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锡荣,柯 俊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065)
中国创新文化之现状调查与问题剖析
高锡荣,柯俊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065)
基于大样本问卷调查,考察了中国创新文化的基本现状,重点剖析了制约国家自主创新的文化短板,认为平等文化、包容文化、冒险精神、崇尚个性是创新文化的绝对短板,求变精神、诚信文化、怀疑精神是相对短板,并且这些短板皆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和强壮性。创新文化短板导致了社会创新氛围的严重缺失和个体创新精神的明显不足。为消除上述创新文化短板,应尽快开展国家创新文化体系建设,为国家的自主创新跃迁构造一个健全的文化基础与氛围。
创新文化;问卷调查;短板因素
当前,随着中国和平崛起之势渐成、民族复兴之梦渐至,国家正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发展压力。一方面,以美、日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对中国不断高筑技术壁垒,妄图将中国长期阻挡、压制在模仿跟随式的“发展中”技术状态;另一方面,以往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经将中国的生态环境推向危险的悬崖边沿,自然资源正面临耗竭的威胁。在此内外形势的双重压迫之下,全面推进自主创新便成为中国突出重围、屹立世界的终极战略选项。然而,自主创新,尤其是全国范围内的全面自主创新,必须依赖于全社会的国民创新文化作为支撑。一方面,创新是人类的一项高级智能活动,深受创新者个人及团队的创新精神状态影响;另一方面,创新是一项事关全体国民的社会活动,深受社会的创新文化氛围影响。事实上,中国在最近三百年以来的落后,其根本原因正是由于国民大众在创新精神上的不足,以及全社会在创新文化氛围上的不佳。
过去学者们对创新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文化的概念[1-4]、创新文化的特点[5-9]、创新文化的作用[10-13]、国家创新文化的缺陷[14-17]等方面,但现有文献在创新文化概念体系上不够系统,未能设计科学测度创新文化状况的综合指标体系,从而难以开展对创新文化状况的统计调查,亦因此难以真正发现创新文化的问题与短板。为此,我们提出并开展了对中国创新文化现状调查与问题剖析的课题研究。
基于对创新文化研究文献的内容编码分析,建构了由“个体创新精神”“团队创新精神”“社会创新氛围”三大核心范畴,“冒险精神”等11个主范畴,以及“敢于探索”等44个副范畴所组成的创新文化概念体系。其中,个体创新精神反映的是人们对于自己从事创新活动的态度,下辖冒险精神、求新求变、崇尚个性、怀疑精神4个主范畴;团队创新精神反映的是人们对于联合创新和复杂创新的态度,下辖奋斗精神、合作精神、开放精神3个主范畴;社会创新氛围反映的是人们对待他人从事创新活动的态度,下辖尚贤文化、包容文化、诚信文化、平等文化4个主范畴。每个主范畴皆向下展开为4个副范畴。
问卷初稿设计如下:
(1)概念题项定义。对应于创新文化概念体系的44个副范畴,将每个副范畴进行概念定义,形成44个概念题项。
(2)场景题项转换。根据对44个副范畴的概念定义(即概念题项),将每个概念题项转换为情景化的场景题项。通过情景化转换,将原本抽象的概念转变成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环境相关的场景形象,这样就会使得人们对问卷题项更加容易理解,从而显著提高回答问题的生动性、便利性与准确性。对于每一个场景题项,均采用5分制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
(3)问卷初稿内部论证。组织项目组成员3~5人,对由44个场景题项所构成的问卷初稿进行逐项逐题的讨论,并反复检查各题项之间的上下文关系,优化各题项的表述方式,消除各题项的概念歧义以及可能存在的概念交叉,确保每个题项在概念上的独立性和准确性。
(4)问卷初稿同行论证。聘请相关领域的教授3位和有经验的研究生2位,对经过项目组内部论证的问卷进行再论证和再优化,以消除项目组成员可能存在的思维盲点。
问卷测试定稿如下:
(1)第一次测试。在某高校某学院的大学生中进行测试,回收问卷109份。
(2)第二次测试。在某高校的全校大学生中进行测试,回收问卷113份。
(3)第三次测试。在互联网社区进行测试(含“问卷星”平台),回收问卷334份。
根据上述三次测试,对问卷依次进行了三次调整。调整的主要情形有三,一是某些问题对概念描述不够准确或者不够形象,导致答题者的理解出现歧义的情形;二是某些问题在情感或者心理上较为敏感,导致答题者不愿意如实回答的情形;三是某些问题采用正向提问可能隐含价值褒贬、道德审判或者心理暗示,从而更加适合采用反向提问的情形。经过三轮测试修改,进一步提高和保证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并形成了最终的正式问卷题项。
2.1调查抽样
正式的问卷调查是在网络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上进行的,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问卷发放时间为2015年7月14日,回收截止时间为2015年7月24日,共回收问卷2100份。
(1)“问卷星”质量控制。① 防止答卷人重复答卷:同一个IP地址、同一台电脑、同一用户名都只能填写问卷1份,且被确认为无效答卷或者被甄别页排除掉的答卷人不能再次答卷;② 答题时间控制:设置最短答题时间和最长答题时间,自动踢出填写时间太快或者太慢的问卷;③ 题项顺序随机调整:对不同的答卷人进行题项顺序的随机调整,以避免答卷人之间的抄袭和作弊。
(2)有效问卷筛选。① 剔除回答有缺失的问卷;② 剔除存在随意填写嫌疑的问卷(如连续选择相同选项,或者选项呈现某种排列规律等);③ 剔除在相关题项上明显存在矛盾的问卷。最终,在回收的2100份问卷当中共筛选出有效问卷2072份,有效率98.67%。
2.2调查对象描述
在2072份有效问卷中,答卷人的性别分布为:男性1004人(占48.46%)、女性1068人(占51.54%);年龄分布为:25岁以下358人(占17.28%)、26~35岁1169人(占56.42%)、36~45岁401人(占19.35%)、46~55岁109人(占5.26%)、56岁以上35人(占1.69%);学历分布为:初中及以下5人(占0.24%)、高中或中专116人(占5.6%)、大专348人(占16.80%)、本科1442人(占69.59%)、研究生及以上161人(占7.77%);职业分布为:企业1187人(占57.29%)、行政机关118人(占5.69%)、事业单位463人(占22.35%)、自由职业者150人(占7.24%)、学生154人(占7.43%);地区分布为:东部地区1510人(占72.87%)、中部地区382人(占18.44%)、西部地区180人(占8.69%)。
3.1副范畴得分分析
调查问卷的44个题项分别对应于创新文化的44个副范畴。各副范畴的抽样调查平均得分结果排列于表1中。表1中的得分全部按照正向问题给出;反向问题则全部转换为正向得分,转换公式为“正向得分=(6-反向得分)”。
表1 创新文化44个副范畴的抽样调查平均得分(按正向得分从高到低排序)
表1将44个副范畴按照正向得分均值的相对高低,划分为高分组(>3.5分)、中分组(3~3.5分)和低分组(<3分)三大类。高分组包括14个副范畴,反映了中国在创新文化方面的优势;中分组包括10个副范畴;低分组包括20个副范畴,反映了中国在创新文化方面的劣势。
3.2创新文化概念体系得分汇总
原始主范畴得分分组如下:
(1)高分组:包括3个主范畴,即开放精神(3.79)、尚贤文化(3.72)、合作精神(3.60)。
(2)中分组:包括4个主范畴,即奋斗精神(3.41)、怀疑精神(3.26)、诚信文化(3.06)、求新求变(3.03)。
(3)低分组:包括4个主范畴,即崇尚个性(2.98)、冒险精神(2.81)、包容文化(2.41)、平等文化(2.21)。
调整后主范畴得分分组如下:
考虑到有4个原始主范畴在其副范畴得分上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一是“求新求变”在“求新”和“求变”上分化明显,二是“诚信文化”的副范畴“鄙视虚假”得分明显偏高,三是“怀疑精神”的副范畴“注重反思”得分明显偏高,四是“崇尚个性”的副范畴“敢于表现自我”得分明显偏高。为消除奇异值的影响,把“求新求变”一分为二成为“求新精神”和“求变精神”,再从“诚信文化”中剔除“鄙视虚假”,从“怀疑精神”中剔除“注重反思”,从“崇尚个性”中剔除“敢于表现自我”,得到调整后主范畴得分分组:
(1)高分组:包括3个主范畴,即开放精神(3.79)、尚贤文化(3.72)、合作精神(3.60)。
(2)中分组:包括3个主范畴,即奋斗精神(3.41)、求新精神(3.40)、怀疑精神(3.07,不含“注重反思”)。
(3)低分组:包括6个主范畴,即诚信文化(2.91,不含“鄙视虚假”)、崇尚个性(2.83,不含“敢于表现自我”)、冒险精神(2.81)、求变精神(2.65)、包容文化(2.41)、平等文化(2.21)。
在前面的主范畴得分分组中,低分组主范畴就是短板。第一,不论调整与否,“平等文化”“包容文化”“冒险精神”“崇尚个性”皆处于低分组,表明这4个主范畴是中国创新文化的绝对短板;第二,调整后,低分组新增了“求变精神”和“诚信文化”,表明这2个主范畴是中国创新文化的相对短板;第三,调整后,“怀疑精神”尽管处于中分组,但其得分较低,十分接近低分组,故也可以把该主范畴看作是中国创新文化的相对短板之一。
三大核心范畴的平均得分为:“团队创新精神”为3.60,处于高分组;“个体创新精神”为3.02,处于中分组;“社会创新氛围”为2.85,处于低分组。其中,“个体创新精神”虽然处于中分组,但其平均得分十分接近于低分组。
由上可见,社会创新氛围的严重缺失是当前阻碍自主创新的首要文化因素;而个体创新精神的不足,亦是阻碍自主创新的重要文化因素。
4.1性别分组得分的一致性
由表2可见,除了男性的“怀疑精神”明显高于低分组外,其余短板因素皆在性别上保持着较高的一致性,特别是“平等文化”“包容文化”“求变精神”几乎没有出现性别波动。
表2 不同性别在创新文化短板上的一致性
4.2年龄分组得分的一致性
由表3可见,除了老年人(55岁及以上)的“诚信文化”、中老年人(46~55岁)的“怀疑精神”明显高于低分组外,其余短板因素皆在年龄上保持着较高的一致性,特别是“包容文化”和“崇尚个性”几乎没有出现年龄波动。
表3 不同年龄在创新文化短板上的一致性
4.3学历分组得分的一致性
由表4可见,除了研究生的“怀疑精神”明显高于低分组外,其余短板因素皆在学历上保持着较高的一致性。
表4 不同学历在创新文化短板上的一致性
4.4职业分组得分的一致性
由表5可见,除了事业单位的“怀疑精神”明显高于低分组外,其余短板因素皆在职业上保持着较高的一致性,特别是“崇尚个性”几乎没有出现职业波动。
表5 不同职业在创新文化短板上的一致性
续表5
4.5地区分组得分的一致性
由表6可见,除了东部地区的“怀疑精神”明显高于低分组外,其余短板因素皆在地区上保持着较高的一致性,特别是“平等文化”、“包容文化”、“求变精神”、“冒险精神”、“崇尚个性”几乎没有出现地区波动。
表6 不同地区在创新文化短板上的一致性
(1)从主范畴的角度看,“平等文化”“包容文化”“冒险精神”“崇尚个性”是创新文化的绝对短板;“求变精神”“诚信文化”“怀疑精神”是创新文化的相对短板。
(2)从核心范畴的角度看,“社会创新氛围”的严重缺失是当前阻碍自主创新的首要文化因素,“个体创新精神”的明显不足是阻碍自主创新的重要文化因素。
(3)中国的创新文化短板,在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地区的分组方面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调查发现的创新文化短板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和强壮性。
创新文化短板的存在,对中国向自主创新跃迁是一个严重的障碍。我们要针对所发现的创新文化短板,尽快开展国家创新文化体系建设,有效弥补国民创新文化缺陷,为国家的自主创新跃迁构造一个健全的文化基础与氛围。
[1]徐智华,刘群慧.日本技术创新文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6):236-241.
闫伟华.关于科研单位创新文化建设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3,34(35):163-165.
邢旭光.浅谈企业的创新文化[J].党史博彩(理论),2013,26(1):43.
JING X,TANG B,YAN H.System analysis and model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culture[C].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2011,1(2):1-4.
王平聚,曾国屏.深圳创新文化系统初探——从历时性形成角度的一个考察[J].特区经济,2014,32(11):11-16.
HOFSTEDE G.Culture’s consequences: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M].Beverly Hills,CA:Sage,1980.
GREEN W,CLULEY R.The field of radical innovation:making sense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s and radical innovation[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4,43(8):1343-1350.
EUCHNER J.Innovation culture and open space meetings[J].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4,57(1):9-10.
DUYGULU E,OZEREN E,BAGIRAN D,APPOLLONI A,MAVISU M.Gaining insight into innovation culture within the context of R&D centres in Turke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5,19(2):117-146.
[10]HALKOS G E,TZEREMES N G.Modelling the effect of national culture on countries’ innovation performances:a conditional full frontier approach[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economics,2013,27(5):656-678.
[11]POOL J K,ASADI A,FORTE P,ANSARI M R.The effect of organisational culture on attitude and intention toward knowledge sharing:a study of Iranian SM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 decision making,2014,13(3):286-301.
[12]PANAGIOTIS E,PANTELIS C,DIONYSIS G.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culture as a long-term strategic instrument during the European great recession[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5,68(7):1436-1438.
[13]WHITTINGHILL C,BERKOWITZ D,FARRINGTON P A.Does your culture encourage innovation?[J].Defense acquisition research journal:a publication of the defense acquisition university,2015,22(2):216-239.
[14]李柏洲,苏屹.大型企业原始技术创新阻碍因素与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2):333-336.
[15]郭淑兰.欠发达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25(2):103-105.
[16]吴金希.创新文化:国际比较与启示意义[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7(5):151-159.
[17]张朝,于宗富.中美创新机制文化背景比较研究——基于儒家文化与实用主义哲学的视角[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3):38-42.
(责任编辑沈蓉)
Current Status Investigation and Weakness Factor Analysis: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Chinese Innovation Culture
Gao Xirong,Ke J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 400065,China)
A large sample questionnaire survey had been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Chinese innovation culture and its weakness restricting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It was robustly showed that,in Chinese innovation culture,the absolute weakness factors included equality,inclusiveness,adventurous spirit and personality,and the relative weakness factors were seeking change,integrity and skepticism.These weakness factors led to badly lack of national social innovation atmosphere and to obviously insufficiency in the individual innovation spirit in China.And then a national innovation culture system should be constructed as soon as possible to form a healthy culture foundation and atmosphere for China’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ransition through eliminating the weakness factors above.
Innovation culture;Questionnaire;Weakness factor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企业向自主创新跃迁的激发机理与切入路径研究”(12BGL017),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梦’时代的国家创新文化体系建设研究”(15SKG063)。
2015-10-20
高锡荣(1963-),男,湖北天门人,博士,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
C93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