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艳梅
【摘要】由于目前大学婚恋观趋于开放,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学生恋爱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目前高校对于婚恋观的教育并未到位,本文从大学生恋爱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大学生婚恋教育的几种对策,以期对大学生的婚恋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婚恋观 分析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3-02
大学生这一年龄阶段,恋爱已经成了大学生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网络更是不断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大学校园随处可见情侣的身影,当然随之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婚前性行为、“网恋”、“一夜情”等开放或扭曲的婚恋观念,给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多的难题,而由此产生的一些问题学生,给学校的管理也带来了很多难题。对于高年级的大学生而言,事业与恋爱婚姻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冲突。事业和婚姻同等重要,提前树立好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念,规划好事业与婚姻的关系,将有利于将来事业的稳定和家庭的和谐。
一、大学生恋爱原因及态度
1.大学生恋爱的原因
当前大学生的婚恋观总体上是健康积极的,选取志同道的伴侣,能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但一些消极错误的婚恋观也屡见不鲜,比如有些同学认为,上大学不谈一次恋爱就会是一生的遗憾,“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周围朋友都有了异性朋友,只有我没有会很没面子,”,“寂寞难耐,需要找个人陪”等。
2.大学生对婚恋的态度
2005年,教育部出台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取消了一些涉及在校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只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即可,不再需要获得学校批准同意。而迫于就业等的压力,许多的大学生选择在校期间结婚生子,尤其是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放开,女生在就业时面临用人单位询问“结婚生子“等的尴尬问题,让大学生,尤其是女生选择做“大学生妈妈”,大学生婚恋与职业选择显示了更多的密切联系。
二、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1.恋爱中的责任感缺失
针对大学生婚恋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81%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有过恋爱经历,但是67%以上的人都最终分手,毕业后希望可以结婚的仅占12%[1]。虽然大学生恋爱现象越来越多,但却比较盲目,对于自己今后的婚姻和家庭却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规划。在校的大学生对朋友、家庭、社会等问题的认识不全面,认为“相爱时在一起,不爱时就应该分开”,无需与责任挂钩,这也导致部分学生性观念开放,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2.恋爱关系不稳定引发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恋爱现象的普遍,但盲目恋爱的结果,导致了恋爱关系的不稳定,导失恋也成为高校常见的一种情感危机,也是诱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正处于心理从幼稚向成熟的发展阶段,情绪波动大,冲动性强,自控力较差。失恋后往往产生悲伤、失落、抑郁、怀疑、孤独和绝望等消极心理,得不到及时的排解,严重时会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自残、自杀、报复或形成抑郁症等[2]。
3.性道德观念偏离
大学生普遍认同“无爱无性”,婚姻不再是性的前提, 在这种性观念日趋开放的背景下,大学生性行为的增多成为必然的趋势。浙江工业大学对全省十余所大专院校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变,有31.1%的大学生不仅认为“性解放”、“性自由”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完全可以接受,而且认为这是人类爱情发展的必然结果;有21.9%的大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是可以理解的;55.9% 的大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只要相爱,无须指责。这些性道德观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与社会所提倡的性道德发生了偏离,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冲突[3]。
4.学业与生育的矛盾
大学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大学期间学业和生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大学生生子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大学生没有经济基础,学费生活费用都需要父母的支持。对女大学生来说,大学期间怀孕生子,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学业,另一方面,无法承担起养育子女的家庭责任,也可能引发一些焦虑。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婚恋观
1.加强学校的情感教育
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情感教育,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亲密接触的机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真挚的情感、对求知的热情和生动形象的语言都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热切的渴望,在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减少生活中的“无聊”、“孤独”等消极感受。《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相比于其他课程而言,对学生的婚恋观具有更深远、更全面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从现实事例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出发,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4]。
对于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与学生建立关系和信任,对学生的困惑进行及时的指点,对于负面情绪进行及时疏导。利用通讯设备、网络平台和课外活动等多组织师生的交流,让网络也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通过知识性、趣味性的交流方式来实现与大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教育大学生自尊、自爱、自强,珍爱青春,健康成长。
2.加强性知识健康教育
学生性观念越来越开放,非婚性行为也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而大学生的性知识,来源于家庭和学校教育仅占7.6%和13.3%,其余则来自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同伴朋友等社会途径[5],高校在性健康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空间。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性知识和心理知识的指导和咨询,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心理咨询师也可以针对性心理,开展相应的指导和咨询,教育学生调整心态,树立健康的性心理。 此外,还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让大学生提高两性关系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从而培养大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感和性行为,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处理未来会面临的家庭、婚姻等问题。
3.创新婚恋观教育方法
目前,很多高校开展的婚恋观教育方法基本是以开展讲座、相关课程、班会等形式进行,而这种教育方式往往达不到期望的效果,也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婚恋观的需求,必须创新教育方法,以当前95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准,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团体辅导和开展个性化的指导工作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提高解决情感问题的能力。另外,要与家长保持联动,形成“家庭——学校”共同教育的机制,学校采取婚恋方面的教育时,家长也紧跟学校的进度,做好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朱柱,史红选.大学生的恋爱认识误区及思考[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7,9:98-100.
[2]张丽静,宋建秀.大学生失恋后的心理调适[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综合版),2011,7:20-23.
[3]董俊梅.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3:53.
[4]潘星容.关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J].宁夏社会科学,2013,1:147-153.
[5]崔志霞.浅谈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