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师范毕业申请人员从教比率的几点思考

2016-08-23 11:00黄伟萍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师资格

黄伟萍

【摘要】上海市教师资格认定每年认定成功教师资格人员有一万多人,其中非师范毕业生有几千人。根据有关教育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已获得教师资格的非师范申请人员顺利从事教师职业的比率不是很高。本文旨在从引进非师范生进入教师队伍的意义出发,开展非师范生从教比率不高的原因分析,并提出提高非师范生从教比率的相关建议,以有效地提高教师资格证书的使用率。

【关键词】非师范毕业生 教师资格 从教比率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7-03

上海市教师资格认定每年成功认定教师资格人员有上万人,除去高校教师资格为高校已经入职的教师,2016年以前毕业的师范生直接参加认定,其余的申请人员均为非师范毕业生。以上海市教师资格认定近3年来认定人数据统计分析来看,2013年上海市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成功认定申请人数11379人,其中认定的非师范毕业申请人数为4986人;2014年上海市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成功认定人数为11959人,其中认定的非师范毕业申请人数为5617人;2015年上海市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成功认定申请人数11618人,其中认定的非师范毕业申请人数为5997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上海市教师资格认定中非师范生认定人数约占总体认定人数的一半左右。

根据有关教育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已获得教师资格的非师范申请人员顺利从事教师职业的比例不是很高,大概是已获得教师资格证人数的40%左右。从上海教师资格认定数据统计情况来看,每年有大概60%左右的教师资格证是处于搁置状态,这样大大降低了教师资格证的使用率。

一、引进非师范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的意义

教师资格认定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工作,每年有大量的非师范毕业的申请人参加申请并获得教师资格。将非师范毕业申请人纳入教师资格队伍对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调动更多专业的毕业生投身教育事业,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队伍整体上的专业结构如何是衡量教师队伍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准。合理的教师队伍专业结构是保障学生合理的素质结构的前提。给非师范专业申请人进入教师队伍的空间,对于改变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的单一性局面,丰富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的类型,优化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的组成必将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非师范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需要具备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①《教师资格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②非师范毕业生若要取得教师资格证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具备相应的学历条件;

2.通过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取得考试合格证明,并在三年有效期内;

3.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语言测试中心的二级乙等(80分含80分)及以上水平;

4.应当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经体检合格。

非师范专业的申请人在经过上述申请流程,成功申请到教师资格后,具备了将来发展成为教师的一个基本资格条件。成功加入教师队伍,还需要经过入职单位的招聘考试。

三、从为师职业角度看,非师范毕业生的优劣势

与全日制师范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相比,作为非师范专业的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具有以下优势:

1.知识面丰富,且专业通晓程度较深。非师范院校一般都为综合型大学,学科门类较多,对于综合大学的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科门类多、学科之间互为支撑与融合的条件,视野开阔,知识面广。非师范的申请人的所学专业学科多样是对师范生专业的有效丰富与补充。师范教育学生的教学培养中所学公共课较多,涉猎的广泛难免也影响了其专业深度。非师范生的所学专业学科针性较强,对专业的通晓程度往往也较高。

2.整合、创新能力强。正是由于非师范专业的教师有广博的学识,因此在思维的开放活跃程度方面,非师范专业教师远远超过师范专业教师;在课程资源的挖掘整合方面,非师范专业教师做得更深刻灵活。开放活跃的思维和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是新的教学课程所提倡的全新理念,也是新的教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素养的迫切要求。非师范专业教师不仅擅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而且在美术、音乐、历史、地理、英语等方面亦有不俗的修养。由此可见,非师范专业的教师有很强的教学课程整合能力,这对新的教学课程的实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对教师职业具有较高热爱之心与兴趣和耐心。从从教动机来看,非师范毕业生有自己所学的专业,可以不一定选择教师职业。非师范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除了教师职业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教师职业的相对稳定性以及相关待遇的不断提高,应该还有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教师是一种工作重复性较强的职业,同时,授业也需要较高的兴趣与耐心,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之心也会避免产生从教的倦怠情绪。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兴趣和耐心使得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具有从事教师职业方面的性格优势。

从教师专业的视角来看,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生如果从事教师职业,又欠缺一些必备的教师教育知识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这些恰恰是在师范生培养方案中强调的教师教育课程及教育实践环节。

一方面,教师是具有专业性的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总则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所谓专业人员,是指受到严格的专门行业训练、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作为专业的职业除了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外,还必须有专门的职业技能。作为教育行业的专业人员,其专业性主要体现在教师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情境知识等方面。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其教师教育的专业素养仅仅体现为通过教师资格笔试与面试考试。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包含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学习论、教育心理学等一系列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师范生具有了教育教学方面的系统性理论知识。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生仅仅通过应试性的考试,但是与全日制师范毕业生系统的教育教学知识理论体系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且难以反映申请者对教师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另一方面,教师职业具有实践性。这是因为教师是致力于学生的教学实践过程。由于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有个性特点的学生,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特性、教学的目的和内容、自己的特长等因素,不断调整教学的策略和做法。这就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加以反思。师范专业的申请人可能在为期半年的教学实习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而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生却未接受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的训练。仅仅为针对二十分钟的面试试讲而做的相关应试准备,很难培养出申请者的实际教育教学与实际教学的领悟与把握能力。

因此,非师范毕业申请人即使在成功申请到教师资格,在教育教学知识、实际教育教学能力还是有一定的欠缺,难以保证具备合格的专业教师的质量,难以确保教师的专业地位。

四、非师范毕业生从教比率不高的一些原因分析

与全日制师范生相比,非师范毕业生从教比率不高可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教育行政部门方面存在的一些原因

教育部门已经开展了面向非师范毕业生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已经充分认识到非师范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的重要意义,但在加强非师范毕业生从教方面重视不够,对于求职与用人单位需求方面的联系还不够,在加强准教师的培训等方面开展还不够,需要加大对非师范毕业生从教的支持力度。

(二)非师范毕业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原因

1.思想态度没有充分重视,主动性不强

全日制师范毕业生在择业时,因为是师范的招生与培养体制,所以会把教师作为自己的第一择业目标,对教师职业的关注度与投入程度都要高于非师范生。非师范毕业生可能把自己的教师资格证只是作为自己的一张后备证书,没有把他作为第一选择,对教师择业的努力与投入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自身的重视不够。所以,在择业态度的第一步,非师范毕业生可能就会输给全日制师范毕业生。

2.部分非师范生自身素质不高

从前面非师范生的一些特点我们已经了解到,非师范生虽然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但对于教育教学能力的把握还只是停留在应试型的程度,因为教育教学能力不仅需要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还需要通过实践的练习与把握,需要通过与授课对象互动的一个交流与评价来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全日制师范生在培养过程中都要经过为期半年以上的教育教学实践,理论加上实践方面的优势综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肯定要高于应试型的非师范毕业生。另外,非师范毕业生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重点综合大学的学生,二类是一般大学的学生,三类是通过继续教育取得学历的学生。对于第一类非师范毕业生可能自身资质与素质会较高些,对于第二类与第三类学生可能会存在自身素质不高的情况。

3.从教的期望值过高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教师职业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同时教师职业相对稳定以及相关待遇也不断提高,这些情况也是教师资格申请人员数目不断提升的重要原因。对于一些地域较好的学校或教学机构的招聘出现竞争比较激烈,淘汰人员也会较多;相反对于一些地域较偏条件与待遇相对差的学校或教学机构来说,会出现没人去应聘的现象。

(三)用人单位存在的一些原因

1.倾向于选择全日制师范毕业生

全日制师范毕业生在择业时,对教师职业的关注度与投入程度要高于非师范生,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认同与接纳程度也会高于非师范生。部分用人单位对师范院校与综合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差异也有一定看法,他们认为相对师范院校而言,综合性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适合与市场模式,故在同等条件下,作为教育教学人才的聘用,评价与认同更习惯性地倾向于选择师范院校的学生。

2.倾向于选择重点高校的非师范毕业生

在选择非师范毕业生作为从教人员方面,对于一些重点综合型高校的非师范学生,因为学生的自身的资质较高,在应聘竞争方面会占有一定的优势,会得到一些招聘单位的青睐,而对于一般高校以及对于一些继续教育学历毕业的非师范毕业生,想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教师工作就会有一定的难度。

五、提高非师范毕业生从教比率的一些建议

提高非师范毕业生从教比率的问题,单单依靠非师范毕业生一方的努力是不行的,需要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与支持、非师范毕业生自身方面努力、社会与用人单位的认可与接纳三方共同努力。

(一)教育行政部门方面

1.加强对非师范生进入教师队伍意义的宣传与引导

非师范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对于充实与调整教师队伍的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加强对这方面重要性的宣传,特别是希望对于非师范毕业生的引进进行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对于相关招聘单位的人才引进起到引导作用。

2.多开展一些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与就业方面的调研与指导

多开展与组织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相关培训与实习实践教学活动,多组织一些教学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参加培训,给非师范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创造条件。另外,可以开展求职与就业需求方面的一些调研,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处较偏的一些民办性质的学校就业需求展开调研,对单位人才需求的情况进行调研与分析,并建立就业招聘信息平台,搭建良好的招聘与求职信息通道,为非师范毕业生求职与应聘提供更多的选择与机会,拓宽就业渠道。

(二)非师范毕业生自身方面

1.端正态度,首先提高从教的主动性

从非师范毕业生的特点来看,非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具有较大的热情与爱好,教师职业是一个重复性较高的职业,有些人难免会产生一些职业倦怠情绪。而非师范毕业生的从教动机包括这种先天的性格方面的对教师职业的热情与爱好是后天无法追及的。非师范毕业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这一优势,既然热爱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去努力实践。“失败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多关注多浏览,多参与争取,提高参与竞争的热情与主动性,可以通过不断参与竞争来提升自己的竞聘能力,抓住机会,并且不放过每一次机会,总会碰到属于自己的机遇。

2.努力学习,参加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非师范毕业生在进行择业之前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光凭借对教师职业的热情还不够。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大块:

(1)理论知识方面

教师职业是传授知识的职业,在传授之前,首先要保证自己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这样 才能做到知识的传授。在针对自己所选择的学科方面要加强知识的丰富与积累,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与信息丰富开放的社会,可以学习知识文化的途径非常宽泛,非师范生要充分利用不同的途径和来源,加强学习,并要跟得上时代的变化,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底蕴与内涵。

(2)教育教学能力方面

针对教育教学能力缺乏的情况,非师范毕业生可以参加一些必要的培训与实践学习。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与技能,并多参加一些实习实践教学,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反馈、改进、思考、互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演示能力、课堂把握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并要善于总结和思考,把那些理论的教学方法真正内化于心,实现真正的领会、熟悉与把握,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3.降低从教期望值,选择先从教再择教

(1)选择适当方向,让自己先从教

对于从教的期望值,可以适当放低。好的学校与教学机构固然是理想的去处,但对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也不是不可以选择。对于一些重点综合型大学的非师范毕业生会再择业方面收到一些用人单位的青睐,这些学生的资质与竞争能力也比较强。但在非师范毕业生群体中,还有很多一般大学的学生以及一些取得继续教育学历的学生,对于这些非师范毕业生,要分清形式,从低处着手,划分阶段目标与长远目标,选择适合自己方向努力。目前,国家对民办学校高度重视,一些民办教学机构在充分发挥补充教育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民办学校教学机构也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机会。尽快以适当的方式让自己先从教。

(2)加强积累创新,提升能力后再择教

非师范毕业生要有“从低处做起、向高处攀登”的勇气,要考虑从就业门槛低、综合要求较少的基层岗位做起,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对教师职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实践中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注重知识积累,增强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创新能力,要加强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同时还要加强与同行同事的学习与交流,取长补短,学习他人有益的经验与做法,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再选择有利于自己施展才华,实现自己更高价值的岗位。

(三)用人单位方面

1.取消过多入门限制,更加注重能力与素质选拔

用人单位在引进人才方面,应该取消过多的限制条件,不必一定是需要重点高校的学生才可以,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素质的选拔,对于有一定能力的学生要给予机会。

2.加强对入职后非师范毕业生的培养

对于顺利入职后的非师范毕业生,要加强培训与培养,以学校为起点创造条件提高非师范毕业生的素质与能力。根据个人的特点制定计划,确定层次,逐步推进各项培训。另外可以采取师徒结对,以老带新的方法加强教师之间教育教学方面的相互学习,还可以举办相关竞赛活动,创造共同学习、相互交流、竞相成长的局面,不断提高非师范毕业生为师的素质能力。

教育事业是惠及子孙后代的事业,在国家和政府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的当今社会,作为对教师职业有热爱且已经获得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毕业生,要好好把握住机会,首先立志从教,抓住机遇,在实践中炼就能力,注重积累,不断学习,善于总结,加强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构筑社会教育事业的大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教师资格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88号 1995年12月12日发布实施)

猜你喜欢
教师资格
禁业制度,必须有
湖南省2021年教师资格认定时间确定
关于邢军丧失教师资格的公告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即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改革5个文件的通知
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过渡办法
教师资格将打破终身制 明年起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实行定期注册制度
关于建立与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资格制度的分析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