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对于传统学习,微学习在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能满足互联网背景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者可采用已被人们普遍熟练使用的微信工具作为微学习的平台。本文对基于微信平台的微学习模式与风险规避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微学习;微信;模式;风险;规避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5/16-0138-03
微学习概述
2004年,奥地利学者Martin Lindner首次提出了微学习(Microlearning)概念,他将微学习表述为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是一种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1]时至今日,微学习概念已提出十二年之久,但对于微学习的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者尚未有统一的意见。尽管微学习的概念未明确界定,但微内容和微媒介是微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共识。微内容即微学习的对象,一般是微小的信息单元;微媒介即微学习的载体,硬件上可基于固定的IT设备,也可以使用便携的移动终端,在软件上可依托传统的文档格式和网页,还可利用短信、微博、微信、教育云以及便携存储内容和应用软件等。[2]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学习模式
微信自产生以来就以强大的优势迅速推广开来,截至2014年,微信国内用户已经超过5亿……[3]微信使用的普遍性、操作的简便性使其成为学习者“易用”的自主学习工具,微信功能的强大性更使其成为学习者“乐用”的自主学习工具。
1.微信私聊
微信功能强大,除了能发送文字、图片、视频、链接等,还具备发送语音信息的功能。语音信息像文字信息一样实现了同步或异步的发送,克服了语音通话要求双方必须同时在线的弱点。同时,相较于文字信息输入慢、表现力弱、信息少等缺点,语音信息具有在表现力上情感表达更准确、在内容上信息呈现更丰富、在使用上操作更简便、在沟通上交流更顺畅等优点。学习者可利用微信私聊功能与专家、同伴进行一对一交流和讨论,点对点的互动应用,具有私密的个人社区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更具有沟通的现实意义。而语音信息的发送能形成双方对话的效果,再辅以文字、图片、视频、链接等形式,更有助于问题的交流与探讨、信息的呈现和表达,减少误解。
2.微信群
微信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服务,群主在创建群以后,可以邀请朋友或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到一个群里聊天。在群内除了聊天,还可以共享图片、视频、网址等。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求组建或加入特定的微信群,在微信群中与他人分享心得、共享资源、集体讨论,以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
3.微信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字等内容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以对好友分享的内容“评论”或“点赞”。直接评论时,所有好友都能看到评论内容;回复某人评论时,朋友圈采用了“双方的评论只有双方的共同好友可见”的机制,这个设计能保护用户的隐私,使用户评论时有心理安全感和舒适感。在微信朋友圈中,学习者可以发布原创内容,可以转发、收藏学习资源,可以针对其他好友发布的内容进行评论,进而与共同的好友展开讨论。一般来说,朋友圈中发布的原创内容相对简短,比较适合学习者记录学习感悟、思想火花、写作灵感等,实现随时学习、随时思考、随时记录、随时分享、随时交流。发布、分享、评论的功能可以成为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促进学习者持续学习。
4.微信公众号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公众号,通过“关注”该公众号进行阅读和学习。学习者关注的所有公众号发送的消息会显示在“订阅号”文件夹中,推送的消息以文字、图片、语言等方式呈现。学习者获取资源的质量由其所订阅的公众号决定,所以选择资源丰富的、内容优质的、经常更新的公众号会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除了订阅公众号外,学习者可以自己申请个人公众账号。在个人公众账号中,发布文章、表达观点,与关注者、评论者进行交流。在个人公众号中发布的文章可以是学习者某一阶段学习结果的总结反馈,可以是学习者关于某个问题的态度看法,也可以是原创文章。公众号可以设置成可评论式,阅读者可以对文章进行评论和回复。公众号的关注人数、文章的阅读次数、收藏次数、评论内容等,都可以成为自主学习过程中一种非常好的反馈和激励机制,使学习者感受到鼓励和责任。
微学习风险及规避方法
每一种学习方式的出现和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和优越性,但没有一种学习方式是十全十美的,学习者在进行微学习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该学习方式可能存在的风险。
1.理智分析,正确认识
微学习是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交叉产物,是一种信息化学习方式,所以微学习也存在信息化学习方式所具有的风险,如生理健康损害(眼睛、肌肉关节、大脑神经系统等),认知能力的损害(书写能力减退、记忆力下降、深度思考减少等),直接交往疏离和沟通障碍等。[4]微学习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所向披靡,用不好则反受其害。因此,在享受着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时,要小心应对使用技术所要付出的代价。
2.提高自控,减少失焦
微学习的内容短小、学习时间碎片化,这些特点便于学习者利用零散的时间在任何场合进行学习,同时也将学习置于相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外界各种因素都会成为学习者的干扰因素,使有效学习受阻、学习效果打折。除了环境干扰因素外,网络本身是注意力失焦的另一个影响因素。庞杂的信息资源、非线性的阅读方式使学习者的学习很难专注于某个知识点或内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提高自控力,加大学习的努力程度和投入程度,主动调整学习策略,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反馈,使注意力能高度集中和稳定。学习者在加大学习投入程度、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同时,要注意对学习环境的选择,避免出现因注意力过于集中而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
3.注重品质,合理选择
微学习资源丰富性的特点能提供给学习者大量的资源和信息,如朋友圈中其他人共享的文章、链接,订阅的公众号推送的文章等,但过多的资源也会导致信息超载,成为选择的负担。当处于一个信息过剩的环境中时,学习者要么疲于应对众多信息的筛选、阅读,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要么会产生焦虑心理,甚至抵触情绪,使学习更多地成为一种形式,如快速浏览标题而放弃精细阅读和思考。因此,优质的学习内容才会更有生存空间,学习的有效性应成为关注的重点。例如,学习者在使用微信平台进行微学习时,一方面要有选择地订阅公众号,即选择与个人需求、兴趣、专业密切相关的公众号,更要关注其推送内容的质量。另一方面,在学习前明确自己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了解什么内容,在阅读时采用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针对性资源、要点内容深入学习。
4.注重关联,建构体系
微学习的内容是由许多学习片段组成的,每个学习片段通常都是主题单一、短小独立的内容。虽然微学习在内容上注重了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及关联性,但也是对知识板块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分割、细化。而且这种零敲碎打的阅读方式,也会造成缺少深度思考、过目即忘的现象,不利于知识的积累。学习者能拥有大量的碎片信息,但这不等于获得了知识。因此,学习者进行微学习时要注意学习片段之间的关联性,积累、思考、整合信息碎片,将其纳入个人原有知识体系,建构成新的个人知识体系。整合碎片信息、建构体系的有效途径包括自我创作和知识管理。“零存整取”的学习策略可以很好地实现信息碎片整合的目的。[5]“零存”的关键是选择、获取零散的学习内容,“整取”的关键是对各种相关资源进行整理、加工、重构、输出,最后将整合后的较为完整、系统的内容以写作的形式“提取”出来。写作伴随着思考和研究,将内化的知识以外化的语言表现出来。学习者所获零散信息通过写作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凑零为整的目的,最终形成新的个人知识体系,此过程即为一种自我创作的过程。具体实施时,学习者可以通过在微信朋友圈或个人公众号中发表原创文章实现碎片化信息整合,完成自我创作。此外,还可以使用现有的优秀知识管理软件,如EverNote、麦库、有道云笔记、OneNote等,在搜集、整理、消化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知识体系。
微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目前还处于研究初期,在学习模式、学习情境、资源设计、资源建设等方面还需更深入地研究与实践。学习者实现自主学习有很多途径,微学习只是其中一种,所以学习者在体验新型学习方式的优越性时,不能完全舍弃传统的学习方式。只有将新型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Lindner M,Bruck P. A.Micromedia and cooperate learning[A].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Microlearning Conference[C]. Australia,Innsbruck: 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7.
[2]张豪锋,朱喜梅.整合式微型学习探微[J].现代教育技术,2014(2):34-41.
[3]孙宏英.基于微信群微课程的教师培训模式构想[J].教育导刊,2015(4):80-82.
[4]韩颖.信息化学习方式的风险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18-22.
[5]王竹立.零存整取:网络时代的学习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2013(3):37-43.
作者简介:韩颖(1979—),女,汉族,辽宁省抚顺市人,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
基金项目:2014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GH14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