有较大差距。例如,以“门”为声旁的“问”字,以“干”为声旁的“汗”字,以“工”为声旁的“江”字,以“聂”为声旁的“摄”字,以“君”为声旁的“群”字等。

第二,利用福州话的发音,可以将一些费解的古汉语的语音现象化难为易。如杜甫的《赠花卿》中韵脚“纷、云、闻”,“云”与其他两个字不押韵,令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倘若讲解语音的演变则必大费口舌。可是教师用福州话一读,三个字韵母完全一样,学生豁然开朗。

第三,借助福州方言,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古汉语词汇。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休时已非新婚之妇,却仍被称为“新妇”,学生对此不太明白。但只需用福州话读一下这个词,便能让他们疑云尽去。因为在福州方言保留了古代汉语的用法,“新妇”就是“媳妇”,与结婚多长时间无关。类似的还有“鼎”“厝”“汤”等福州常用语,都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原义。句式方面,会问候“饭食未”的福州人,对理解“寒梅著花未”这样的句子又有何难呢?

因为有用,所以要学。这就是我的学生学习福州话的简单逻辑。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家乡语言的实用性,还要向他们展示这种语言的美。当全班齐诵方言童谣《月光光》,当教师娓娓吟唱方言叙事诗“正月一时正月头,英台山伯结同胞……”那种融化在乡音中的诗意情韵,怎能不悄然拨动学生的心弦?

因为优美,所以喜欢。要让新一代的福州人,感受福州方言的生命力,才有可能热爱家乡的文化。

2.在课堂上善用福州传统艺术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传统艺术形式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大有帮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几句即兴的福州评话吟诵调、一小段闽剧唱腔,或是几句诙谐的伬艺道白,都能够激起学生无限的兴趣。

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前,不妨铙钹数声、醒木一拍,以一段福州评话作为引子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必将被调动起来,想不注意听都难。许多故事性强的课文都可以让学生改编成简化的福州评话上台表演,在编和演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与妻书》后,可以播放一段同素材的闽剧《别妻书》视频,让学生在原汁原味的福州乡音中体会福州人林觉民的侠胆柔情。在对《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人物进行形象分析时,大可以将葛朗台和《贻顺哥烛蒂》中的贻顺哥进行比较,既能让学生了解东西方在刻画吝啬鬼形象时手法的异同,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着痕迹地介绍了福州的传统民俗文化。

让传统艺术手段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手段的一部分,二者水乳交融,便能在促进语文教学的同时,让福州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到“润物细无声”。

3.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善用福州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福州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资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十分丰富。阅读本地的文学作品无疑是挖掘福州文化资源的一条捷径。

里人何求的《闽都别记》是我推荐给学生的必读之作。这部长达一百五十万字的长篇传奇小说,包罗万象,展现了福州历史上广阔的生活画面。可贵的是,对于高中生而言,它的文字并不艰深,且情节生动,十分易读。北北的《三坊七巷》、林炳钊的《闽海夜谭三集》等也都是可供学生了解福州风土人情的佳作。

这些作品,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福州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阅读它们,既丰富了语文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阅读家乡,阅读过去几代人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或许可以避免年轻一代的福州人对这块土地的无知,避免他们在情感和精神上对乡土的疏离。

这样的阅读还可以延伸到语文课内。高中学生要接触到大量的阅读理解篇章。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分工合作,搜集与福州传统文化相关的优秀文字作品,作为阅读练习的文本,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也能不经意地呼吸到家乡的文化气息、感受家乡的传统精神。

福州地区流传着大量的民谚,教师可以去芜存菁,挑选一些富有哲理、健康积极的谚语让学生记诵。福州城先贤辈出,流传着不少关于甘国宝、林则徐、严复、林觉民等人的励志故事。应当鼓励学生在写作时适当引用这些谚语、故事,以体悟民俗之美、志士之魂。

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品读乡土美文、品鉴乡土艺术、品味乡土民俗、品悟家乡先贤,必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家乡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教师要本着“积极传播、适时引导、结合教学、学会欣赏”的原则,让福州传统文化走进中学语文课堂,使二者相生相成、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周爱荣.方言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语文教学,2005(6).

[2]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阅读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