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的影响

2016-08-19 06:20杨庆凤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济南25010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0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血压

杨庆凤 陈 艳(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 济南 250101)



护理干预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的影响

杨庆凤 陈 艳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 济南 25010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收治的600例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饮食生活习惯护理、指导用药、定期查体等护理干预措施,随访5年,比较两组患者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脑血管终点事件总发生率为22.19%,对照组心脑血管终点事件总发生率为47.2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其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护理干预;中老年高血压;心脑血管终点事件

高血压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可以导致全身多脏器、系统发生病理性改变,如肾脏疾病、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1],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快速来临,高血压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头号杀手,确保老龄化人口保持身体健康或在携带疾病情况下保证生活质量的最大化是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重点[2]。研究发现,良好的控制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终点事件发生的关键措施,其中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现将我院近几年的中老年出院患者随访情况总结报道如下,共同探讨护理干预的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收治的600例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9例,女231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为(55.3±3.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收缩压≥140 mm Hg或(和)舒张压≥90 mm Hg以及既往诊断为高血压病服用药物者。排除标准:其他原因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继发高血压;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3个月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以及近期行手术或创伤、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结缔组织病等。将600例患者出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0例。两组患者性别差异、年龄组成、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给予健康宣教,观察组则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心理干预:患者发病住院时间仅仅是其疾病发生过程的很少一部分,大部分时间患者在院外,由于高血压病的病程很长,患者在心理上重视程度下降,这就会导致患者遵嘱行为能力的下降,不能保证血压控制的稳定,因此应当通过随访或者患者再来院检查时对其进行心理上暗示,使其心理上得到重视;同时患者在疾病发展中会出现血压控制不稳以及其他器官并发症的发生,甚至长期用药的经济负担等,从而显得焦虑、抑郁,消极治疗,应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增强其自信心,树立患者长期带病依然可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的观念,从而使患者能够良好的控制血压。日常生活指导:患者在正常生活中因为需要有社交活动,无法像在住院时保证生活习惯、饮食的规律,因此需要定期通过电话随访或者来院复查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指导,如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控制饮食,在保证营养的同时,减少食盐、油脂的摄入量,多吃水果、蔬菜,少吃主食,帮助其戒烟、戒酒,保证大便的通常,以及适当的运动,根据季节的变化良好的调整穿衣等。生命体征的检测:上机前密切注意患者的脉搏、心率、血压,上机后每15 min测量一次有创动脉血压及中心静脉压。指导患者的用药:患者出院后根据在医院的用药经验自行买药、用药,其购买的药物因为厂家不同,用量、用法以及治疗效果不尽相同,应当定期进行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同时教会患者自行测量血压的方法,使其能够定期监测血压,通过血压的变化指导患者使用药物的种类、计量,或指导患者来院复诊,由专业医师指导其用药。定期查体:登记患者的家庭情况,与患者居住环境周围的社区、私人诊所进行沟通、协商,通过定期的电话随访以及登门随访等方法,督促患者定期查体,从而充分了解患者高血压的控制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观察指标:随访5年,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终点事件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栓塞、脑出血、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得数据用t检验,P<0.05代表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缓则会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发生率(%)

3 讨 论

根据统计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中老年中发病率最高,其以成为威胁国民身体健康的首要慢性疾病。然而高血压病血压控制比率却很低,血压控制不良可造成严重的心脑血管病终末事件的发生,如脑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肾功能衰竭等[4],这些终末事件病死率高,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致残率也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尤其是院外护理干预措施是控制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稳定的有效措施,这是因为高血压病患者只有很少一部分时间是在医院规范治疗,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院外其正常社会活动中。在其正常社会活动中,患者往往不能将疾病的治疗作为主体,懈怠疾病的治疗甚至忽视疾病的治疗,或在自行治疗过程中无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药物使用的不良等均会导致其血压控制不稳,最终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终点事件[5]。院外护理措施通过电话随访或患者来院复诊时定期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帮助其建立以及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的变化,根据血压变化规范其用药,从而大大延缓了高血压病程的发展,降低了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本组研究中发现,给予院外护理措施的观察组其5年心脑血管疾病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仅仅对院外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保持中老年患者其血压的平稳,降低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大的临床、社会意义。

[1] 周书明,尹秋生,曹少军,等.1261例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的效果[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9(10):671-673.

[2] 胡蓉,侯永兰,黄晓波,等.重庆市老年人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8,27(3):225-228.

[3] 戴生明,刘或,赵东宝,等.上海市五角场地区居民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5):479-482.

[4] 方向华,汤哲,平光字,等.北京社区老年人群高血压防治现况的综合评价[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9):659-662.

[5] 罗凛,薛卫国.推拿在高血压病患者干预中的作用与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学报,2004,19(9):571-572.

R473.5

B

1671-8194(2016)20-0254-02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血压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沉默的杀手——心脑血管病,5秒要人命,该如何预防?
最怕啥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