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教育与有限教育相拥而舞

2016-09-10 07:22孙昕
中国教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职业化工业化专业化

孙昕

家校合作领域的理论建设对于家校合作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方向性意义。家庭与学校应该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合作?家校合作的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家校合作的内容应该如何确定?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陈建翔教授。

:近来,各地的家校合作开展得风生水起。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家校合作?什么是家校合作发展的方向?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是否应该通过重新认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自的本质特征得到答案?

:我先来说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什么区别吧。

大家都把学校教育当成教育的规范形态、主流形态和标准形态。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是一个专业化的教育形态,首先,所有的教师都是专业化、职业化的,其次,学校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也是专业化的。这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因为只有专业化、职业化才能取得高效率。世界范围内,近代学校制度有400年左右的历史,中国的近代学校制度有100年左右的历史。在此之前,我们是怎么做教育的?要有这样一个对比,一对比我们就会知道,原来学校的设立是为了与工业化相配合,为了满足工业化对人才培养的两个方面的要求—大规模与高效率。这两点也成为近代以来学校教育的两大支柱。另外,学校还要分门别类地为各个领域培养人才,这些根本的原因导致教育一直沿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其实,这只是工业化社会这一特定时期的教育形态。当然,工业化社会阶段结束之后,我们也仍然需要专业化、职业化,但是,除了专业化、职业化,还有没有别的形态的教育?或者说除了专业化、职业化,教育还能做什么?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我看来,教育的使命除了应该培养人特定的知识技能,还应该有一个非特定的使命。特定就是目的性特别强的,一定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非特定就是没有什么限定性目的,非特异的、广泛的、全面的。而现在,这两种教育形态只剩下了一种,那就是特定目的的形态。学校教育就是朝着特定化的方向“高歌猛进”,培养出来的都是比较特定化、专业化的人。我相信这不是永恒的,人类教育一定要有一个非特定化的使命。为什么呢?因为人是一个无限的存在,人的存在有无限的可能性,如果单一地朝特定化道路发展,就会日益丧失无限的可能性。

:教育目的就是规定为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一种特定化的界定。那么教育目的的规定与教育非特定化的使命有冲突吗?

:自从有了学校体制以来,教育就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这是跟人类发展的某个阶段的状态有关系的,生产力的状态、生产关系的状态、阶级的状态、阶层的状态、意识形态的状态,种种对人的理解和设计都是特定的。如果把人看成生产力或者生产工具,那么就要朝培养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定化的方向来培养人;如果把人看成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就要朝阶级斗争工具的方向培养人;如果把人看成机器上的螺丝钉,就朝螺丝钉的方向培养人……总之,教育目的取决于对人的理解和需求,这种理解和需求都是片面化的,是跟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人的社会存在状况相联系的,但是它一定不是永恒的,所以我认为像学校教育这样高度特定化的教育制度必然会发生改变。其实现在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只是这些改变还没有脱离原来的轨道,还是在原有轨道内的小改变。这个改变就是我们已经发现教育有非特定化的使命,或者叫没有特定培养目标的使命。这样一种理解就会把人自身固有的无限的可能激发出来,我们没法说它具体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在采取非特定化的教育模式后,它就会自然地生长

出来。

特定化的教育把人设置成一种有特定化潜能的对象,而非特定化的教育对人的预设是人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工业社会里,教育是一个比较极端化的形态,对人的理解和假设都是高度特定化的。我觉得这个时代正在逐渐地消解,因为我们正逐渐进入一个特定化能力与非特定化能力并存的时代。

:您谈了这么多学校教育,还没有谈到家庭教育。

:我讲这些实际上就是为了讲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非特定化的教育,在家庭里,我们不需要把人设定成一个具有特定职业、特定能力的人,我们会把人设定成一个有无限潜力的人,把教育对象看作一个完整的人,会更加注重塑造和培养孩子的人格。所以家庭教育更应该、更能够进行非特定化的教育,更应该、更能够让教育变成一个无限开放的教育。当然,学校教育也重视人格,也重视完整的人,但学校教育是从工业化脱胎而来的,所以不能摆脱把孩子塑造成专门的人才这个轨道。这就是我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关系的理解。

:您刚才说特定化能力与非特定化能力并存,是不是就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并存与合作?

:是的。实际上,学校教育本身也带有非特定化的性质,尤其是基础教育,但它会朝着特定化的人才规格这个方向做工作,仍然带有培养特定规格人才的模式。家庭教育既不是职业教育,也不是培养特定规格人才的教育,家庭教育更应该也必须朝着无限可能的开放性去做工作,家庭教育的各种特点与各种条件,都足以支持这个开放性。但是现在的家庭教育完全走了样,不仅不能成为一个开放的有无限可能性的教育,而且收缩得比学校教育还厉害,比学校教育更加特定化、专业化。家长关心的只有孩子的文化学习和分数,这是高度畸形和变态的教育。所以,未来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是脱离学校教育特定化的轨道,走向非特定化、无限开放的可能性。这才是与特定化教育并存的前提,也就是非特定化教育与特定化教育相拥而舞。

:那么特定化教育与非特定化教育的相拥而舞是家校合作真正的基础吗?

:对,是真正的基础,它们合作的基础应当建立在这样一个基本的理解之上。就这个理解来说,我认为家庭教育更符合教育的本意,家庭教育是引导孩子们内在的素质能力充分显示出来的一种教育,而不是从外向内去塑造、规定的教育,它是引导性的教育而不是规定性的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是过渡性的、短暂的、特异性的教育,家庭教育则是更为永恒、更为全面的教育。学校教育未来也会逐渐走向无限开放的可能性,而不是特定性。

:但是在目前家校合作的模式中,一直都是学校在起主导作用,家庭处于从属和配合的地位。

:这是一个极大的问题。这是在特定时期产生的误解,我觉得这个误解是全社会性质的,根源是我们一出生就生活在近代以来的社会形态里,生活在人类走向工业化的阶段,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的人都是特定性的,所有的人都要具有特定的能力、特定的职业才能生存发展。我们对人一直是这么理解的,我们自然就会去拥戴学校专业化的模式,所以,错误一直在发生。要想理解这个错误,我们必须找到正确的方向,必须跳出工业化的历史。工业化就像一条长隧道,人类社会正在走向隧道的尽头,我们现在正处在工业化的最后阶段,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不需要那么特定化能力的新社会形态已经初步形成了。随着我们走出工业化的隧道,随着我们迎来一个新的社会形态,特定化教育不应该再是主角,而应该成为配角,成为服务者,满足那些希望自我培养、自我成长的人的需要。

工业化社会之前,家庭是人类的学习中心;工业化社会中,学校变成了学习中心;而未来,家庭将再一次成为人类的学习中心,学校则成为家庭学习的服务机构。

:家庭成为学习中心意味着什么?家庭应该如何转变成为学习者服务的家庭?

:这需要充分地认识个体与家庭的学习特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在家庭中的成长和在学校中的成长是不一样的,人在家庭中的成长更多地具有自然性,在学校中的成长更多地具有社会规范性,社会规范性就是特定性。我们在家庭中生活、成长是与我们在家庭中的血缘关系、婚姻关系、亲子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是跟一个更为漫长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而学校教育不会考虑这个东西。从空间上讲,家庭作为学习中心、成长中心,具有博大的生活性,其无比丰富的内容和广博的可能性,是学校的规定性所无法比拟的。对于满足人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这个特质来说,家庭教育意义更大。

借这次采访的机会,我也想跟家长交流一个看法,这个看法对学校也有参考价值。几次全国性调查显示,60%的家长在亲子教育方面处于焦虑状态。这是非常可怕的,这种焦虑的状态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而且在焦虑状态下,家长的教育方法、要求会超出孩子的承受范围,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可以说,这种家庭教育是过度的。

:那么,如何解决教育过度的问题?

:我们的提法是“教育走了,自然留下了”。那么教育和自然是什么关系呢?现代的教育代表着人为,自然代表着无为。而现实的情况正好相反,是“自然走了,教育留下了”。所以我们要提醒家长,前行的步子不要那么匆忙,心情不要那么迫切,放松脚步,放松心情。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里都有一所大自然建造的伟大学校,它在孩子的生命系统里发挥作用,只要不去人为地阻拦它、抢夺它,它就会发生作用。也就是说,如果人不在教育,“道”就在教育,在孩子的生命里自然地发挥作用。所以卢梭讲“凡是出自造物主的都是好的,一到人的手里,一切都变坏了”。

:基于这样一种大自然的教育,家庭和学校在其中要扮演什么角色?

:在家庭里,大自然对我们的教育能够被更广泛地理解和应用。或者说,在家庭教育里更能发挥“道”的教育、天的教育、大自然的教育的作用,这种作用叫“无用之用”、叫“妙用”、叫“大用”、叫“无限之用”。人的本质是无限的存在物,那么与之相对应的人的教育就应该是一个有无限可能性的教育,这种教育的源头来自大自然,来自“道”。老子在道德经里讲“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其实就是大自然或者“道”的化身、学生,因为道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圣人效仿道,忠实地执行了“道”的规律和“道”的意志。

“行不言之教”不是教育者不说话,“不言”是与“无为”并举的。这又回到了人类的有为教育与“道”的无为教育之间的关系,无为教育是“无为无不为”的教育,是“无用”但有“无限用”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对人类无限本质的充分体现,是教育更本质的形态,所以,家庭教育是更能满足教育本质的教育。

但是人类总是处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我们总是要成为某一种特定的社会角色,所以我们还是需要特定的教育。特定教育的任务主要由学校承担,所以无限的教育和有限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共存,可以相拥而舞。

所谓相拥而舞,就是可以在两者之间自由地舞蹈、自由地流动、自由地往返,而不执着于任何一个固定的形态。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 cn

猜你喜欢
职业化工业化专业化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加速职业化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