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舒娟HU Shujuan 石小波SHI Xiaobo.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武汉43005(Wuhan Institute of Design and Sciences,43005Wuhan).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Hua Zh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430070Wuhan)
12论阳新布贴的稚拙美
胡舒娟1HU Shujuan 石小波2SHI Xiaobo
1.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武汉430205(Wuhan Institute of Design and Sciences,430205Wuhan)
2.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Hua Zh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430070Wuhan)
阳新布贴是湖北省阳新县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品,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通过对阳新布贴线条、造型、色彩以及构图的分析探讨,旨在寻找稚拙的艺术特征,归纳、提炼布贴的稚拙之美。冀求引起学界的关注重视,以便更好地保护阳新布贴的纯正性和稚拙美。
阳新布贴;传统民间工艺;稚拙美
阳新布贴是湖北省阳新县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品,于1985年由阳新县文化馆尹关山先生发现并展开研究。它是由当地农村妇女在缝衣时裁剪下来的边角布料上(多为黑色或深蓝色)精心拼贴出各种五彩斑斓的图案而制成,用以装饰衣服、鞋帽、披肩等穿戴物以及帐沿、飘带、枕头和儿童玩具等[1]。阳新布贴之所以被尹关山先生发现并将作为研究对象就在于其鲜明的艺术特点:第一,清晰、凝练的线条;第二,夸张、简略的造型;第三,大胆、浓烈的色彩;第四,自由、浪漫的构图。这些特点拥有强烈的稚拙特性,带有厚重的稚拙之美,是阳新布贴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1.清晰、凝练的线条
阳新布贴是将剪裁拼贴出的五彩斑斓的图案粘贴在边角布料上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为了将剪裁拼贴成的图案固定在底布上,要用针线沿缝制。所用之线皆为白色棉线,而底布多为黑色或深蓝色。白色的粗棉线和深色的底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布贴中的线条格外显眼,犹如绘画中特意为物体添加的轮廓线一般。
线条是人类模拟自然物象最为古老的一种形式,是中国艺术中最为基础的形式语言。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线条形态多种多样,最具代表性的有“春蚕吐丝”、“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等[2]。阳新布贴中的线条和这些传统成熟的线条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见图1)。狮子身上的线条并不圆润流畅也不成熟,甚至有点随意也不太准确,使得线条带有一点方硬、曲折之相,从而显得毛涩、迟缓。这种生涩、方硬的线条,带有一股原始的稚拙之味。
图1 《壁挂·狮子盘球》①
2.夸张、简略的造型
阳新布贴的图案在造型上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是“形”上的平面化,没有任何立体感的迹象。这种完全平面化的处理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体现,如原始美术作品中就有大量的平涂剪影式的造型形态;其次是有着明显的夸张性。夸张是民间美术中最具魅力的一种造型手段。阳新布贴中的夸张,是表现对象在制作者心理上的一种模糊记忆。制作者会将事物最具代表性的特征记录下来,并且实施夸张。如图2中的老虎:巨眼、大口、“王”字纹;最后则是高度的简化性和概括性。阳新布贴中的各类图案,只表现其基本的外形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几乎没有细节上的刻画,而于其它形体部分,则以最简练、最概括的方式进行表现。
图2 《壁挂·虎》①
由于造型上的这些特征,使得阳新布贴中的图案不太“完美”,平面化、夸张和简略的造型显得不够真实。毕竟这些布贴的制作者都是一些没有受过正规美术教育的农村女子。她们很难将事物的形体表达准确,而具体的细节又很容易忘掉。就是这种不“完美”导致了阳新布贴的粗狂和古朴,而且非常类似于儿童的绘画,虽然形体上不太准确,但制作的过程却是相当认真仔细的,带有厚重和真挚的个人情感,充满了稚拙之味。
3.大胆、浓烈的色彩
阳新布贴的图案色彩斑斓,在黑色或者深蓝色底布的衬托之下十分张扬。布贴的色彩离不开布料的颜色,布料的颜色多以红、黄、蓝、绿等鲜艳的颜色为主。这些色彩虽然艳丽,但却受到普通百姓的喜爱,因为它们是热烈、喜庆、充满生命活力的象征。这些色彩在具体应用时有着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和传统中国绘画“随类赋彩”的观念是大不相同的。它更注重的是色彩的相互搭配以及制作者的个人喜好。这种情况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布料颜色少,所以无法按照事物真实的颜色赋彩,这既是一种限制,当然也是一种解放。既然不能真实地反映事物客观的色彩,那就只好随心所欲、自由表现。如图1至图3中的各类形象在色彩的使用上,与实际情况大不相符,但此种错误的色彩组合却极具艺术感染力。
图3 《壁挂·七仙舞蹈》①
阳新布贴中,色彩的使用是极度自由的,它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也没有专业美术中色彩理论的支撑,乃至是逮着什么布色就使用什么布色,因此每个布贴的色彩都是不相同的,它大大提升了布贴的艺术性。这种大胆、浓烈的色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用色方式同样类似于儿童绘画——大胆、浓烈,用色不一定准确,但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情感性,也充满了稚拙之味。
4.自由、浪漫的构图
所谓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达作品的主体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和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3]。而阳新布贴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对构图的要求并没有这么的复杂和繁琐,只是一些简单理念的指导:首先是要保证形象的完整性而不能被遮挡,其次是图案的分布要尽量做到对称和均衡;最后就是保证构图的饱满度,而不要出现大量的空白。在确定好布贴主体形象的位置之后,就可以安排剩下的空间了。至于剩下的空间中放些什么图案,以及这些图案放在什么地方,则没有任何的限制。
因此阳新布贴在构图上就显得极度地自由和散漫,基本上是制作者想到了什么图案就使用什么图案,图案和图案之间也不一定有任何的逻辑关系,甚至和主体图案也不一定存在关系。这些图案没有时空的概念,天上人间、山禽水族皆可集于一局。而图案的位置更是可以随意安放——这种构图方式和儿童绘画如出一辙,没有任何约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充满了稚拙之味。
1.真挚的情感
阳新布贴在线条、造型、色彩和构图上都具有浓厚的稚拙性,这些稚拙性使得阳新布贴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稚拙之美。这种稚拙之美首先体现在对真挚情感的表达上。当地民众用此种最为简单、朴实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虽然农村生活艰苦,但人们依旧能用智慧的方式苦中取乐,即使用小小的布贴来美化和点缀生活,让清贫的日子永远保留着一种情趣。哪怕布贴的制作者没有受过任何专业的美术训练,也没有精湛的制作技艺,但依然无法阻挡她们用这种简单、朴实的形式真诚的表达对生活最真挚的情感。虽然布贴中的线条有点生涩,造型有点变形,色彩有点主观,构图也有些随意,这些单独看起来都显得不太完美的形式一旦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奇迹就出现了。人们用真诚的态度弥补了这些不足,使这些不够完美的内容充满了真情实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朴实的态度和纯真的情感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记和感动,让人激动于那份对生命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是如此的形象鲜明、朴实无华。
2.纯朴的期待
阳新布贴的稚拙之美体现在对纯朴愿望的期待上。这里没有复杂的情感,也没有文人般的忧郁和伤感,有的只是对生活最简单的期待,就如同阳新布贴的形式一样,单纯而鲜亮。据说在阳新农村,女孩到了出嫁年龄时,便遵循世代相传的习俗,将做嫁衣时剩下来的各色布角,装进一个别致的“布角包”里带到婆家,于是这时的阳新布贴就成了婚姻的见证和对婚后生活美好的祝福。待怀孕后便开始做各式各样的布贴,这既节省了钱,也为肚中的孩子制作了漂亮和实用的衣物、贴画以及玩具等,于是此时的阳新布贴就成了对孩子的情爱和期盼。因此阳新布贴对当地的女子而言,已不再是一门寻常、普通的布艺,更是婚姻幸福的见证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她们用真诚和爱意,借助布贴表达着人们最为纯朴的追求与盼望。虽然她们的技艺不够娴熟不太精湛,作品也显得简单和稚拙,但是在这一针一线的技艺之中却蕴含着无比动人的纯朴期待,而期盼却是那么的单纯和可爱。
3.自由的表达
阳新布贴的稚拙之美体现在自由意识的表达上。当地女子在制作布贴的时候,就如同儿童的心态一般,真挚和纯朴,同时也是自由的。此种自由得益于这些制作布贴的女子没有受过任何专业的美术训练,使其在制作布贴时没有丝毫的压力和负担,因此也就没有必要担心这些图案是否准确真实,也不在意旁人世俗的眼光。所以即使线条生涩,造型不准,色彩主观,构图随意,通通都不在意,并且可以心安理得、“旁若无人”。因此在制作时没有受到准则和规范的约束,甚至不做确切的规划和理性的设计。如图3所示,七仙明明是主题图案,却被放在了画面的最下端。而往上,即布贴的中心,却是和主题没有太多关系的八卦和凤凰,甚至画面的最上端还设置了一只造型可爱的狮子。由此可见,人们制作布贴都是随心所欲,无拘无束,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显得极度自由,如同儿童绘画一般充满着率真、浪漫、新奇和大胆,是自由意识的最佳体现。
阳新布贴稚拙的艺术特征充满了真挚、纯朴和自然,因此相当可贵和可爱。它用最单纯、最朴素和最浪漫的形式表达了阳新民众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从而吸引了观赏者的眼球,具有“使人触目难忘、撼人心魄的感染力”[4],于是唤起了人们最真挚和最纯真的情感,能给人以美感的同时能让人轻松和愉悦。
注释
① 图1至图3均由尹关山整理设计,阳新文化馆制作.
[1] 尹关山.阳新布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5-30.
[2]程平.“稚拙”的美术范畴浅析[J].大舞台,2013(3):110-111.
[3] 常锐伦.绘画构图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13-14.
[4] 刘忠源.民间美术的现代魅力[N].中国文化报,1987.9.27(3).
(责任编辑 曹贵)
On the Simple Beauty of Yangxin Cloth Paste
Yangxin cloth paste is a traditional folk arts and crafts in Yangxin County, Hubei Province. It has distinctiv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analysis on the lines, shape, color, and composition of Yangxin cloth paste, the paper intends to fi nd out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of Yangxin cloth paste. It further discusses the simple beauty to attract wide attention in the academic world and to better protect the purity of the Yangxin cloth paste art.
Yangxin Cloth Paste;Traditional folk crafts;Immature Beauty
J026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6.03.012(0076-04)
2016-05-12
胡舒娟,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基础课部助教;石小波,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