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调皮学生”教育转化案例分析

2016-08-17 02:36童佳
现代交际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育转化耐心激励

童佳

摘要: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调皮学生”的高发期,而如何教育他们一直困扰着家长、教师和学校。本文通过分析一名“调皮学生”的案例,阐述班级管理者按照爱心、耐心、激励、引导家长等原则将其成功地转化过来。

关键词:调皮学生;爱心;耐心;激励;引导;教育转化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148-01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小明(化名),男,14岁,籍贯河南,6岁以前由爷爷、奶奶照管、教育,并在河南上的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由于老人管不住孩子,从而转到武汉读了一年封闭式管理的足球学校,其后转入三角路小学,六年级转入丁字桥小学,紧接着进入我所带的班级。他性格外向,脑瓜很灵,但自我控制能力特别差,脾气暴躁,打架斗殴,顶撞老师,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学习习惯不好。因此,学习成绩差并对部分学科极度厌学。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调皮学生”。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爷爷奶奶的溺爱。6岁以前由爷爷、奶奶照管、教育。爷爷奶奶对孙子过于宠爱、放任,什么都依他,于是小明在家一直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氛围中。所以,他上学后也认为凡事都要依他,谁都得听他的,稍有不如意,就与同学发生冲突。

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小明的父母经常出差,导致他长期一个人在家,自己做饭,自己洗衣,很明显父母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每当听到班主任的“告状”,大多采用重罚、打骂的方式。当孩子犯了错误,他们往往先大声训斥,接着就是一顿痛打,很少和颜悦色地与孩子讲道理。此外,小明的姐姐成绩很好,从而父母渴望将姐姐的成功复制到小明身上,却忽视了他与姐姐的差距,反而使小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社会的负面影响。社会不良信息的引诱也是导致小明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大街小巷里或明或暗的网吧,报纸刊物对色情暴力毫不避讳的宣扬,成人之间的谈话所表露出来的扭曲的价值观、世界观等等都对他的思想造成冲击。

三、教育策略

1.爱心感化学生与耐心转化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总结出一条十分宝贵的经验:“只有真正热爱学生的老师,才会并必然受到学生真心实意的爱戴。”但我最初,并没有额外的用爱心感化、用耐心转化小明。而是,与其他同学的关注度一样。但结果是时好时坏,效果不明显。通过与其家长和同学的沟通,了解到他缺少关爱。于是,我隔三差五的让他跟我一起走,并与他朋友式的聊天,去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潜移默化的去引导他。

转变“调皮学生”需要有良好的耐心。“调皮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况且其转变也经常出现反复。为此,在转变“调皮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要充满信心与耐心。此后,因为他违规违纪出现问题而需要我出面解决的频率在不断下降,到隔两天一次,再到隔五天一次,再到现在偶而一次。

2.引导家长改变教育方式

小明以前犯错,家长总是以武力解决问题。这样,加重了小明的逆反心理,并无形中影响了他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后,家长意识到他们教育方式不当,保证回家后以说服教育和感化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并尽可能让小明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为弱化他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我建议父母让他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暑期,小明的父母与小明交谈后,决定将其送到一位开火锅店的亲戚家体验一个月的生活。在火锅店里,他扮演着“洗菜工”,“勤杂工”,“服务员”等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不仅让他学会如何吃苦耐劳,更让他学会了如何与他人交流,同时在交流中还知道如何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回到学校后,小明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有了明显的弱化。在校期间可以主动的帮老师、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与同学的关系也有很大的改善。

3.发现闪光,激励转化

面对问题学生,教师一味进行严厉的批评、训斥,往往会适得其反,恰如治理洪水问题,往往是越堵越大。因此,我们可以转变教育方式。比如,寻求“调皮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一次清洁大扫除时,我发现小明带领两位同学一起擦玻璃,而且活干的很漂亮。我当场就对他说:“你很会做卫生嘛,组织能力也很强嘛!”就这样一句简简单单的表扬,让他开心了好几天。接着,我又找他谈了一回,他说:“我很喜欢看书,想当一个小班干部。”于是,我就当场鼓励他当语文课代表,发現他做得很好,而且自己有很大的进步。

四、案例反思

通过近两年的转化,该生虽然还存在一些缺点,但各方面都比以前有较明显的进步。通过这个转化过程,使我深刻感到转化“调皮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从转化时效上看:是家常,见效慢,这就需要转化的过程不会立竿见影,需要我们有无私的爱心和良好的耐心;从转化的方法上来看,“调皮学生”在性格和行为上与其他人均存在差异,我们在转化方法上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同时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鞠文灿,陈善卿.差生教育启示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田永生.给点阳光就灿烂——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J].山西教育,2004(11):20.

[3]杨仲清.“问题学生”谁之过?[J].中国科学教育,2005(03):75.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教育转化耐心激励
浅议高职“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
高职辅导员日常管理心得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也谈后进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