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2016-09-10 07:22郝英赵春广刘丽英
经济师 2016年3期
关键词:均衡义务教育评价指标

郝英 赵春广 刘丽英

摘 要:文章论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理论意义,研究了当前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接着对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方法以及实施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引进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评价指标体系,简单易行,适应新的时代特点。

关键词:评价指标 义务教育 均衡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201-02

一、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理论意义

放眼全球,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实施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迅速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为义务教育均衡提出明确的时间表,提出到2020年,我国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推进航标里主动力——评价指标体系,但是我国对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有很多问题,一些学者使用国外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是没有考虑我国义务教育发现的实际情况使之不能有效地、也不能科学地、具体地反映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义务教育问题中又以城乡义务教育问题为重,目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涉及的主要问题,例如,评价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建立教育评价指标时,过多地强调对硬件方面的评价,比如办学条件、学校设施等,而对学校软件方面的评价略有轻描淡写之意,如教学管理、教师素质、学校文化等方面的评价。理论介绍、教育非均衡现状的描述以及教育评价中的表面化和不公平等内容居多,这些内容成为了我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对学生整体素质以及学校的优势整合提高产生了阻力。上面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合理的义务教育均衡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对教育均衡评价指标体系的进一步研究,更好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评估体系机制缺乏动态行

体系主要设立其静态指标,忽视了义务教育均衡评价指标的阶段性和延长性。在指标体系中很难区分初步均衡和基本均衡,从而引发运行指标体系过程中“一刀切”的错误现象。

根据发展性原则,教育评价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因而评价指标根据一定教育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与教育现状状况相符,并对当时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的改进。

(二)缺乏教育过程的研究

大多评价侧重教育投入和教育产出,没有对教育过程进行分析,并且存在一些评价内容与实际不相符。在对学校进行教育评价时,常常关注硬件设施(比如多媒体设施、实验设别、学校建筑等),而忽略对学校软件要求(教师素质、教育活动与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学校文化建设),多数分析只是局限在理论介绍以及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描述。

(三)缺乏对教育质量的评价

从目前指标体系中发现,多数只是从入学机会、教育经费和办学条件的角度衡量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缺少教育质量的角度,这样的指标体系是不合理的。

(四)评价的主体不明确

任何一个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有明确的主体,也就是说要评价的主体是谁,即评价者是谁。而对被评价者来说,由于评价者关注不同的角度,导致评价结果也是不尽相同,同时由于评价者的不同也会偏离评价目标,使评价结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甚至背离始终。

(五)反馈性和延续性不强

根据发展性原则,教育评价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因而评价指标根据一定教育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与教育现状相符,并对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的改进。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的主要原则及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的主要原则

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科学性是判断事物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的标准,富有科学依据,这里指所选指标体系能够科学地反映教育资源配置的内涵,能够准确地反映教育资源配置的水平,并且这个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对以后的研究具有指引性。可行性是指指标应符合客观实际,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这样易于操作。因此,在对河北省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进行综合评价时既要考虑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同时也要满足数据的可行性。

全面性和针对性原则。指标的选取要能涵盖全面但同时又不能有遗漏,应考虑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所以建立的指标体系要尽力反映教育资源配置的方方面面,力求评价结果真实完整。

可比性原则。指标既可用于同一对象的历时性比较,也可用于不同对象的共时性比较,使研究结果具有可比较的价值。对本文研究来说,是通过与其他省份和自身不同时间进行比较来准确地定位河北省位置,从而找出不足,使其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的方法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评价体系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主成分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等。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数学系教授、著名运筹学家萨迪提出来的一种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决策方法。这是一种新的、简洁而实用的方法。首先要求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组成因素,这里吧目标分解为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的指标;然后横向的用两两相比较,进行判断,并结果按指定的标准度量化;通过统计运算,得到相应的权重。

聚类分析法,教育资源配置水平除了可以用层次分析法法进行评价外,还可进行综合评价——聚类法。聚类分析是根据“物以类聚”的道理,对指标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目标就是在相似的基础上收集数据来分类,常用方法有多种,有系统聚类法、动态聚类法、图论聚类法、模糊聚类法等,这几种方法略有不同,但都是将近似指标的聚为一类,按照这种思路把所有的指标进行分类,这里选用的是系统聚类法。

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评价体系的构建

义务教育均衡,是指在一个行政范围内,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投入的相对均衡,促使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资源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前提,更是义务教育均衡评价体系指标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教育经费的投入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城乡义务教育水平差距的重要指标。资源投入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学校的师资配备情况,具体表现为教师配置结构是否合理,专任教师比例是否均衡,不同学校间的教师资历是否均衡等。师生数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教师是重要人力资源元素,学生是配给对象,两者之比反映了教育资源中人力资源配置水平。学校教师的素质通过教师的学历、高级职称比重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来,比重越大素质越高,也说明这里的教育水平较高,学校教育质量相对来说也就比较高,反之则较低。

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课程的开设率和课程设置完整度,城乡之间差异率越小说明该地区的教育较均衡。主观满意度是从学生的角度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可以从教学质量的角度分析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地方。教学设备包括学校的占地面积及质量,教学器材、图书的情况等。这些内容反映城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异,如果指标结果越高,则说明这里的办学条件越好,反之则需加大改新力度。学生方面主要有学习成绩和学业完成情况,学业完成率是衡量学校教育的教学质量的指标之一——教学完成情况,也是衡量城乡义务教育之间的效率差距。学生成绩主要考虑同一年级学生语文、数学、英语,采用均分进行衡量比较,分析城乡学校的教育质量状况。

五、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评价体系的具体构建

评价体系涵盖了均衡发展的各个方面;每一个一级指标的下面应有几个二级指标,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二级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的各个方面。具体指标体系表如下:

六、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时的建议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教育要侧重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缩小城乡差距,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相关部门应最大可能了解河北省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状况,加大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保障学校主体地位;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缩小城乡的投入差距;加强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评价方式多元化,鼓励学校特色发展。

科学合理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体系里面,首先要选择合理的评价者,比如相关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媒体、社会公众和人民群众;其次评价内容中要突出重点、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借鉴他国模式并灵活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地运用,时时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政策予以监测和解决问题;最后评价检测部门应该独立出来,从客观角度进行检测。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过程中,必须要向学校相关领导、老师、专家及咨询顾问征求意见,以修改、补充、完善指标体系,做一下调查问卷就很必需的。指标确定之后,也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应用的效果等情况,进行修改完善,评价体系必须要有持续的沟通,只有持续沟通才能更好发挥评价的作用,还要不断完善评价方法。

七、结束语

首先要尊重事实——义务教育中的非均衡状态,以及目前出现的各种问题;其次也要做好长期工作的心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系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科学调配教育经费;尽可能减小城乡办学差距,就目前来看,河北省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之间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农村的教育经费明显少,资源配置水平相对城市落后很多应当优先投入农村学校,使其能够尽快达到办学条件标准,以缩小城乡差距。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教育界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优质公平、高位均衡”发展,在教育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河北省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201501415);《河北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研究》,(课题批准号:201501417)。]

参考文献:

[1] 曾五一,李海涛.中国区域间教育平等状况的统计考察[J].统计研究,2007(7)

[2] 梁文艳,杜育红.省际间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生均经费的分析指标[J].教育科学,2008(8)

[3] 余秀兰.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 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缩小教育差距的政策转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7

[5] 卢跃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追思[J].教育改革,2012(2)

[6] 俞云,陈东平.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路径[J].重庆社会科学,2010(7)

[7] 陈亮,曾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成因及对策研究—中日韩比较的视角[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2)

[8] 肖军虎.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以山西省临汾市隰县为例[J].教育与经济,2011(3)

[9] 邹凌.关于义务教育均衡[J].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0(12)

[10] 熊承良.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参政议政,2008(2)

[11] 续艳艳.山西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研究.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3

(作者单位:邯郸学院数理学院 河北邯郸 056004)

(作者简介:郝英,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等。)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均衡义务教育评价指标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形式法则
浅析均衡与非均衡的证券市场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膳食营养合理性分析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