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学习”时代我们怎么做

2016-12-12 09:49赵涌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微学习微时代变革

赵涌

摘 要:新媒体时代,微信学习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它和微信运动、掌上公交、滴滴出行等都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生活方式。从“微工具”拓宽学习途径、“微课程”改变课堂结构、“微平台”实现开放课堂三个方面阐述“微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微时代;微学习;变革

一、新媒体时代,你还在用微信聊天吗

2016年3月,一项“九江小学我爱阅读21天计划”的微信阅读活动刷新着当地人的微友圈,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和讨论。大家纷纷点赞的同时感慨道:“微博、微信本不是用来刷存在感的,学校的做法值得推广……”“在这样的氛围中,不做点什么都不好意思出来说话了……”电台、媒体也纷纷报道。其实,微信学习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它和微信运动、掌上公交、滴滴出行等都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生活方式。许多学校和同学都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尝试运用。

“我爱阅读21天计划”的参与人有学生,有老师,还有家长。他们借助“微信读书”平台推送的阅读资源读书,大家可以读同一本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书籍。随着阅读活动的推进,平台会自动记录下你阅读过的书页和阅读的时间,方便你随时随地接着阅读。你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随手摘录自己喜欢的句段,收藏喜欢的篇目,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及时与人分享;你也可以在读书的间隙关注一下其他同学的阅读状况,并给予评论;平台还具备排名和点赞功能,对读书人能产生很好的激励效应。上面提到的这所小学的学生在21天结束后,又自觉自愿地开始了第二个21天,第三个21天……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由最初的好奇、不甘落后逐渐过渡到爱上阅读、享受阅读与分享的快乐。

二、“微学习”已在校园兴起,学生纷纷体验

如今,许多学校都有班班通、翼校通,每个班级都有QQ群、微信群。它们都是可以用来学习的工具。例如,“班班通”里的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可以把它当作“电子的书包”,传统书包中的纸质教材教辅、笔记、作业等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都可以数字化,整合到一个轻便的移动终端中,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我们还可以把它当作“数字化的教室”,看名校课堂,听名师讲课。

有的学生把学习中的好方法,解题中的好思路,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记录下来发送到翼校通平台、QQ群、微信群,与大家分享、交流。我认识一些老师,他们申请建立了微信公众号——作文导师团,指导学生写作文,经常登载优秀学生的范文;我还知道一些高年级学生,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组建了“小记者”微信群,经常发布新闻素材,不仅吸引了本校记者站的学生,更有外校的学生加入,大家亲切地把此群称为“小记者的微家”。

三、对“微学习”的认识

微学习对软硬件的要求简单。只需一部智能手机或一台平板电脑,在网络环境下就能实现微学习。手机的应用市场里有免费下载的APP下载,可以帮助你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微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即需即学,利于学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例如,边坐车边听讲故事;在旅行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及时查查“有道词典”等,方便又快捷。

微学习的交互性强,参与面广,学习伙伴的组合灵活便捷,在微学习平台上,每一个人都拥有完全平等的学习、展示、发言、交流的权利。

四、“微学习”时代学习方式的转变

1.借助“微工具”拓宽学习途径

适合学生下载使用的应用程序有“数学王国”“作文导师团”“英语魔方”等学科学习软件,也有“绘本故事”“文学名著”等阅读软件,还有“有道词典”“酷我地图”等工具软件,当然也可以有类似于“酷听音乐”的休闲软件。其中很多学习软件有学习时间的控制,一旦预设,时间到了就会自动关闭程序,能有效地控制上网的时间。每一款软件都重视交互性,通过端口进入学习场景后可与角色对话,在完成习题后能自动评判,会记忆学习的进程并在下一次学习提醒,丰富的动画和有趣的声效也让学习变得有滋有味。

2.设计“微课程”改变课堂结构

微课程的核心组成内容是微教学视频(音频),同时还包括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微课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独立模块的微课程。如《笔顺学习“五步曲”》,介绍笔顺规则,指导如何正确书写笔顺,建立易错字笔顺档案等。这类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传授的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知识讲解、方法传授、经验总结。它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拾漏补缺、深度学习的需求。另一种是系列微课。就是指由两个以上的讲解具有前后连贯性知识的微课的集合。例如,我把一篇课文的学习制作成三节微课:第一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第二节理解课文内容;第三节读写结合小练笔。系列微课适合于常规课堂的前置性学习,成为“翻转课堂”的视频资源。无论哪种类型的微课程都可以生成二维码,学生只需扫一扫二维码,即有教师同步伴读,轻松学习。

3.创建“微平台”实现开放课堂

当前有不少科技公司或独立或以与教育部门合作的方式开发建设云教育网,很多走在信息化建设前列的学校也主动出击,推出属于自己的“微平台”。

以九江小学“同步学习支撑系统”为例。它包括:

(1)备授课平台

教师利用备课系统上传课件、图片、音视频等教学资源,建立课堂练习和学生活动。学生利用终端设备,下载教师推送的课件或资料,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整个过程可以实现电子举手、快速反馈、标注上传、作业分享、随机点名和学生端锁屏等师生互动功能。

(2)数字教材教辅

纸质教材教辅、笔记本、作业本、试卷、课内外读物等学习资料全部数字化,构成支持人机互动的学习资源,实现学习方式的创新。

(3)网络学习空间

网络学习空间是基于教育APP的学习方式,满足大量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拥有系统的自主学习资源,对学习内容进行科学的分级并建立知识点路径,对每一级知识点的学习内容提供在线检测,并实现自动反馈和过程数据记录,实现大数据应用。学习空间+学习资源+客户端APP的架构模式是未来学习发展的最终方向。

参考文献:

[1]吴军.微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4).

[2]左洪真,韩佳伟,贾艳阳.基于手持终端的微学习设计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6).

[3]韩雪茹.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微学习微时代变革
变革开始了
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微学习空间设计研究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微学习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