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在校生转专业情况研究
——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

2016-09-14 12:13:29
关键词:华南农业大学生源学院

万 杏

(华南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普通高校在校生转专业情况研究

——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

万杏

(华南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历经十余年的发展,普通高校学生转专业已逐渐成为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常态工作,并且转专业政策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以华南农业大学5届学生的转专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各学院5年来的平均转出率、平均转入率、转入转出比等进行了分析,针对农林类专业率先提出“优冷学科”概念并进行概念解析。结合对普通高校在校生转专业原因的深层挖掘,提出改进高校招生工作,增强“优冷学科”吸引力,稳固学生专业思想,完善高校转专业制度等高校转专业工作的发展对策。

转专业;优冷学科;高校学生;教育成本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6.0063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招生人数逐年递增,高校专业数量亦不断增多,专业容量不断扩大。但现行体制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专业需求,因此产生了学生需求与其实际就读专业的错位现象,出于各方面的考虑,转专业政策应运而生。2003年1月,两百余名复旦大学学生成功转专业,重新选择新专业,首开我国高校大规模制度化转专业之门。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重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当中明确规定:“学生可以按照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1]。由此,各类高校纷纷着手制定适应于本校的转专业政策。

转专业政策意义重大,体现在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的过程中,高校对学生转专业的自由予以尊重,满足学生合理需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更有利于促使高校合理规划教育教学工作,综合利用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学生,而不是“管理”学生,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体现在给予学生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相当给予其重新定位人生、实现职业发展目标的机会,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有利于社会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结合转专业政策的背景及重大意义,本文深入挖掘普通高校在校生转专业原因,选取华南农业大学转专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并进行相应分析,尝试为高校转专业工作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一、转专业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自我国转专业政策启动以来,社会各界对该政策皆投以莫大关注,围绕转专业政策的研究亦如火如荼展开,学者们对转专业发展历程、产生原因以及出现的问题在各自的专业范畴内进行分析。在转专业现象何以产生的原因上,大多数文献通常简单地归纳为兴趣因素、学习能力因素、家庭因素、就业因素等方面,笔者试图透过以往学者的研究,深入研究转专业背后的深层原因。

(一)教育成本与教育收益失衡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高等教育也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高等教育投资与其他投资方式无异,同样存在成本-收益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现时投入的教育成本被期望能在未来得到相当的收益[2]。如果所投入的教育成本在可预见的时期内甚至更远的未来不能得到期望收益,那么作为教育成本投入的学生及其家庭将会重新审视其选择。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愈演愈烈。出于毕业生就业率、各专业总体就业情况及其他方面情况的考虑,部分在读大学生及其家长认为,在对某专业投入了大量成本后并不能达到预期收益,于是期望通过转入其他专业以改变现状。

(二)高考填报志愿过程中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需求方面。学生或其家庭并不十分了解各高校专业体系,存在盲目听从他人意见或被繁杂的网络信息所误导的情况,受所谓“热门专业”及“冷门专业”的影响,选择了一些实际上并不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专业[3];学生选择学校及专业最重要的依据是高考分数,两者双重作用下,就存在部分学生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与原本属意专业相悖的专业,以此保证自己“赌赢”,从而得以升入高校,因此转专业的问题也就产生了。

供给方面。出于规避退档及落榜风险的考虑,很多考生都会选择服从调剂分配,可被调剂专业很大可能与自己的初衷相去甚远;每年各高校分配至每个省份的招生名额不一,这将会使有些地区的学生,为保证自己能进入自己属意的高校,选择与自身原本属意相违的专业。以上种种都可能会导致学生进入并不十分满意的专业。

(三)高校专业设置相对刚性化

转专业的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与学生有关,另一方面则与专业有关。学生之所以转专业的因由之一是与专业自身相关。我国高校现有的专业设置相对刚性化,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

1.有些高校不顾社会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固守自己曾经拥有的学科优势和已有的学科建设基础(如师资和各种教学设备),或者看到某些专业很热门,不遵循客观条件限制和科学规律,盲目开设专业,种种因素使得一些高校“不愿意”及时调整专业设置[4]。

2.当今社会经济背景下,对复合式人才的需求更盛,然而复合式人才培养要求打破现有的专业限制,实现专业的交叉培养,但很多高校受师资等因素制约,无法及时转变培养方式,因此受师资、资源、设备等因素制约,高校“不能够”及时调整专业设置[4]。

3.高校专业设置方面亦存在其教学目标、课程安排、培养目的与学生原本所期待不相吻合,或是专业设置方面未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出现过时、过偏、过旧的情况。

(四)其他原因

学生个人兴趣。当一名学生对自己所就读专业欠缺兴趣,就会无心就读甚至消极对待,从而选择转专业以进入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学习。或是迂回路线——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被迫选择非代表自己的真实意愿的专业,将其作为进入大学的过渡性跳板,待入学后申请转入自己喜好的专业。致使大学生申请转专业的原因除了上述主要具有一般共性的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个人理由,例如与同学关系不融洽、专业师资不强甚至是身体因素等。

二、华南农业大学转专业现状

本文选取华南农业大学2009—2013级5届学生的转专业数据,对华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转专业现状进行分析(由于华南农业大学于2014年12月进行了一轮学科调整,对各学院及学科结构进行调整,鉴于本文均采用2014年级前的数据,因此所列举之学院名称均为调整前的名称)。

(一)相关数据分析

1.转专业人数分析。据表1总体来看,华南农业大学2009—2013级5届本科生转专业比例最低点出现在2011级,最高点出现在2009级,近5年转专业比例稳定在3%左右,转专业学生人数呈稳定发展趋势。说明华南农业大学顺应教育规律与时代发展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放开学生转专业规定,做好转专业学生的指导工作。

表1 华南农业大学2009—2013级转专业人数分析

2.各学院转出率分析。平均转出率:以各学院各年级转出人数除以该学院该年级总人数,得出该学院该年级转出率,最后得出该学院2009—2013级的平均转出率。平均转出率更加直观地反映各学院历届转出人数比率,有利于从整个学校的层面分析比较每个学院的学生流出率,帮助学校对学生流出率较高的学院进行政策引导。

以五届平均转出率的平均值4%为界,平均转出率最高的学院依次为动物科学学院、园艺学院、农学院、林学院、资环学院、兽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平均转出率较高的学院大多是与“农”相关的学院(见表2)。

表2 华南农业大学各学院2009—2013级

3.各学院转入率分析。平均转入率:以每年各学院接收的转入人数除以该年全校转专业总人数,得出该学院该年的转入率,最后得出该学院2010—2014年的平均转入率。平均转入率体现了各学院在学生中的吸引力高低,也可从侧面反映不同学院学生管理、专业建设、就业前景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表2,华南农业大学平均转入率最低的5个学院中,与农业相关的学院4个。转专业最受欢迎的几个学院分别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林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食品学院和艺术学院。

4.转入转出比分析。转入转出比:以各学院2009—2013级的总转入人数除以各学院2009—2013级的总转出人数,得出各学院2009—2013级的转入转出比。转入转出比低于1者,表示该学院转出人数大于转入人数,并且转出人数与转入人数相差越大越接近0;相反,转入转出比大于1者,表示该学院转入人数大于转出人数,并且转入人数与转出人数相差越大数值越大。

根据表2可以看出,近5年华南农业大学转入转出比最高的学院为经济管理学院,其转入转出比为11,而最低的是农学院,仅为0.12,学院间转入转出比相差最高达到了91倍。

5.其他情况。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申请转专业人数中,外省生源与广东省生源各占一半左右,而该校历届招生计划中,外省生源与广东省生源比约为2∶7,这意味着外省生源学生申请转专业的相对比例远高于广东省本地生源学生。

(二)华南农业大学转专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早在2002年,华南农业大学就已出台关于本科学生转专业的补充规定,经历10余年的发展,该校的转专业制度不断发展与成熟,但结合上文相关数据可以发现,转专业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

1.外省生源学生专业思想较不稳固。华南农业大学外省生源学生申请转专业的相对比例远高于广东省本地生源学生,而外省生源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是经由非第一志愿甚至调剂志愿进入学校就读的,外省生源与广东省生源招生比例的失衡正推动着更多外省生源学生转专业需求的产生。外省生源学生专业思想的不稳固,不利于学校科学高效地开展学生工作,一定程度上使教育资源出现无效配置。稳固外省生源学生的专业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部分学院转出率及转入率严重不平衡,转入转出比两极化发展。华南农业大学平均转出率最高的学院与平均转入率最低的学院基本上是呈相反的态势,学院间转入转出比相差倍数达到了91倍,转入转出比低的学院往往申请转出的学生最多,而其中大多是与“农”相关的学院。

通过访谈发现,部分就读与“农”相关专业的学生认为当前的教学偏重理论,但目前农村急需的是技能性人才;再者在就业市场上农林类各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大小不一,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发掘。相当一部分就读与“农”相关专业的学生出于自身就业考虑,希望转入企业需求高的专业以获得更好的发展。部分学院转出率及转入率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学院自身的发展,不利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因此,如何增强专业吸引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转出率高学院的迫切任务。

3.转专业前后衔接工作不到位。从华南农业大学现行转专业流程来看,其工作的侧重点在于转专业的申请过程,但对于转专业前的咨询以及转专业后的反馈工作关注度较低。转专业前的咨询能够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引导,及时介入其做出转专业决策的过程,为其提供合理的专业选择建议。学校可通过转专业后的反馈工作不断调整转专业政策,使之更加合理,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前期咨询工作的缺失容易使学生在没有科学指导的情况下,做出不适宜自身发展的决定,一来对学生自身发展造成难以变更的不利影响,二来也使得学校学生工作复杂化及教学资源产生浪费。

三、策略研究

转专业制度是“以学生为本”理念在高校的践行,转专业工作的常规化是对高校教学工作开展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开展转专业制度建设是各高校需要面对的现实议题。本文结合转专业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华南农业大学转专业现状就此问题进行探究。

(一)改进高校招生工作

由于招生计划的不合理因素导致的转专业现象,应通过高校及时根据现实需要调整招生计划以改善。招生计划的制定不仅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也受到学校自身因素,例如学校定位、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制约,故而招生计划的制定并非一劳永逸,应随形势变化而变化。此外,应当构建地方高校招生计划地区分配模型,在充分考虑影响地方高校招生计划地区分配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遵循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完善地方高校招生计划的分配方式,改进高校招生的宏观管理[5]。

部分学生是因对高校学科专业的不了解而选错专业,这除了与高考填报志愿前的指导缺位有关外,也与各高校的招生宣传工作开展的局限性有关。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应充实招生宣传内容,将学校自身专业设置目录详细扩充,例如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并可结合学生所熟悉的新媒体进行推广。此外还可在学校自有媒体上展示专业精品课程,“令考生未入学先开学”,提升考生对学校专业设置的熟悉度,尽量避免由于不了解而错选专业情况的出现。

(二)增强“优冷学科”吸引力

何谓“优冷学科”?从字面意思看即属于学校优势但却遭冷遇的学科。例如华南农业大学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但表2的数据均可表明农学和生科虽然作为该校的优势学科,但对学生的吸引力相对较低,大部分转出率较高、转入率较低,是典型的“优冷学科”。

高校可联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两大职能,以带动“优冷学科”吸引力的提高。学科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能极大地提升该学科的软实力,从而使得该学科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掌握更多话语权和优势;而将社会服务融入到“优冷学科”的人才培养职能里去,与行业、企业及相关单位合作,通过校企联合,将知识与实践相融合,培养高水平人才,加强本学科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之余,也能提高该学科的社会声誉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回到“优冷学科”本身,师资的优劣也会成为学生转专业与否的重要参考值。“优冷学科”的教师更是要时刻关注自身教学方式,运用不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科文化氛围同样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应当在学生中普遍建立起热爱学科学习的学科自豪感以及学科自信心。

(三)稳固学生专业思想

华南农业大学的学院间转入转出比相差最高达到了91倍,这就说明稳定低转入转出比学院学生的专业思想工作非常重要,稳固专业思想对于热转出、冷转入专业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是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进行分学院分专业的专业思想宣传,通过给新生介绍专业课程、师资力量、发展前景等,以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专业学习框架,使学生树立起学习方向和发展方向;二是通过设立专业概论类课程对学生所读专业进行更详细完整的介绍,引导学生热爱自身专业。此外还需设立相关的职业规划课程,对专业概论类课程进行专业职业前景、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职业技巧等方面的补充,帮助学生明晰未来发展前景,建立专业自信心。三是通过邀请本专业优秀毕业生回校交流,用其学习工作经验为学弟学妹解惑,不仅会使学生更易产生共鸣感,且优秀毕业生的回归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荣誉感。

高校应当重视进行稳定学生专业思想的工作,当中尤其要关注热转出、冷转入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固工作,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提升其专业归属感及学习热情,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理性转专业。

(四)完善高校转专业制度

高校纷纷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转专业政策,但是转专业制度发展历程相对较短,在转专业制度实施的过程当中依然存在一些衔接问题需要进行完善。

转专业工作开展前,应当做好转专业前期咨询工作,使有意转专业者可及时获取相关信息,避免非理性转专业。转专业工作开展时,应当组织申请者进行相关心理及职业测评,给予学生合理的转专业引导,避免错转专业或转错专业现象的出现。而转专业工作结束后,一方面需要对转专业未成功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防止学生无心向学或自我放弃,另一方面则需要做好成功转专业者的手续交接工作。在每学年转专业工作结束后,应当对当年转专业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学生满意度及相关意见进行调查,做好后期反馈总结,以进行合理调整。

总而言之,转专业政策是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的体现。诚然转专业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但各高校亦应结合问题症结所在,实事求是地调整自身转专业制度,使其发展更加具有活力和生命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21号)[Z].北京:教育部,2005.

[2]侯建飞.高等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以个人为主体对象的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08.

[3]郭建钢,林燕等.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现状分析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60-161.

[4]黄金来.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高校专业设置改革[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35):116-119.

[5]董业军.我国地方高校招生计划地区分配模型指标体系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4):31-36.

(编辑:王佳)

2016-04-25

万杏(1992-),女,广东梅州人,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

G647

A

1008-6927(2016)03-0024-04

猜你喜欢
华南农业大学生源学院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3:28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作品精选
声屏世界(2022年21期)2023-01-07 12:53:10
华南农业大学生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初等教育学院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设计作品选登
学院掠影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践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