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联合夹脊穴针刺治疗颈性眩晕61例

2016-08-15 03:17柴广慧许欣欣梁成勋陈海丽
光明中医 2016年8期
关键词:头针

柴广慧 许欣欣 梁成勋 陈海丽



头针联合夹脊穴针刺治疗颈性眩晕61例

柴广慧许欣欣梁成勋陈海丽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中医院康复科(商丘 476800)

摘要: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夹脊穴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9例给予夹脊穴针刺,研究组61例联合给予头针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愈率72.13%、有效率96.7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7%、8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夹脊穴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性眩晕;夹脊穴;头针

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枕部软组织损伤、椎间盘退化、钙化、变性,椎体稳定性改变等多种因素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发作性眩晕,其中以椎动脉型颈椎病最为常见[1]。目前用于颈性眩晕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推拿、针灸与中药等[2]。本院头针联合夹脊穴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无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颈性眩晕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61例,男35例,女26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53.21±6.87)岁;对照组59例,男33例,女26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53.44±6.9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具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合并不同程度恶心呕吐、眼球震颤,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急性并反复发作,颈椎X线摄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变,旋颈试验阳性,排除肿瘤,严重血液系统疾病。

1.3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25~70岁,眩晕发作次数≥2次,生命体征平稳,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心肺功能异常,内分泌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

1.4方法

1.4.1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夹脊穴针刺治疗,患者取俯伏位,采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直刺0.3~0.5寸,快速捻转法直至出现胀、麻、酸感,留针30min,每周治疗6d,休息1d,持续治疗4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头针治疗,选取顶区(双侧百会穴)、枕下区(双侧天柱穴)、项区(双侧风池穴),患者取坐位,采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采用0.25mm×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行丛刺法,针灸针与皮肤呈15°刺入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1寸左右,双侧风池穴向鼻尖方向刺入1寸左右,刺入后采用快速捻转法直至得气,留针30min,每周治疗6d,休息1d,持续治疗4周。

1.4.2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疾病康复,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与工作;有效:病情改善,对日常生活活动与工作稍有影响;无效:病情无改变。

1.5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治愈率72.13%、有效率96.7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7%、8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部病变导致的眩晕症,相关研究表明,颈性眩晕与颈部紊乱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颈性眩晕归属中医“眩晕”“头痛”“项强”与“痹症”范畴,由于瘀、虚、痰、火、风邪导致经络阻滞,精血不荣,脑失所养导致[4]。头针与夹脊穴针刺用于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其中头针通过针刺双侧百会穴、天柱穴与风池穴,治疗颈性眩晕导致的头晕目眩与视物旋转等症状。相关研究显示,头针对颈性眩晕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治疗。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由交感神经学说、颈髓损伤学说、本体感觉学说与椎动脉供血不足学说等四项组成,其中椎动脉供血不足是导致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5]。但关于头针联合夹脊穴针刺用于颈性眩晕的研究甚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头针联合夹脊穴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患者治愈率与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颈夹脊穴针刺,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通过针刺百会穴、天柱穴、风池穴有助于促进椎基底动脉周围炎症吸收,缓解颈部软组织对椎基底动脉的压迫,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促进脑组织供血,从而缓解头晕目眩症状[6]。而单纯针刺夹脊穴具有活络舒筋、活血止痛等作用,通过有效调节颈部气血,改善颈肩部疼痛,局部针刺夹脊穴具有改善颈部微循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7]。

综上所述,头针联合夹脊穴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永超.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新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3):250-253.

[2]田向东,谢国庆,王庆甫,等.针刀疗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颈性眩晕作用机制探讨及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2):1681-1683.

[3]金坚.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9):2403-2405.

[4]杨晓慧.柴胡苓桂汤联合西药治疗颈性眩晕42例[J].光明中医,2015,30(2):350-351.

[5]刘文英,于广莹,金鸿宾.颈性眩晕的诊治国内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55-58.

[6]张京兰,王非.头针及项针治疗颈性眩晕选穴规律的研究[J].光明中医,2014,29(4):874-876.

[7]郭奋进,严晓春.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3,28(10):2123-2125.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8.038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8-1128-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刘峥2015-06-19)

猜你喜欢
头针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头针联合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临床研究
温氏针法联合西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4例疗效观察
基于“上下同治”理论的头针、腕踝针配合超早期床旁OT—PT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头针同步进行MOTOmed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头针+电针对脑卒中后失语的疗效观察
头针治疗卒中后面瘫的效果观察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