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良 张元海⋆ 倪良方 叶春江 刘利平 蒋瑞明
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修复Ⅳ度烧伤创面
胡祖良 张元海⋆ 倪良方 叶春江 刘利平 蒋瑞明
目的 观察应用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修复Ⅳ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 年 4 月至 2014 年 3 月应用带蒂背阔肌皮瓣修复头颈部、胸腹部、肩关节和上肢Ⅳ 度烧伤创面13例,皮瓣面积 28cm×11cm~45cm×19cm,以胸背动脉为血管蒂 顺行转移修复 12例,以肋间和腰动静脉为血管蒂逆行转移1例。结果 12例移植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 例大面积肌皮瓣远端 1~2cm 起水疱,经换药治疗愈合。13 例经随访>1年,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结论 带蒂背阔肌皮瓣修复Ⅳ度烧伤创面的疗效可靠,副作用少,在头颈部、胸腹部、肩关节Ⅳ度烧伤创面的修复中值得推广应用。
背阔肌皮瓣 烧伤 修复术
头颈部、胸腹部、肩关节和上肢严重烧伤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深部的肌腱、血管、神经及骨关节等烧伤外露,临床处理较困难,如采用植皮修复创面,皮片难以成活,且愈合后遗留严重畸形,甚至截肢,严重者可能继发血管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2004 年4月至2014年3月作者应用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修复大面积Ⅳ度烧伤创面13例,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男 11例,女2例;年龄19~49岁,平均年龄37.1岁。受伤原因:电击伤4例,热压伤6例,一氧化碳中毒昏迷后炭火烧伤2例,石灰窑坍塌复合伤昏迷后高温石灰石烧伤1例。背阔肌皮瓣修复部位:枕颈部2例,肩关节和上臂5例,上臂、肘关节和前臂5例,胸腹部1例,均伴有肌腱、血 管、神经、骨关节或深部脏器烧伤外露。手术时间:伤后4~92d。背阔肌皮瓣面积28cm×11cm~45cm×19cm,以胸背动脉为血管蒂顺行转移修复头枕颈部、肩关节和上肢创面12例,其中联合斜方肌皮瓣、髂腹部皮瓣修复各1例,结合游离植皮4例,以肋间和腰动静脉为血管蒂逆行转移修复胸腹部创面1例。
1.2 手术方法 (1)受区准备:彻底清除坏死皮肤、皮下组织、栓塞血管和无生肌肌肉,及无肌腹相连的肌腱和坏死骨骼,如为晚期感染性创面,对颅骨烧伤外露创面则用颅钻钻孔,以孔穴内有缓慢渗血为宜,孔穴间距约1.5cm,并凿除部分坏死的骨外板,创面彻底止血,用3.0%双氧水、1g/L氯已定溶液、生理盐水依次冲洗。(2)切取肌皮瓣:以待修复创面的同侧作为供区,取侧卧位,以背阔肌前缘后方2.0cm与腋窝下方2.5cm的垂直线为胸背动静脉及神经蒂的体表投影点,该点至骶髂关节上缘的连线即为肌皮瓣的纵轴。根据受区创面的大小及形态设计肌皮瓣,肌皮瓣要略大于受区缺损范围,增加约2cm的宽度和长度。于腋皱纹处沿背阔肌前缘切开皮肤,在切口内解剖分离出进入背阔肌的胸背动静脉和胸背神经。沿肌皮瓣的前缘、下缘及后缘切开,在背阔肌下游离肌皮瓣至蒂部,向上分离至肩胛下动静脉,切断结扎旋肩胛动静脉,切断背阔肌的肩部止点,充分游离血管神经蒂至腋动静脉,肩胛下动静脉从腋动静脉分出的起点即为肌皮瓣的旋转点。如为逆行转移,则切断胸背动静脉和胸背神经,由上向下游离肌皮瓣,以肋间血管穿出点为肌皮瓣旋转点。(3)创面修复:将肌皮瓣通过明道转移至受区覆盖创面,缝合皮肤,张力不宜过大,肌皮瓣面积不够大时可在能 受皮的部位结合游离植皮,肌皮瓣下放置负压引流。供瓣区彻底止血后用异种皮覆盖,Ⅱ期取自体头皮移植修复。术后抬高患肢,常规抗感染治疗。
12 例移植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 例大面积肌皮瓣远端1~2cm起水疱,经换药治疗愈合。13例经随访>1年,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见图1。
图1 右上肢严重热压伤行背阔肌皮瓣修复
背阔肌皮瓣是临床上常用的皮瓣供区,因胸背动脉的解剖位置恒定,血管口径粗且蒂较长,血供可靠,且可切取范围大,供区较为隐蔽,临床上不仅能做够带蒂转移,也可游离移植,是修复全身各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重要供区。该皮瓣带蒂转移可修复范围广,覆盖头颈、胸腹部及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2],也是乳房再造和乳癌术后放射性溃疡创面修复的常用供区[3,4]。背阔肌有多源性供血,主要血供来自肩胛下动脉的胸背支及其伴行静脉,肋间动脉、腰动脉的穿支及其伴行静脉也是背阔肌皮瓣的血供来源,逆行带蒂转移可修复某些胸腹部创面[5],本组1例背阔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上腹部高压电烧伤皮肤软组织缺损。
Ⅳ度烧伤导致皮肤软组织缺损,深部的血管、神经、肌腱及骨骼等烧伤外露,应尽量用有效的组织瓣覆盖,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修复头颈部、胸腹部、肩关节和上肢严重Ⅳ度烧伤具有其他皮瓣难以替代的优势:(1)皮瓣供瓣面积大:制成岛状带蒂可向各个方向旋转,修复创面的范围广。切取的范围近端可起始于腋窝顶点,远端可达髂嵴后缘,血管蒂经充分游离,以肩胛下动静脉的起始部为旋转点,可修复对侧耳周、枕部和项部创面[6]。一般认为背阔肌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上肢创面的最远端达前臂中下1/3交界部,更远端的创面修复则存在困难[7]。作者认为该皮瓣设计时最远端可超过髂嵴,如血管蒂充分游离,覆盖的创面最远可达腕关节,本组1例切取肌皮瓣面积达45cm×19cm,岛状转移修复上臂至腕关节的创面,远端超过腕横纹,皮瓣全部成活。(2)血供丰富,抗感染能力强:具有丰富血供的肌肉组织可以充填创面坏死组织清除后形成的凹陷,有效覆盖创面,并使处于间生态的肌腱、神经、韧带及骨骼等获得良好的血运而得以保留,避免因血管裸露导致大出血,及时修复创面,尽可能减少截肢,保留残余的功能。(3)修复创面及运动功能重建:对于大量坏死肌肉组织清除后的创面,采用背阔肌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创面的同时可以进行运动功能重建[8],本组2例采用背阔肌重建屈肘功能,恢复肘关节的部分功能。
由于胸背神经与皮瓣供血血管伴行入肌,传统方法切取背阔肌皮瓣时把胸背神经一同包含在内,术后供瓣区残留的背阔肌因失神经支配而瘫痪,尽管丧失的背阔肌功能可由胸大肌、大圆肌及肩胛下肌等代偿[9],采用传统方法切取背阔肌皮瓣对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还是存在的[10]。随着背阔肌皮瓣在修复重建外科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其解剖学研究也不断深入,原位保留胸背神经的背阔肌皮瓣[11],以及仅在胸背动静脉入肌处带少量肌袖,使胸背神经和背阔肌基本原位保留的薄皮瓣[12]也相继应用于临床,扩展背阔肌皮瓣的应用范围,同时减少对供瓣区的功能影响。但对于超长切取的背阔肌皮瓣,作者认为还是应该采用传统方法切取,从而保证肌皮瓣远端有足够的血供。由于供瓣区部位相对隐蔽,且处于非功能部位,对于不能拉拢缝合的供瓣区创面,作者采用异种皮暂时覆盖,Ⅱ期再行取自体头皮移植,避免供皮区继发瘢痕形成。供瓣区创面植皮后,肩关节的活动可能使皮片移动,从而影响成活,对皮片进行缝合固定,打包加压包扎,可提高植皮成活率。
1 耿中利,马斌林,任光辉,等.带蒂背阔肌皮瓣修复头颈部软组织缺损.新疆 医科大学学报,2009,32(7):850~852.
2 匡毅,蒋又新,李福沛. 带蒂背阔肌皮瓣修复腹壁巨大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5):1643~1645.
3 Hammond DC.Latissimus dorsiflap breast reconstruction.Plast ReconstrSurg, 2009 ,124(4) :1055~1063.
4 曾纪章, 黄晓元,龙剑虹,等. 背阔肌皮瓣转移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溃疡. 中华外科杂志, 2007,45(9):642~643.
5 李黎明,李桂石,林峰,等. 胸背动脉前锯肌支为蒂逆行背阔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0,33(5):401~402.
6 张元海,倪良方,叶春江,等. Ⅳ度热压伤合并多发肋骨骨折及血气胸一例.中华烧伤杂志,2010,26(5):388~389.
7 翟晓军,王中元,刘东平. 带蒂背阔肌皮瓣急诊旋转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3(16):1450~1451.
8 韦平欧, 谭海涛, 江建中, 等. 背阔肌皮瓣移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 11 例.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1, 34(6): 494~495.
9 陈聚伍, 贺长清, 王福建, 等. 背阔肌皮瓣切取与供区处理. 河南外科杂志,2001,7(4):393~394.
10 Koh CE, Morrison WA. Functional impairment after latissimus dorsiflap. ANZ J Surg, 2009, 79:42~47.
11 韩岩,卢丙仑,杨力,等.保留胸背神经的背阔肌皮瓣移植.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4,27(3):166.
12 Tan O,Algan S,KudubanSD,et al.Verstile use of the muscle and nerve sparing latissimus dorsiflap.Microsurgery,2012,32(2):103~110.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2007TG023)
324004 浙江衢化医院 烧伤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