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丹 李 平
李平教授治疗失眠经验介绍
罗丹1李平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3级(天津 300073);2.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针灸科(天津 300000)
摘要:目的观察李平教授通督调神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2—10月于我院针灸门诊就诊的30例失眠患者进行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每周针刺3次,12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效果。结果治疗30例中,痊愈9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通督调神法治疗失眠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失眠;不寐;针刺疗法;通督调神法
李平,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卫生部授衔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师从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石学敏院士,并在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法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通督调神”法则及针刺方法,针药并用、中西汇通,对脑病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的治疗颇有心得和建树。
失眠亦称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轻者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睡,严重者整夜不能入睡[1]。又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疾患,针灸治疗此病疗效显著[2~4],笔者根据李平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收集整理2014年2—10月于我院针灸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30例,总结介绍如下。
1.1一般资料30例均来自2014年2—10月于我院针灸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最小50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5年。
1.2治疗方法
1.2.1针灸处方主穴:百会、四神聪、风池、完骨、神庭、内关、神门三阴交,配穴:肝火扰心者配太冲,痰热内扰者配内庭、丰隆、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心肾不交者加太溪、心俞、肾俞,胃气不和者加中脘、足三里,心虚胆怯者加心俞、胆俞。
1.2.2针刺方法对首诊的病人解释针灸得气后的针感,及正常的循经感传现象,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常规消毒后,患者取坐位,采用华成牌0.3mm×40 mm针灸针震颤式进针法直刺风池、完骨,并施以小幅度(<90°)、高频率(>200转/分)捻转手法,使局部产生麻胀或触电感;嘱患者仰卧,以旋弹式进针法刺百会、四神聪穴,进针2~3mm,并施以小幅度(<90°)、高频率(>200转/分)捻转法1~2 min,头部有木胀感为得气,神庭向后平刺5~10 mm,内关直刺15~25 mm、神门直刺10~15 mm,提插法使局部产生酸麻胀或放射至手心或小手指的触电感,三阴交直刺30~40 mm,提插法使局部产生酸麻胀感。留针30 min,百会、四神聪每10 min行针1次。同时对病人加以心理疏导,嘱其放松精神,调畅情志。每周针刺3次,12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效果。
1.3疗效观察
1.3.1疗效标准参照国际标准统一睡眠效率值公式:
痊愈:症状消失,睡眠率达 75%以上;显效:症状缓解,睡眠率达 65%以上;有效:症状改善,睡眠率达 55%以上;无效:症状如前,睡眠率在40%以下。
2.1治疗效果治疗30例中,痊愈9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随访3个月以上,无不良反应发生。
2.2典型病例朱某某,女,53岁,初诊时间:2014年6月,主诉:失眠3年加重2月。患者3年前出现入睡困难,多梦,睡后易醒,严重时每晚只入睡2~3 h,平素患者易感焦虑,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焦虑症。2月前情绪激动后上述症状加重,每晚服用舒乐安定2片,于外院针灸、中药治疗后效果仍不理想。刻诊:患者情绪不稳,心烦,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为肝火扰神之证,治当调神疏肝,选穴:主穴:百会、四神聪、风池、完骨、神庭、内关、神门、三阴交;配穴:太冲、印堂、人中。针刺2个疗程后,患者诉舒乐安定减至0.5片,每晚可入睡5~6 h,情绪较前大为好转,继续治疗1疗程后,患者已不服用西药,每晚可入睡6~7 h,精神状态如常,临床效果满意,随访3月未复发。
西医学认为失眠与长期过度紧张脑力劳动,强烈的思想情绪波动、久病后体质虚弱等,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相互失衡,导致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紊乱而成[5]。导师认为失眠总属元神失和,阴阳失交,法当通督调神,引阳入阴。《伤寒六书》曰:“阳盛阴虚, 则昼夜不得眠, 盖夜以阴为主, 阴气盛则目闭而卧安, 若阴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得眠也。”百会、神庭为督脉穴,为李平教授提出“通督调神”针法的主穴,该针法以取督脉穴为主,辅以心经、心包经穴位,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神、心理疾患以及某些缠绵难愈之顽疾伴有心理障碍者。《灵枢经·本神》云:“凡针刺之法,必先本于神”。《难经·二十八难》谓:“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脑为元神之府,督脉为阳脉之海,故疏通督脉可以调节脑神及全身阳经脉气,健脑安神,四神聪为经外奇穴,腧穴位置靠近督脉,针刺该穴进一步加强调神的作用,醒脑益智,镇静安神。导师头部穴位行小幅度、高频率捻转手法,是为激发经气的感传,加强针刺的效应,到达气至病所的目的。百会、四神聪在留针过程中间断行针,目的在于延长针感保留时间[6],激发督脉经气,调节阳气,引阳入阴,强化针灸对患者的干预作用。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调节六阳经阳气及头部的阴阳气血,风池、完骨位于颅底部,能刺激大脑皮质,抑制大脑异常放电,使人体达到真正放松状态而进入睡眠[7]。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调节六阴经阴气,心藏神,神门为心经原穴,宁心安神除烦。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调和三阴而安神。导师在针刺临床中,十分重视手法的应用,强调不同针刺手法具有不同的针刺效应,针刺手法是针刺取得效果非常重要的环节,震颤式进针法要点在于在右手中指抵住皮肤时,点触局部皮肤,同时快速将针尖刺入腧穴,分散进针时疼痛感,既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又起到行针的效果。导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此治法,意在阴阳并调、动静结合,大大缩短失眠患者的治疗时间,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颖颖,刘兰英,马聘.中医对失眠的病机认识[J].光明中医,2008,23(12):2068-2069.
[2]柴路.经络针刺结合耳针治疗失眠40例[J].光明中医,2010,25(5):821-822.
[3]张治强.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1,26(8):1624-1626.
[4]付霞.针刺配合火罐治疗失眠50例[J].光明中医,2010,25(5):831-832.
[5]蔡蕾,贾红玲.耳穴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8):190-191.
[6]李志道.浅谈留针与出针的临床应用[J].陕西中医,1984,5(8):27-28.
[7]廖钰.泻阳补阴法治疗失眠症54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0,20(11):665-666.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8.009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8-1072-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孟凡征2015-05-21)