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讨论变革高校公选课学习模式的实证研究①

2016-09-08 06:35:33梁兴连操良平罗江华
现代教育管理 2016年7期
关键词:批判性学习者思维

梁兴连,操良平,罗江华

(1.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2.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在线讨论变革高校公选课学习模式的实证研究①

梁兴连1,操良平1,罗江华2

(1.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2.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在线讨论已成为契合公选课教学改革需求的选择之一。定量与定性数据分析表明:学习者在线讨论的时间与终端均呈分布式特征,部分学习者表现出较强适应性,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得到一定锻炼。在线讨论契合学习者随时、随地与任何设备的网络生存方式,彰显增效、提质与创新升级的教育价值,能够消解公选课时空冲突和提升教学质量。提出加强公选课质量内涵建设、创造网络学习的便利条件、改革公选课选课管理制度的建设措施。

在线讨论;公选课;时空冲突;批判性思维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公选课是由学校统一协调安排的、打破院系间限制的、相对于专业教育的、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并由学生自主选择修读的课程[1]。其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知识渊博、能力综合、人文与科学素养全面协调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柱。然而,大量研究显示,公选课一般开在晚上和周末,与专业课授课、师生休息形成时空冲突,造成教师、学习者与管理者等多方不便,严重影响公选课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公选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破解时空冲突和改善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鼓励公共教育服务更加多元、线上线下教育结合更加紧密,其核心指向便是提质、增效与创新升级,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作为“互联网+讨论”的网络学习模式,在线讨论近年受到高等教育关注,成为契合公选课教学改革需求选择之一。

二、在线讨论变革公选课学习模式的价值旨趣

(一)消解公选课时空冲突的“增效”价值

在线讨论是教师、学习者与学习伙伴之间利用即时通讯、博客与论坛等工具开展的以文本为中介的同步或异步交流。师生在交流中认知事物、理解知识、迁移应用、批判观点和解决问题,以深层学习的方式建构知识。网络的特点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聚合丰富的智力和信息资源,web2.0交互技术增强了网络的互动性和吸引力,电脑、平板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增强了网络的可及性和易用性,加速了大学生网络生存方式的形成。当代大学生正在成长为数字公民,在线讨论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网络生存方式,即时通讯、微信、微博、博客与论坛等社会性软件已是他们主要的网络生存工具,随时随地通过任何设备联网已是他们网络生存的基本样态。在线讨论是个性化与灵活性的学习方式,这是其变革公选课传统学习模式的效率价值。

(二)发展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提质”价值

“最好的教学是对话式的教学”[2],对话式的教学具有批判性的特征,在线讨论属于这种教学方式。首先,在线讨论能够促进学习者批判性思维[3]。在线讨论是自由与开放的,学习者可以进行充分的观点分享和思维碰撞。学习者在阅读中认知、理解与应用知识,分析、综合与评价观点,支持、反对、质疑与批判观点,进行自我反思,或者提出讨论话题等。这些思维活动是在线讨论的普遍现象,是锻炼和外显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必要过程。其次,在线异步讨论比在线同步讨论更有利于培养学习者批判性思维[4]。在线异步讨论提供了分布式时间与空间,学习者拥有足够的时空仔细阅读、认真理解、网络探究、深层思考和细致撰写帖子。这个过程对学习者认知问题的广度与深度是非常有益的,对培养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精确度与成熟度也是极其重要的。在线讨论是对话式与批判性的学习方式,这是它变革公选课传统学习模式的质量价值,是其主要的价值归属。

(三)契合公选课“创新升级”需求

在线讨论的价值旨趣是学习的个性化、灵活性、对话式和批判性,公选课改革的需求是解决时空冲突与改善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二者相互契合。而且,公选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方式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在培养学习者批判性思维方面相对于其他课程具有更大的优势[5]。

众所周知,我国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过程急需大批创新型人才。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思维能力,是西方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上述挑战,探索适合我国高校实情的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路径便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诉求。因此,在线讨论变革公选课传统学习模式的深远意义在于探索“互联网+”高等教育的“创新升级”。

由此提出本研究的假设:在公选课中发展在线讨论学习模式,能够解决公选课时空冲突,能够发展学习者批判性思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目前,公选课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问题、成因、对策与网络教学方面,缺乏对在线讨论及批判性思维的关涉。而且定性研究过多,缺乏量化研究,提出的改进措施以个人总结为主,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说服力[6]。本研究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在线讨论变革公选课学习模式的绩效,提出建设措施。

三、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搭建在线讨论学习平台

研究选取以讨论为核心功能、可以免费获取、用户体验优秀、兼容多种终端和具备基本数据管理功能的WordPress程序搭建在线讨论学习平台,以避免论坛的复杂性与即时通讯的流动性。其中,响应式界面可以兼容电脑、平板和智能手机等多种终端,为用户提供了分布式访问的条件。数据库层自动记录学习者的学习终端型号、发帖时间和内容等主要的行为数据,丰富的功能插件可以扩展数据的记录、统计与分析功能。

(二)构建混合讨论学习模式

研究构建以在线讨论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混合讨论学习模式。课程计划七周,每周二一次课,每次课在线异步讨论两学时、课堂讨论一学时。首先,教师通过平台发布学习内容和资源链接,提出话题,发起讨论;然后,学习者与学习伙伴通过电脑、平板或智能手机等终端访问平台,阅读内容,探究资源,参与讨论或提出话题。最后,师生在课堂上总结讨论。学习者在讨论时可以自定时间、专题和步调,享有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地位,提供学习支架,发布内容资源、发起讨论话题、激励学习者主动参与、引导讨论正向发展与帮助解答疑问等。其中,教师对待在线讨论的态度是影响在线讨论中学生投入的根本因素[7]。为帮助学习者适应在线讨论,开辟“学习指南”栏目,明晰学习评价标准与学习方法,如建议日常学习时间与次数、回帖质量与数量、如何引发持续讨论等。

(三)实施在线讨论学习模式

经统计,有不同专业方向的70名学习者在自然状态下(无法查看选课要求)选修了课程,涵盖文理专业。年级与专业的多元化意味着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差异化,利于讨论中的观点碰撞。课程发布“什么是翻转课堂”、“什么是微课”、“什么是慕课”等12个专题,每个专题提出关联讨论话题。对行为数据导出、筛选、统计与分析的结果显示,学习者总共发布有效帖子2650条,字数超过17万。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学习者在线讨论呈现分布式

首先,每天发帖的时间呈分布式状态。学习者主要是在每天的上下课时段以及中午、晚上的休息时段参与在线讨论,晚上休息时段的发帖量很大,超过总量的三分之一,如图1所示。

图1 学习者每时段(小时)发帖数

其次,每周发帖的时间呈分布式状态。学习者星期二至星期六均有稳定的发帖,而在每周开课前的两天发帖量很大。其中周末两天的发帖量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如图2所示。

最后,在课程的七周内,发帖的时间呈分布式状态。学习者第一周至第五周均有稳定的发帖,而在课程结束前的两周发帖量激增(见图2)。

图2 学习者每时段(天/周)发帖数

学习者有效利用了白天、晚上和周末的空余时间进行讨论。利用晚上与周末进行在线学习,揭示学习者平时学习时间较紧张,只能付出业余时间学习课程,时空冲突问题得到一定缓解。课程“学习指南”明确规定最后突击发帖不能获得优秀成绩,但是,每次上课前的两天以及课程结束前的两周发帖量激增,说明学习者选修课程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支持部分学习者“为了学分选修课程”的说法,暗示课程需要加强质量建设。

数据显示,使用智能手机与平板发送的帖子占15%,学习者终端呈弱分布式特征。学习者开始尝试移动学习,对学习者讨论时间的分布式特征有一定贡献,为解决公选课时空冲突提供解决途径。然而,学习者较高的手机、平板普及率与较低的移动学习率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学习者实施移动学习存在不少障碍以及潜在的课程质量问题。

(二)学习者在线讨论呈现适应性

在线讨论适应性学习者是指在基本的在线讨论环境下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者。三分之一的学习者达到发帖38条和0.25万字的平均水平;17%的学习者发帖量超过76条,16%的学习者书写超过0.5万字,远高于平均水平;最高发帖量学习者超过200条和1.5万字。数据显示,学习者发帖量与书写量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学习者在线讨论的态度对其讨论成效有显著影响[8],学习者指出:看完首页,感觉就像看书,有目录,有正文,网络环境让我随时查看,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上课形式自由,时间安排合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学内容的细致讨论符合学生心理,给予敢说敢想的权利;希望老师长期更新网站,打算以后继续访问课程站点;不仅学到了很多教育技术前沿方面的知识,而且体验到了一种大胆、新颖的教学方式,期望能在全校推广这种教学方式。上述行为数据显示在线讨论适应性学习者的存在,在公选课中推行在线讨论学习模式具备一定主观条件。然而,约占三分之二的学习者发帖量低于平均水平,证实在线讨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者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9],说明非在线讨论适应性学习者普遍存在。

(三)学习者在线讨论呈现批判性

批判性思维主要表现为质疑、否定、反省和批判[10]。以“什么是翻转课堂”专题为例,讨论没有局限于翻转课堂的内涵,对其引发的深层价值问题的持续讨论锻炼了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尤其是批判性精神。由于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学习者认为翻转课堂优质资源无法惠及经济落后地区或家庭的学习者,质疑翻转课堂是否导致潜在的教育不公平;学习者否定多门课程同时开展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因为无法认同翻转课堂带给学习者额外的时间负担;学习者反思自己选修“尔雅”视频课程的经历,毫不避讳地指出许多“尔雅”视频课程缺乏吸引力,除了学分以外,他们收获甚少;学习者还批判地讨论了翻转课堂所涉及的学习自控能力、家庭教育、中美教育差异等问题,拓宽了思想视界。学习者指出,老师和学生对同一评论的看法在一个月之前和一个月之后都有显著的变化,或对立、或平行、或深入。批判性思维正是要求他们达到对世界的理性把握、对他人和自己的思想进行合理的审察,做出理智性的判断[11]。任何批判性思维只有依赖具体境脉才会真实、有意义地呈现,上述专题就是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具体境脉,帖子就是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外衣,判断帖子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特征就是判断讨论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特征,进而可以判断学习者批判性思维是否得到锻炼以及得到多大程度锻炼。由此可见,公选课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方式,以及多样的学习者,为发展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公选课时空冲突和教学质量已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在线讨论提供了公选课教学改革的一种而非唯一途径。在线讨论适合哪些课程、适合哪些师生、如何管理教学以及如何设计与评价学习等问题尚待深入研究,因此应当提出建设措施。

(一)加强公选课质量内涵建设

公选课的目标、内容与师生形成的教学过程是质量的核心,其根本指向是培养什么人以及怎么培养人。公选课是培养人文与科学素养全面协调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为创新型人才培养保驾护航。依据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诠释,公选课教育教学改革需要转向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相结合的路径。鉴于教学互为因果关系,从教师的角度寻求突破成为改革重点。首先,建立严格的教师准入机制,优化教授与博士师资的合理结构。长期以来,公选课的实然地位与应然地位不符,教师无法实现同专业课一样的价值,导致高职称与高学历教师不愿开课,教师职称与学历结构失调,影响教学质量。其次,高校教师应充分发挥导学功能,做学习者的成长导师。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方式增强公选课吸引力,激发学习者动机与兴趣,转变学习者选课观念,努力将教学技术转化为教学艺术,引导学习者爱上公选课。再次,高校教师应切实履行助学职责,做学习者的学习助手。搭建学习支架,加强教学干预,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辅导,回归最好的对话式教学,实现从教学到学习、从教师到学生、从内容到活动的全面转换。相比传统学习模式,在线讨论的过程实施与结果评价难度更大,更应加强质量内涵建设,质量内涵是公选课改革需要坚持的核心价值。然而,公选课质量内涵建设要求高校确立公选课价值应然地位,这是公选课改革成功的基础。

(二)创造网络学习的便利条件

从早期注重电子网页的网络课程与精品课程到后来注重教学视频的公开课与共享课,再到行为、网页与视频互嵌的慕课,高校网络学习的特点已经发生重大转变。学生不仅仅是浏览者,而且是在线作业、讨论、测验与协作的深度参与者,对技术的可及性与易用性提出较高的要求。目前,高校开展网络学习,尤其是移动学习,面临诸多非技术性障碍。首先,降低网络学习成本,鼓励学生开展网络学习。建设完善、经济的有线与无线本地上网基础设施,技术、工作、学习与生活一体化的智慧校园是发展路向;争取通信公司合作办学,通过优惠流量资费等政策鼓励学习者开展网络学习。其次,打破公选课定向思维,鼓励教师开展网络学习研究与实践。制定教学管理利好政策,鼓励教师探索在线讨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改革公选课内容、方法与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网络时代高校教学只有适应学生网络生存方式,才能引导大学生从娱乐常态化逐步回归学习常态化的网络生存正道,才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变革教育的正向价值。再次,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摒弃对技术的价值偏见,顺应全球教育信息化新形势,充分利用慕课、精品课、共享课与公开课等资源建立“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服务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在线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转化机制,提质、增效与创新升级高等教育。

(三)改革公选课选课管理制度

选课是公选课管理的重要环节,“选其所想、选其所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选课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大公选课开出数量,确保“选其所想”。当前高校公选课开出普遍不足,下属单位常常按照学校硬性指标完成开出数量,学习者选择余地小,无法满足自主选修诉求,“选其不想”的现实逐渐驱使学习者形成凑学分的选课心理机制,对人才培养极为不利。及时制定教学管理利好政策,鼓励教师多开课、开优课。其次,要加强公选课开出质量,确保“选其所值”。确保人文与科学课程结构合理;注重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成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限制休闲、娱乐等课程的开出。再次,要完善公选课选课系统,建立师生互选机制。志同道合的师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更利于开展在线讨论学习。通过选课系统,学习者可以查阅教师发布的课程目标、内容与选课要求等信息。在合理公平的伦理审视下建立学习者兴趣、动机、准备条件与课程特点对号入座的互选机制,尽量规避凑学分、不适应等风险。

[1]张继明.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课程设置质量研究——基于26所院校的实证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2,(6):80-84.

[2]桑新民.探索信息时代高校课程与教学的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6):38-41.

[3]Debela N.Using Discussions to Promote Critical Thinking in Online Environment[J].Open Education-Research,2007,(4):81-86.

[4]Davidson-Shivers G V,Muilenburg L Y,Tanner E J.How Do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Syn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Online Discussion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2001,25(4):351-366.

[5]王刚,崔涛,朱红,黄红云.公选课与未来人才培养[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5):34-36.

[6]张芮.普通本科院校公选课教学效果相关分析[J].高教论坛,2014,(2):59-62.

[7]余明媚,李文光,王新辉.学生投入在线讨论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4):85-90.

[8]吴筱萌,蒋静,吴杰伟.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学生网上讨论的成效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5):59-65.

[9]Hew itt J.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Threads Die in Asynchronous Computer Conferences[J].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2005,(4):567-589.

[10]罗仕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紧迫性和途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29-33.

[11]冯莹倩,徐建东,王海燕.异步在线交流中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提问模型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6):93-98.

(责任编辑:于翔;责任校对:赵晓梅)

Empirical Study on Learning Mode Reform of College Public Elective Course Based on Online Discussion

LIANG Xinglian1,CAO Liangping1,LUO Jianghua2

(1.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2.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

Based on the value of online discussion,this study built online discussion environment and learning mode to carry out public elective course.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showed that learning time and devices of the learners indicated distributed features,some learners had strong adaptability,and learners got some exercises of critical thinking.Online discussion learning mode fits on the way of network survival of anytime,anywhere and any device of learners,demonstrates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efficiency,quality and promoting innovation in improving traditional learning mode,removes the time and space conflicts and enhances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llege public elective courses.Propose constructive measures,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connotation of course quality,providing convenient conditions for online learning,and reform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online discussion;public elective courses;time and space conflicts;critical thinking

G642.421

A

1674-5485(2016)07-0099-05

①重庆市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基于智能手机的公选课教学模式构建及其支持系统研究”(CQGJ13B549)。

梁兴连(1979-),男,四川成都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博士生,主要从事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研究;操良平(1957-),男,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光通信与教育技术研究;罗江华(1968-),男,四川广元人,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批判性学习者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