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拖延现象研究

2016-08-17 22:39汤叶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解决大学生

汤叶舟

摘 要:在目前的大学生群体中,拖延是一个普遍而又严重的现象,然而造成拖延现象的原因又各不相同,这既与大学生本身相关,也与大学生所处的环境相关。因此,想要解决大学生的拖延问题,需要对大学生本身和环境进行系统化的研究评估,这样才能对实际的情况做出积极的应对。

关键词:大学生;拖延;原因;解决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7-0085-03

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在很多与拖延有关的专著中,一般将拖延作如下定义:拖延的英文是Procrastination,其中“pro”是有“往后”的意思,“crastination”的意思则是“属于明天”,合起来就是“往后推到明天”“延迟再做”的意思。根据有关报道,大学生拖延的现象非常严重。据估计70%的大学生存在拖延问题,其中50%的学生已经将拖延当成习惯,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般人群中,有几乎25%的成年人受慢性拖延问题的影响,而95%的拖延者希望改掉他们自身的拖延习惯,因为这让他们感到各种状态不佳[1]。所有的结果都表明,拖延已经是当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大问题,而这样的情况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现在的大学生群体中或多或少存在拖延的情况,这让他们处在较差的学习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之中。而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解决拖延问题对大学生个人和社会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 造成拖延的原因

造成大学生拖延的因素有多种不同的分法,这里主要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和外部环境原因来分析,即内因和外因。

2.1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2.1.1 恐惧感

恐惧感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失败的恐惧,另一种是对成功的恐惧。

(1)对失败的恐惧

大学生在其大学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自身的学业、学生工作或社团工作、升学压力、工作压力等。这些挑战对大学生来说并不是十拿九稳的事,其中很多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大学生承担着来自这些方面的压力。举个例子来说,在期末复习的时候,有些同学信誓旦旦要复习,然而自己的复习进度却一拖再拖,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对考试结果的恐惧。而拖延则会让他们觉得“我考不好是因为自己没有好好复习”,也就让学生获得了心理上的安慰,拖延就可以帮助学生既巧妙地逃避考试失败的责任,又可以让他们获得足够的心理慰藉以缓解自身的恐惧感,这样学生自己就不会感到失望和痛苦。

积极心理学的领军人物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曾提出过“习得性无助”的概念,在低期望的心理状态下,人会处于一种无助和艰难的状态中,难以集中精力去学习或工作。他们恐惧失败但又不得不面对失败,而他们唯一付诸实践的就是等待失败,而不是积极寻找方法去解决问题,这就导致了严重的拖延现象。

(2)对成功的恐惧

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对成功的恐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己的成功会使周围的人加大对自己的期待,而自身的能力却无法与周围人的期待达到同步,因而会产生对成功的恐惧感。比如在学业上,学生在取得“良好”后,周围人会认可其能力并给予其更大的期望,想其取得“优秀”的成绩,而事实上,学生要达到优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会害怕成功带来的不利一面——更高的期望,他们往往会想把事情做得更好,但是学生心里已经产生了焦虑、忧郁等负面情绪,导致最后不好的结果。如果他们选择拖延,跳出竞争的圈子,则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这样他们也就不会害怕犯错,无形间也降低了周围人的期望。

而人际关系则是大学生害怕成功的另一个影响因子,现在的大学生一般属于多个群体:家庭、班级、社团、宿舍等。学生自己若是想要取得成功,定会为此付出较多的精力,这就会导致对周围人的关注度下降,就会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当大学生处于一个有众多熟人的竞争环境时,他的成功可能会招致周围人的嫉妒,此时他们会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拥有朋友。有的大学生为了维持自己的人际关系,会选择用拖延的方法规避自己的成就;而一部分则是为了降低他人的敌意,保护自己从而选择拖延。

这种对成功的拖延往往涉及到“完美主义”,为了追求成就、人际的最好的结果,大学生往往会追寻一个最好的选择,然而事实上两者并不能达到一种让人满意的平衡,而这个“追寻最好选择”的实质就是拖延,是拖延代替了选择。

2.1.2 价值感

有一项由2000多名被试参与的研究表明,人们不会追着去完成让人讨厌的任务[2],皮尔斯·斯蒂尔(Piers Steel)就提出了“价值感”的概念,价值感用来测量一个人做事的享受程度,做一件事的享受度越高,那么它的价值感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人的天性始终是趋利避害的,面对棘手的任务或工作,很多人会选择“放松一下”“做些别的事情再回来”。在现在的大学生活中,充满着各种“轻松”:比较自由的学习环境、充裕的个人时间、发达的网络、各种精彩而且不间断的社团活动,面对这些高价值感的事情,大学生很难坚持集中精力去完成手头艰难的任务。比如说完成一篇学术论文,需要经过选择研究课题、查阅资料、写作等过程,同时这样的任务往往比较耗时枯燥而且具有较长的完成期限(多数人认为低价值感),因此许多学生往往觉得“时间还早不必急着去完成”,导致了学业上的拖延。

2.1.3 时间感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劳拉·卡斯滕森(Laura Carstensen)的研究表明:任何影響未来情绪的事件都会让我们改变对未来的追求,从而使人们转向现实的满足感。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时间观念可以改变我们的情感目标和价值定位[3]。

一个大学生的时间感同样决定着其是否会选择拖延,时间感会让大学生在主观层面上改变对某件事物的价值感评判。黄希庭教授的研究表明,时间维度上的个人特征对日常生活有影响,个体对事件发生时间和事件结果之间延迟时间的认知影响着对事物价值的估计[4]。而价值感又是影响大学生是否拖延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生的时间感往往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对时间的把握不当导致拖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考前复习。据观察,由于考试的时间总会让大学生提前知道,所以他们觉得时间总是充裕的,所以并不急于安排好相关的复习计划。同时,他们对自己的突击效率又是相当自信,这就导致了严重的拖延现象,最后的结果也是让人不满意的。因此,具有良好的时间感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重要的帮助。

2.2 外部环境原因

2.2.1 现实环境

学习环境。大学生在大学里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然而对39.7%的大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个低价值感的行为,因此学习期间自然就存在较多的拖延现象,具体表现为:逃课、迟到、迟交作业、考前突击等行为。在现在的大学校园中有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它们就是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兴趣爱好而产生的,经常性参加社团的活动会占用大学生大量学习的时间。大学的课业压力与高中相比要小很多,没有特别硬性的指标,一旦大学生跟不上,就会产生对课程缺乏兴趣、没有探索和研究的精神、任务观念严重等与拖延紧密相关的不良心理。

生活环境。皮尔斯·斯蒂尔(Piers Steel)说过:大学宿舍是拖延丛生的地狱,因为可以代替学习的诱惑比比皆是。在宿舍里,有温暖的床铺,有网络,有玩伴,能全方面满足大学生自身娱乐和社交的双重需要。现在社会有一个词叫作“宅男宅女”。意思是整天待在屋子里足不出户的男生女生。面对寝室那么多的诱惑,一部分大学生会选择待在寝室玩乐,成为宅男宅女,这就导致学业和工作上的拖延。

家庭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成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一般的家庭教育孩子要谦虚,不要骄傲,因此对孩子通过努力得来的成就赞扬较少。而一旦孩子出现了错误,父母为了防止其再出现这样的错误,会不断重复告诫孩子,甚至夸大他们的错误。而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带来一个致命的副作用:自信的缺失。这会使得孩子经常性否定自我,一旦失去自信,潜意识里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那么做事就会拖延[5]。

2.2.2 虚拟环境

游戏。皮尔斯·斯蒂尔(Piers Steel)的研究发现:靠近诱惑是拖延的致命决定因素之一;其次,诱惑的吸引力越大,我们就越不干正事。斯金纳(B.F.Skinner)和费斯特(C.B.Fester)的著作《强化程序》(Schedules of Reinforcement)中指出:从鸟类到灵长类动物,未知但即时的奖励都会刺激其更加努力工作。现在的游戏,无论是电脑上的网络游戏还是手机游戏,其开发到投入运营的过程都牢牢抓住了玩家的心理,让他们翘首期待,并有丰富的虚拟奖励。网络游戏还让玩家找到一种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的成功感和认同感,逼真的画面、吸引人的剧情、刺激的打击感都让玩家有着很好的体验感。而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乏自制力,因此很容易对游戏产生依赖感,形成不同程度的网瘾。一旦大学生无法抵制这些具有极高诱惑力的事物,那么就不会理会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导致拖延现象越来越严重。

社交。现在的社会已经向信息化迈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一点在通讯上最能体现出来。现在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电话短信已经不是唯一的联系方式了,QQ、微信、微博等即时网络通讯成了人與人之间交流的新方式。与此同时,这些网络社交工具也成了大学生拖延的大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社交工具都具有分享功能。网络上,好友间都会分享各种各样有意思的内容,在如此庞大的信息系统中总有让大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这对他们来说是具有高价值感和高诱惑力的,所以大学生的精力很容易就投放在无止境的刷微博、刷朋友圈的过程中,而对自己的学习工作不闻不问,造成严重的拖延现象。

3 拖延问题的解决方法

3.1 自我调整

心态对一个人的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好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内心的恐惧感,进而解决拖延的问题。

树立自信和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拖延的问题。由于害怕失败,很多拖延者都怀疑自己成功的能力,所以就放弃努力,殊不知一旦他们终止努力,失败就是等待他们的必然结果。如果一个人一直保持着对自己较差的自我评价,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对未来抱有消极的态度,最终学习、办事没有动力导致严重的拖延现象。所以,拖延者首先需要有自信、乐观的心态,这种积极的情绪会给我们大量积极的自我暗示,对我们的行为起到促进作用。但是,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是盲目的乐观主义。心理学家迈克尔·施莱尔(Michael Scheier)和查尔斯·卡弗(Charles Carver)的研究表明:太乐观了也会有消极影响,可能因为乐观而一事无成,过分的乐观导致人们不采取行动,坐等天上掉馅饼,从而减少了成功的机会。所以大学生的乐观主义必须遵循现实主义的原则,这样才能避免过度乐观的消极影响。

提高自身的自制力。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大学生在面对高价值感和高诱惑力的事物时往往会无法克制自己内心的冲动和欲望,把注意力从正事转移到各种各样的诱惑物上。因此,大学生需要有较强的自制力去抵制那些诱惑。在面临抉择的时候,果断拒绝或放弃对自身无益的诱惑,或者人为改变自身条件。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预先承诺”。首先确定手上事情的完成期限并做出承诺,而违背承诺的后果对自己来说是消极的、严重的,正是由于不良后果的存在,会给人无形的压力,让人不敢拖延。

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在大学生群体中时常能听到“消磨时间”这个词语,“消磨时间”背后体现的是大学生错误的时间观,他们想做些让自己愉悦的事情来消耗空闲的时间。津巴多(Philip Zimbardo)说过:在选择行为之初,其实你已经选择了结果。一些大学生之所以会有拖延的行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时间对他们来说是负担而不是资源,这是一种消极的时间观。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大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起初可以适当少做一些事情,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有条理性;其次,不要把工作和学习带进日常的自我生活中,拒绝高节奏和繁忙,这样就可以享受当下的时间,分清工作和娱乐的时间,在工作和愉悦之间找到平衡[6]。

3.2 环境改善

3.2.1 现实环境的改善

前面已经说过,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这一环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拖延的问题。在一般的大学课堂上,教师、教授还是占据着主导位置,主要还是进行单方面的知识输出。而现在的大学科目的课时有限,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这就减少了课程本身的趣味性,学生方面也有可能出现跟不上课程、逃课等负面情况。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本身中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教學的动态和进度,这样学生会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因为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由纯粹的接纳知识的客体变成了教学的主体。同样的,教师在课程设计和讲授上要多利用网络、多媒体,在讲课过程中多举例子,避免仅讲述理论方法造成的课程枯燥的问题。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主阵地”。宿舍里会存在许许多多让大学生拖延的因素,因此在宿舍管理方面需要改进。学校要严格控制宿舍环境,保持宿舍卫生环境的整洁,宿舍纪律的有序,防止各类不良嗜好影响学生的正常休息和其他普通生活流程。学校可以控制宿舍的熄灯时间,定期开设一些心理辅导的课程或开展一些相关活动,制定相关的考评制度[7]。

3.2.2 网络环境的改善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等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而且网络上也有很多影响青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存在,因此对网络这样的“重灾区”,需要政府对网络环境进行宏观的监督。学校要对学生网络办理进行监管,对沉迷网络的学生要进行劝导,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网络安全、网络正确使用的讲座或活动。在国家、高校的协同努力下,学生一定会有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学生本身也会有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4 总结

大学生拖延现象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但是并非解决不了,在面对拖延问题时,最主要的就是抓住造成问题的根源,从源头上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根治拖延这一“顽疾”。总之,对大学生拖延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简·博克(Jane B.Burka),莱诺拉·袁(Lenora M.Yuen).拖延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皮尔斯·斯蒂尔(Piers Steel).拖延心理学2[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3]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津巴多时间心理学[M].沈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2010.

[4]黄希庭.探究心理时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5]庞维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10,(33):147—150.

[6]庞维国,韩贵宁.我国大学生拖延的现状与成因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6):91—96.

[7]李晓东,关雪菁,薛玲玲.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7,(1)67—70.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解决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浅议小学数学中应用题型的教学方法
当代网络音乐的困境与突破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银行业风险简述及对策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