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珍珠 鲁汝
摘要:现代意义上的健康的含义不仅指身体的健康,还应该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以及拥有适应社会的人格健全状态。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国梦的正确引导两者关系极为密切。本文就基于中国梦的引导视角,来尝试探索农村青年的心理健康发展现状,并尝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教育方式与方法。
关键词:中国梦;农村;青年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035-02
一、中国梦的正确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心理健康才是真正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国内外教育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心理健康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尽管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教育专家们对于心理健康的含义说法各持己见,但是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经提出:所谓的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身体、智力和精神等状况与其他人的心理健康在不矛盾的范围内,个人的心态发展成最佳状态。由此本文以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可以调节自我,并且可以用社会认同的方法去适应周围的环境,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并且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我们就认为是心理健康状态。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包括障碍性问题的解决,还包括发展性问题的应对,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群体不仅仅是那些心理有障碍有问题的青年,它还包括正常心理的青年,解决正常心理青年所存在的个性完善、人生规划等发展性问题。这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为了调节心理亚健康状态,更重要的是它具备了主动性和超前性,重在发展和预防。其主要目标是促进青年心理水平的健康发展,培养青年良好的心理水平和完善的人格,培养符合新世纪要求的优秀人才。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理论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同时,还有利于农村青年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而使农村青年能更好地全面和谐的发展自我。
二、中国梦的正确引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国梦的区别
首先二者的理论基础不同,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二中国梦的理论基础则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基础,以及伦理学的有关理论。其次二者的目标也有很大差异,心理健康教育是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它是青年个人服务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意识到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其核心问题是发展心理健康和个体成长,工作的重点是帮助青年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青年的心理素质,开发青年个人的心理潜能;而中国梦的正确引导是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它的主要任务是对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指导,重点是提高青年的道德品质,并加以塑造和改变,帮助青年解决道德价值取向的问题,帮助青年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促进社会稳定和进步。以上我们看出二者在本质是还是有很大区别。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国梦的联系
同时,实践证明,青年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不是自然形成的。心理品质好的人并不一定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国梦的正确引导相比就它们的功能而言还是有很大区分的。其中就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而言,并不能彻底解决青年在日常所遇到的道德情操、道德品质和思想觉悟等问题。所以中国梦不能依赖心理教育解决青年的所有问题,而是要学会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关注青年的心理活动规律,使道德教育系统化;同样,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解决青年的心理问题,帮助青年克服心理障碍和治疗青年的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中国梦的发展,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从而促进青年以“德”为重的综合素质的有效健康发展。
三、现阶段农村青年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
在学习方面,目前农村青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疲劳、学习障碍或害怕学习。在访谈的老师中,有很多老师反映青年上课有睡觉,玩闹,看课外书等情况时有发生。此外即使听课的青年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等现象,有时突然让听课的青年回答问题,或者问他们上到哪了,他们完全不知道。这些现象不仅是青年的素质,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有问题的青年,他们最初的表现往往就出现在学习上,如果不加以重视的话,最直接的后果是青年的学习成绩会直线下降,甚至会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
人际交往是社会交往中的一种方式,它与心理行为过程是相互影响的,是一种通过各种感情、思想、信息材料等方面进行交流的方式,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内容,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人际交往就没有人的生存。在当今社会,人们所从事的劳动和工作愈来愈复杂,社会化水平也愈来愈高,既有科学分工,又有整体配合,需要人们的团结合作才能获得成功。同样随着物质和文化程度的提升,各种信息越来越多,人们更渴望交流,尤其是文化的交流。农村青年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学校老师、家长及其他成年人的交往,二是与同学、朋友及其他同龄人的交往。两方面的交往任一方面出现矛盾都会对农村青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影响。在访谈中的一些老师表示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所以农村青年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待老师及长辈都表现得比较懂礼貌,但是这种礼貌是局限于师生关系和长幼关系中的,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健康的,老师和家长往往在和青年交流的过程中,无法知道青年的真实想法,无法走进青年的内心世界,这也造成老师和家长与青年的沟通互动的困难。而在青年与青年之间的交流上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青年之间的交流较少,交流范围较小。基本上在每个班级都有几个青年羞于和同学之间交流,性格较为孤僻,朋友较少甚至没有朋友。这些青年不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有着非常大的问题,而且很有可能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三)自我意识方面的问题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精神状态和自我同世界的关系认识的意识。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了解自己和自我状态;二是了解自己的身体活动状况;第三,认识自我的思想、情感、意志和心理活动。自我意识不仅是自我对自身的反应,也是自我对客观世界反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的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着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本次农村青年心理问题表现得调查中,笔者主要针对农村青年的情绪控制和自我意志两个方面进行了摸底。调查显示,青春期心理发展的问题,首先是情绪问题,现在的青年情感比较敏感,在情绪表达上比较直接,容易发火,在情绪控制上几乎没有自控能力,抗干扰能力弱,基本上没有自我调节能力,情感强烈而丰富,容易产生冲动行为,基本上每个青年都要经历这一过程。而情绪控制能力弱,可能会造成多种后果:第一,可能会直接导致青年学习状态的不稳定,情绪稳定时学习成绩和学习状态也会较为稳定,但是一旦情绪发生波动,学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会直接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第二,可能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甚至可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第三,假如青年情绪长期不稳定可能会导致青年的身体健康问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有些疾病的产生并不是生理原因导致的,而是由于一些不良情绪导致的。我们知道情绪不仅会影响到青年的精神状况,还会影响青年对待人和事的态度和看法,会影响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积极向上健康的情绪会让青年精神状态饱满,看待事情积极乐观,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较高,相反如果青年的情绪状态不佳,情绪许低落则会导致他们看待事物也是消极的。因此如果青年的情绪长期处于低落消极状态就会引发很多的心理问题,也会影响青年的人际关系。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学习、人际交往以及自我意识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心理问题。但是由于中国梦的正确引导不受重视,以及任课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导致我们在中国梦的正确引导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其培养健康的心理的作用。这有待我们老师和青年的共同努力。
四、中国梦正确引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浅析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梦的正确引导下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是国家在新的局势下,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和青少年今年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所做出的重要教育决策。另外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梦教育中运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探索的局限性,所以当今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道德课中的运用研究的含义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同时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梦的正确引导中的运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也较少。尽管如此,笔者还是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且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平时的思考,对中国梦的正确引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下了定义。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梦为出发点的德育教育中运用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但这些研究成果对中国梦的正确引导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仍有重要意义。
从中国梦为出发点的德育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上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作为中国梦为出发点的德育教育的替代课程,并不能承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所有任务。中国梦的正确引导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和中国梦的正确引导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运用德育的视角和理论方法,以及心理学的理论、方式和技术,服务于中国梦的正确引导的性质所揭示的内容。
综上所述,本文对中国梦的正确引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做了如下解释:中国梦的正确引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中国梦的正确引导的课程目标,依据中国梦的正确引导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依据中国梦的正确引导的课程标准,对农村青年进行心理健康方面传授知识,进行心理障碍辅导教育,进而促进青年养成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教学活动。这一教育的特点是把中国梦的正确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彭美贵.现代化视角下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2]吴云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青年民族主义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4.
[3]吴宏韬.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學,2013.
[4]段博楠.中国梦视角下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5]吴霞.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5.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