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本课堂:走向“学习的世界”

2016-09-10 07:22韩立福
中国教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本课型导学

韩立福

人类教育自产生之日起,便把教育界定为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信息化技术正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信息化社会将会改变我们固守千年的“教的世界”,推动人类教育走向“学的世界”,向民主化、人文化、多元化发展。

自从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传入中国,其对构建我国学习型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无论信息化技术,还是学习型组织理论,都在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教的世界”向“学的世界”变革。如何建构“学的世界”?最核心的环节是“学的学校”建设,最关键的点是建构“学的课堂”。只有建构起学习型课堂,才能建构“学的世界”的新教育体系。

一、缘起:面向学习型课堂建构的深度思考

我是一名具有素质教育信仰、坚定不移践行新课程改革、亲自指导中小学课堂改革的职业研究者,从2003年始就在全国范围内指导中小学课堂改革,历经无数次培训、指导的“尴尬遭遇”。每次面对教师的课改困惑和“观念冲突”,都会迫使我对“教的课堂”进行深入研究,向“学的课堂”研究更迈进一步。

一是艰难探索期,时间约为2003年秋至2008年年末。我深入中小学指导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于2006年提出符合新课程改革理论的“问题评价”教学法。在“教的世界”,我将新授课的内涵给予重构,把传统“五步教学法”创新为五要素教学法,即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刺激、科学指导、全面评价等,最大的成就是由教师主导的行为流程转向“师生合学”的要素流程。

二是研究突破期,时间约为2009年年初至2011年年初。在深入研究和指导中小学课堂教研的基础上,创新性建构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FFS)有效教学法,重点是厘清了“教”的课堂教学向“学”的课堂教学发展的转型思路,认为实现转型的四条最基本途径是:教学内涵将由知识讲授走向问题学习、组织形式将由舞台式管理型教学走向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教学思维将由先教后学走向先学后导、教师角色将由身转向心转深度转型。这在概念、模式、课型、组织和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创新和重构。

三是研究成熟期,时间约为2011年年初至2013年年初。在持续指导和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教育观念、教学理念及富有特色的行动策略体系,为创建“学的课堂”开发出一整套教师导学技术体系。这是我近十多年研究成果的一个集中反映,标志着我所倡导的知识建构型有效教学研究有了系统的提炼和提升。

四是品质提升期,时间约为2013年年初至现在。这期间,我主要是采用韩氏有效教学法指导中小学课堂改革,在实验学校创建学本课堂。学习型课堂不是知识传递型课堂,而是教师、学生及参与者以学习者身份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学堂。随着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理论研究成果也不断成熟,“学本课堂”的概念逐渐清晰,创建操作体系也逐步完善,“学本教育”的观点逐渐形成,思想理论也逐渐建构。

二、内容:指向学习者学会学习的导学智慧和艺术

学本课堂应该是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不是教本课堂,更不是以学生为本的生本课堂。这里所指的学习者包括学生、教师、参与者。也就是说,学本课堂是学生、教师、参与者作为学习者共同合作、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学会终身学习的课堂。

1.基本理论

学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习者全面、和谐成长”,超越“一切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本理念,更加强调教育民主化、人文化和科学化,追求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均衡,深度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从终身教育的角度追求教育本质—实现自我教育。

(1)核心观点

在学本课堂的视野下,不存在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课堂学习活动是学习者共同合作探究、共同建构知识的活动过程,由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活动被学习者共同学习活动所取代。

一是学习建构观,强调师生协作、知识建构。在学本课堂的视野下,几乎不存在“教学”二字。学习建构观强调师生如何开展有效学习,共同实现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情感丰富及思维,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

二是学习者发展观,强调师生一体、双赢发展。在学本课堂的视野下,学生即教师,教师即学生,教师称其为“大同学”,师生关系是“大小同学”的关系。“大小同学”共同确立学习目标,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实现师生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的目的。

三是全面课程观,强调创新显性、开发隐形。隐形课程主要包括道德课程、情感课程、精神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等。教师要设计隐形课程目标,师生共同开发隐形课程资源,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宽学习者能力发展视野,搭建有效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平台。

四是人本评价观,强调凸显软性、走向综合。人本评价观倡导以人为本的民主教育理念、基于学习者的发展需要实施民主评价及促进每位学习者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它强调面向群体的成功评价,维护人的尊严,促进团队的集体成长和成功。

五是学习研究观,强调内涵转向、关注学品。在学本教育的视野下,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并不完全聚焦于教本研究,而是聚焦于学习者如何开展高质量学习。这一研究视角的转换,是一种革命式、跨越式发展,从教学研究向学习研究转型,研究重心将走向学习者学习质量和发展质量。

六是多维目标观,强调多元个性、多元发展。未来社会是多元化发展的社会,需要多元化人才。多元化人才需要开放、多元的学本教育来培养。我们必须跳出“正态分布”的理论藩篱,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确定人才发展目标,建立尊重生命自然成长、激发生命潜能的多维目标观,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目标体系。

(2)基本特征

学本课堂分为“问题导学型”和“自我导学型”境界,这里所指的是“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这种课堂以问题学习为主线,师生共同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促进师生和谐成长。

它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基本要素。将隐形的“问题”要素提升为显性的核心要素,将原有的四个显性基本要素增加为学生、教师、课程、情境和问题等五个基本要素,其中“问题”要素被视为关键性要素。

二是师生关系将发生本质性变化。由“上对下”传递关系发展为“大小同学”间的合作关系,真正意义上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人文、自由、开放的合作学习关系,发展一种“平辈”的合作、对话、协商、和谐、发展的同学关系。

三是教法创新。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展示对话法、问题发现法和思维训练法等。这些方法属于主动范式下的建构式学习方法,教师无须使用或尽可能少用讲授式教学法、提问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

四是智慧导学。教师要开发合作型智慧导学策略,根据学生对话学习需要给予智慧引导,启用多元激活策略。当学生之间的对话遇到困难时,教师可采用“煽风点火”策略、“挑拨离间”策略、“小纸条”策略、“二次讨论”策略、“诱思引导”策略和“直接指导”策略等。

五是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凸显合作学习、团队成长理念。建立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搭建小组合作团队学习平台,设立学科长(组内课代表)、学术助理、学习长等职务,成立学科学习团队(由任课教师、学术助理和每组学科长组成)、行政工作团队(由班主任、主任助理、小组长组成)和教师教育团队(各任课教师组成),共同追求“个体学习愿景化、同伴学习合作化、小组学习承包化”的高效益学习机制,即“狼性学习”机制。

六是建立多元课型体系,走出新授课,走向新课型。建立以问题导学为特征的“基础课型”“基本课型”和“拓展课型”等立体式、多元化课型体系,如基本课型包括问题发现评价课、问题生成评价课、问题解决评价课、问题拓展评价课和问题综合解决课等,为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教师实现智慧导学搭建多元平台。

七是创新传统作业。在“问题导学型”课堂,师生不使用导学案和传统作业,而是启用各种“问题导学工具单”,也称建构式全程式新型作业,包括“问题发现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和“问题拓展评价单”等工具。工具单不是固定的,随着不同课型的需要,体现出灵活性、创新性和开放性。

八是学生主持课堂。在学本课堂的视野下,课堂主持分三种境界,一是教师主持课堂,二是师生合作主持课堂,三是学生主持课堂。教师要根据课型流程、导学策略给予学生统一培训,重点对他们的自信心、组织话语、导学话语、主持礼仪等给予指导,逐步建立学生轮流主持的成长机制,使课堂深度体现学本课堂的理念和特点。

从课堂生态上看,学本课堂是人人愿学习、人人都学习、人人会学习的真学习环境,体现出以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合作学习、团队学习为特征的“狼性学习”。“大小同学”在生生互动交流、师生交往交流中找到自尊自信互爱,体验成功快乐,品味成功愉悦。

2.操作策略

“操作策略”部分是学本课堂理论最为关键的内容。只有学会操作,掌握各种策略,才能创建学本课堂。

一是建构动态发展思维观,倡导在不同的学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思维,科学而理性地提出建构“先学后导”新思维。

二是理解核心模式含义。“先学后导—问题评价”(FFS)有效教学模式是指人的学习过程是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的认知发展、思维发展的活动过程,是以问题学习为主线、以多元评价为手段、以思维发展为目标、以任务驱动为途径的学习过程。

三是掌握多元课型流程。全面理解以问题导学为内涵的多元课型体系,针对教学内容学会选择与匹配多元课型,按多元课型流程和智慧导学策略上课。

四是搭建小组合作团队学习平台,重点掌握创建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的8项策略:建构愿景、角色创新、双元体系、团队会议、合作公约、评价创新、组织建设、文化建构等。通过体验式创建活动,在各自班级创建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科学开展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活动。

五是教师学会开发问题学习工具单和学习方案设计,采用“三位一体”(编辑、导演、演员)设计法进行结构化课堂学习过程设计,建立以“问题清单”为基础的问题学习工具文件夹。

六是培养学生十大新学习能力。教师要掌握各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行动策略,利用各种“招数”培养学生十大新学习能力,如结构化预习能力、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展示对话学习能力、问题生成学习能力、高级思维学习能力等。

七是培养教师智慧导学力。教师要学会适用于课前、课中、课后的结构化设计能力、智慧导学能力、回归拓展指导能力等。

八是指导教师学会学本导研,建立以“三研两会”为途径的师生合研机制,正常开展新校本导研、组本教研、团本教研、学科团队会议、行政团队会议等,确保学本导研活动质量。

三、精髓:培养学习者新学习力和思维品质

学本课堂倡导“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的终身学习理念,推倒单一、封闭、传授课堂的“围墙”,使学习活动从单一的课内活动延伸到课前和课后,使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活动一体化、持续化、连续化,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培养终身学习习惯。学本课堂理论强调学习者主动学习、动态学习、全方位学习,强调以问题为主线,在活动探究中培育能力,在问题对话中发展思维,精髓在于提高学习者学习力,培养创新思维品质。

1.学习力养成,基于个体学习能力培养

学习者—学生和教师能够通过学本课堂学会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对话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等,走进文本,实现对话,解决文本问题,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激发学习情感。通过新十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通过新三大智慧导学能力,培养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的智慧导学能力。

只有学习者学会学习,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有了兴趣,便有了热情。有了学习情感,便能够形成习惯。有了习惯,便逐步形成能力。学习者经过几个学期的修炼,便能形成具有个性化特色的学习能力,提升学习力。

2.创新思维品质养成,基于发现、生成、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培养

在结构预习环节,我们采用“查划写记练思”的阅读“六字诀”法,指导学习者学生开展结构化预习,其中有“思着问题”的行动策略,培养学习者在预习中通过个体思考发现问题,通过团队思考生成问题,培养他们基于问题分析的思考能力。

在课中展示对话环节,我们采用“展思论评演记”展示学习“六字诀”法,其中这一“思”的策略是“静听与思考”,在静听其他同学阐述的过程中思考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是否科学?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加深与加宽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基于问题对话的思考能力。

在课后拓展环节,我们采用“纳练思展问演”拓展学习“六字诀”法,其中这一“思”策略是指学习者在课后提出拓展性问题,合作探究,分享解决,培养基于课后问题探究的思考能力。这看似是一件小事,其实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孕育出创新思维品质的“种子”,等学习者走上社会岗位,具有了适合的环境和平台,就会长成“参天大树”。

学本课堂能够做到,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下面向全体,让学生人人会学习、人人会思考,实现“无差生”教育,实现公正、公正、均衡发展教育,最终实现学业成绩最大化,综合素质发展最大化,逐步缩小学习者之间的差异,促进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四、效果:提高学习者学业成就和“黄金般素质”

十多年来,我长期开展行动研究,行走于全国中小学校,蹲点在中小学课堂,躬身观课指导8 000多节,每年帮助一线教师临床指导160多节课……十多年来,我孜孜以求,心中始终秉持这一信仰,坚持指导课改,用心谱写学本课堂,认真开展课堂改革实验……学本课堂实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仅学生学业成绩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快乐学习和灿烂成长,社会化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从2006年至2015年,全国范围内实施学本课堂实验的学校有几千所,其中60余所应用这一模式创建出学本课堂,取得显著成效。简单地说,小学课改成果可用“灿烂”形容,初中课改成果可用“优质”形容,高中课改成果可用“卓越”形容。

学本课堂实验的最突出效果:一是学生成长。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灿烂学习,负担减轻,学业成绩大面积提升。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人人获得“黄金般”社会化综合素质。二是教师发展。教师学会智慧导学,喜欢教学工作,职业幸福感增强,大大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三是学校发展,成长为引领当地课堂教学改革的示范校和先锋校,有的甚至成为引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示范校、样板校。

可以说,学本课堂是学习者合作探究、共同成长的课堂,采用各种导学策略和技术,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教师学会智慧导学能力,最终实现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终身学习。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

猜你喜欢
学本课型导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式课型组合操作体系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教育寻真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整体·联系·学本
浅谈“学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观B
我是小导游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
课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