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栋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5-8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
圆片,带圆形的物体,圆规,剪刀。
教学重点
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周围的物体,你们发现有什么图形?
师:(出示三角形,四边形课件),以前我们学过三角形,四边形,它们都是平面上的直线图形,而且都是由线段围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图形——圆。
(评: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展求异思维,同时顺利揭示了探究的主题:圆的认识)
板书:圆的认识
二、诱发需求,探索新知
师:请大家动手想办法在纸上得到一个圆,把它剪下来,观察你手上的图,它与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通过全方位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生:它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师:现在大家一起动手,把圆对折,打开再对折,换方向折,折过若干次后,同学们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折痕交与圆中心一点。
板书: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
师:请同学们用尺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并讨论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板书: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出示幻灯片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判断下面的图形中哪个是圆的半径?并说出为什么?
师:请大家动手画一画,一个圆有多少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吗?
(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发现去总结,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生: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师: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通过圆心。
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吗?
生: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师:同学们动手量一量,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评:通过观察和动手在圆纸片上画半径和直径,以及电脑演示,让学生自己发现在同一圆里,半径直径有无数条,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半径是直径的1/2,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生:直径等于2条半径
半径等于直径的二分之一
板书:同一个圆 d=2r或r=d/2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图形是不是圆的直径?并说出为什么?
2.判断对与错,说出理由。
A: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
B: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直径
C:r=d/2或d=2r
D: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直径
四、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认识,了解了圆心,圆的半径和直径,懂得了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它们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它们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r=d/2或d=2r
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首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并结合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初步感受圆;第二是通过尝试画圆让学生感受圆是曲线图形,第三是通过让学生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第四是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自主探索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特征;第五是通过概念判断等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内化新知。
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去创造一个圆,通过小组合作,利用他们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和多种工具创造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发现,去总结,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设计,动手幅度大,学生体会深刻,合作性强,活动时间、空间扩大,提高了学生投入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组织形式上,突出了小组学习和多种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创造了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在教学方法上是探索法、自学法、讲解法的多种结合,表现了老师驾驭课堂的灵活性和艺术性。在师生关系上有大的突破,老师由站在讲台上权威式地发问、讲解转变为师生共同研究问题,互相取长补短,建立起一种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在这一节课中一直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经历了猜想、探索、失败、再探索、成功这种艰难探究的心理体验。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不仅受到思维方法的熏陶,而且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得到了培养与锻炼。只要我们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他们掌握新的知识。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