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香尘,吕业坚,张盛,滕忠作,李昌伟(.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广西 南宁 53003;.广西浦北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 钦州 535300)
广西官垌鱼生态养殖模式研究
叶香尘1,吕业坚1,张盛1,滕忠作1,李昌伟2
(1.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广西南宁530031;2.广西浦北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钦州535300)
官垌鱼产于广西钦州市浦北县,是广西的知名水产品牌,其中的“官垌草鱼”是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官垌鱼生态养殖模式是利用山区小坑塘、山泉常流水以及青饲料进行高密度流水养鱼,以养殖草鱼为主的模式。该模式养殖的草鱼个体大、肉香爽滑、绿色无污染、无泥腥味,多年来蜚声省内外,并于2005年以主产地“官垌”为注册商标而得名。该养殖模式具有占地少、投资小、易于管理、产量高、效益好等特点,具备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作用,现简介如下。
据浦北县志记载,官垌鱼养殖起源于清朝,因技术、流通等多种因素限制,规模较小,发展缓慢,直至1979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养殖规模才逐步扩大。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官垌鱼生态养殖成为了广西淡水养殖的先进典型,《广西发展渔业生产战略研讨会与淡水养鱼技术经济调研辑要》以及《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史》曾对此模式进行了全面介绍,随着官垌鱼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该模式逐渐成为了广西淡水鱼养殖中独具特色的养殖模式。
进入21世纪后,在广西水产行业部门的支持及当地政府的努力下,以浦北县官垌镇为代表的官垌鱼生态养殖不断发展壮大。2004年,第一个官垌鱼生态养殖协会——浦北县官垌镇官垌鱼养殖协会登记成立,紧接的几年间,以此为代表的多个官垌鱼养殖协会陆续成立。2005年,“官垌鱼”商标获国家商标总局核准。之后,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钦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对官垌鱼生态养殖模式进行报道。官垌鱼生态养殖模式的发展逐步造就了官垌鱼产业的形成。
2014年,官垌鱼养殖面积达294 hm2,养殖农户达19 500户,产量达13 500 t,总产值达4.86亿元,从业人员人均收入达1.26万元,官垌鱼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2]。
2.1池塘要求
2.1.1环境条件森林植被良好,常年有山溪泉水可直接流入池塘,水源充足,无任何污染,排灌方便,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的规定,养殖水质符合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交通方便,其他条件符合GB/T 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的要求。
2.1.2池塘条件池塘可根据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建设成正方形、长方形或其他各种形状,面积一般为10~100 m2,水深0.8~1.5 m,塘底锅底形,周围浅、中间深。底质以沙泥底、硬泥底等为宜,淤泥厚度小于0.1 m。进水口与排水口呈对角方位,进水口高度高出塘堤0.3~0.5 m,排水口设在池塘底部,方便排水排污。进排水口分别设置用钢筋铁丝网或小竹棒做成的拦鱼栅,既防鱼逃跑,又可以阻挡杂物。塘基用石块或水泥砌筑护堤,高度应超过最高溢水口0.5 m以上,池塘上方用竹子或木条等材料搭建遮阳棚,面积约占池塘面积的1/4~1/3,用以遮蔽夏季阳光直射,利于鱼类的生长。
2.2鱼种放养
2.2.1放养前准备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先排干池水,清除池塘内及周边污泥杂物,修整堤埂,断水晒塘5~7 d,放入清水,使水深达0.2 m,用生石灰0.3 kg/m3或漂白粉0.02 kg/m3对水全塘泼洒,2 d后进水。消毒10 d后放养鱼种。
2.2.2鱼种来源鱼种应来源于水产良种场或具备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的苗种繁育场。
2.2.3放养品种以草鱼为主,搭配少量鳊鱼、鲤鱼、鲫鱼。
2.2.4放养规格草鱼尾重0.5~1.5 kg,其他搭配鱼种尾重0.25 kg。
2.2.5质量要求鱼体表洁净光滑,鳞片鳍条完整,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畸形,同一池塘放养规格一致,其余应符合GB/T 11776《草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的要求。
2.2.6放养密度草鱼3~5尾/m3,其他搭配鱼种0.5~1.0尾/m2。
2.2.7放养时间以秋季和春季放养为宜,选择晴天9:00—10:00或16:00—18:00下塘。
2.2.8鱼种消毒与免疫防疫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鱼种5~10 min。放养时,将草鱼免疫疫苗稀释,然后按0.5 mL/尾的剂量,通过背鳍基部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疫苗注射时要防强光照射,已经开封的疫苗应当天使用,剩下的不能再用。
2.3日常管理
2.3.1青饲料种植按池塘面积与种草面积1∶3.5比例配套种草面积。青饲料的品种很多,陆生的有桂牧1号、矮象草、黑麦草、苏丹草、稗草、小米草、薯叶、南瓜等;水生的有浮萍、芜萍、苦草、轮叶黑藻等;水、陆兼生的有水蕹菜、喜旱莲子草等,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形成合理的种植模式。
2.3.2青饲料投喂采用“四定”投饲,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定时:每天2次,8:00—9:00和17:00—18:00各1次;定位:用竹子制作浮框,青饲料投入框内;定质:投以新鲜、嫩绿的无毒适口青饲料;定量:日投饲量为鱼体质量的10%~25%(随水温适当调整),以鱼吃八分饱为准,以投喂后3 h内吃完为宜。
2.3.3水温调节依季节不同调节池水的深度以控制水温。池边不宜种植高大的树木和有高大的建筑物,冬春季节池中水体不应被遮蔽,以免影响水温的升高。
2.3.4流量调节水流量的大小可按季节不同来掌握,以达到调节池水中溶氧充足的目的。一般夏、秋季流量大,冬、春季流量小,以池鱼不会浮头为宜。
2.3.5水质调节每15 d全池泼洒生石灰水1次,用量为0.02 kg/m3水体。
2.3.6巡池、建档每天早晚各巡池1次,观察水质、水温变化和流水量以及鱼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日常记录,每口养殖池塘都应建立养殖档案,包括放养、投饲、用药、水温等情况的记录及巡池观察记录。
2.3.7防缺氧及时清除进水口杂物,防止堵塞,保持流水畅通。经常捞除塘内饲料残渣,保持水质清新,防止缺氧。
2.3.8防逃经常检查进、排水口鱼栅是否损坏,保持适当水量,严防塘水漫堤逃鱼。汛期要做好防洪工作。
2.4病害防治
养殖草鱼常见病为细菌性肠炎、烂鳃病、出血病、水霉病等。日常管理中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预防首选中药,具体操作:3—6月期间,每月浸一疗程苦楝树叶,用量按0.70~0.75 kg/m2扎成4小捆,分别浸在池塘的四个角,每天翻动1次,连续浸泡5 d;之后再重复操作1次,为一疗程。发生鱼病时,要及时对症治疗,渔药使用应符合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
2.5捕捞
个体达4 kg/尾以上的草鱼即可捕捞上市,其他鱼视市场要求上市。用网具或放水捕捞,注意勿伤及鱼体。起捕前1天停喂青饲料,以提高运输成活率。
3.1经济效益
官垌鱼生态养殖模式下养殖的鱼品质好,尤其是草鱼,市场上供不应求,售价可达70元/kg以上,是普通草鱼价格的4~5倍,而养殖成本仅占20%~30%,经济效益非常显著。举例分析,如表1。
表1 “官垌鱼生态养殖模式”效益分析表
3.2生态效益
3.2.1保护水资源,确保鱼产品品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据调查,国内60%的精养池塘水质有机耗氧超标,湖、库、河渔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度开发和污染[3],如果生产出不合格的水产品就不仅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而且影响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官垌鱼生态养殖模式采用中药防病方式,强调“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程不投施化学肥料和化工药品,避免了水资源遭受污染,从而保证了鱼产品的品质。
3.2.2减少资源浪费,节约能源投入垌鱼生态养殖模式利用荒坡山地冬闲田种植青饲料,不但解决了饲料来源问题,同时充分发挥了荒坡山地冬闲田的作用,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该生态模式能将种植业与池塘养鱼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生态渔业形式,充分有效地利用了太阳能,加速物质和能量的有效循环过程,节约生物能和工业能等其他能源的投入。
3.2.3充分发挥淤泥潜能,使能源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官垌鱼生态养殖模式采用大量青饲料饲养鱼类,因此该模式下池塘底部的淤泥堆积速度较快,因此当地养殖户习惯定期清理底部淤泥,将淤泥清到草地作为肥源种植饲养鱼类的青草料,如此反复形成了“清淤—种草—养鱼”的良性生态循环,充分利用了淤泥中的潜能,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过程。
3.2.4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官垌鱼生态养殖模式所种植的多个青饲料品种,如苏丹草、紫花苜蓿等有强大的根系,可以有效固土,从而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另一方面,青饲料的茎叶和树木一样,具有吸附灰尘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3.3社会效益
3.3.1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产养殖业高成本低价格的矛盾冲突解放初期,随着“鱼少价高、粮多价廉”局面的出现,“吃鱼难”成了当时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渔业生产投入了大量商品饲料养鱼,以粮换鱼,从而赢得了产量、时间和效益,解决了当时“一鱼难求”的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力获得飞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近20年,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大幅提升,人均占有水产品量已超世界平均水平,鱼已不再是人民餐桌上的稀罕物,水产养殖业又开始面临着新的挑战,养鱼成本的居高不下与水产品价格的平缓下降的矛盾日益突出,水产养殖业效益再一次明显下降,甚至无利可图[4]。在这种情况下,官垌鱼生态养殖模式充分利用荒坡山地冬闲田等种植青饲料养殖鱼类,全程不投喂配合饲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养殖成本。另一方面,该养殖模式全程采用山泉流水和青饲料养殖,养殖出的鱼产品品质高、绿色无污染、无泥腥味等,因此市场价格较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产养殖业高成本低价格的矛盾冲突。
3.3.2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据相关研究,草鱼从青饲料中获得的粗蛋白和能量比从谷物中获得的多,且青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也较谷物更适合草鱼的营养需要[5]。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的饲料产品鱼龙混杂,若以劣质饲料养殖的鱼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官垌鱼生态养殖模式全程避开人工饲料,仅以最适合草鱼生长的青饲料养殖,且采用山泉流水养殖,因此该模式下养殖的鱼不仅肉质紧实、味道鲜美,而且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叶香尘,李昌伟,张盛,等.广西官垌鱼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养鱼,2015(6):4-5.
[2]吕业坚,叶香尘.大宗淡水鱼高效养殖模式攻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229-234.
[3]白遗胜.水产健康养殖系列[J].科学种养,2007(1):22.
[4]李明锋.对种草养鱼问题的再认识 [J].饲料博览,1998,2 (10):28-29.
[5]胡雪华,邵游.发展鱼塘草业提高养殖效益[J].草业科学,1994(8):67-69.
资助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CARS-46)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6.08.003
收稿日期:(2016-02-01)
作者简介:叶香尘(1980-),女,水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动物育种与养殖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吕业坚(1961-),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动物育种与养殖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