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学前教育教研员专业发展需求调研报告

2016-08-17 22:39黄慧兰孟繁慧迟佳鸣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需求分析专业发展

黄慧兰 孟繁慧 迟佳鸣

摘 要:学前教育教研员是促进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骨干力量,随着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学前教研员的作用也日益凸显。通过对全省部分地区教研员专业发展状况的调研和分析,旨在达成三个目的:了解全省学前教育教研员自身及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学前教育教研员专业发展需求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学前教育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有效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研员;需求分析;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7-0025-03

近几年,我国学前教育飞速发展,正处于从规模增长到注重内涵发展的转型期。学前教育教研员队伍肩负着推动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承担着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责任。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研培中心对全省学前教育教研员进行了抽样调研,旨在了解全省学前教育教研员自身及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学前教育教研员专业发展需求及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学前教育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有效建议。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调研对象:选取全省17个地市75名学前教育教研员,其中城市占40%,县镇占60%。

调研方法:问卷调研法和访谈法。为提高调研效率,问卷调研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给教研员,访谈法采用电话访谈的方式与教研员就相关问题进行访谈。

二、调研内容

此次调研内容包括:学前教育教研员队伍基本情况;学前教育教研员有关教研、培训工作的经验、问题、需求及建议。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学前教育教研员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1各地市学前教育教研员配备整体状况

各地市学前教育教研员配备情况差异明显。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各区县都设有学前教研室,并配备了专职教研员。但在偏远或相对落后的地区,学前教研员大多隶属于其他学科教研室,兼职教研员的情况也较为普遍,主要来自其他学科教研员和幼儿园园长。

2学前教研员年龄结构

图1显示,30—50岁之间的学前教育教研员占总数的79%,是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队伍。有研究表明,30—50岁是人才创造力的最佳年龄段,具有极大的培养价值。从教研工作角度讲,属于教研工作及业务指导经验积累最为丰富的年龄段。总体来说,黑龙江省学前教研员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3学前教研员学历状况和所学专业

教研员的学历及所学专业状况是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图2表明,学前教研员有着较高的学历,研究生学历占到了80%。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研员的学习意识很强,能够根据自身需求主动寻求专业发展之路。所学专业也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变,46%的教研员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52%的教研员毕业于师范类专业,但也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的培训。

4学前教研员对自身专业能力评估

专业理论素养制约着一部分教研员的发展。从调研看,教研员对自身的能力评估较为客观,依次为“专业理论一般,实践指导能力较强”的占37%,“专业理论较强,实践指导能力较强”的占27%,“专业理论一般,实践指导能力一般”的占24%,“专业理论较强,实践指导能力一般”的占12%。由于教研员多来自于一线幼儿园,他们大多认为自身专业理论一般,实践指导能力较强。

(二)学前教育教研员专业发展需求及分析

1对教研专业指导与支持需求极为迫切

调研结果表明,教研员都非常希望得到同行优秀教研员和学前教育专家的业务指导,希望得到上一级教研部门的大力支持。最急需的指导主要形式依次为:教研经验交流、现场案例分析、帮扶指导、专家引领、实地观摩(异地交流)、网络培训等。

2对教研员必备岗位能力认识较为全面

对教研员应具备的岗位能力调查结果依次为:教学研究和指导教学能力、幼儿园课程研究与开发能力、教研活动组织与策划能力、评课议课能力、幼儿园一日生活研究与指导能力、培养骨干教师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沟通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把握和分析政策及为行政提供建议能力、课题研究与指导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字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以及能够始终保持工作热情。反映出教研员工作重心的转移,从组织活动转向更加重视教学研究、课程研究和一日生活研究,体现了教研员对自我角色认知的转变。

3对教研工作存在的困惑问题反映较为集中

对教研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本身的问题,例如行政事务性工作太过繁雜、教研人员力量不足等;另一方面是业务方面的问题,例如如何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如何指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实践中的应用、如何用专业理论指导实践、如何提高解读幼儿的能力、需要与外界同行的交流、如何做好新教师(私立园教师)的培训等。

4对参加教研员专业培训的需求极为强烈

近两年参加

培训的次数参加培训的级别参加教研员

专业培训的愿望0次 8%本单位 9%十分强烈52%1次19%地市级 9%强烈46%2次22%省级28%一般 2%3次以上51%国家级54%不想参加 0%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一半以上教研员参加过3次以上的国家级培训。有8%的教研员近两年没参加过任何培训,主要原因是没接到通知、名额有限以及没有经费。教研员参加的大部分培训并不是教研员专业培训,而大多是幼儿园骨干教师、园长或其他项目培训。因此,在参加教研员专业培训的愿望调查中,98%的教研员表达了十分迫切和强烈的愿望。

此外,教研员在本地区培训工作中担任的角色调查中显示,担任培训策划者和管理者的占64%,能够承担授课任务的占31%,没有组织或参与过的占5%。

5对教研员培训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上较为开放

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是培训实施过程的关键和支撑。教研员在对主题培训和综合性培训的选择上,更倾向于综合性培训,66%的教研员选择了综合性培训。对培训内容的选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教研工作提升,如教研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教研员工作职责、科研工作开展、听评课技巧、园本教研有效策略等;二是有关学前教育专业提升,如幼儿学习方式与特点、幼儿园保教结合、幼儿园一日生活研究与指导、活动区活动的指导与评价、幼小衔接、幼儿园主题课程、环境创设与利用、综合性主题教育实施策略等。

在对培训方式的选择上依次是:现场指导、案例分析、专家讲座、观摩考察、参与式培训、网络培训、经验介绍等。教研员比较重视现场研修指导和操作性强的实践观摩,也注重通过自身参与获得经验的过程。而对于网络培训的选择,是基于网络可以节约时间、节省经费、跨越空间、资源丰富、方便快捷等原因,同时也反映出网络平台的不完善、上网操作的不熟练制约了网络培训的开展。

四、问题与建议

调研结果显示,全省学前教育教研员自身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和学习意识,但专业发展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需求强烈,完善各项保障制度势在必行,建立有针对性的培养规划迫在眉睫。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缺乏教研员准入制度

部分地区学前教研员的配备随意化、无序化、非专业化,兼职教研员、非专业教研员多。幼儿园园长兼职担任教研员,虽然具备专业管理的优势,但是园长本身幼儿园管理工作比较繁忙,很难再有精力和时间开展本区域的教研工作。而其他学科教研员担任学前教研员,对学前教育的业务指导能力较弱,既不利于学前教研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学前教研员队伍的业务指导经验积累以及其向着专家化方向发展,影响区域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原因是教研员的职能缺少制度保障,没有专门的教研员准入制度和资格认定标准,专业发展缺少有效的支持和制度保障,导致专业、专门的学前教研员队伍缺失。

2缺乏专项教研员培训制度

教研员是一个区域内的专业支持者和引领者,但是目前学前教研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并不平衡,经济发达城市的教研员相对出省考察或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多,眼界较为开阔。但是从整体来看,由于地域、经费的限制,教研员培训远远落后于教师培训,并滞后于教育的快速发展,导致培训教研员自身专业素养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基层幼儿教师的指导需求,使其专业地位受到质疑。

3缺乏教研员专业标准和评价制度

长期以来,由于教研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国家没有出台过专门的教研员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对教研员的考核和评价主体单一,没有可参照的评价标准。对于教研员的专业结构、能力标准、基本特点、发展规律、有效途径及制度保障的研究不够深入,使现阶段部分教研员对自身的工作职责、角色定位的认识模糊不清,无法对教研员的工作绩效进行准确的评价和指导。

4缺乏教研员横向沟通交流的制度保障和平台

各地的教研处于割裂的状态,相互之间缺少沟通联系,使教研员仍处于封闭发展、自我摸索的阶段,教研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二)促进学前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建议

1建立学前教研员专业资格认定和准入制度

学前教研员主要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研究及指导幼儿园教学实践,同时为行政决策提供专门的业务服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但没有专门的评定程序,目前只能参与教师类资格认定,应该建立具体而明确的教研员资格认定和准入制度,为专职教研员配备提供行政支持,从而提高教研员队伍的建设质量。黑龙江省现有的专职学前教研员数量与幼儿园规模不成比例,应按照区域幼儿园数或幼儿数的相应比例配备专职教研员,解决兼职教研员过多的问题。

2建立教研员专项培训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在设计培训项目时,应将学前教研员的培训纳入培训体系,创造条件保障教研员接受培训的权利。培训机构在组织培训时,要依据教研员的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培训内容。通过岗位培训、主题培训、示范培训、省外培训等递进式培训项目以及全方位、多层次、分阶段的培养方式,按需培训,科学设置不同项目的培训目标和课程内容,选择有效的培训方式和考核方式,结合有效的教研活动,占领区域专业人才高地。

3制定专业标准和评价激励制度

出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规范和指导中小幼教师的发展要求、专业能力和发展方向,是评价和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准绳。因此,急需制定教研员专业标准或能够为教研员专业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据的指南,明确指出教研员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知识和能力,指导教研员走专业发展之路。

4建立省内四级教研网络的横纵向联动教研机制

促使教研员的工作从区域内封闭发展走向互相沟通、交流分享、合作发展的开放式发展模式。第一,依托教研工作的重心下移,定期开展片区教研互动活动,分享教研工作智慧。第二,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跨区域的教研共同体,定期组织教研交流论坛活动,分享优质教研资源。第三,组建优秀教研员团队,下基层、进一线,开展教研员业务指导活动,分享有效教研经验。第四,开展课题研究,将教研员纳入研究小组,定期进行课题研究汇报活动,分享优质教研成果。需要相关部门互相配合,组建专家团队,深入一线,现场实践指导,为教研员成长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5促进教研员自我成长

教研员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教研员要成为本区域的专业领导者,就要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保持專业优势和工作智慧。养成学习的习惯,提升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体会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好境界。第一,与教师建立学习研究共同体。发挥指导、服务的作用,转变原有的高高在上的角色定位,深入一线,与教师进行平等的、面对面的交流,丰富实践指导经验,形成学术互补、合作互动的学习研究共同体。第二,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教研员的专业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通过长期的、有目标、分阶段的发展过程来实现的。因此,要认真挖掘自身的长处,反思自身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提高方案,规划阶段性的发展目标,逐步提升专业能力。

(责任编辑:朱 岚)

猜你喜欢
需求分析专业发展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指挥信息系统模拟训练评估需求分析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