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乐,高 耀
(1.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7;2.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
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①——基于陕西省15所高校2014年就业质量报告的量化分析
杨佳乐1,高耀2
(1.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7;2.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
民办院校本、专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状况较为乐观;在就业去向上签约就业率所占比例最大而灵活就业率普遍较低;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最重要的主体,且呈现出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一主多元”就业态势;在就业地域上分布极不均衡,具有明显的“西部属地就业”特征,本科生的就业区域流动性大于专科生;在就业行业选择上与院校专业设置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未来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应立足于凸显特色,提升质量,应继续探索灵活多样、独具特色的民办院校本、专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政府应继续增加对区域内民办本科院校的支持力度;国家应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民办本科院校在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倾斜和补偿力度。
民办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质量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但既往研究的对象主要聚焦于公办院校的毕业生群体,对民办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相关研究并不丰富。本文以最新公布的2014年陕西省15所民办本科院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文中部分统计数据分析样本不足15所是由于部分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相关数据缺失所致)为分析样本,对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特征进行系统梳理和定量分析,以期为未来我国民办本科院校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2014年陕西省代表性民办本科院校的总体就业率平均值为88.55%,表明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状况还较为乐观,且本科生就业率与专科生就业率并不存在明显差异性。将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按照[70,80)、[80,90)、[90,95)、[95,100)的划分原则分为四档,且分别定义为A、B、C、D四类,可以大致反映出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与民办高校的对应关系(见图1)。
图1 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数与就业率
从图1中可知,总体就业率落入A区间的有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77.51%)和西北大学现代学院(77.61%)两所院校;落入B区间的有西北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81.90%)、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82.73%)、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82.93%)、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85.60%)四所院校;落入C区间的有西安欧亚学院(90.57%)、西京学院(92.20%)等七所高校;西安翻译学院(95.05%)和西安思源学院(95.17%)则落入D区间。
此外,图1中显示,2014年15所代表性民办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平均规模达到3365.6人,其中毕业生最多的西安培华学院毕业生人数接近六千人,西京学院、西安外事学院的也均超过五千人,8所只招收本科生的民办独立本科院校毕业生平均规模为2153.6人,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毕业生就业状况应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
根据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统计,可将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分为升学(包括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签约就业、灵活就业和待就业四种类型(见表1)。
表1: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情况(%)
第一,在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中,签约就业所占比例最大。民办院校毕业生平均签约就业率超过七成,其中本科生平均签约就业率为71.26%,专科生平均签约就业率为84.4%。除西安建筑大学华清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和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以外,其他独立学院的签约就业率显著低于其他民办院校。这种就业去向分布情况再次印证了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较好的判断,符合院校“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但也有部分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及办学定位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不相匹配的矛盾,导致这些院校部分毕业生签约就业率较低。
第二,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中选择国内升学的平均比例低于5%,但在院校之间呈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五所既招收本科生也招收专科生的民办院校中,专科毕业生国内升学比例要超过其本科毕业生,例如,2014年西安翻译学院的专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的比例最高,超过了15%,而其本科生的这一比例仅为4%左右。民办独立学院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比例较高的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5.59%)、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4.65%)、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3.83%)等院校。
第三,除西安翻译学院之外,其他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中灵活就业的比例普遍较低。在民办独立学院中,灵活就业比例较高的为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的专科毕业生(6.43%)和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的本科毕业生(3.68%),其他院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率均不足1%。
根据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统计口径并结合研究需要,将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具体分为党政机关、中初教育单位、高等院校、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和其他企业)等六种类型(见图2)。
图2 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分布情况(%)
第一,各级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是吸纳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最重要的主体。毕业生中进入各类企业就业的比例高达80%以上。随着院校就业指导教育的开展和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毕业生已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的理性求职观念,本、专科毕业生进入民营企业的现象突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在70%左右。个别院校这一比例甚至高于80%,如西安欧亚学院本科生进入民营企业的比例为81.8%,专科生进入民营企业的比例为83.37%。从学历层次来看,总体而言,本科生进入国有企业的比例高于专科生。如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思源学院和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的本科进入国有企业的比例(分别为5.02%、6.71%和21.01%)均高于专科生进入国有企业的比例(分别为3.40%、5.61%和10.55%)。
第二,民办院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势。中小型的民营企业是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同时选择其他事业单位以及农村、城镇社区的人数也在增加,毕业生就业签约单位呈现“一主多元”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的大力提倡和院校的大力宣传下,越来越多的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参加国家或地方基层项目实现就业。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活动、从医从教振兴计划活动吸引了大批毕业生的注意,如西安翻译学院(1.3%)和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1.69%)都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参与了地方基层项目。
第三,民办院校本科生进入党政机关的比例高于专科生。以六所同时招收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民办院校为例,西安培华学院本科生进入党政机关的比例为1.59%,高于专科生的比例1.14%;西安欧亚学院签约单位为党政机关的毕业生中本科生占比2.54%,专科生占比1.54%;西安外事学院毕业生就业于党政机关的本科生、专科生比例分别为1.19%和0.85%;西安翻译学院、西安思源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本科生进入党政机关的比例(分别为0.77%、2.29%和1.17%)均高于专科生的这一比例(分别为0.65%、1.46%和0.19%)。
第四,民办院校若设有医学院,则其毕业生进入医疗卫生单位的比例较高。如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2014年共有毕业生666人,就业率达到95.69%,相应的进入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比例为85%;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在校生人数为579人,占全院校总人数近一成(10.53%),选择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占比高达11.34%。
根据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统计口径并结合研究需要,将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具体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三种类型(见图3)。
图3 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
第一,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极不均衡,西部地区(院校所在地)吸引了绝大部分毕业生,这一比例的平均值超过70%。如西安培华学院本、专科毕业生留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分别为72.96%和80.64%;西安外事学院本、专科毕业生留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分别为71.79%和52.23%,这种“属地就业”原则符合民办本科院校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
第二,对五所既招收本科生也招收专科生的民办院校进行分析可知,这些院校的本科毕业生流向北京、上海及广东等东部发达地区的比例高于其专科毕业生。如西安培华学院在北京(2.07%)和广东(1.60%)就业的本科生比例明显高于同地区的专科生(分别为1.70%和1.42%);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有1.17%的本科生选择北京实现就业,而专科生的比例只有0.12%。对民办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动趋势状况需要结合毕业生的生源分布情况做进一步深入分析。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标准将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业细分为金融/银行/保险、房地产/建筑/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组织等16个具体行业(如图4所示)。
图4 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第一,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业与院校专业设置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毕业生到金融/银行/保险行业就业比例最高的院校均设有财会、经济等专业,如西安培华学院的会计学院设有会计、财务管理专业;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的经济系和会计系设有门类齐全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到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就业比例最高的院校如西京学院、西安培华学院均设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毕业生到房地产/建筑/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行业及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行业就业比例最高的均为设置有相关专业的院校。由此可见,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相关度较高,毕业生所学专业与相关产业、行业结合程度较为紧密,这表明民办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符合社会需求,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毕业生大多能够学以致用。
第二,综合类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组织以及教育行业就业的比例较高,而工科类院校比例相对较低。例如,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培华学院的比例分别为25.93%(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组织)和29.25%(教育);西安培华学院的比例分别为7.1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组织)和8.18%(教育),而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这一比例分别为1.42%和1.99%。
从毕业生总数和总体就业率来看,综合类民办本科院校相对来说本、专科学生的培养规模较大,总体就业率较高。民办本科院校是利用非公共财政性经费举办的高等教育组织,办学具有社会效益外溢性。[1]大力发展民办高校既是实现公立高校分流的重要渠道,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又因其吸纳了相当比例的适龄入学生源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教育公平。这表明,未来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应稳步招生规模,而民办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应享受国家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2]同时,对于西部地区民办院校在资助强度和资助规模上要适当倾斜,对当地民办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的配套保障措施[3],以充分发挥民办本科院校对于西部地区发展的拉动和辐射作用。
从就业去向和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来看,首先,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成为吸收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最重要途径,平均有八成以上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选择到企业就业,其中进入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接近70%。其次,分别有一定比例的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教育机构及其他事业单位就业,也有极少数的毕业生选择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这种“一主多元”的格局表明未来民办本科院校有必要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在转变学生择业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职业性知识技能,形成自己独有的教育特色,探索灵活多样的本、专科生培养模式,保持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现实需求之间的适切性。[4]此外,与公办高校毕业生相比,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定位更为理性[5],可以鼓励其积极参与国家或地方基层项目,实现个体就业和服务基层单位的双赢目标。相关部门要继续实施好基层就业项目,完善和落实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鼓励性政策。高校要把基层就业的鼓励性政策宣传到位,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
从签约单位行业分布来看,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业与所在院校及专业类型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主要表现为财经类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到金融/银行/保险行业就业的比例比较高,综合性院校毕业生到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组织就业的比例比较高;设有医学院的院校毕业生选择进入医疗卫生单位的比例比较高等几个方面,这表明民办本科院校专业设置较为合理,符合院校“面向市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
从就业地域分布来看,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地域上极不均衡,呈现出明显的“属地就业”特征。这表明,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对民办本科院校的投入是物有所值的,加大对民办本科院校的投入会产生显著的“知识外溢效应”,而这种“知识外溢”对于提升中西部地区省域竞争力,缩小区域差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促进民办本科院校发展为杠杆,可以明显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也有利于地方储备更多的专业型人才资源。国家在民办本科院校资源配置方面应向中西部地区适当倾斜,并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补偿力度,以促进各地区的均衡、协调发展。面对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呈现出的这些新特征,未来我国民办本科院校改革的重点应立足于凸显特色,提升质量,相关工作部门应帮助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做好就业准备,培养单位应将就业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纳入学校教育质量工程,强化思想共识,整合现有资源,打造工作品牌,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工作体系,有效提升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以努力促进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从本次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后续年度报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例如,在2014届年度报告的就业数据中,部分民办本科院校未将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就业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导致后续研究无法分析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毕业生其就业呈现的不同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作为一种常态化的信息公开政策,需要继续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
[1]潘懋元,别敦荣,石猛.论民办高校的公益性与营利性[J].教育研究,2013,(3):25-34.
[2]张海燕,曾泽鑫.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85-87.
[3]开芳.民办高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江苏高教,2014,(1):137-138.
[4]鲍威.民办高等教育与大学毕业生就业新市场的形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1):52-61.
[5]魏捷,付春新.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分析——基于西安5所民办本科院校的调查[J].教育与经济,2006,(4):46-49.
(责任编辑:于翔;责任校对:赵晓梅)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Graduates in Private Colleges
YANG Jiale1,GAO Yao2
(1.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Shaanxi710127;2.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overall employment status of private colleges graduates was optimistic.In terms of employment destination distribution,signing employment rate is high while flexible employment rate is generally low.All kinds of enterprises,especially private enterprise,is the most important main body absorbing graduates employment,and presents an employment situation where private enterprises occupy dominating part though other parts still exist.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employment is unevenly,showing obvious“western territorial employment”characteristics.Area liquidity of undergraduates is larger than college students.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mployment industry and college professional setting.In the future,private colleges should keep their characteristics,improve quality,continue to explore flexible and distinctive students training mode.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support of private colleges within the region.Central government should continue to increase tilt and compensation efforts in education resources to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private colleges;graduates;the employment status;employment annual report
G648.7
A
1674-5485(2016)07-0120-05
①2014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与地区经济结构协同互动研究:机制构建与政策选择”(2014M02)。
杨佳乐(1992-),女,山西大同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高耀(1983-),男,陕西榆林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